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杜甫在湖南的漂泊行蹤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晚年更致窮困潦倒,生活漂泊。
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冬(2月),有家不能歸的杜甫攜妻兒一行至少6人(杜甫自己加上夫人楊氏四十多歲、次子宗武十多歲、小女杜鳳,按出身和文職可能雇有一女仆,應(yīng)該還雇有一個重要人物船艄公)進入湖南。
【楊氏是司農(nóng)少卿(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財政部和農(nóng)業(yè)部的副部長)楊怡的千金,屬名門閨秀。她天生麗質(zhì),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聰慧賢淑,通情達理。她與杜甫婚后感情融洽,琴瑟和諧,30年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即使在顛沛流離的艱難困苦中,他們?nèi)匀伙L(fēng)雨同舟,始終不渝?!?/p>
杜甫在湘的行程大致是:
768年12月底,杜甫一行出湖北公安,于769年正月抵岳陽。登岳陽樓。
杜甫登岳陽樓
大歷四年(769)二月中旬,溯湘江而上,抵長沙。因為天氣的關(guān)系,有時是“破浪南風(fēng)正”,有時是“阻風(fēng)”,逆水行舟,速度緩慢,還要憑吊沿途的古跡。所以,岳陽至長沙大約170公里的水路,走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才到(二月二十四日)。
到長沙后,歇息了幾天,繼續(xù)往衡陽溯江而上,去投奔韋之晉。
行約二三日,至鑿石浦(株洲市南約八公里處,今屬天元區(qū)),杜甫于此停舟過夜。彼時斜陽西下,暮色沉沉,眾星閃爍,明月潛隱,杜甫感此仲春江景,孤舟遠近,乃有亂世窮愁之憂,遂作《宿鑿石浦》。
杜甫宿鑿石浦圖
到衡陽后,聞訊韋之晉已調(diào)任長沙。杜甫再折回長沙。這是杜甫第二次進長沙。不料,韋之晉暴病身亡。杜甫曾寫詩《哭韋大夫之晉》。
【有人通讀《杜甫詩集》,說1400多首詩當(dāng)中,有哭字的就有50多首。一種是為自己的命運而哭;為跟親友生離死別而哭;國家社稷而哭。杜甫詩中的“哭”字如此之多,固然跟杜甫其人善良、多情、敏感的性格,與其詩的藝術(shù)手法有關(guān),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杜甫所處的時代和遭遇,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時期,國家、士人、百姓飽受皇帝昏庸、制度不公、奸佞當(dāng)?shù)?、?zhàn)爭離亂等各種禍害之苦。】
【這也導(dǎo)致杜甫詩歌與李白詩歌的風(fēng)格明顯不同。李白大杜甫11歲,李白詩歌的主導(dǎo)風(fēng)格,形成于大唐帝國最為輝煌的年代,以抒發(fā)個人情懷為中心,歌唱的是對自由人生的渴望與追求,這是李白詩的顯著特征。而杜甫詩歌主導(dǎo)風(fēng)格與之不同,是在安史之亂的前夕開始形成成長于其后數(shù)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號的苦難之中。因此,那種充滿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詩歌情調(diào),到了杜甫這里便不復(fù)存在?!?/p>
【對杜甫的詩有人不喜歡。明代王夫之(王船山)就不喜歡杜甫詩,說杜甫詩太喜歡哭,哭窮、哭身世、哭遭遇,哭的像個女人,哭沒了圣賢豪杰的氣象。據(jù)陳晉主編的《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引述毛澤東的話,也說“杜甫的詩哭哭啼啼,不甚喜愛”。】
杜甫滯留長沙數(shù)月,靠親友接濟及自己去集市賣藥勉強度日。這段日子雖依然窮困,但與潭州的詩友時常小聚也頗為熱鬧,基本算安定。偶爾,杜甫亦乘船游覽附近山水,寫詩記述。
大半年后,大歷五年(770)四月,潭州爆發(fā)了臧玠之亂。湖南兵馬使臧玠帶領(lǐng)一班驕兵起勢謀反,攻掠州城,殺死潭州刺史兼湖南觀察使崔灌,潭州城烈焰沖天,百姓夜半驚起,紛紛落荒奪路而逃。此之亂史稱“臧玠之亂”。
