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
1、您看書時是否有以下困惑:
書籍太厚、字數(shù)太多、作者太啰嗦、文章太晦澀、看不懂、不想看。。。那就交給幫主好啦,您想看什么書,我就拆什么書(下方留言),節(jié)省10倍閱讀時間。
2,根據(jù)80/20法則,大部分書只有20%的部分值得一讀,我們沒必要仔仔細細全部讀完。
3、每本書我會讀兩遍,第一遍細讀,第二遍拆解,平均每本書花費5-10小時,不錯過書中每一個精華和亮點。
4、只拆好書,365天無間斷更新,讓我們一起加油,幫主陪你死磕到底!
作者: 舒明月
字數(shù):24萬 / 8小時
拆解版:5千字 / 10分鐘
回復(fù)“讀書”,贈送本書電子版
作者對語言文字高度敏感,有甄別漢語寫作的火眼金睛,擅長文本精讀。2014年起于豆瓣閱讀開設(shè)精讀專欄,讀者評分9.4,為全平臺罕見高分,獲“小雅獎·最佳專欄獎”。發(fā)起組織各類寫作項目,開講系列課程,引導(dǎo)數(shù)千人取得寫作的實質(zhì)進步。
本書中,作者以庖丁解牛般的細致和嫻熟,分析點評48位頂級作家的經(jīng)典文本,力求為讀者奉上精準且行之有效的一套寫作技法。
好文筆是讀出來的
好文筆是讀出來的?之所以用了這么個標題,意在旗幟鮮明地反對如下觀點:好文筆是寫出來的。
我認為在提升文筆的訓(xùn)練中,讀比寫重要。只讀不寫,寫作仍舊可以提升;但只寫不讀就未必了。“熟能生巧”這個詞只適用于簡單的手眼配合、肌體平衡活動,而任何一門艱深的學(xué)科,后起之秀再怎樣天賦異稟也是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才好開拓。
語言文字何其精微復(fù)雜,埋頭硬寫絕難對以搞定。必須閱讀經(jīng)典作品,取乎法上,寫作才有可能獲得實質(zhì)提升。
怎樣取法呢?舉個例子說明,且看魯迅《秋夜》的著名起段: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中學(xué)教案是怎么講解的呢——“這是運用反復(fù)的修辭手法,指出贊頌對象,使讀者有一個突出而強烈的印象?!笔遣皇歉械綘繌姺笱?,隔靴搔癢,解釋力弱到令人過目就忘?咱還是來看看臺灣的小說奇才張大春的說法吧:
(如果將魯迅的原句)修剪成“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棗樹”這樣的兩個句子,乃至于“我的后園有兩株棗樹”這樣的一個句子……一旦修剪下來,讀者將無法體會那種站在后園里緩慢轉(zhuǎn)移目光、逐一審視兩株棗樹的況味。
修剪之后的句子也將使《秋夜》的首段變成描寫“棗樹”的準備;然而魯迅根本沒準備描寫棗樹呢——或者應(yīng)該這么說:棗樹只是魯迅為了鋪陳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引子,前面那四個“奇怪而冗贅”的句子竟是寫來為讀者安頓一種緩慢的觀察情境,以便進入接下來的五個句子:“這(按:指棗樹)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jīng)]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p>
張的解釋令人信服。為什么信服?因為任何讀者,只要用心跟隨魯迅的文字,他的大腦里呈現(xiàn)出的情境——鏡頭的轉(zhuǎn)移以及畫面的切換,一定和張大春所言如出一轍。
只不過普通讀者難以像小說家那樣感覺銳敏而得于心,文字嫻熟而應(yīng)于手,因此只能一面朦朧覺得教案的解釋不對勁,一面卻又口中囁嚅說不出所以然。而得到真正通透的解釋后,除了恍然大悟的智力愉悅外,倘若讀者有心,就很可以從中學(xué)到一些關(guān)于文章起承轉(zhuǎn)合、控制節(jié)奏的技法了。
文字描摹了美好的物態(tài),很多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真實生活因為有文字的呼應(yīng)顯得更美了。
