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 呼吸要利用運動的慣性,應盡量避免從靜止狀態(tài)開始啟動,尤其在行腔的間隙中,你如不是像裁衣、套裁那樣用氣,而總是在停頓後另起爐寵,那你將非常吃力。并且由於沉重費力,還要耽誤時間,常有
“來不及
”之感,甚至走板。
物理學上講,物體處於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時,都有一種慣性,而這種慣性要改變,從靜止改為運動,或從運動變?yōu)殪o止,都需要依靠外力的作用。不然,它就會繼續(xù)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
(永遠靜止或運動下去
),而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打個比方,自行車輪,從靜止到運動,要化氣力去轉(zhuǎn)動它,而當它轉(zhuǎn)動後,你要想讓它停止,你又非得花很大的力氣去阻止它,才能煞車。而大輪輿小輪相比,大輪質(zhì)量大,啟動和煞車都不容易,都更費力。所以我們主張在歌唱呼吸時,要利用慣性這個原理,既增效力又減輕負擔,使你能輕松地歌唱。具體地說,就是當你徐徐收小腹向上提氣時
(一般歌唱狀態(tài)下,我們都主張使動力器官緩慢而有力地運行
)既已啟動,千萬莫中途打擾讓其停止。反之亦然。
即當你在邊歌唱邊微微向下嘆氣時,也不要突然終止。不管你唱多長的腔和多少的字,都應盡可能地不要去影響氣息動力器官的運行,不要去破壞它正在向上或向下運行的慣性。像電波裝載聲音訊號,又像把貨物放在傳送帶上,或近代的電動扶梯。你要能夠做到“它轉(zhuǎn)它的”,“你唱你的”(指把字腔配合上去)。如果做好了,你不但氣息輕松流暢且吐字如連珠,潤腔也會非常圓潤。 美聲學派講,唱得好的人,吐字要猶如一根綫穿了許多的珍珠。這根綫它是指的聲樂綫。而我認為其中和用氣要輕松、流暢、連綿不斷有關。否則,就說不上什么綫不綫了。有人要問,照你這樣說的方法去用氣唱戲,如果我行腔當中有休止,而我正在收小腹或正在徐徐嘆氣,那怎麼辦呢?難道也不能停嗎?我說,聲音是完全可以停的,但呼吸運動的運動、方向、速度的感覺都不能改變。休止以後,可以再繼續(xù)發(fā)聲,這猶如寫毛筆字、寫一撇或一捺時,半途墨沒有了,後面又有了,這在書法藝術中叫“露(音漏)白”。墨雖沒有了,但看的人仍覺得是很連貫。在演唱藝術上叫做音斷意不斷。如果你真的停下來再起,即重新開始氣息的運動,在小停頓時,行家就會聽出來你“折”(音shé)了。
大停頓(那就是氣口,戲曲裹換氣的地方)就會覺得氣口很明顯。當然,一句唱完了或為了藝術表現(xiàn)的需要,那是另一回事。如貿(mào)然而止,倒覺得鏗鏘有力。另一方面,即使為了藝術需要,要改變呼吸運動的方向,以改變聲音的走向,改變共鳴,那末,也不能半途而廢,但可以加速完成氣息的上提或下沉的行程。但這種加速必須順其方向、速度,并輿原速度銜接,然後來個勻加速才行。
比如,有兩個孩子在打秋千,如果你看到秋千漸漸地慢下來了,你想幫他們再推一下(請注意秋千尚沒有完全停下)你是把它拉住再起呢,還是順著勢加勁兒呢。相信大部份人都會用後一種辦法。如用後一種辦法,就一定要按照我前面所說的,注意與它的方向、速度銜接,然後給它一個勻加速度)。試想,當你手抓住尚未完全停止的秋千的繩子時,別說跟它的運動方向相反,即便你抓住繩子猶豫一下,;愣一愣,或者你推的速度還不及它原來的速度大,都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利用慣性呼吸,除了感覺輕松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當上收或下沉時,你只要不去打斷它的規(guī)律,它到頂以後,就可以順利地改變方向。但在改變方向之前,你最好把原來感覺做到盡頭。如上收到頂後,不發(fā)聲了,這時可按原速及方向,用鼻吸足。吸得實在不能再吸了,你就有了自然的下沉欲望,要一嘆(氣)為快。
