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八怪”,灑然來去,留下了一幅幅臨風傲立的竹、迎雪橫斜的梅、清秀孤高的蘭、嶙峋丑怪的石,讓后人每每久久駐足,不忍移步,透過凝結于絹素之上的點點墨跡,欣賞那一個遠去的時代,那一份久違的清雅,那一群令人難忘的人。
一切曾經(jīng)的美好,都可能僵化為桎梏。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八怪”的精神,“八怪”的筆墨,揮灑于尺幅,回蕩在藝術史的星空。
今天的我們,面對洶涌迷目的視覺爆炸和魚龍混雜的美術新潮,能否側耳傾聽先哲們探索的腳步,體味內(nèi)心深處對于美的困惑與思考,創(chuàng)新是什么?——這也許才是一個長久的命題。
據(jù)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nóng)、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邊壽民、閔貞等,說法很不統(tǒng)一,今人取“八”之數(shù),多從李玉棻說。
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鄭板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后母撫養(yǎng)。少年時從學于鄉(xiāng)先輩陸震,20余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xiāng)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范縣知縣。一年后調(diào)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歷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他書畫上常用的印章印文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乾隆東封書畫史”,“七品官耳”等,可說是其生平的紀實。
作品欣賞 |
行書扇面[1][2] |
立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四言聯(lián)[1][2] 五言聯(lián)[1] 七言聯(lián)[1][2][3][4][5][6][7][8] 行書頁[1][2][3] 行書揚州雜記卷 東坡煙江疊嶂詩卷 坡公小品冊 難得糊涂 行書金農(nóng)詩橫幅 草書司空曙七絕 新修城隍廟碑記 重修城隍廟碑記 其他[1][2] 附 竹石圖 蘭草圖 |
金農(nóng)(1687-1763)
|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久居揚州,揚州八怪之一。
原名司農(nóng),字壽田;39歲后,更名為農(nóng),更字壽門,一生所署之齋館別號眾多,有冬心先生、江湖聽雨翁、金牛湖詩老、老丁、古泉居士、竹泉、曲江外史、稽留山民、蓮身居士、龍棱仙客、恥春亭長、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家經(jīng)上“蘇伐羅”即漢文“金”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就是金吉金)、金廿六郎、如來最小弟、惜花人、昔耶居士、枯梅庵主、心出家庵粥飯僧、仙壇掃花人、松長者、百二硯田富翁、三朝老民(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等。早年讀書于何焯家,并與丁敬相交。他嗜奇好學,工于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并精于鑒別,他收藏的金石文字多至千卷,性好游歷,“足跡半天下”。乾隆元年(1735年)薦舉博學鴻詞落選,入京未試而返。后以賣畫長期居住揚州的三祝庵、西方寺等地,至衰老窮困而死,終身布衣,生活清苦。