好文章必須要有情感
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在我看來,第一流的小說必須具備一個特質(zhì):情感的真實。具備這一特質(zhì)后,一部小說的情節(jié)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誕,讀起來都不會有堵塞感?!睂Υ擞^點,我舉雙手雙腳贊同。
以上都是在談?wù)撔≌f,其實我們?nèi)粘5姆翘摌?gòu)寫作也同樣適用這一標準。怎樣讓文字吸引人打動人?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有真情實感的流動。
數(shù)年前幫一個小侄兒修改作文,他寫自己給隔壁伯伯的電腦下載安裝QQ,這樣伯伯就能和兒子孫子視頻聊天了。文章收尾的一句竟然是“低下頭,我感到胸前的紅領(lǐng)巾更加鮮艷了”,直看得我瞠目結(jié)舌,心中如驚雷滾過。
當今,孩子們做的好事已經(jīng)從撿五分錢、扶老過馬路迭變?yōu)榘惭b電腦軟件,但這么多年以來,孩子們表達情感的語言竟然一成未變。我按捺住心中的抓狂,春風滿面地問他此事是否屬實,得到肯定的回復(fù)后再追問他當時的真實感受,腦子里閃過了哪些念頭。
一番啟發(fā)之下,小侄兒最后將結(jié)尾修改成了:“真高興能夠幫伯伯裝好軟件,讓他看到千里之外兒孫們的笑臉,慰解思念。伯伯一連聲地說著感謝,夸我厲害,倒讓我覺得有點大驚小怪了。其實電腦操作簡單,卻又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空我一定要教會伯伯使用電腦?!?/p>
——完美!又真實又勵志又溫馨,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他的作文了。
只要對人性的共通之處,對人類的共情能力有基本的信任,你就可以確定:將自己真實而細微的情感流動記錄下來,一定可以打動他人。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感覺不敏銳,而是我們自小被一種粗糙的表達或者許多隱秘的教條束縛住,哪怕紛繁的靈思飄落一地,也不懂掙開手腳去擷取一兩片。
金庸大師的寫法
《笑傲江湖》中有這樣一段,令狐沖率眾攻打少林寺:
突然之間,四下里萬籟無聲。少林寺寺內(nèi)寺外聚集豪士數(shù)千之眾,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腳,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約而同的誰都沒有出聲,便有人想說話的,也為這寂靜的氣氛所懾,話到嘴邊都縮了回去。似乎只聽到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fā)出輕柔異常的聲音。令狐沖心中忽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干什么?”
知乎上有人對這一段作了評論,在此轉(zhuǎn)錄:
這時他正率眾去救他未來的妻子,戰(zhàn)事已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數(shù)千人也許生死頃刻,沒人知道他心里竟是這樣一點溫柔的,飄渺的心事。已有好姑娘肯為他舍了性命,他亦肯慷慨相報,然而漫天風雪里,他又想起她。
讀《笑傲》的時候還年少,更易被情節(jié)激烈的片段感動;令狐沖一路眼睜睜看著小師妹與他人相戀,成親,最后無辜死去,虐心的表現(xiàn)著實不少。然而長大了才懂得,這一點無力的惦念,才是感情中最悲苦動人的地方。
