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今天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情感咨詢:發(fā)現兒媳一點也不會過日子,我要不要批評她,教教她?
一位婆婆敘述:本來我很喜歡我家的兒媳,因為她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而我兒子各方面都不如她,但她一點也不嫌棄,對我兒子特別好。
可能正是因為這過高的期望值,我發(fā)現了兒媳的一個致命的缺點:花錢大手大腳,特別不會過日子。
每天都懶懶塌塌,上班的時候我就不說什么了,周末的時候也不勤快,都要睡到早上八九點。還經常出去買些化妝品、衣服什么的,我雖然不太懂,但是看那包裝肯定不便宜。
我和兒子私下里說過,兒子說回頭和媳婦講,但看兒媳并沒有任何收斂,我要不要管管她?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人無完人,兒媳在生活中肯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畢竟是兩個時代的人,對生活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和認知,這個時候要做的,不是改變和控制,而是接受和尊重。
會不會過日子,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較廣泛,并不能憑一兩點就成為既定標準。
提問中沒有具體描述兒媳的經濟狀況,但是我認為只要每月自身的花銷和收入水平保持在合適的比例,就不等于說“消費即錯誤”,凡事總要有一個衡量標準。
但這位婆婆的主要問題并不在于此,而是在她給自己設定的與兒媳的相處模式中。
一個高情商的婆婆,首先要維系的是家庭的平衡和穩(wěn)定,其次是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而打破這種平衡的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夠管住自己的嘴。
張婆婆今年57歲,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她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都說婆媳住在一起,必定會產生矛盾,其實如果遇到一個高情商的,有分寸感的婆婆,往往很多問題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張婆婆的心里兒媳和兒子一樣,每天早出晚歸的工作,非常勞累。
她并不像一些婆婆一樣,一味地寵愛著自己的兒子,而選擇使喚兒媳。她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便隨手做了,無法完成需要協助的,多是先叫兒子來幫忙。
倘若看見兒子在忙碌,兒媳在休息,張婆婆也不會覺得心里不平衡,刻意的去挑撥是非。
面對兒子和兒媳發(fā)生爭吵,小的爭執(zhí)她也從不參與,就當沒有聽見。遇見兩個人無法化解的矛盾,張婆婆總是會先批評自己的兒子,站在兒媳的角度想問題。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張婆婆此時偏袒兒子,而選擇把兒媳當做外人,那么無論兒媳在這件事上是否正確,兒媳都會下意識的和婆婆產生隔閡。
張婆婆不但當著兒媳的面做到了,把兒媳當做自家人,在外人的面前,他也從不說兒媳的不好,從不挑唆兒子和兒媳的關系。
曾有鄰居的老姐妹對張婆婆說:“兒媳就該多干點活,她們可不是偷懶享福的年紀,我們現在這個歲數,才是應該安享晚年的。兒媳總歸是外人,多護著兒子才是應當的……”
并且還有人閑聊時特意去套張婆婆的話,說是張婆婆從未說過兒媳一句不好,這世上哪有那么完美的人呢?
張婆婆的回答是:確實人無完人,但我兒媳優(yōu)點多于缺點,我不刁難她,才是對我兒子真正的好。
多年來,在張婆婆的處事原則下,她和兒媳很少紅臉,兒媳也很尊重她、自愿的照顧她。
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有婆媳矛盾,而這些矛盾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夫妻之間的感情,甚至有些婆媳矛盾把好好的一個家給折騰散了。
婆媳關系能處理好嗎?當然能,前提是婆婆和媳婦都能夠把彼此之間的關系定清楚,相互之間也不要抱有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
沒有誰對誰的好,是理所當然:
婆婆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就是兒子結婚后和兒媳是一家人,你對他們的尊重是他們幸福的根基,對他們的生活不過多的干涉,是家庭穩(wěn)定的前提。
兒媳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婚后你和老公是一家人,這個家的責任需要你們兩個來共同承擔的,所以凡事盡量靠自己,不要理所當然覺得婆婆就該照顧你們。
婚姻里,太多的生活瑣碎,婆媳關系的和諧,男人才是關鍵。
媳婦常常會說把婆婆當親媽,婆婆也常常會說跟女兒一樣,我是不信這句話的,但這并不妨礙婆媳關系的正常展開。
原生家庭和小夫妻新組建的家庭最好的關系就是,彼此之間獨立又相互牽掛。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