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強
傳說屈原在農(nóng)歷的5曰日這一天自沉汨羅江,為了保證自己必死,他給自己身上還綁了塊大石頭,可見其死心之決絕。有如此死心的人,肯定對自己的人生徹底絕望了。一個對人生絕望的人,自殺是他們當(dāng)做唯一的解脫方式。那么,屈原為什么會對人生感動絕望呢?
在司馬遷之前的任何史料中,我們都無法找到有關(guān)屈原的任何蛛絲馬跡,據(jù)此,很多學(xué)者認(rèn)為,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屈原其人,屈原其實就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我們不管歷史上存在不存在屈原這個人,討論屈原為什么絕望,太史公的《屈原列傳》自然是最權(quán)威的根據(jù)。本文就是根據(jù)太史公的《史記·屈原列傳》所敘述。
屈原,名字叫“平”,和楚王是同姓,都姓羋。所以屈原應(yīng)該叫“羋平”才正確??蛇@太史公給他加了個“屈”姓,另取個名字叫“原”,屈原,屈冤,“原”“冤”同音,屈原就是屈寃??础肚袀鳌?,這屈原確實是夠屈寃的。
按照太史公的記述,這個屈原應(yīng)該是個大知識分子。因為知識淵博,記憶力很強,很自然他就特別明了治理國家的道理,也擅長于外交辭令,所以楚懷王就讓他做自己的左徒,大約就是現(xiàn)在的參謀、秘書或助理一類的官職,平時就和楚懷王討論個軍國大事,為王提個參考意見,然后代筆起草個法令。如果有外交事務(wù),就派他去與外國使節(jié)談判,而屈原也總是不辱王命,出色的完成任務(wù)。所以在最初的時候,楚懷王很信任屈原,大約已經(jīng)到了“你辦事,我放心”的程度。而屈原也對楚王忠心耿耿,認(rèn)認(rèn)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
和屈原同一級別的有個上官大夫,他看到屈原得到楚王的信任,心里就不是滋味,就想著如何爭寵,把屈原壓下去。你爭寵可以,嫉妒也可以,你拿出你的真本事讓楚王瞧瞧。可偏偏這上官就是沒有這個本事。沒本事人家還要爭寵,人家也有辦法爭寵。
在小人的心里,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你有本事,你就多勞,但多勞的成果要歸我。歸我的辦法就是偷竊和強要兩種。這個上官采取的是強要的辦法。
一次,楚王要制定一些新的法令,就安排秘書們寫個草稿。作為大知識分子,又肯調(diào)查研究的屈原,這點小事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但上官就不同了,要知道,他巴結(jié)逢迎有一套,真要干事那是屁也憋不出一個的貨色。他看到屈原已經(jīng)寫好了草稿,就去跟屈原要這個草稿。屈原耿直啊,當(dāng)然不給了。道理也簡單:第一,我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憑什么給你?你想要,拿什么來交換,不能白要呀?這當(dāng)然是我想的,人家屈原未必這樣想,但極可能的是,我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不給你,就算你掏錢來買,我也不能給你,那是助長你的不學(xué)無術(shù),從長遠看對你實在不好。我們以為屈原做得對,但人家上官不這樣認(rèn)為,不就是你費了一點腦筋嗎?這在你的腦袋里裝著,又不要什么成本,怎么這么吝嗇?你不仁,可就別怪我不義了。
于是,這個上官大夫就去找楚王,他對楚王說:“王啊,你是多么的英明偉大,全國人都非常崇拜你愛戴你。你一言九鼎,不,是絕對的英明正確,大家都遵照你的思想辦事,所以我們楚國才這樣強大富足啊!”
楚王聽著非常受用,但嘴里還不免謙遜一下:“國家強大,也要靠各位臣僚共同努力呀!”
上官說:“大王說的極是。但所有的臣僚都是按你的指示辦事,沒有你的指示,那個臣僚也做不出好的成績?!?/p>
嗯,楚王覺得,就是這個理。
上官看到楚王欣賞他的觀點,趁機就誹謗屈原:“王啊,是你讓屈原去制定法令的,這事大家都知道??墒沁@屈原卻不承認(rèn)你的指令。每每一道法令頒布,他都對人炫耀說:這法令是他編制的?!?/p>
楚王聽了,臉色有點兒綠了。
上官還在繼續(xù):“這屈原還對人說:‘這么好的法令,除了我,沒有人能夠制定出來?!笸醢?,這是對你的不恭和攻擊??!”