金農(nóng)初不以工書為念,然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他的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風格規(guī)整,筆劃沉厚樸實,其筆劃未送到而收鋒,結構嚴密,多內(nèi)斂之勢,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樸素簡潔風格,但是到了五十歲既負盛名之后,有意“駭俗”,他獨創(chuàng)一種“渴筆八分”,融漢隸和魏楷于一體,這種被人稱之為“漆書”的新書體,筆劃方正,棱角分明,橫劃粗重而豎劃纖細,墨色烏黑光亮,猶如漆成,這是其大膽創(chuàng)新、自辟蹊徑的標志;金農(nóng)的行書從其早期開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與自家的“漆書”法寫成的行草書,用筆率真,隨心所欲,點畫浪藉而又筆墨醇厚,粗頭爛服之間,透出蒼逸稚拙之趣,令人嘆服;其“寫經(jīng)雕版”式的楷書,似乎與民間書法一脈相通,沒有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圓潤的轉折用筆,也沒有提頓中的波挑,以均勻的線條和方硬的轉折,書寫出類似單線體美術字的書體,卻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書法的啟迪意義非常深遠。
他五十歲才開始學畫,由于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的書法根底,終成一大家。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初畫竹,繼畫馬,畫佛像,畫梅更能獨創(chuàng)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文/劉有林)
《游禪智寺五言詩》紙本 1721年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行楷立軸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具有時間可考性的金農(nóng)較早的創(chuàng)作性書作,作品出手不凡,純用己法,字距寬闊而行距緊逼,顯現(xiàn)出其孤高不群的姿態(tài),自然揮灑的細筆線條和頭重腳輕的粗糙字型也毫無“帖”相,同時從中也可以窺見金農(nóng)對碑版金石非同一般的見識,金農(nóng)這種不依傍他人的性格為有清一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氣。
《王彪之井賦》紙本 1725年作 縱98.5厘米 橫41.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隸書雜記 |
司馬光佚事漆書軸 |
隸書梁楷論 |
隸書牛戩傳記 |
記沈周敘事軸 |
周伯琦傳記六條屏 |
汲古處和四言聯(lián) |
越紙古甌七言聯(lián) |
隸書四言茶贊軸 |
疏花片紙七言聯(lián) |
漆書相鶴經(jīng)軸 水樂洞小詩 |
扇面[1][2][3] |
漆書七言聯(lián) 漆書古謠一首 漆書橫幅 |
隸書四條屏 |
隸書題畫 隸書五言詩 楷書金牛巖故事 漆書盛仲交事跡 玉川子嗜茶帖 |
節(jié)臨華山廟碑 |
隸書五言聯(lián)[1][2][3] |
隸書七言聯(lián)[1][2] |
隸書軸[1][2][3][4][5][6] 漆書軸[1][2][3][4] 手札[1][2][3] |
附錄金農(nóng)年表 |
黃慎(1687-?)
|
卒年不詳,1770年尚在。字恭壽,一字恭懋,號癭瓢子,又號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自幼家貧,因無錢讀書,遂隨父自學,后父早世,為贍養(yǎng)慈母,放棄舉子業(yè)的 愿望,學畫謀生。
他年方十八、九時寄身蕭寺,白天作畫,夜間從佛光明燈下刻苦讀書,技藝大進。凡人物、花鳥、山水、樓臺、蟲魚等,無一不能,但他并不以這些為滿足,一次看他先生的作品說:“吾師絕技難以爭名矣,志當自立以成名,豈肯居人后哉!” 他自己總結一生走過的道路,感慨地說到:‘余自十四、五歲時便學畫,而時時有鶻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畫之不工,以余不讀書之故。’于是折節(jié)發(fā)憤,取毛詩、三禮、史漢、晉宋間文,杜韓五言詩及中晚唐詩,熟讀精思膏以繼晷,而又于昆蟲草木四時推謝榮枯,歷代制度衣冠禮器,細而致于夔蛇鳳,調(diào)調(diào)刁刁,罔不窮厥形狀,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應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 言畫矣。”正是這種凝思結想、廢寢忘食、苦攻不輟,黃慎才從一個小畫工成長為一位“詩畫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草書詩軸 紙本 縱141.2厘米 橫79.3厘米
吳昌碩篆書《古春一記》卷首
黃慎《草書桃花源記》
黃慎《草書桃花源記》
