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zhàn)結束之后,《凡爾賽條約》規(guī)定:德國只能擁有15000名海軍官兵,服役時間25年,船艦僅能保有6艘排水量10,000噸以下的舊式戰(zhàn)斗艦、6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2艘魚雷艇,禁止擁有軍用飛機、航空母艦和潛艇。
艦齡達20年的船只準許被替換,但是戰(zhàn)斗艦噸位不可超過10,000噸、或不得裝有口徑超過11英寸的艦炮,使其功能僅近乎重巡洋艦;
而巡洋艦的替換則規(guī)定排水量6,000噸,能配裝的最大火炮口徑僅有6英寸;驅逐艦則為800噸、魚雷艇為200噸。
這一條約是協(xié)約國力求將德國海軍限制于近海防御,防止其日后重新崛起,就如同德國陸軍只能擁有十萬人,并且不能擁有重武器是一樣的。
但是,因為戰(zhàn)后的歐洲局勢變化,英國需要德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牽制日漸強盛的法國人,于是,德國海軍悄然利用歐洲局勢為掩護,發(fā)展壯大。
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guī)定,德國海軍若建造噸位超過10000噸排水量的戰(zhàn)艦,主炮不得超過8英寸,而若排水量不超過10000噸,則主炮可以超過8英寸。
那么,換句話說,德國海軍完全可以設計出一款,配備11英寸艦炮,但排水量不超過一萬噸的軍艦,于是,德國海軍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要求,采用標準排水量一萬噸的標準,最后設計建造出配備11英寸艦炮三聯(lián)裝炮塔兩座,防護水準達重型巡洋艦級別,最高航速可達28節(jié)的德意志級裝甲艦。
為了對抗這一威脅,法國海軍采取應對措施,高調宣布自己將建造敦刻爾克級戰(zhàn)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zhàn)列艦標準排水量26500噸,滿載排水量35500噸,配備了兩座330毫米艦炮四聯(lián)裝炮塔,航速可達31節(jié)。
實際上,30年代初,當?shù)聡暗乱庵尽碧栃湔鋺?zhàn)列艦還躺在船塢里加緊建造的時候,德國海軍總司令部就已著手醞釀一項新的造艦計劃,即新建兩艘能與法國“敦克爾克”級快速戰(zhàn)列艦相匹敵的戰(zhàn)列巡洋艦,并以開創(chuàng)德國現(xiàn)代軍隊之先河的普魯士軍事家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作為艦名。
1935年初,兩艦相繼秘密開工,并分別于1938年5月和1939年7月下水服役。
由于采用了效率較高的蒸汽輪機,兩艦的航速提高至32節(jié),艦上3座三聯(lián)裝280毫米主炮,分別配置在首部和尾部,12門150毫米副炮布置在上層建筑的兩側,如此裝置,使其成為二戰(zhàn)開戰(zhàn)時,德國海軍最強大的軍艦。
但在即將發(fā)生的北角大海戰(zhàn)中,德國海軍還是輸?shù)靡凰俊?/p>
建成之后,“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在正式參戰(zhàn)前,進行了一次不同凡響的海上游獵。
德國戰(zhàn)列艦“沙恩霍斯特”號
1939年11月21日中午2時,這兩艘新造的巨艦從德國威廉港起航,在馬爾歇爾中將的指揮下向北駛去,此次出航的目的,是在于試探英國海軍大西洋防御體系的虛實。
“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準備先沿挪威水道北上,穿過北海,再折向西北,順便,在艦隊駛抵法羅群島和冰島之間的英國海軍警戒線時,裝出要直闖北大西洋航線的樣子,趁機撈上一把。
23日早晨,“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悄無聲息地越過法羅群島,爾后,繼續(xù)向西北方向前進,此時,英國皇家海軍的輔助巡洋艦“拉瓦爾品第”號正在這片海域擔負巡邏警戒任務。
