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一、名字相同的縣市
長樂縣
清朝時期,全國共有3個以“長樂”為名的縣。1911年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當時全國共有3個以“長樂”為名的縣份,故以設立時間早者保留縣名,設立晚者更換新名。民國3年(1914),民國政府發(fā)布更名公告:1,廣東省直隸嘉應州長樂縣,更名為五華縣;2,湖北省宜昌府長樂縣,更名為五峰縣。
清朝以前民國初期,中國有3個長樂縣:廣東長樂縣,福建長樂縣和湖北長樂縣。 民國3年(1914年),民國政府撤銷了廣東長樂縣,改名五華縣;撤銷湖北長樂縣,改名五峰縣(1984年,改設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保留了福建長樂縣(1994年曾改長樂市,2017年改設為福州市長樂區(qū))。詳情如下:
1911年,全國共有3個以“長樂”為名的縣份。
1、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
唐武德六年(623年),從閩縣析出置新寧縣,縣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鎮(zhèn))。同年,取“長安久樂”之義,改名長樂縣,縣名大體沿用至今。 1994年,長樂撤縣設市。2017年,長樂撤市設區(qū)。
~~~~~~~
2、 廣東省直隸嘉應州長樂縣(今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置縣,因南越王趙佗在華城塔崗獅雄山筑有長樂臺,故名長樂縣。民國3年(1914),因與福建、湖北有重名縣,因比福建省長樂縣晚設445年,縣名更名五華縣,并沿用至今。
~~~~~~~
3、湖北省宜昌府長樂縣(今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將容美土司所轄五峰、水盡、石梁、長茅關諸司,并劃湖南石門縣和湖北長陽、宜都及松滋三縣部分區(qū)域合而設長樂縣。 民國3年(1914),因與福建、廣東有重名縣,因比福建省長樂縣晚設1112年,縣名更名五峰縣。1984年,設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作者:吳楚方音部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412032/ 出處:bilibili
~~~~~~~~~~
………………
福建長樂縣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閩縣地置新寧縣,縣治設今古槐。同年取“長久安樂”之意改名長樂縣。圣歷二年(699年)析東南部8鄉(xiāng)置萬安縣(今福清)。上元元年(760年)縣治移至今吳航鎮(zhèn)。元和三年(808年)并入福唐縣(今福清),元和五年(810年)復置。五代梁乾化元年(911年)改名安昌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復為長樂縣。閩龍啟元年(933年)改為侯官縣,翌年復名長樂縣。
1949 年,建國后,福建省設 8 個專區(qū),長樂縣屬閩侯專區(qū)。1983年7月1日, 實行市帶縣體制,長樂縣屬福州市。
1994年2月,長樂撤縣設市,仍隸屬福州市管轄。
2017年11月6日,長樂撤市設區(qū),以原長樂市的行政區(qū)域為長樂區(qū)的行政區(qū)域。
長樂縣以漢族聚居為主,又是多民族的地區(qū)。截至2000年,長樂少數(shù)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哈尼族、黎族、畬族、高山族、仫老族、仡老族、裕固族、京族等20個民族。
長樂縣志書籍有二個版本:
福建人社版;廣東中山大學版
…………………
廣東長樂縣(北宋置縣)
長樂縣,廣東五華縣舊稱。五華縣境古為百越(粵)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屬南??埓h,漢因之。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始由東官郡興寧縣管轄,南齊時屬東官郡齊昌縣,梁陳間屬梁化郡興寧縣。隋時先后歸循州、龍川郡管轄。唐貞觀元年(627)起復屬興寧縣。北宋熙寧四年(1071)置縣,因南越王趙佗在華城塔崗獅雄山筑有“長樂臺”,故名長樂縣,屬循州,明屬惠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屬嘉應州。民國3年(1914),因國內3縣同名,本縣遂改稱五華,屬潮循道。民國25年(1936)屬廣東省第六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初改為第九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興梅專區(qū)。1952年后屬粵東行政區(qū)。1956年后屬汕頭專區(qū)。1965年6月屬梅縣地區(qū)。1988年1月地改市,五華隸屬梅州市。
中文名:長樂縣
地址:今廣東五華縣
縣城駐地:華城鎮(zhèn)(1954年遷移到水寨鎮(zhèn))
成立時間:1071年
歷史文化:歷史沿革
建縣前.沿革
興寧建縣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境廣跨古興寧江(今五華河)、右別溪(今五華琴江)、左別溪(今寧江)流域,包括今興寧、五華兩縣全境和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地區(qū),縣名由興寧江而得,縣治所在地設在今五華縣華城鎮(zhèn)雷公墩。
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分設興寧、齊昌兩縣。齊昌縣以今興寧地為其轄境,縣治設在古寧昌鄉(xiāng)舊址,即今城北1公里處的洪塘坪(又稱楓林坪)。梁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齊昌并入興寧,縣治遷至佗城(古龍川城)。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興寧復置齊昌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齊昌縣,置寧昌驛,隸屬興寧縣。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興寧縣治由佗城遷至龍川縣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又析興寧縣,并在原齊昌縣境設齊昌府,府治設在洪塘坪。興寧為其屬縣。
宋天寶四年(971年),降齊昌府為縣。天禧三年(1019年),撤銷齊昌縣,并入興寧縣,縣治由吖下圩遷回雷公墩。
建縣后沿革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析興寧縣地分置長樂縣,因南越王趙佗在華城塔崗獅雄山筑有“長樂臺”故稱長樂縣,縣治長樂鎮(zhèn)(今華城),歸廣南東路循州管轄。
廣東五華縣
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遷縣治于七都九龍岡(今水寨鎮(zhèn)七都村)。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復縣治于長樂鎮(zhèn)。
明洪武屬惠州。明隆慶三年(1569)朝廷批準割劃歸善縣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寬得都(柏埔河、義容河流域),長樂縣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設立永安縣。
清雍正屬嘉應州。
民國3年(1914年)易名五華,縣治長樂鎮(zhèn)改稱華城鎮(zhèn),屬潮循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屬興梅專區(qū)。