戰(zhàn)場上窸窸窣窣的輕柔雪聲,深夜街道昏黃的光暈,杯中將傾未傾的最后一滴殘酒,那人走后,世界成了一個巨大的地雷陣,處處埋伏著引信,冷不丁炸起心中的銳痛。是夢是醒,時酒時病,竟似一場綿延入骨,不死不休的頑疾,無論如何都避無可避。于情于理,她都是最不該想起的人,但念頭偏偏還是鬼使神差的轉(zhuǎn)到了她身上;情網(wǎng)情網(wǎng),說到底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纏在心頭,時時泛起,難以遏止的念頭。
你看,金老先生本來這一筆隨意瀟灑,渾然天成,在一個讀者心中卻引發(fā)如此大的震動,好一番曲折領(lǐng)會。為什么?讀者的一句話泄露了原因:“于情于理,她都是最不該想起的人?!奔毾胍幌拢诶聿粦?yīng)該,于情難道也不應(yīng)該嗎?思念難道不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行嗎?可見,金庸熨帖著“情”,于是能夠無障礙地將真實人心呈現(xiàn)出來。讀者遮翳于“理”,因此要費力掃除一番,才能抵達本心。
閱讀對寫作的指導(dǎo)意義正體現(xiàn)于此。那些具有直指人心天賦的敏銳作者們能夠讓我們意識到自身無往不在枷鎖中的處境,幫助我們清除那些阻礙情感流動的堤壩。當你閱讀了足夠多的優(yōu)秀文字,你將會發(fā)現(xiàn)心靈雞湯文字令人失笑,因為它罔顧真實,一味煽情;你也會覺得那一套紅領(lǐng)巾變色法引人反胃,它正如居民從冷庫中領(lǐng)到的十年前的豬肉,盡
管蓋著醒目的“合格”藍戳,卻早就走了味失了營養(yǎng)。
古人常說:“立身先需謹慎,為文且須放蕩”。為什么?因為寫文章多數(shù)不是為說教,更多是為情感的表達與宣泄。哪怕是說教文字,也是融入了說教者真正的情感與體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梁漱溟推崇儒家,景仰孔子,看他是怎么說的:儒家圣人讓你會要在他整個生活舉凡一顰一笑一呼吸之間,都感動佩服,而從他使你的生命受到影響變化。
當我讀《論語》的時候,完完全全是這樣一種陶然的感動??晌覐奈从羞^類似的表達,無論在隨筆日記中,還是平常的談?wù)撝?。我至多說孔子“太有趣了”,因為“有趣”的程度適中,如今年輕人又多標榜它;但仰視著感動佩服就有“個人崇拜”之嫌了,感覺要遭到一些鄙薄……因為這點隱秘的心思,我寫孔子乃至于任何令我仰慕的人物,就總免不了端著,拿捏分寸之際也就失卻了魅力。
錢鐘書的小說
武志紅在一篇文章里說道:“錢鍾書的《圍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說,因為小說中一些關(guān)鍵情節(jié)的推進缺乏情感的真實,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鴻漸、唐曉芙愛上方鴻漸和方鴻漸愛上孫柔嘉,這幾個情節(jié)中的情感描繪都缺乏真實感,讓我覺得相當突兀。”
心理學(xué)家談?wù)撐膶W(xué)總有可觀之處,他一語中的,指出了《圍城》的短板。在我看來,雖然錢鍾書和張愛玲一樣欠仁厚,但張愛玲的諷筆一般只指向男性,關(guān)于女性的心理則有許多熨帖的佳作,灌注了極大的同情。錢鍾書卻是兩性通殺,全然一副冷硬心腸。
我覺得他的寫作姿態(tài)堪比法海,法海絕無意于聆聽白蛇與許仙的苦訴與告饒,他永遠也不屑于去懂得情愛,只抱持著物種的優(yōu)越感,必除妖孽而后快;而錢老先生大概是太聰明了,太拎得清了,因此對掙扎于俗世的男女始終有一種智商的優(yōu)越感:
“瞧你們這些笨人,做出種種丑態(tài)!哈哈!”
馮唐是如何毀在沒有節(jié)制上的?
下了點決心要讀馮唐,就從kindle里下載了“北京三部曲”《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以及《三十六大》和《天下卵》。沒料到閱讀的決心只在《萬物生長》一本行進到約40%就折返了,又在其他三本上各蜻蜓點水了百分之幾,然后,就怎么也讀不下去了。哪怕理性的小皮鞭子揮舞地pia pia的,感性的小馬駒子也半步都不肯挪了——我真的真的不想再讀五百頁啊!