楚王徹底怒了:好你個屈原,你以為你是誰?我楚國離了你日月都不運行了?好吧,讓你知道,我楚王離開你照樣當(dāng)王,照樣國富民強,而你離開我,狗屁也不是!于是他就疏遠了屈原,不再讓他當(dāng)左徒。
屈原被楚王疏遠了,這放在一般人身上,就算是有牢騷,這牢騷也就在心里,或者最多與好朋友說說??扇思仪灰粯?,人家是大知識分子,大知識分子就自然有大知識分子的特色。太史公是憤而著述,屈原是憤而寫詩,他把自己的思考寫成了感人至深的《離騷》。
這《離騷》的 基本內(nèi)容,按照太史公的記述,是利用古代帝王的優(yōu)秀事跡來諷刺當(dāng)時社會,說明自己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國君,但卻被小人離間,誠信被懷疑,忠義被誹謗。他以美人芳草比喻自己,說明自己要遠離污泥濁水,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污穢環(huán)境,不沾染塵世的污垢。
詩是美好的,意境是高遠的。但正因為美好高遠,所以麻煩就大了,因為它給小人的攻擊留下了證據(jù),而且白紙黑字,鐵證如山。比如你歌頌古代帝王仁慈英明,就是攻擊偉大英明的楚王殘暴昏庸;你以美人芳草比喻自己,別的愛國愛王上的同事就都成了丑惡臭草;你說要遠離污泥濁水,像蟬蛻一樣擺脫污穢環(huán)境,這更惡毒,這是攻擊偉大的祖國是污泥濁水,偉大的制度是污穢環(huán)境。想想看,這已經(jīng)不是負能量的問題了,而是惡毒至極的反動言論了。犯了誅滅九族的大罪。
詩歌的效果是顯著的,他的詩讓上官、靳尚、子蘭等一干官員都不舒服,讓他在臣僚中孤立。不過,仁慈的楚王對同宗的屈原還是仁慈的網(wǎng)開一面,沒有像后世的大清王朝弄個文字獄,將呂留良一干以文字映射王朝,以文章犯上的知識分子誅滅九族,只是稍加懲戒,繼續(xù)做個無關(guān)緊要的小官。但卻為后來的流放埋下了伏筆。
再后來,秦國準(zhǔn)備攻打齊國。楚國對齊國伸出援手,兩國相互結(jié)盟。秦惠文王就派張儀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楚懷王說:“如果楚國愿意與齊國絕交。秦國就把商、於之間600里的土地獻給楚國。消息傳開,楚國臣僚一片歡呼:“我大楚天下第一”,“秦國認(rèn)慫了,向我們割地求和了”,“偉大啊,我的國!”。楚懷王起了貪心,在歡呼聲中飄飄然,就答應(yīng)了張儀的請求。這時“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屈原又站出來反對了。作為大知識分子,他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更清楚楚國與秦國力量對比的巨大差異,他為楚懷王分析形勢,認(rèn)為秦國就是虎狼之國,楚國必須小心提防,應(yīng)該鞏固與齊國的聯(lián)盟。于是,屈原再次遭到大家的圍攻,罪名就是污蔑大好形勢,歌頌敵對的秦國,簡直就是賣國賊。楚懷王很不高興,再次將屈原貶官,讓他出使齊國宣布與齊國斷絕關(guān)系。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秦國不承認(rèn)當(dāng)初的給600里的約定,只說是給6里。楚國使者回來一匯報,大臣們炸鍋了。紛紛義憤填膺的聲討秦國,且信心滿滿的高呼“犯我大楚者,雖遠必誅”。于是,楚懷王發(fā)兵討伐秦國。哪知道,人家秦國一反擊,那些高呼“偉大啊我的國”的家伙們根本不經(jīng)打,8萬士兵因他們送了生命,楚國的漢中也丟失了。發(fā)了瘋的楚懷王不甘心失敗,再次發(fā)動全國兵馬進攻秦國,雙反鏖戰(zhàn)于藍田。誰知道魏國卻在背后捅刀子,趁機襲擊楚國。楚國不得不被迫退兵。
本來,失敗了就承認(rèn)失敗了,勝敗士兵家常事,總結(jié)經(jīng)驗汲取教訓(xùn)就是了。但楚懷王要面子,麾下的那些愛國者們卻并不認(rèn)為失敗,他們不說楚國犧牲了多少將士,只宣傳打死了秦國多少士卒,給了秦國重創(chuàng)。當(dāng)然了,秦國士卒死亡數(shù)字是巨大的,也可能是事實,打仗嘛,交戰(zhàn)雙方哪有不死人的。那個時候沒有自媒體,不會有人揭露戰(zhàn)爭的真相。楚國人當(dāng)然是一片勝利的歡呼聲。恰巧這時秦國派使者來與楚國講和,許愿把秦國占領(lǐng)了的原楚國的漢中還給楚國。上官、靳尚之流的愛國者們當(dāng)然得意忘形了,他們說:看看,秦國害怕了,認(rèn)慫了,向我們屈服了。我偉大的楚國是戰(zhàn)無不勝的。楚懷王恨死張儀了,他不要漢中只要張儀。可人家張儀一來楚國,立即以重禮賄賂那些歡呼“我的國”的愛國者們,如靳尚,上官、子蘭,還有楚懷王的小妾鄭袖,這些人一邊說大國要有大國擔(dān)當(dāng),一邊頌揚楚懷王大人有大量,楚懷王聽的心里暖哄哄的,于是就放了張儀。出使齊國的屈原回來了,立即找楚懷王說明放了張儀就是放虎歸山,楚懷王后悔了,但已經(jīng)無濟于事,而屈原卻進一步得罪了主張放張儀的那些官員。