當日下午4時,“拉瓦爾品第”號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冒出了兩艘氣勢洶洶的德國巨艦,當時距離只有8000碼。
“拉瓦爾品第”號原是條商船,經(jīng)改造后才用來作戰(zhàn),只裝有100毫米火炮,速度慢,而且沒有裝甲防護。
距離如此之近,跑來不及,戰(zhàn)則只有死路一條,“拉瓦爾品第”號艦長沒有過多地考慮,毅然選擇了后者。
于是,他一邊發(fā)報報告發(fā)現(xiàn)德艦,一邊全速沖向前面的兩個龐然大物,意欲發(fā)揮自己小口徑火炮的作用,拖住強敵,爭取時間。
但是,畢竟實力相差懸殊,德軍兩艦的第一次主炮齊射,就使“拉瓦爾品第”號癱在海上,炮塔被掀翻到海里,兩小時之后,沉入冰冷的海底。
接到“拉瓦爾品第”的電報,獲悉德艦入侵后,英國海軍立刻撒開大網(wǎng),進行圍捕。
“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兩艘戰(zhàn)列艦從蘇格蘭啟航,挺進挪威,準備切斷德軍退路;
“胡德”號戰(zhàn)列巡洋艦和法國“敦刻爾克”號快速戰(zhàn)列艦則從補利茅斯啟航,駛向北緯60度,西經(jīng)20度的陣位,以期保衛(wèi)中大西洋航路。
“厭戰(zhàn)”號戰(zhàn)列艦也離開護航編隊,駛向丹麥海峽,以防“沙”號艦由此闖入北大西洋航線。
遠在加拿大海岸的“反擊”號巡洋艦和“暴怒”號航空母艦立刻啟航東進,構成北大西洋的第7道防線。
于此同時,英國海軍部下令離出事地點最近的“新卡斯特爾”號重巡洋艦盡量纏住德艦。
“新”艦接到“拉瓦爾品第”號的警報后,立刻全速駛向出事地點。當時,海面正下小雨,能見度很低,“新”號在2小時后,發(fā)現(xiàn)東方海面上,有探照燈光和火炮射擊時的閃光。
不久,看見10公里處有一艘軍艦,2分鐘后又看見第2艘,很顯然,這兩艘德艦正在用信號燈進行聯(lián)絡。
“新卡斯特爾”擔心距離太近,勢單力薄無法抗敵而減速轉向,但是,天不作美,雨越下越大,沒裝雷達的“新”號艦很快就失去了目標。
事實上,大雨之中,德國兩艦也不敢在海面上逗留過久,所以,當聽到“格奈森瑙”號報告說,附近好像有一艘英國軍艦時,不明英軍虛實的馬歇爾害怕被纏住,急速東奔,裝出要從挪威海逃跑的樣子。
午夜之后,兩艦轉向東北,于次日晚接近北極長夜圈的邊緣,在此閑逛12個小時后,馬爾歇爾試圖以雨霧作掩護,沿挪威海岸回國。
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天里,兩艦兩次南行都遇上大晴天,馬爾歇爾中將不敢冒險,只好又掉頭北上,繼續(xù)泡在北極圈的黑暗里。
27日,天氣惡劣,在濃霧的庇護下,軍艦快馬加鞭,沿著挪威海岸32公里的水道全速南下,并偷偷越過英國巡洋艦警戒線間的空隙,溜回德國。
可憐的是,英國海軍部對此渾然不覺,還在北極圈附近,傻愣愣地部署重兵。
德國建造“沙”、“格”兩艦,并不僅僅是讓他們作幾次游獵,對兩艦來說,更艱巨的任務還在后面,所以,在兩艦首次出獵并安全返航5個月之后,它們又結伴出征,前去配合德國陸軍執(zhí)行“朱諾計劃”,在挪威北部戰(zhàn)略重鎮(zhèn)納爾維克的登陸。
1940年4月8日,拂曉時分,挪威北部海區(qū)狂風怒號,浪濤驚人。
正在此地的德軍兩艦,與英國皇家海軍中,大名鼎鼎的“聲望”號戰(zhàn)列巡洋艦相遇,在數(shù)艘驅逐艦的警戒下,“聲望”號380毫米的主炮火力兇猛,“格奈森瑙”號連中數(shù)彈,盧金斯艦長見勢不妙,立即下令撤出戰(zhàn)斗。
英國海軍部隨即反應過來,原來德國人已經(jīng)在開始準備對挪威下手了,為快速支援挪威,海軍部向本土艦隊司令查爾斯·福布斯上將下達指示,命他負責馳援與其直線距離最近的挪威第二大港卑爾根。
接到命令后,福布斯當即組織人馬,派遣海軍中將萊頓帶上5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火速開往卑爾根,打算給遠道而來的德軍接風洗塵,打他個措手不及。
雖然英軍氣勢十足,但奈何情報的保密工作做得實在太差,當萊頓率領著艦隊在北海上急速前進時,早就得知其動向的德軍統(tǒng)帥部已經(jīng)派出了轟炸機小隊前往攔截。
4月9日中午,在卑爾根的海天相接之處,德英開展了挪威戰(zhàn)役的第一次交手,經(jīng)過長達半小時的對轟,德軍以損失4架“容克爾”88式轟炸機的代價擊沉了英軍的1艘驅逐艦,并重創(chuàng)其它2艘巡洋艦和1艘戰(zhàn)列艦。