認知科學(xué)講,人的聰明有三個維度:
一是神經(jīng)維度,表現(xiàn)為反應(yīng)敏捷,過目不忘;
二是經(jīng)驗維度,意思是十年堅持不懈終至游刃有余;
三是反省維度,在于突破局限,及時糾偏,審度形勢,開創(chuàng)新知。
讀馮唐作品時,這套認知學(xué)的理論陪伴我如懸壁之劍,忍無可忍之際,我就抽出寶劍來對著馮唐一指,做出個封喉的架勢,方才能解解郁悶,精神勝利一場。
我認為馮唐是難得一見的智力的三維度分布嚴重不均衡的案例,一二過剩,而三匱乏。這種不均衡在文本里的表現(xiàn),一言以蔽之,就是無節(jié)制。
馮唐行文絕不刪繁就簡,一定要把想到的詞匯或意象一股腦堆出來,導(dǎo)致總有相聲貫口的節(jié)奏出現(xiàn)。
比如:暗娼比理發(fā)館都多,賭場比旅店都多,幫會比學(xué)校都多,土豪比街道都多……
再比如:因為你生下來就有的錢不是通俗意義上想吃點什么就吃點什么、想干點什么就干點什么的錢,而是能想讓很多人吃什么他們就吃什么、想讓他們干什么他們就干什么的錢……
這不就是典型的神經(jīng)維度的聰明人?反應(yīng)敏捷語速快,一說一長串。而且駕輕就熟,手到擒來,經(jīng)驗維度我也給一百分。
由于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耍貧嘴、抖機靈、發(fā)議論的機會,除了聒噪之外,還常常拖慢了敘事,阻滯了情節(jié)發(fā)展。
《萬物生長》中寫到主人公第一次性體驗,當他對女友說出“我想要你”四字之后,女友居然來了一大段官話(也可以認為是一大段以官話腔調(diào)談?wù)撍绞碌耐跣〔?王朔式反諷),足足占了kindle三頁(正常五號字),主人公聽完后牽扯出的回憶則占了大約兩頁;而當女友因為沒避孕套而指責他“不負責任”時,他的油滑辯解竟又綿延了將近三頁。大家不妨來感受一下:
“有責任感,我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買。應(yīng)該是國家統(tǒng)一發(fā)的吧?計劃生育是國策呀。是不是跟以前發(fā)糧票、油票似的,每月領(lǐng)去?發(fā)放原則也應(yīng)該和發(fā)糧票、油票一樣;家里人口越多,發(fā)的就應(yīng)該越多。因為人口多,說明家長能干嗎。人家那么能干,你還不給人多發(fā),孩子生出來,又處處和人家找別扭,不是成心不人道嗎?可是我爸媽早過了激情年代,我也不能逼我爸爸隔了這十來年再向居委會大媽們開口呀。她們一定在一晚上讓方圓五里的人都知道,我爸就出名了。我直接跟大媽要,她們肯定不給我呀??隙ㄒ槲矣袥]有結(jié)婚證,好像旅館登記員。我要是沒個交代,她們肯定不會放過我。好好審審我,沒準順藤摸瓜端掉個土娼窩點,立個功。我第一次在樓頭抽煙就讓她們告訴了我媽,看我媽不管就又給班主任寫了信,她們警惕性可高了。但是她們知道的數(shù)據(jù)肯定很有意義,到底中國老百姓平均一個月做幾次,做多做少和他們家庭幸福成不成正比?……”
我就是在這個當兒無法再忍、擲書長嘆的,從此終止了對《萬物生長》的閱讀。倒不是有多急切地想要看他寫性,估計也好看不到哪里去,而是對一個缺乏反省心智、濫用自己才華的寫作者喪失了耐心。
大家讀書都想找干貨的,讀文學(xué)要的是創(chuàng)意密度,而馮唐多少年都只顧在金線之下做低水平重復(fù),一來惹人膩煩,消耗了讀者的耐心,二來也浪費了他自己的生命,不為寫作道路上的升級打怪留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不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么?