黃慎《草書桃花源記》 手卷,紙本,設色,縱38厘米,1764年作
吳昌碩跋黃慎《草書桃花源記》
黃慎《草書桃花源記》
長房遇仙圖
李 鱓(1686-1762)
|
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墨磨人、木頭老子、苦李、滕薜大夫等。江蘇興化人。
一生在仕宦途中,歷遭坎坷??滴跷迨昙矗玻禋q時中舉,三年后以畫技至清宮當內(nèi)廷供奉。他本是學畫山水的,進宮后,康熙皇帝指令他跟“正宗”派花鳥畫家蔣廷錫學習花卉。李鱓不以學習蔣廷錫為滿足,又向高其佩學習,后受石濤筆意啟發(fā),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大變。突破了“正宗”派所規(guī)定的框框,是一位頗得宮廷器重的畫師,名聲也日益擴大。但他卻遭到一批摹古畫師的極力排斥,并以所謂抗拒規(guī)定題材和體裁的罪名而被解職。鄭板橋說他是“才雄頗為世所忌,口雖贊嘆心不然”。后來,李鱓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為政清簡,體諒民情,被士民所尊敬。又因負才使氣,玩世不恭,觸犯了權貴,遂于乾隆五年,罷官歸里,流落揚州,過著賣畫為生的凄涼的生活。兩次的仕宦打擊,使李鱓在生活上放縱自己,寄情花鳥,以書畫發(fā)泄其苦悶之情,但又不甘心宦途上的失敗,常欲東山再起。但事與愿違。晚年定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李鱓與鄭板橋是同鄉(xiāng),又最為知已,結為知交,所以鄭板橋有《鄭板橋集…. 李鱓》的詩句,并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的話。
所作花卉,不拘法度,潑墨淋漓,但猶不失天趣。但晚年部分作品過于霸悍。傳世畫跡有南京博物院藏《土墻蝶花圖》軸、故宮博物院藏《松藤圖》軸等。
高鳳翰(1683-1748)
|
字西園,號南村,自稱南阜山人,山東膠州人。雍正十一年官泰州巡鹽分司。去職后流寓揚州。工于山水,花卉,山水師法宋人,近趙令穰、郭熙一路,中年以后,到了江南,與揚州畫派畫家如金農(nóng)、鄭燮、高翔、李方膺、邊壽民等相往還,畫風相互影響,多作花卉樹石,筆法奔放,縱逸不拘成法。亦能畫人物,造型準確,神態(tài)瀟灑秀逸。晚年則趨于奔放縱逸。乾隆二年丁巳右臂病發(fā),堅持用左臂,自號后尚左先、丁巳殘人,艱苦力學,書、畫為之一變,生拗蒼勁,更富奇趣,為時所稱。傳世畫跡有南京博物院藏《層雪爐香圖》軸、中央美術學院藏《秋山讀書圖》軸等。
工書法,善篆刻,喜收藏,精鑒賞,曾收藏秦漢印章及明清名家制印至萬余方,各制有譜錄,又收藏硯石至千百方,并制有銘詞,手書后大半自行刻鑿,著有《硯史》等行世。
高 翔(1688--1753)
|
陳 撰(1678--1758)
字楞山,號玉幾、玉幾山人,鄞縣人,居錢 塘,以書畫游江淮間,遂流寓揚州。初主鑾江項氏,項氏中落,又館于 筱園主人程夢星,晚年江都江鶴亭延之入康山草堂,直至終歲,是〖揚 州八怪〗中唯一不以賣畫為生的畫家。乾隆元年(1736)被薦舉博學鴻 詞科,拒不應試。為人品性孤潔,不原與達官貴人交往。常與汪士慎、 高翔、萬鶚等在揚州馬日涫玲瓏山館賦詞作畫。所作花卉,疏簡間逸, 格調(diào)清雅,尤精寫梅。與李鱔齊名,人稱〖復堂玉幾〗。工詩文,為文學家毛奇齡(1623--1716)弟子,著有《繡絞集》、《玉幾山房詩集》 并輯有《玉幾山房畫外集》。
行書題沈廷瑞山水冊詩頁 每頁 26.3cmx17.8cm
楊法(1696--約1762后)
字已軍,號白云帝子,江蘇南京人,寓居揚州。工書畫善,亦精刻印。所書篆、隸、行、草,奇古蒼勁,別具一格。乾隆十年(1745)曾作《隸書古詩十九首冊》。長于花卉,瀟灑清逸,頗有韻致,與華巖相類。其書名大于畫名,繪畫作品流傳亦極少。
羅聘(1733-1799)
字遯夫,號兩峰,原籍安徽歙縣,遷居揚州。博聞好學,金農(nóng)弟子。善山水、人物、花鳥,以畫《鬼趣圖》轟動當時文壇。畫法兼受石濤、華喦影響,畫梅多用粗枝大杈,以濃墨渲染,花蕊繁密。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二色梅圖》軸、《觀音梅花圖》軸等。其夫人方婉儀、子允紹、允纘宗其法,有“羅家梅派”之稱。
華喦(1682-1756),字秋岳,號新羅山人,福建上杭人,移居杭州,長住揚州賣畫度日。工人物、山水及花鳥。花鳥畫有盛名,取陳淳、周之冕、惲壽平諸家之長,形成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手法,畫風清新俊秀、率意疏宕。傳世花鳥有故宮博物院藏《薔薇山鳥圖》軸?!端墒笞睦鯃D》軸等。其人物減筆描法得之于陳洪綬、王樹榖、馬和之等,形象稍有夸張,用線簡練柔勁,故宮博物院藏有《天山積雪圖》軸,畫雪峰下牽駝行人,鴻雁高飛,一派荒冷情致,唯行人披紅氅,對比鮮明。山水師法多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較簡略。傳世有天津藝術博物館藏《白云松舍圖》軸等。
