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大師喬治·蕭伯納
1950年11月2日,戲劇大師蕭伯納因病逝世。一顆在世界文壇上閃爍70年的巨星隕落了。此夜,全世界的劇院燈火熄滅,沉入了深切的哀悼之中。
喬治·蕭伯納是一位偉大的戲劇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戲劇音樂評論家、優(yōu)秀的演說家和論文作家。他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一個小公務員家庭,20歲時移居倫敦并開始創(chuàng)作。1879年至1883年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未成年時期》、《不合理的姻緣》、《藝術家的愛情》、《凱撒爾·拜倫的職業(yè)》和《孤僻的社會主義者》等5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小說。與此同時,他對社會主義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在1884年參加英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的改良主義的社會主義團體“費邊社”。他被挪威大戲劇家易卜生所吸引,從小說創(chuàng)作轉向戲劇創(chuàng)作。自1892年《鰥夫的房產》到1950年《為什么她不肯》,這位戲劇大師總共創(chuàng)作了大小劇本51個。此外,他還為世界留下了包括評論、政論、劇本序言、書信、小冊子在內的大量風格獨特的優(yōu)美作品。
蕭伯納不愧為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者。他無情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辛辣地譏諷資產者的偽善、荒淫、愚蠢和無恥。他具有廣泛的人道主義精神,對人類的命運無限關懷,對被壓迫被侮辱的人民無限同情。無怪乎他的作品《華倫夫人的職業(yè)》蒙受“有傷風化”之名而被查禁30年之久,而高爾基盛贊他是歐洲最大膽的思想家。
在70年的辛勤實踐中,蕭伯納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戲劇理論,其基本內容是:提倡現(xiàn)實主義的新戲劇,反對當時流行的所謂“佳構劇”;強調劇中人物的對話和討論的重要性,認為“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強調戲劇是教育、宣傳和說教的工具,主張“為人生社會而藝術”,反對“為藝術而藝術”。
他的創(chuàng)作為英國劇壇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型的喜劇,其主要的藝術特點是:通過劇中人物之間生動的、巧妙的、一針見血的、發(fā)人深省的對話,來表現(xiàn)劇情的矛盾和沖突;注意劇中人物的塑造和刻畫;在劇中制造顛倒場面,在劇中介紹一些慣常的事物,然后把它們顛倒過來,從而在讀者和觀眾的心中產生一種沖擊。
1925年,蕭伯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33年蕭伯納和夫人周游世界經過中國時,被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親口譽之為“現(xiàn)代的世界文豪”。蕭伯納不僅屬于愛爾蘭,屬于英語世界,也屬于整個人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