首戰(zhàn)即告敗的英軍自然不肯善罷甘休,但考慮到德軍此時已經(jīng)控制了挪威西南部的索拉機場,若再大搖大擺地開著艦隊過去,一旦暴露在德軍戰(zhàn)機的火力下,只能再次成為被動挨打的靶子。
最后,英軍統(tǒng)帥部決定派出轟炸機以同樣的方式對德軍進行報復打擊,當天晚上從奧尼克群島航母編隊起飛的15架賊鷗式俯沖轟炸機,在飛抵卑爾根港上空后,便開始朝著停泊在此的德軍艦船投下炸彈。
在白天的登陸作戰(zhàn)中,德軍艦隊里的一艘大型巡洋艦“葛尼斯堡”號因被挪威海岸炮臺打中而身受重傷,此刻,面臨英軍戰(zhàn)機的狂轟濫炸只能在原地,迎接毀滅的命運。
除了派轟炸機實施空襲外,英軍統(tǒng)帥部還出動了大批潛艇分散在挪威周邊海域,意圖堵住德軍艦隊的退路,讓其有來無回,其中一艘潛艇成功在挪威南海岸的克里斯蒂安桑港附近,擊沉了德軍一艘正在返航的巡洋艦“卡爾斯魯厄”號。
很快,在德軍登陸點最北端的納爾維克港,爆發(fā)了整個挪威戰(zhàn)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海戰(zhàn),德英雙方艦隊的主將在這場血拼中都相繼陣亡,德軍駐守在此的十艘驅逐艦,更是被英軍一鍋端掉,無一幸免。
在掃除德軍的海上威脅之后,英軍統(tǒng)帥部便開始著手制定登陸計劃,由于整個挪威中南部的制空權此時都掌握在德軍手上,因而,最適宜登陸的地點,無疑應當是在德軍戰(zhàn)機覆蓋不了的納爾維克。
此時的納爾維克雖然剛剛經(jīng)過一番血戰(zhàn),但戰(zhàn)爭的烏云依然籠罩著這片蒼茫皚皚的雪地,在納爾維克以北,尚有一部分挪威軍隊在伺機而動,法國阿爾卑斯步兵團的三個營也正在趕來支援的路上。
面對來勢洶洶的盟軍,德軍在納爾維克的兵力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僅有一支兩千多人的登陸部隊,可供防守,若英軍此時能集中起火力專攻納爾維克,極有可能快速拿下的。
但就在這一關鍵時刻,英軍在納爾維克的指揮官麥克西將軍臨陣退縮,以前線英軍尚未就雪地作戰(zhàn)做好充分準備為由,建議推遲登陸行動,英軍統(tǒng)帥部遂決定,分兵向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發(fā)起進攻。
但此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對此提出了“鐵錘”計劃,主張以海軍作為主力掩護登陸部隊。
丘吉爾的提議遭到了三軍參謀長的反對,他認為,若英軍直接從特隆赫姆發(fā)起登陸,所面臨的損失將難以預估,更為穩(wěn)妥的做法是,在南北兩側的納姆索斯和翁達爾斯內斯登陸,然后以鉗形攻勢,向中間的特隆赫姆發(fā)起夾擊。
經(jīng)過一番激烈爭議,勢單力孤的丘吉爾,最終不得不放棄“鐵錘”計劃,4月14日,英軍艦隊駛入了特隆赫姆以北70公里處的納姆索斯,開始登陸。
但是,剛護送完一小支皇家海軍陸戰(zhàn)隊上完岸,就被德軍飛機發(fā)現(xiàn),為了避免遭受空中力量的打擊,英國艦隊又往北退到160公里處的登陸點,從那里上岸之后,又走了兩天,才到達預定地點。
完成登陸的英軍原本是要配合在特隆赫姆正面的佯攻部隊,從側翼切入,但由于德國空軍的火力太猛,正面的攻擊計劃已經(jīng)取消,而停留在納姆索斯的這批登陸部隊,對此全然不知,一路冒著被德軍戰(zhàn)機發(fā)現(xiàn)的危險,朝著特隆赫姆前進。
4月21日,由于英軍在納姆索斯缺少補給,火力上劣后于德軍,很快就敗下陣來,不得不在4月28日開始安排撤退,參謀部給出的作戰(zhàn)方案,至此也以失敗告終。
在特隆赫姆碰壁之后,英軍這才集結重兵回頭去攻打納爾維克,雖然一度把德軍打退奪回了港口,但此時法國本土在希特勒的瘋狂進攻下已經(jīng)開始告急,英軍只得將派往挪威的遠征軍悉數(shù)召回,提前結束了挪威戰(zhàn)役,挪威全境隨即就被德軍占領,
1940年5月10日,西線德軍大舉進攻,20天之內,就把英法盟軍主力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并因此而成全了英法盟軍聞名世界的大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
