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與人性的史詩《戰(zhàn)爭與和平》
背景說明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1840年進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nóng)奴制的嘗試。185l一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上流社會的出身和幾年軍旅生活的影響在后來的《戰(zhàn)爭與和平》等巨著中得到體現(xiàn)和運用。
托爾斯泰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人文學界。他的成名作有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青年》,在這些作品中已經(jīng)開始顯露他終身信奉的“道德自我修養(yǎng)”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藝術特色。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這是其創(chuàng)作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1873—1877年他經(jīng)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著作。羅曼·羅蘭說:“《復活》給他的晚年加冕,正如《戰(zhàn)爭與和平》給他的成熟時期加冕一樣?!?span lang="EN-US">
托爾斯泰晚年享譽全世界,但他陷入痛苦而深刻的思想矛盾之中。1910年10月,82歲的托爾斯泰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從家中出走,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部以1812年的俄國衛(wèi)國戰(zhàn)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著重描寫了1805~1807年在俄法之間進行的申格拉本戰(zhàn)役、奧斯特里齊戰(zhàn)役和1812年俄國抗擊拿破侖入侵的歷史事件。小說以貴族青年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等人在戰(zhàn)爭年代中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為主線,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與和平交替時期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塑造了上至皇帝、貴族、將帥,下至商人、農(nóng)民、士兵的各個階層的五百五十多個人物形象,提出了許多社會、哲學以及道德問題,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皇皇巨著。
名著概要
1805年,法國和俄國之間關系惡化,即將發(fā)生戰(zhàn)爭。然而,在俄國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恬靜悠閑,社交舞會照常舉行。公爵安德烈厭倦莫斯科無聊凡俗的貴族生活,決心干一番事業(yè),就由父親推薦擔任庫圖佐夫?qū)④姷母惫伲蚯熬€出發(fā)去了。他期望這次戰(zhàn)爭能為自己帶來新的生活。在奧斯特利茨,他參加聯(lián)軍與法軍的會戰(zhàn)。俄軍潰退,安德烈受了重傷,他一人倒臥在山岡上,看著高遠蔚藍的天空,覺悟到“榮譽”和“自私心’’都是毫無意義的東西,過去他一直為獲得“榮譽”而奮斗,現(xiàn)在他感到“一切是空虛,一切是幻覺”。這次戰(zhàn)爭動搖了他的人生哲學,給他內(nèi)心深處留下了陰影。從前線歸來后,他一直情緒低落。他回到自己的莊園,成功地進行了解放農(nóng)奴的改革。在羅斯托夫伯爵家,他遇見了充滿青春活力的娜塔莎,隨后在舞會上和她共舞。不久他們訂婚了。愛情使他振作起來重新投人生活和事業(yè)。但是在他出國養(yǎng)傷期間,娜塔莎被花花公子阿納托利誘惑,讓安德烈備感屈辱,不顧娜塔莎的請求,斷絕了和她的關系。拿破侖入侵俄國,安德烈奔赴沙場,在波羅底諾會戰(zhàn)中,他拒絕庫圖佐夫把他調(diào)回司令部,依然留在他的團隊里。在戰(zhàn)斗中,他再次身受重傷。法軍推進,拿破侖進入莫斯科,隨即莫斯科大火。羅斯托夫伯爵一家在法軍進入莫斯科前一天才撤退。在這之前,娜塔莎和女管家接待了許多傷員,并把自己搬家的車輛讓出來運載傷員。其中就有負重傷的安德烈,他已經(jīng)昏迷7天了。夜里,昏迷當中的安德烈腦中幻覺不斷,在一片寂靜當中,他開始領悟到自己過去在愛情和信仰上的錯誤,就在此時他睜開眼,看見偷偷跑來看他的娜塔莎。她請他饒恕她的過去。安德烈說:“我比以前更愛你,更知道怎樣愛你了。”他們就這樣再一次團聚了。但是他的病情漸漸加重,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他體會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過程。從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之火慢慢熄滅,平靜地走到終點。