【唐代兵馬使既是藩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地方武官,又是具有臨時差遣性質(zhì)的使職,這就決定了兵馬使具有地方武官和使職的雙重特點。兵馬使在軍、城、鎮(zhèn)、戍中均有設(shè)置,每級兵馬使的職掌和員額均有所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此時杜甫的舅父崔偉在郴州任錄事參軍,寫信要他去,為避免戰(zhàn)火,杜甫半夜溯江搖舟去往郴州投靠舅父。
【錄事參軍,古代官職名稱。唐代地方監(jiān)察制度,包括巡察使的監(jiān)督和錄事參軍的監(jiān)督兩部分。晉置,亦稱錄事參軍事。為王、公、大將軍的屬員,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以后刺史如掌軍開府,亦置此官。北魏至唐,各州亦均置錄事參軍。隋、唐各州、各衛(wèi)府、東宮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護府、羽林、龍武、神武各軍府及王國,都有錄事參軍。京府的錄事參軍則改稱司錄參軍。宋亦在京府為置司錄參軍,各州置錄事參軍。元廢?!?/p>
杜甫一行入衡州,停耒陽,想到郴州投奔他的舅舅。在耒陽,又碰上了江水上漲。被阻耒陽。流離途中,他寫下了《逃難》,對自己的一生做了一個總結(jié):五十白頭翁,南北逃世難。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人,四海一涂炭。乾坤萬里內(nèi),莫見容身畔。妻孥復(fù)隨我,回首其悲嘆。故國莽丘墟,鄰里各分散。歸路從此迷,涕盡湘江岸。
船至耒陽方田驛,遇大水不能前行。五天不得食物幾近絕境。耒陽縣令聶某聞之,著即送去牛肉白酒。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掉轉(zhuǎn)船頭,順流而下,折回長沙。這是詩人第三次進長沙。他賃居江閣,思念家鄉(xiāng)??芍^“秋思歸故里,孤舟入洞庭。”
長沙湘江東岸的杜甫江閣
在湖南,杜甫想回北方老家。770年暮秋,在親友的資助下,冒著風(fēng)霜雪雨,開始北歸。但沒走出湖南,在湘江、汨羅江匯入洞庭湖的地方,飽經(jīng)滄桑的他,“故國悲寒望”,重疾復(fù)發(fā),盤纏用盡,無奈只得從溯汨羅江往昌江縣(今平江)投友求醫(yī)。不幸病逝于縣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
湖南平江杜甫墓祠
【杜甫逝世在汨羅江畔。汨羅江全長253公里,流經(jīng)江西修水縣、湖南平江縣、汨羅市(汨水與羅江在縣境內(nèi)匯合),至湘陰縣進入湘江。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里,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這是一條神奇的河流,神奇之一,流向特別。其源頭在平江縣虹橋鎮(zhèn)天岳村境,地處幕阜山支脈鳳凰山的東麓、小地名叫土地坳的地方,這里是一片高山沼澤地,從這片沼澤地中流出一股清泉,這里海拔731.2米,西面受主峰阻攔,泉水只能往東面下流。說來也巧,水流兩三里就到達江西省修水縣一個也名土地坳的地方,逐漸匯集了其他幾條小溪而形成河流,在修水縣差不多繞了一個圓圈后又從平江縣龍門進入縣境,再自東向西流。神奇之二,聯(lián)系著兩位世界文化名人的歸宿。公元前278年,屈原懷著報國無望的滿腔悲憤懷沙自沉于汨羅江,而相隔1048年后的公元770年,杜甫在流寓湖湘北歸途中又與汨羅江結(jié)緣,把生命的最后時光拋灑在汨羅江上。屈、杜兩位偉人的崇高人格和不朽詩作在汨羅江兩岸和湖湘大地世代相傳。】
汨羅江流域圖
汨羅江風(fēng)景圖
在湖南約一年零九個月,其中居住長沙約十個月,其余時間都是寓船漂流湘江、耒水和汨羅江,行船約三千多里。
從岳陽到長沙,到衡陽,再折返長沙,至岳陽。詩人南北往返,所到之處,多賦詩記述。這位偉大的詩人,在貧病交加中辭世于湖南,是中華民族詩史上的一大悲哀。
(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