當然,就算掃除了語言聒噪和情節(jié)枝蔓的弊病,馮唐的作品離杰作還有不小的差距。不過,這差距仍舊也是由其一以貫之的“無節(jié)制”造成的。
所有的寫作,都是為了被閱讀
我總結(jié)出了一個“四有文章”的說法。初練寫作的人可以把它當作一把尺子,拿它來測量作品:只有具備了“四有”中的至少“一有”,文章才算是脫離自嗨圈,達到及格線,值當拿出來給人看了。要是“一有”都不具備,那……建議還是摁抽屜里三五十年后供自己回憶感慨吧。
“四有文章”拿出來講了好多次,幾乎次次都效果不錯,學(xué)員的表情綻放在那,不容我不承認。還有好幾人事后發(fā)微信說:豁然開朗,大受啟發(fā)。令我有一種不經(jīng)意間下了個金蛋的幸福感,也漸漸覺得不該捂著,應(yīng)該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四有”分別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按理解難度由易到難排列。
1、先說有趣。
有趣最好理解了。所有人都愛看幽默詼諧、促狹、逗貧損的文字,這一點不用說;需要說明的是,所有層次的寫作者,只要他的文章是被廣泛閱讀的,也幾乎都具備“有趣”這個特質(zhì)。
有些人存在將嚴肅與有趣對立的傾向,以為嚴肅文學(xué)就得正襟危坐,板起面孔。這完全錯了。所謂“嚴肅文學(xué)”,是說意旨的嚴肅而并非具體筆法上的中規(guī)中矩。
嚴肅文學(xué)的大家,如魯迅、張愛玲、沈從文,他們哪一個的文章不是常常害讀者捧腹的?以上是漢語寫作頂尖大家,再看當代的知名作者,無論是一片贊譽被奉為神的王小波,還是毀譽參半但炙手可熱的韓寒,他們的文章能受到追捧,聲名鵲起,“有趣”在這過程中起的作用都不可小覷。
“有趣”是一種硬通貨。最明白這個道理的大概就是段子手們了。所以他們殫精竭慮,要把有趣濃縮進百來字的篇幅。和前面兩個層次的寫作者比起來,段子手只具備“有趣”,但抓住這一點就夠了,文字也可以傳播了。任何段子集錦欄目,雖然總有人評論段子太老,都看過,但還是架不住一大波一大波的讀者涌來,嗷嗷待哺。
關(guān)于“有趣”的誤區(qū),除了將有趣與嚴肅對立之外,有許多人雖然認同有趣的價值,卻又篤定自己“有趣不起來”。這點我是真不認同(并非出于人艱不拆或呵護學(xué)員興趣而佯裝不認同)。有趣并不是什么稀缺的素質(zhì),大多數(shù)人都能做到有趣。假如你觀察過小情侶記錄的戀愛瑣事,會發(fā)現(xiàn)人在親密關(guān)系中幾乎都是鬼馬精靈的。充足的熟悉度和好感值是有趣的土壤。
如果視讀者為上司,既十足生疏,又總覺得他目光射過來在審視挑刺,當然沒法輕松靈動。假如把與讀者的關(guān)系處理為同事關(guān)系,疏離,有所猜疑,想靠近又怕造成不良后果——這種猶疑以及分寸的把控耗著內(nèi)存,也難以流露你有趣的天性。
只有將讀者視為親近的人(最好是情人),才有趣得起來。首先敞開心扉袒露自己以獲得回應(yīng),然后在互動中不斷地增進了解和喜歡,彼此摸清點和節(jié)奏。也就如魚得水兩相歡喜了。
“作家天性孤僻”,這其實是個蠻大的偏見。寫文章的人,文章寫得好的人,必定是最愿意與人共情,和他人連接的。
2、有趣說完了,接著說“有用”。
有用也不難理解。從前寫文章,要么訴諸道德,要么訴諸審美。但是說到底,人活于世,跟道德(以及哲學(xué))打交道的時候不多;而文字的審美,在全民語文素質(zhì)較差的當代,也是個小眾之事。絕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是以自己的一技之長成為合作社會的合格組件,另一部分時間,用來維持機體的生存和繁衍。
俯瞰人類生息的全貌,道德和審美皆是小事。于是,在大眾寫作的自媒體時代,一個必然的趨勢就是實用型、技能傳授類的文章異軍突起。凡有助于人成為更合格組件,或有助于吃穿住行和生養(yǎng)孩子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也就是所謂的“干貨”文章。
韓愈《師說》不是干貨文章,納蘭性德《飲水詞》不是干貨文章;李笑來的《比特幣世界生存指南》和協(xié)和張羽的《只有醫(yī)生知道》才是干貨文章。
如今的年輕人幾乎都大量消費干貨文章,但是好像很多人又并不將干貨文章考慮在自己的寫作范疇內(nèi),尤其社科人文背景的,提起論文之外的寫作,總覺得就是在散文、小說、詩歌這些體裁中表達對宇宙天地人生的痛苦追問思索。