篆書橫幅“冰壺秋月” 20.1cmx77.3cm
李 葂(1691-1755)
|
邊壽民(1684-1752)
清朝有位畫家以擅畫蘆雁出名,他的畫作曾被雍正皇帝所收藏。他終生隱居、窮困潦倒、卻使金農(nóng)自甘“傾倒”的人物,他精于詩文書畫,擅長花卉翎毛,高鳳翰將他比成當世“邊鸞”(唐代花鳥畫名家),他的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他就是——邊壽民。
邊壽民,江蘇山陽(今淮安)人。原名維祺,字壽民,以字行,更字頤公,號漸僧、葦間居士。關于邊壽民的身世,現(xiàn)存資料記載不多。從他的書畫中可以看出,他愛慕蘆和雁,向往的是寄居葦間,后來索性把自己的住處題名為“葦間書屋”,企求有一個清靜的環(huán)境,不愿涉足紛爭的塵世,這無疑是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無聲反抗。由于他的才名,當時許多上層人物都去他的住處拜訪他,人稱“淮上一高士”。但他終日躬身于紙墨之中,而不愿與他們同流合污,這種精神在當時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而另一方面,他卻愿與他的同行們親密交往。他在自己的蘆雁畫上,題有“相呼莫失”,“相呼莫飛去,高處易離群”的字句,把自己看作是“雁群”中的一員,生活在“雁群”之中,與它們同呼吸共命運,生怕“離群”,這不能不說是他世界觀中人民性的反映。這種思想無疑是進步的。。
邊壽民畫蘆雁,往往只是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蘆雁的千姿百態(tài),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給人以美的感受和啟迪。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藝術造詣,是與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嚴謹和對藝術的刻意追求分不開的。每當秋天蘆花飛絮、雁聲鳴叫的時節(jié),他就潛入蘆葦灘頭,早早晚晚地觀察揣摩蘆雁的神態(tài)。為了攀登藝術高峰,他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勞動。鄭板橋在《淮陰邊壽民蘆間書屋》中寫道:“邊生結屋類蝸殼,忽開一窗洞寥廓;數(shù)枝蘆荻撐煙霜,一水明霞靜樓閣。夜寒星斗垂微茫,西風入帳搖燭光;隔岸微聞寒犬吠,幾拈吟髭更漏長?!彼麠碛凇拔仛ぁ卑愕拿┡镏?,全不顧“夜寒”“西風”“煙霜”的侵襲,完全忘記了夜已很深了。他反復揣摩、領會,為的是“忽開”那寥廓的藝術天地,登上那色彩絢爛、光輝奪目的藝術樓閣。他在藝術的道路上這種孜孜以求的進取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邊壽民的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基本上與當時的揚州畫派相同。揚州畫派的畫家有“揚州八怪”之說,人們往往把邊壽民也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傳世作品有《蘆雁圖》冊、《蘆雁圖》軸。
邊壽民書法僅見于其諸多作品中的題識,從中可以窺見其用筆灑脫,飄逸自然,又獨樹一幟,后人完全可以通過辨別他的書法來判斷其作品的真實性。其作品上的題詩也非常精彩。
《沙洲蘆雁圖》局部 題記 西泠印社藏
圖片來自《中國書法》2007年第9期
邊壽民《行書五言聯(lián)》 66.5×14.5cm
圖片來自上海敬華拍賣會
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2005年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
款 識:松柏有本性,瑾瑜發(fā)奇光。壽民
鈐?。侯U公(白文)(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584第71號) 壽民(白文)
估價: RMB15,000-20,000 成交:-------
拍賣日期:2005-06-26
本站并不能保證所有拍賣作品的真實性,圖片僅作參考。
《蘆雁圖》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