“淡”字 養(yǎng)生
淡者,淡泊,淡遠,沖淡,清淡,恬淡,平淡是也。“淡泊以明志”,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平淡見天真”,則又是藝術的理想境界。“大羹必淡”,是品味知味的老饕們的美食之談;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則又是謙謙君子們的交友之道了。在痛飲了人生的三道“苦茶”后,自然就體悟到了“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
倘若追根窮源起來,這種以“淡”為貴,“淡”以養(yǎng)生的思路,可上溯到先秦道家學說。老子即已提出“恬淡為上”,“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音樂和美食,可以使過往的行人駐足,而“道”的表達,卻平平淡淡像沒有味道。老子的尚“淡”觀又得到了莊子的繼承和發(fā)揚。在這位曾為漆園小吏的大思想家看來,“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既是“萬物之本”,又是養(yǎng)生之道,而“淡然無極”既是“天地之道”,也是生存的藝術了!濫觴于老莊的這種以“淡”為貴的思想,后來在陶潛、王維等人的創(chuàng)作中和司空圖、蘇東坡等人的理論中得以完善,發(fā)揮,積淀。
眾所周知,中國人歷來提倡吃素食的飲食習慣,便是導源于這種“淡”以養(yǎng)生的道家思想。我國古代的醫(yī)學家或養(yǎng)生學家都強調“飲食宜清淡”,認為“味過于咸,則脈凝而血變色”,“飲食節(jié),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jié),則形累而壽損。”
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心”,健身重在“健腦”,這是許多老壽星的經(jīng)驗之談。莊子有云:“大心而敢,寬氣而廣,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棄萬苛,見利不誘,見害不懼,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意行似天。”心胸開闊而勇敢,氣機寬舒而通達,形體安定而不游移,專心一意,清心寡欲,自然百病消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