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朝廷,大唐盛世更是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然而,開啟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卻是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最終踩著兄長李建成的尸骨登上了皇帝寶座的。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篡位”之先河,唐朝的歷史上還發(fā)生過四起宮廷政變,而且都是在玄武門,演繹出曲折的唐朝血淚宮廷史。
第一次政變——玄武之變開貞觀。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并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據(jù)《唐書》記載:李世民在廣片天下時,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結果李淵并沒有對立了大功的李世民對沖承諾。
因為權力的沖突,李建成隨即聯(lián)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yōu)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公元626年七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fā)動政變,殺死自己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成為皇太子。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淵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即位,開拓了日后的貞觀盛世。
第二次政變——神龍政變歸太平。
武則天執(zhí)政期間,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專橫跋扈,朝野之臣畏之如虎,這也就造成了朝廷很多人不滿。加之張易之兄弟逼死太子李顯的一雙兒女,后來又害死太子的女婿。在這樣的情形下,太子李顯認識到:除掉張易之兄弟刻不容緩,因為他們已經對自己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于是,李顯、李旦、太平公主這些李姓子孫在共同的大局下聯(lián)合起來。公元704年8月,宰相張東之聯(lián)合右羽林衛(wèi)大將軍和左威衛(wèi)將軍發(fā)動兵變,并與太子一起斬關而入,來到了武則天的寢宮,殺死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讓位,擁立李顯。
次日,武則天傳位于太子李顯,隔了一天,李顯復位。而這次玄武門之變也稱為“神龍政變”。
第三次政變——景龍之變亡重俊。
唐中宗李顯復位后昏弱無能,而皇后韋氏強悍,她與武三思內外勾結,把攬朝政。韋皇后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后,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韋后因太子重俊不是自己親生,很不喜歡他。武三思也很忌恨重俊,并縱容其子武崇訓和安樂公主時常凌侮重俊,甚至呼重俊為奴。
重俊忍無可忍,于景龍元年七月聯(lián)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假稱奉詔,率左羽林和千騎兵三百余人,沖入武三思和武崇訓的府邸,殺了武三思和武崇訓,隨即又發(fā)兵包圍了皇宮,索要韋后和安樂公主。
韋后聽聞政變,挾持中宗登上玄武門門樓,調兵鎮(zhèn)壓。重俊率軍攻到玄武門前,中宗對軍士宣布重俊謀反,于是軍士倒戈,殺了李多祚等,重俊的黨羽立時潰散,政變一下子土崩瓦解了。重俊逃到終南山,被追獲殺害。
第四次政變——少帝讓位立睿宗。
唐中宗景龍四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殺中宗,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且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聽聞告密,決定先發(fā)制人。
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聯(lián)合姑母太平公主等發(fā)難,沖入羽林衛(wèi)軍,殺了韋后派來統(tǒng)領衛(wèi)軍的韋瑞、韋播,占領了玄武門,隨后縱兵殺入皇宮,斬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相王李旦和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軍政大權,威懾少帝重茂讓位,相王李旦登基,是為睿宗。
第五次政變——睿宗讓位出玄宗。
當時,李旦立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恃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李隆基當然不愿任人擺布,亦想殺掉太平公主。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七月,唐容宗無法適應太子與太平公主之爭,主動讓位于太子李隆基,同年八月,李隆基稱帝。于是,鏟除太平公主的黨羽成為當務之急,公元713年先天二年,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fā)制人,誘殺了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
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zhí)菩谒∑渌雷铮惶菩诰芙^,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至此之后,一切軍政大事玄宗完全可以自作主張了。
然而,唐玄宗上任之初是個仁君,勵精圖治,開拓創(chuàng)新,使得國泰民安。但晚年因為貪圖享樂,寵愛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風波平息后,唐朝國勢卻呈直線下降之勢,為最終滅亡埋下了惡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