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常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人做許多事情都會比一般人厲害?即使不是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他們也做得比同等條件的人要好。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起先探討一下大腦的思考過程。
我們的大腦不太擅長思考,大部分我們以為的思考只是大腦在拼接記憶的過程。請大家回憶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如果遇到一件待解決的事物,你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
首先,肯定是在大腦內(nèi)搜索以往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驗,如果沒有,那么大腦里有沒有能夠處理這類問題的思維模型。
隨著我們年齡和經(jīng)歷的增長,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shù)的問題,一般情況都會有一些以往的經(jīng)驗。
小時候我們一直都處于沒有經(jīng)驗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需要問老師、父母等等,隨著我們自己的成長,我們積累的經(jīng)驗慢慢地能夠應付我們生活遇到的問題,這時候有很多人的心智就停止成長了,然后如果他們不再啟動自己的學習模式,處理很多事情就會覺得力不從心。
那么,如果遇到的事物是你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這時候你的腦子里沒有相關的經(jīng)驗記憶,以及也沒有對應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那么你的大腦就宕機了,這時候你只能去求助有經(jīng)驗的人或者搜索引擎了。
可能有人會說:你胡說,我們的大腦是會思考的。
簡單做一個測試,8x9 的答案你可以輕易地算出來,那么 342x845 呢?不出意外,你很難憑空在短時間內(nèi)給出答案。之所以能將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題答案脫口而出,是建立在我們小時候背過乘法表的基礎上。
那我們的大腦就從來不思考嗎?那也不是的。
在思考邏輯思維的推理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確實是思考的,比如假設 A 可能導致 B,假設 A 如果不成立可能會導致 C,等等類似這種。
狼人殺典型的就是邏輯思維類型的游戲,你要不斷地基于某個點去推理出另外一個結論,過程很復雜,玩幾個小時的游戲你會感覺到大腦非常疲憊,輕微的頭暈,這個過程我們就是在思考。
所以,我們的大腦不是不思考,只是不善于思考,所以我們才會利用以往的經(jīng)驗和思維模式來減少因思考而消耗的能量。
這就解釋了剛才的問題,因為那些厲害的人在過往的工作和生活經(jīng)驗中提取了若干套通用的思維模型,所以遇到新的問題時,只要調(diào)動這些思維模型就能迎刃而解。
我們提升自己的方法就很明確了,就是不斷地打磨和積累自己的思維模型。
那么,如何打磨和積累自己的思維模型呢?就是在這個思維模型中,有沒有足夠多清晰、準確的概念,這些概念之間有沒有足夠多的聯(lián)系(這也是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的關鍵),不管這些概念是自己總結出來的還是學來的。
查理·芒格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只是記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那么你就無法真正地理解任何東西,也無法把它們派上用場。因為對于手里拿著錘子的人來說,就會把所有問題都看成是一個釘子。
當我們積累了足夠多的思維模型時,這些思維模型之間會產(chǎn)生很多很多的聯(lián)系,也就形成了查理所說的 Lollapalooza 效應,也就是形成了跨學科思維模型。當你在思考的時候,你要盡可能地把它們都用上。
我們打造自己的跨學科思維模型,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認知。
認知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
認知,幾乎是人與人之間最本質(zhì)的差別。技能的差別可以量化,可以通過大量刻意練習去習得,但是一件事情的看法乃至于做法是沒有辦法量化的。
比如天使投資這個行業(yè),有的投資人的業(yè)績就是比別人高很多,很多人都把它歸結為運氣,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為什么 TA 的運氣總是那么好呢?其實是 TA 對于投資領域和所投行業(yè)的認知比別人高很多。
史玉柱當年的巨人網(wǎng)絡紅極一時,但是敗于巨人大廈。那后來又靠腦白金東山再起,這是為什么呢?人脈資源是最重要的嗎?那比他人脈好的多了去了。其實是史玉柱對市場營銷的認知高于整個時代。
蘋果公司的成功,離不開全世界那么多的優(yōu)秀員工,但是誰最重要?無疑是喬布斯,他靠的就是對于手機的認知高于整個時代,不滿足于手機本身的應用,他知道未來的手機是用來做什么的,他打造的也不單單是手機,從開發(fā)者到 APP 商店再到手機,他打造的是一個完美的生態(tài)鏈。
三分天下時,在大雪紛飛的庭院中,青梅煮酒,一個指點群雄,一個謙遜溫和。曹操邀劉備共論當世英雄。豈料,劉備共列舉了袁術、袁紹、劉表、劉璋等十余位名士,曹操都非常不屑,曹操以手指劉備,后自指,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嚇得劉備筷子都掉了,縱使其他人有萬千人馬,曹操真正顧忌的是這個正在種菜的劉備,雖然劉備寄人籬下,內(nèi)心卻是匡扶漢室的認知。
所謂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升級自己認知的過程。
認知的本質(zhì)就是做判斷然后去行動,做決定需要很多的信息和思維模型作為基礎,當你的信息和思維模型清晰、準確、足夠多的時候,你的判斷就會更準確,那么你的認知水平自然就高,自然就更容易達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這些思維模型是什么?又如何打磨呢?真的抱歉,每個人的思維模型都是不一樣的,需要打磨的也不一樣。所以這篇文章沒辦法去說得很全面,但是總有一些思維模型是通用的,普世的。
首先推薦去看《窮查理寶典》,但是有很多朋友說這本書太難啃了,是這樣的,如果你看書的欲望不是很強烈,建議你不要去摸這本書,當你非常想看書的時候再拿起來看。另外,建議你不要從頭開始看,而是直接從查理在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畢業(yè)典禮演講的那篇《如何獲得精彩人生》開始,不要問為什么,這是作為一個把這本書刷了兩遍的人的經(jīng)驗之談。
其次,如果對這種燒腦的書實在 hold 不住,那就是去看成甲老師寫的《好好學習》,這是一本關于如何掌握知識的書,書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介紹一些 “臨界知識”,也就是在很多領域使用的思維模型。
最后,對于高階的玩家,還是建議去學習那些硬學科的理論,如物理、數(shù)學、統(tǒng)計等等。
另外歷史也非常重要,可能從短期來看學習歷史收益不大,但是從長期來看學習歷史對于整個人生的收益是非常大的。因為忘記歷史等于重蹈覆轍,更好地了解歷史才能更好的預知未來。
在這些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抓住最本質(zhì)的認知,才是最劃算的。
▲ ▲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