另一主人公皮埃爾是安德烈的好友,是個善良真誠卻又軟弱被動的年輕人。他糊里糊涂地繼承了一筆可觀的遺產(chǎn),成為上流社會矚目的人物。勢利的庫拉金公爵設法把放蕩墮落的女兒海倫嫁給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皮埃爾在貴族生活中屢次受挫。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滿,在和他妻子的情人決斗后他只身去了彼得堡。在彼得堡,他參加了宗教組織“共濟會”,但他的人生困惑并未得到解答。后來他又到基輔視察自己的田莊,在田莊上實行農(nóng)業(yè)改革,并著手解放農(nóng)奴,但又由于缺乏實際經(jīng)驗而受到管家的愚弄和欺騙。他遇到已從小姑娘成長為少女的娜塔莎,在娜塔莎和安德烈相愛之后,他把對她的愛慕深深掩藏在心里。安德烈在國外養(yǎng)傷期間,阿納托利要把天真稚氣的娜塔莎拐騙到國外去的時候,他及時阻止了這一計劃并揭穿了阿納托利的真實面目,后來又在娜塔莎最痛苦的時候上門勸慰她。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皮埃爾組織民團趕赴戰(zhàn)場,參加了波羅底諾會戰(zhàn)。在莫斯科大火中,他企圖刺殺自己從前所崇拜的拿破侖,被法軍逮捕。在戰(zhàn)俘營,農(nóng)民卡拉塔耶夫的宿命論和不抗惡思想使他深受觸動,他決定奉行卡拉塔耶夫的哲學去生活。法軍潰敗之后,皮埃爾獲救。回到莫斯科后,他見到了失去安德烈的娜塔莎,并把自己的歷險經(jīng)過講給娜塔莎聽。經(jīng)過戰(zhàn)爭洗禮的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楹?,娜塔莎成為一個賢妻良母,皮埃爾卻又不甘于幸福平靜的家庭生活,參加了十二月黨人的秘密組織。
知識鏈接
1.俄國文學的“白銀時代”
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末,俄羅斯文化史上曾有過一段短暫而輝煌的文藝復興,即“白銀時代”。這是俄羅斯現(xiàn)代文化興起的時代?!鞍足y時代”的俄國文學在同期的文藝復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涌現(xiàn)出眾多的文學流派和才華橫溢的詩人、小說家,在俄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托爾斯泰是“白銀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2.心靈的辯證法
托爾斯泰是心理描寫的大師,特別注重剖析人物思想情緒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和內(nèi)心深處不同思想感情的矛盾沖突。早在他在文壇初露頭角的時候,著名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就指出托爾斯泰才華的兩個特點:心靈的辯證法(即寫心理的過程)和道德感情的純潔。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從主要人物到微不足道的次要人物,無一不是生氣勃勃、個性斐然。
名家評述
《戰(zhàn)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浩瀚的史詩,是現(xiàn)代的《伊利亞特》。其中活動著整個世界的人物和激情。在這波濤洶涌的人的海洋上,翱翔著一個至高無上的靈魂,它平靜地掀起或抑制著風暴。我欣賞這部作品時,不止一次想到荷馬和歌德。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
我愛《戰(zhàn)爭與和平》,是愛它對戰(zhàn)爭和人的絕妙的、深刻的、真實的描寫,但我從來沒有相信過這位偉大的伯爵的議論。我真希望當初有一個具有足夠權威的人忠告他,讓他刪棄最笨重、最沒有說服力的議論,讓他得以實現(xiàn)真實的構思。他原可以創(chuàng)造出比古往今來一切人更有洞察力、更為真實的更多作品。
——海明威《戰(zhàn)爭中的人們·序》
精彩推薦
托爾斯泰的小說中有許多漂亮的環(huán)境描寫,以下是烘托皮埃爾心境的一段文字。
天氣晴朗,非常寒冷。在那污穢的半明半暗的街道上方,在黑魈魈的屋頂上方,伸展著昏暗的星羅棋布的天空。皮埃爾只是在不停地觀看夜空時,才不覺得一切塵世的東西在與他的靈魂所處的高度相比照時,竟然卑微到令人感到受辱的地步。在進入阿爾巴特廣場的地方,皮埃爾眼前展現(xiàn)出廣袤無垠的昏暗的星空。1812年出現(xiàn)的那顆巨大而明亮的彗星正位于圣潔林蔭道的上方,差不多懸在這片天空的正中央,它的周圍密布著繁星,它與眾星不同之處在于:它接近地面。放射出一道白光,它的長長的尾巴向上翹起來,據(jù)說,正是那顆彗星預示著一切災難和世界末日的兇兆。但是皮埃爾心中這顆拖著長尾巴的璀璨的彗星并沒有引起任何恐怖感。與之相反,皮埃爾興高采烈地睜開他那雙被淚水沾濕的眼睛,凝視著這顆明亮的彗星,它仿佛正以非言語所能形容的速度沿著一條拋物線飛過這遼闊的空間,忽然它像一枝射進土中的利箭,在黑暗的天空楔入它所選定的地方,停止不動,它使盡全力地翹起尾巴,在無數(shù)閃爍的星星之間炫耀自己的白光。皮埃爾仿佛覺得,這顆彗星和他那顆生機盎然的、變得溫和而且受到鼓舞的心靈完全重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