只可惜滾滾長江東逝水啊,“有用”文章的趨勢和電商網(wǎng)購一樣一樣的。堅持不寫這類文章,就好比生產(chǎn)者堅持商品不在網(wǎng)絡(luò)銷售,有一種與整個世界為敵的中二喜感。有些人雖沒有積極地聲稱不寫,但大腦里有潛藏的意識,涇渭分明。還有一種人,他文章的內(nèi)核明明是實用型,卻還要披一身皮,偽裝出“高格”。格是上去了,但什么下去了呢?閱讀量。
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吧,比如我給專欄的副標題取作“好文筆是讀出來的”。最初發(fā)給一個博士朋友看時,他直皺眉:“怎么起這么個名字?”假如讓他起,八成會起“文學(xué)沉思錄”這樣的,或者平實一點叫“現(xiàn)當代經(jīng)典文學(xué)片段賞析”。但是我敢打包票起這種名字,專欄一定會夭壽。
有自媒體大V提到,如今的寫作都是互動式寫作,必須與讀者相關(guān),對讀者有用,這一點我十分認同?!拔膶W(xué)沉思錄”就不是互動式寫作,而是臨水照花人的自戀式寫作。在如今的年代,除非絕代風華的大美人,一般人最好別用這種姿態(tài),真的。
3、下面一條是“有料”。
有料,就是有真實的見聞經(jīng)歷,有獨屬于你的新鮮的細節(jié)。
人們評判作家時會說一句話:這個作家“有生活”或者“沒有生活”。有生活指的就是有料、有細節(jié)。請注意,這里的關(guān)鍵在于,什么樣的細節(jié)才稱得上是“料”呢?
我的總結(jié)是:哪怕想象力以及寫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沒在你的處境當中就很難編造出來的那些細節(jié),才是合格的“料”。后來發(fā)現(xiàn)這總結(jié)跟新晉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白俄羅斯的那位戰(zhàn)地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說法不謀而合了。她這樣概述自己作品的價值:
…this is impossible to imagine or invent, at any rate in such multitude of real details.
……提供了在任何程度上都難以想象或編造的豐盈的真實的細節(jié)。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有一次,一位在行學(xué)員發(fā)來兩篇文章,一篇游記,講他去北京郊外山上游玩時生發(fā)的傷春悲秋的情緒,關(guān)于天地萬物的哲思玄想;另一篇記敘他在縣里的報社工作,社里為報紙征訂請各單位領(lǐng)導(dǎo)喝酒的事情。他自己比較得意第一篇,看得出來在字、詞、句上卯足勁寫的,而且本身就是中文系畢業(yè),有文采。而第二篇的語言則比較平實,不事雕琢。然而我讀完立刻就對他說,肯定第二篇好。哪怕我是個文字老饕,對華麗的辭采有強烈嗜好,也毫不猶豫地說第二篇好。
第二篇好在哪兒呢?就因為有特別棒的細節(jié)。文中提到,喝酒之前,大家要開個會討論一下,誰酒量如何,酒風如何,哪個領(lǐng)導(dǎo)一喝酒就喜歡講哪個笑話,要如何引他講出這個笑話;哪個人負責盯誰,人員的搭配也是很有講究和學(xué)問在里面的。這喝個酒啊,簡直就跟打仗前的謀兵布陣一樣。喝酒完了的第二天,還要開會總結(jié),昨天誰給喝好了,誰沒喝好,沒喝好是因為什么,下次能怎么改進。
我本人算是對基層以及官場有些了解的,讀這一篇仍舊感到興致盎然,更別提讓那些不了解基層情況的人來讀了。第二篇可以成功地抓住讀者注意力,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回過頭去說第一篇游記,只是些老派的情感抒發(fā)方式,個人的小情小調(diào)。假如想要在文章里進行這種老派的情感抒發(fā),除非能把形式做到極端精致,就像我們的古典詩詞,總不過傷春悲秋、懷才不遇、閨婦思遠,但因為有長短、對仗、平仄、押韻等方面的嚴格講究,也能牢牢扣住讀者。沒有形式的極致美感,光是類型化情感的泛濫,就是純自嗨式寫作,沒有太大價值。
再舉個例子,很多人想寫親子類文章,用文字記錄孩子的成長。但如果光寫孩子會哭了、會笑了、會爬了、會坐了,會叫爸爸媽媽了,普天之下誰不知道呢?而除了直系血親以及特別好的朋友,其他還有誰會在乎呢?