英法盟軍從敦刻爾克逃到英國,德軍趁機打開了巴黎的大門,正在挪威海執(zhí)行“朱諾行動”的兩艦立即向盟軍艦船猛殺過來。
這一次,德軍可謂是戰(zhàn)果累累,在很短的時間內,德艦就擊沉了一艘油船和一艘運兵船。并且,“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主、副炮聯(lián)合夾擊,迅速解決了時運不佳的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
另外,還有英國兩艘護航驅逐艦也同遭厄運,但是,其中一艘在沉沒之前,成功地向“沙恩霍斯特”號發(fā)射了一枚魚雷,使得“沙恩霍斯特”號受到重創(chuàng),返回特隆赫姆港。
在挪威海戰(zhàn)中,吃了大虧的英國海軍當然不會對“沙恩霍斯特”號姊妹艦心慈手軟。
6月13日,英國皇家海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15架轟炸機,在特隆赫姆港輪番轟炸,一枚230公斤的炸彈準確命中“沙恩霍斯特”艦,可惜沒有爆炸,與此同時,英軍組織起嚴密的封鎖線,監(jiān)視特隆赫姆港,防止德艦逃回本土。
為解救受傷被困的“沙恩霍斯特”號,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海軍元帥命令“格奈森瑙”號和“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向冰島佯動,以期調虎離山,引出英國艦隊以掩護“沙恩霍斯特”艦脫身。
但是,英國人防衛(wèi)森嚴,“格奈森瑙”號剛一出海,就遭到英國“克萊德”號潛艇的伏擊,身中魚雷后悻悻而歸,不過總算保得“沙恩霍斯特”號乘機溜走。
7月,雷德爾以同樣的手段,讓“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出港誘敵,從而使“格奈森瑙”號也逃離了英國人的手心。
這一時期,德國海軍的運氣非常不錯,潛艇作戰(zhàn)和水面襲擊敵艦均頻頻得手,袖珍戰(zhàn)列艦“舍爾海軍上將”號和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從1940年10月份起,也在各大洋巡回捕食,碩果累累卻毫發(fā)未傷。
于是,雷德爾的作戰(zhàn)激情再次涌起,決定再打一個漂亮的海戰(zhàn)。
逃回德國的“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一直在船塢里呆了半年多才養(yǎng)好傷。
1941年1月22日,在呂特晏斯海軍上將的率領下,剛剛痊愈的兩艦從基爾出發(fā),穿過斯卡格拉克海峽,緊貼挪威海岸北上,花了5天時間到達北緯69°,之后,又轉向西南方的冰島,伺機沿冰島東海岸南下,闖入北大西洋航線。
雷德爾的本意,一是讓海戰(zhàn)錦上添花,二是策應“舍爾海軍上將”號和“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回國休整,為此,他還特意在大西洋各處預定的海域,部署了5艘偽裝成中立國貨船的補給船。
1月20日,事先已作好準備的英國皇家本土艦隊司令托維海軍上將乘“納爾遜”號戰(zhàn)列艦,率“羅德云”號戰(zhàn)列艦、“反擊”號戰(zhàn)列巡洋艦及另外8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云集卡帕灣,嚴陣以待。
英國情報部門雖未能破譯德國海軍的密碼,但卻從近期德軍無線電通信活動異?;钴S的現(xiàn)象中,推測出,德國這兩艘姊妹艦可能要出航。
二戰(zhàn)唯一被德軍擊沉的英國“光榮”級航空母艦
果然,幾天后,兩艦北行蹤跡即讓瑞典海岸觀察哨發(fā)覺,托維海軍上將聞訊后,立即率隊出發(fā),駛向冰島以南190公里的截擊海域。
1月29日清晨,英方前哨艦“水神”號巡洋艦發(fā)現(xiàn)了這兩艘大型德艦,托維上將即令巡洋艦全速跟蹤,戰(zhàn)列艦隨后跟進。
但是,“沙恩霍斯特”號早在“水神”號發(fā)現(xiàn)自己的6分鐘之前,就看到了英國艦隊的身影,于是,馬上掉頭北進,待英軍趕到時,它早已消失在北極冰海的茫茫夜色之中。
2月1日,在德國補給船給兩艦補充了油料之后,呂特晏斯率軍向丹麥海峽進發(fā)。
