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 公元1644-1911 翠玉白菜。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只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二、西漢 公元前206-公元8 玉高足杯。這件美麗秀雅的玉杯,是以瑩潤半透明的青白色玉雕成。杯體略呈細長的圓錐體,有高足與單柄。
三、清 公元1644-1911 碧玉金絲盤。來自北印度的痕都斯坦玉器,工巧精致,在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眼中,無論裝飾與雕工皆優(yōu)于同時代蘇州專諸巷產制的中國玉器工藝。
四、清乾隆 公元1736-1795 玉鳩杖首。乾隆十四年,由于殿廷陳列與內府儲藏的銅器甚多而富,清高宗乃命臣工梁詩正、嵇璜、汪由敦等人,仿北宋《宣和博古圖錄》之體例,精繪形模,備摹款識,并詳細記錄其基本資料,共收一千五百件青銅器,于二十年編成《西清古鑒》。
五、宋至明 黃玉鴨。以黃色閃玉琢一鴨子,在鴨的頭、腹及雙足部位則呈現(xiàn)深褐色。這件玉鴨琢碾的手法極為簡單,但因掌握了鴨子翹尾豐臀的體態(tài)特征,顯得既可愛又生動活潑。
六、南宋至元 公元1127-1368 玉荷葉洗。玉質除底部微微露出原本的黃綠色外,通體褐黃,部份顯現(xiàn)灰白斑,偶見褐紅的色素摻雜于陰刻線中,所以推測此玉杯可能經過染色。
七、明 公元1368-1644 玉鰲魚花插。本件作品主要的外形為一魚,魚身縱向,魚尾卷翹上揚,下端則雕飾波濤,并配以水紋木座與之呼應,一眼即知,此魚正自水中奮力躍出。
八、東漢 公元前25-公元220 玉辟邪。故宮的這件玉辟邪,曾為帝王重要的收藏。辟邪的胸前刻有御制詩。宮中還配有雙層紫檀木座,上層刻有「乾隆御玩」,下層刻有與辟邪胸前相同的御制詞,刻字的部分還嵌有銀絲。
九、戰(zhàn)國 公元前475-221 玉螭紋觿。「螭」是龍的一種,幾分像虎。此件玉觿器面微泛褐紅,是傳世器特有的「盤紅」色澤,刻做成轉首側身形態(tài),頭與軀體的銜接方式與本院藏的龍、鳳玉觿同,乃是戰(zhàn)國時代玉匠處理此類動物玉雕的一慣作法。
十、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公元前3200-2000 玉琮。距今約四、五千年前,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發(fā)展了良渚文化。玉琮正是良渚居民用以祭祀神祇祖先的重要禮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