再后來,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楚國大敗,大將唐昧被殺。楚國奮力反擊。這時秦昭王提出與楚國通婚講和,要求與楚懷王見面。楚國又掀起了一次“秦國認(rèn)慫了”的歡呼聲。頭腦清醒的屈原再次以卑賤的地位極力阻止楚懷王去秦國。但懷王的兒子子蘭勸懷王去,理由是我們楚國強大,秦國不敢把懷王怎么樣,另一方面在四面都是敵國的情況下,和秦國搞好關(guān)系對楚國有利。雙方爭論激烈,子蘭,上官、靳尚等人還搬出了屈原的《離騷》等“反動言論”,說他為敵國提供子彈,辱罵朝廷,招致外敵入侵,現(xiàn)在秦國認(rèn)慫了,要結(jié)盟,屈原反對秦楚聯(lián)盟,明顯不懷好意。又說屈原多次宣示,楚國的失敗都是因為懷王不聽他的建議,是個糊涂昏王等等。楚懷王徹底憤怒了,他就罷免了屈原的一切職務(wù),流放了屈原。然后他就去了秦國,然后就是被扣留,并要挾他割地換人。楚懷王這時才后悔當(dāng)初沒有聽屈原的,但這已經(jīng)來不及了。不過這楚懷王還算有點骨氣,堅決不割讓土地,最終屈死秦國。
屈原雖然被楚懷王流放,但他一直關(guān)心這楚懷王的安危。當(dāng)楚懷王的尸體運回楚國的時候,屈原傷心透了,也為此怨恨子蘭。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楚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導(dǎo)致楚懷王喪命的子蘭不但沒有受到懲罰,相反,還升任了楚國的最高長官令尹。屈原希望頃襄王能接受教訓(xùn),找他回到朝廷為國效力。但子蘭。還有上官、靳尚這些人卻最怕他回到朝廷,于是一致誣陷他,證據(jù)就是白紙黑字的詩歌,頃襄王不能不信,于是,屈原再次被流放到離都城郢更遠的地方。
屈原徹底失望了,但失望的知識分子自有知識分子的特點,他沒有哭天搶地,而是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詩歌。這引起了一個漁夫的注意,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問答。
漁夫問:“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
屈原答:“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再問:“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zhì),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也不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
于是,大詩人寫下了畢生最后的一首《懷沙》賦,抱起一塊石頭拴在身上,然后縱身躍入汨羅江中,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在絕命的《懷沙》賦中,屈原這樣寫自己投江的原因:
“無休無止的悲哀,令人深長嘆息。
世間混濁無人了解我,人心難測,沒有人可以聽我表敘。
人生一死不可回避,但愿世上沒有什么使我矜惜。”
在朝廷,君王不信任他,同僚們污蔑攻擊他,來到這極為偏遠的地方,碰見個漁夫不理解他,還要他與那些小人同流合污,屈原徹底失望了!對這個大楚國徹底失望了。
在屈原的那個時代,原本就沒有“愛國”一說。與屈原同是楚國人的張儀讓楚國遭受巨大損失,沒有人指責(zé)張儀是賣國賊。比他早一點的,還有個楚國王室的女兒羋月、公子魏冉讓秦國強大起來并且?guī)状未髷〕?;比他晚一點的,還有個楚國人李斯干脆協(xié)助秦始皇滅掉了楚國,但直至今日,也沒有人指責(zé)過他們是賣國賊。這些人既然都不是賣國賊,屈原當(dāng)然也就不是愛國者了。太史公說的非常對,屈原就是因為對楚王忠心耿耿卻得不到楚王的信任,最后失望自殺,這與愛國主義沒有絲毫關(guān)系。
所以,屈原的“忠”就是忠于楚王,而不是忠于楚國,更不是忠于楚人。歷代王朝宣傳屈原,提倡學(xué)習(xí)屈原,就是因為屈原的忠君。這和我們提倡的愛國主義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這是今人必須清楚的。
2020-6-26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