那么,就育兒、親子類的文章來說,應(yīng)該發(fā)掘的是什么樣的料?借鑒諾貝爾獎得主的說法,是那種未當過爹媽未有過懷孕撫育經(jīng)歷的人絕難以想象、編造出的細節(jié)。
之前看湖南臺《爸爸去哪兒》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好的“料”。李湘女兒和她爸一起住在山村農(nóng)家,她指著堆在墻角燒完了的蜂窩煤,問:“爸爸,這是藕嗎?”
這就是超級棒的一個細節(jié)。想象力再高超、再想模擬童真的作家也編不出。而且這個細節(jié)還特別地意蘊豐富,一下子就令人感覺到城鄉(xiāng)的差異,貧富的懸殊,還有時間的變幻。從前那么平常的東西,現(xiàn)在的小孩子已經(jīng)不認識了。
我記得以前去北大聽曹文軒講課,他反反復(fù)復(fù)強調(diào)的也是這種細節(jié)對寫作的重大意義。課上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xué)生說她小的時候在家里很喜歡洗碗。小孩子怎么這么勤勞呢?其實是因為家里窮,買不起擦手的霜和膏,手上經(jīng)常干得難受。洗碗的話,好歹碗碟上有點油,皮膚就會舒服一陣子。這只能是真正的窮人擁有的細節(jié)。
4、有料說完了,最后來說有力。
有力分兩方面:一是審美上的力度,二是情感上的力度。
所謂審美的力度,剛才在游記那里已經(jīng)提到了。古詩詞并不幽默,也無功用,又都抒發(fā)套路情感,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因為就是美??!美就打動人心,美的東西不需要靈魂。
從前,賈府那樣的大族世家才有可能從日常吃穿用度中隨意地汲取美,對于普通的讀書人,最大的美感源在文字,所以才“書中自有顏如玉”。學(xué)者們千百年孜孜不倦探索出文字和語音的美感規(guī)律,而創(chuàng)作者又“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地以他們的文字承載規(guī)律,豐富技巧。
審美的力度是“四有”里最技術(shù)派的一部分,或者說最體現(xiàn)手藝的一部分。一個人如果在有趣、有用、有料以及后面要說的“情感的力度”上扭正了認識,可能再寫文章會很明顯地比先前好。但是文章審美力度的提升,手藝的精進,必須是功夫換來的,急躁不得。就像畫畫彈琴一樣,是畫架前、琴弦上一筆筆、一絲絲練出來的。
美感的籠統(tǒng)提升依靠廣泛閱讀經(jīng)典作品。中國人對文字美感的癡迷在后來遭到摧毀,主流作家的寫作跟美感幾乎絕緣。所以,要提升文字美感,閱讀方面,主要應(yīng)讀古代作品(詩歌、文言和舊小說)、現(xiàn)代作品(1919-1949)以及臺灣一系的經(jīng)典作家(如白先勇、簡媜等),大陸當代的也就汪曾祺、阿城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
想更有效率一些,那么讀好的品評和解析文章以及跟從好的老師就很有必要了。寫作最可以教的正是“審美的力度”這一部分。不知道為什么總有人說“寫作是靠天分、不能教”的,寫作難道不是和任何一門技藝一樣,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靠個人嗎?教學(xué)有可及的部分,也有不可及的部分。同樣,要成為大作家,也和成為大科學(xué)家一樣,天分、勤奮、緣分(機遇),一個也不能少。有什么區(qū)別嘛!為什么總要把寫作這件事浪漫飄渺化,真是夠夠的了。
最后講有力的第二個方面——情感的力度。
請記住,人們總是喜歡看情感充沛、酣暢淋漓的文章,平淡的東西不招人待見。你說無印良品的東西淡,但它其實是淡到歇斯底里才引起注意,引發(fā)追捧的。
這跟大家要看競技體育是一個道理。人類和其他物種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始終在追求極致,追求超越。看百米跑是看人類有形的肉體能夠達到什么極限。那么看文章,也是想要看人的精神、情感能到達什么極限。