德艦這次運氣很好,未遇絲毫意外便順利通過了海峽,雷德爾聞訊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致電向呂特晏斯表示祝賀。
2月5日,呂特晏斯在格陵蘭以南又加了一次油之后,徑直南下,開始捕獵英國運輸船隊。
8日晨,德艦發(fā)現(xiàn),南方海面出現(xiàn)大隊英國船只,正自西向東緩緩前進,盡管英軍艦隊的一艘戰(zhàn)列護航艦“拉米尼斯”號是一戰(zhàn)前建造的老朽軍艦,但呂特晏斯為保存實力,根本無意與英國交戰(zhàn),遂放棄了攻擊計劃。
呂特晏斯料定“沙恩霍斯特”號的出現(xiàn)必然會招致更多的英艦,于是,西行駛入格陵蘭和加拿大之間的戴維斯海峽,與一艘德國補給船會合后,整整避了10天的風頭才繼續(xù)南下捕獵。
就在這時,一支從英國駛來的空船隊,在加拿大近海解散,準備分頭駛往各自的目的地,護航戰(zhàn)列艦恰巧為接送其他船隊而先行離去。
也許,注定了它們該遭此劫,呂特晏斯剛剛南下就逮住了這支船隊。德軍兩艦如狼入羊群,很快就將5艘貨船送入了海底。
自此,英國海軍部方知他們一直防范的德軍兩艦,已經(jīng)跑到了北大西洋航線的中間,于是急忙組織圍捕。
但呂特晏斯如此狡猾之人,豈會坐以待斃?他假裝要在這片大海繼續(xù)圍獵,一天后,卻掉頭轉向西南,直奔非洲海岸的弗里敦。
3月8日,在弗得角群島以西350海里處為SL67船隊護航的英國“馬來亞”號巡洋艦的水上偵察機,正好從“沙恩霍斯特”號艦頭頂上飛過,呂特晏斯立刻掉頭,向北繞了一圈,最后向西北方向轉移。
在途中,他還順手吃掉了一艘單獨航行的商船,而此時,英國情報部門通過無線電監(jiān)聽,認為這兩艘德艦可能會逃回德國,于是英國海軍部和本土艦隊出動了所有的艦只,在德艦返航路線上層層設防,占領有利的截擊部位。
非??上У氖牵④姷倪@些行動,對德艦已經(jīng)構不成嚴重的威脅。
因為,“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并沒打算回國,而是出人意料,再次返回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線。
3月15日和16日,它們一舉擊沉16艘商船,總噸位達8.2萬噸,再次在其功績冊上寫下了一筆。
16日傍晚,兩艦偶遇正為HX—114船隊護航的英“羅德尼”號戰(zhàn)列艦,呂特晏斯立即開足馬力,順利地從英軍的眼皮底下鉆過去。
英國海軍部雖然歷經(jīng)多次失敗,但仍未吸取教訓,他們憑經(jīng)驗推測,接下來,“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會向北航行,通過丹麥海峽,去法羅群島與冰島之間的洋面,再折回德國,因此加強了這兩個海域的巡邏。
但是,他們又錯了!呂特晏斯此次的目的地,是法國的布勒斯特而并非德國,因為他要讓兩艘德艦開入這個淪陷的法國港口,以吸引英國海軍,借以掩護“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zhàn)列艦,通過北方航線返回德國。
3月17日下午5時30分,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偵察機,發(fā)現(xiàn)了德軍姊妹艦,但在關鍵時刻電臺卻失靈了,飛行員只得飛回母艦報告。
呂特晏斯一見被發(fā)現(xiàn),立刻將航向由東北改為正北,作出要從設得蘭群島以北折返德國的架勢,但盤旋的偵察機一走,兩艦又直奔布勒斯特。
18日,比斯開灣連續(xù)大霧,能見度極低,德艦欲駛向法國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眼看著,即將成為漏網(wǎng)之魚。
于是,英國海軍部急令還在冰島海域守候的3艘戰(zhàn)列艦全速南返,駐防直布羅陀的21艦隊則迅速北上攔敵。
但是,英軍又撲了空,惡劣的天氣加上德艦超常的速度,使英軍再次成為這場角逐中的敗將。
21日19時55分,英國岸防司令部的巡邏機在布勒斯特以西的320公里處,眼睜睜地看著兩艘巨艦駛入德國空軍的保護圈之內。
次日,兩艦靠港,結束了它們在1941年春,歷時兩個月的大洋游獵生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