1952年屬粵東行政區(qū)。
1954年始,縣治從華城遷至水寨至今。
1956年屬汕頭專區(qū)。
1965年屬梅縣地區(qū)。
1988年后屬梅州市。
歷史文化·文物古跡
獅雄山遺址、獅雄山塔、長樂學宮、元坑足球舊址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華提線木偶戲、五華采茶戲、五華石雕、五華金木雕等。
參考資料
[1] 五華由來.五華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1-10-14]
[2] 歷史沿革.興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1-10-16]
[3] 紫金概況.紫金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2021-10-16}
………………
又:西晉長樂縣
長樂縣,屬魏郡,故治在今河南安陽縣永和鄉(xiāng)。
西晉初置,屬魏郡,故治在今河南安陽縣永和鄉(xiāng)。東魏廢入臨漳縣。隋開皇十年(590)復置,治所南移故堯城。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名堯城縣。
~~~~~~~~~~
原陽縣和陽原縣,安慶和慶安,西安市和安西市,開封和封開,海寧和寧海。?
1、原陽?和?陽原?:
原陽縣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而陽原縣屬于河北省張家口市。
這兩個縣的名字只是簡單地顛倒了順序,但它們分別屬于不同的兩個省份,展現(xiàn)了中文命名的獨特性。
安慶?和?慶安?:
安慶是安徽省的一個城市,而慶安則位于黑龍江省。這兩個城市的名字也是簡單地顛倒了一下,但它們分別位于中國的不同地區(qū),體現(xiàn)了中文命名的多樣性和地域特色。
西安?和?安西?:
西安作為陜西省的省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而安西位于甘肅省酒泉市,古稱瓜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這兩個名字雖然只是順序的顛倒,但它們代表了中國東西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
?開封?和?封開?:開封是河南省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而封開位于廣東省,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喀斯特地貌著稱。這兩個名字的顛倒,展示了中國南北自然景觀和文化差異的對比。
海寧?和?寧海?:
海寧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以時尚產業(yè)著稱,而寧海則位于中國東海之濱,是一個重要的港口縣。這兩個名字的顛倒,反映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特色。
海寧縣(今海寧市,浙江嘉興市代管),原名鹽官縣,建縣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寧??h(今屬浙江寧波市),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縣,至今有1740多年的歷史。
這些城市名稱的顛倒不僅展示了中文命名的靈活性和地域文化的多樣性,也讓我們對中國各地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有了更豐富的了解?12。
-------------
河南開封縣 :廣東封開縣
封開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市,位于廣東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經濟區(qū)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
封開縣屬山地丘陵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暖,冬短夏長,無霜期長。
封開縣總面積272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縣轄1個街道15個鎮(zhèn)??h政府駐江口街道。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封開縣常住人口374848人。
封開縣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qū)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fā)祥地和粵語的發(fā)源地,同時也是廣東、廣西及廣州得名來源,是嶺南地區(qū)通往中原廣大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絲綢之路海陸對接點。
秦漢時期,封川屬廣信縣地,開建屬封陽縣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兩縣均以縣建制隸屬肇慶府。清朝廢除兩縣建制,民國時期,恢復兩縣建制。1961年,封川、開建兩縣合并置封開縣建制,隸屬肇慶。封開縣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珠三角地區(qū)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陸交通便利,廣佛肇高速S8、國道321線、省道266線以及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境內。封開縣有廣東封開國家地質公園,龍山名勝風景區(qū),大斑石景區(qū),廣東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等自然旅游景點。
………………
河南開封縣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轄地級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區(qū)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qū)、4個縣。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4824016人。
開封地處中國華中地區(qū)、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鄭州毗鄰。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是世界上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chuàng)作地。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2月,廢開封府改設豫東道。祥符縣改名為開封縣,開封為河南省省會、豫東道治所。民國三年(1914年)6月,改豫東道為開封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馮玉祥將開封、商丘、沁陽定為自治模范縣,籌辦地方自治。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豫東道。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成立開封市,開封市、開封縣同城不相屬。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