所以,這里又牽涉到“有趣”那一部分提及的釋放自己了。千萬不要覺得寫文章必須理性客觀中立,認為暴露強烈的情感是不對的。很多人習慣寫文章的時候隱藏自己。
比如,有一次在行學(xué)員發(fā)來文章,寫她低谷期有一天崩潰了??赐赀@個開頭,讀者的預(yù)期一定是要看怎么個崩潰法的,是有什么表現(xiàn)就稱為“崩潰”了。但她一句話輕描淡寫帶過,“眼淚一直流”——24K純敷衍。
見面時我問:為什么不把崩潰的情形寫詳細點?她回答:不好意思啊。唉!不好意思詳細寫的話,還不如不寫,拿時間干點別的也好啊。
摘錄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崩潰文字:
那些整夜整夜地熬,卻只熬出100字的日子遵循著如出一轍的模式,住學(xué)校宿舍的時候,半夜跑到陽臺上偷哭,哭累了回來繼續(xù)對著電腦發(fā)呆,撐不住了再去陽臺上哭;有了自己的家以后,半夜聲嘶力竭地哭喊、尖叫、摔東西,精疲力盡后倒在冰冷的地上睡著,驚醒,掙扎著爬起來,心狂跳,手抖著再敲幾個字,再哭喊、尖叫,如此往復(fù)。就如小人魚每一個美妙的舞步都像踩在刀尖之上,我每一個平庸的句子都浸透了淚水。然而更大的恐懼是從刀尖上摔下來,讓眾人知道我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騙子和可憐蟲。
相較于被邏輯說服,人其實更容易被情感感染。上面這段是一位重度拖延癥患者“我要好起來”的文字,寫的是她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時的痛苦煎熬。假如你不大拖延,可能你會覺得“拖延癥”這回事莫名其妙:拖就拖幾天唄,deadline快到了,自然就不拖了;還“癥”,還心理治療,也太大驚小怪了吧。(大家對抑郁癥的認識也類似)。
但是,假如你讀了這一段文字,是不是就更新了認識?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哦,原來可以嚴重到這種地步!還真是需要嚴肅對待,需要專業(yè)人士介入的。想想看,如果這個作者也抱著不好意思的念頭,要掩蓋自己強烈的情緒、情感體驗,只輕描淡寫說一句,我那時極其痛苦,經(jīng)常大哭,它能達到這么好的效果嗎?
所以,如果你對什么東西有強烈的愛憎,或者對某一方面非常敏感,或者狂喜過,崩潰過,心如死灰過,死灰又復(fù)燃過,這都是你寫作的資源庫啊,絕不是丟人的需要掩蓋的事。請你一定在文章中把它展露出來。這是你身為寫作者的一種義務(wù)。
好了,“四有文章”都介紹完了。最后總結(jié)一下:
“有趣”是硬通貨,各層次寫作者都深諳其道;最好將讀者視為情人,才有趣得起來。
“有用”是互動式寫作大勢下今后文章的主流之一。
“有料”是有真實的見聞經(jīng)歷,有獨屬于你的新鮮的細節(jié)——不在其位、不臨其境,任何人都編造不出來的細節(jié)。
“有力”分為審美的力度和情感的力度。美打動人心,創(chuàng)造美的技藝可以學(xué)習;強烈的情感是寫作者的寶庫。
現(xiàn)在做產(chǎn)品都把提升用戶體驗當作重中之重,但為什么到寫作這件事上就不一樣了?寫作不也是做產(chǎn)品嗎?精神產(chǎn)品唄。憑什么寫作就可以純自嗨,不考慮用戶體驗了。你不考慮用戶,用戶自然也不會鳥你,而得不到反饋的寫作一般很難堅持下去,哪怕你口口聲聲說“我不求結(jié)果”(多半是口不對心的自欺)。
不要妄圖以寫作寄托你的“與眾不同”,它頂多也只能寄托你“生活在別處”的消極情緒罷了。當你真正在這片土地上降落下來,埋首耕耘,你會發(fā)現(xiàn):
寫作和任何一種工作、一門技藝沒什么不同,它只是我們積極入世的一個工具、一份依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