如果是下沉到頂了,聲音停止後,也需順勢向下一松,這一放松,可謂徹底下沉,它為再次上收,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運動幅度大了,氣息也就更深。猶如一個人練拳,不伸是不能縮的,不縮又怎能伸出去的道理一樣。這種利用慣性呼吸的辦法學會了,就可以往復循環(huán),漸漸地就會像拉二胡的弓那樣,上弓拉到盡頭,改變一下方向,就可以拉下弓。如果轉(zhuǎn)換靈活、迅速、銜接無縫,二胡可以發(fā)出一連串的長音,好像永無休止似的。呼吸上慣性用的好的人,再結(jié)合前面說的兩種不同的方向,唱起來,人家會感到你有用不完的氣。這就為戲曲裹的所謂偷氣(有人叫暗氣)等的技巧打下了基礎。另外能做到吐字行腔與氣息運行的配合,不影響它的慣性,也就是戲曲傳統(tǒng)所說的“就氣”技巧了。有些吸不深,吸不足,來不及換氣的人,就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他猶如在騎自行車時,一步三停。唱一個音,吐一個字,就頂頂肚皮或收收腹部的人,好像騎的兒童自行車,踏腳板是裝在輪芯上的。踩一腳,轉(zhuǎn)一圈,腳不動,輪就不轉(zhuǎn)了'
(六) 呼吸和擋氣保持有關。還有一個問題要講,就是我們在唱的時候,不但不能在主觀上拼命地把氣往外送,需要擋氣。這還不夠,還須要在呼氣發(fā)聲時,保持一種吸氣的感覺。這比擋氣更積極,不是消極地擋而是往回趕。這是因為人的呼吸是由兩組肌肉群來進行分工的,一組叫吸氣肌肉群,專管吸氣。一組叫呼氣肌肉群,專管呼氣。歌唱時要使氣息順暢自然地流出,就必須使兩組肌肉群同時工作,處於基本平衡的狀態(tài)。 為什麼說基本平衡呢?如果兩力相等絕對平衡,氣息就處在靜止的狀態(tài),無法歌唱。所以歌唱時,雖然兩組肌肉同時工作,但作為吸氣肌肉群的力量,應略小於呼氣肌肉群,處在且戰(zhàn)且退的狀態(tài)。猶如想將一只豎著的竹梯輕輕地放平在地上,必須一面放梯子,一面托著。上托的力輿地心吸力,也是相反方向的兩個力,這時如果兩力平衡,梯子下不來。托的力一定要比重力小些,且托且讓,最後才能安然地把竹梯放平。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常常不去注意在歌唱時保持吸氣的感覺,只顧呼氣,由於沒有人托著,這個竹梯就砰然倒下。這對一般人來說,歌唱大多需要注意吸氣肌肉群的積極作用,而不需要再去注意呼氣肌肉群的活動。因為呼氣肌肉群已經(jīng)是夠積極的了,甚至於力量太大,所以要取得呼吸的基本平衡,達到攢氣保持的目的,根本不再需要從兩方面肌肉活動來考慮他的平衡,而只需要注意加強吸氣的感覺就行。我在上聲樂課看到這種情況時,常常啟發(fā)學員說“朝裹吸著唱”。就這一句有時就能給歌唱者填平補缺,取得明顯的效果。其實,氣哪裹會朝裹吸,仍是往外呼。由於加強了吸氣肌的力量,氣息基本平衡。做到以上要求,戲曲裹拖長腔也就不成問題了。這種用氣狀態(tài),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第三種狀態(tài),不進不出的狀態(tài),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它不僅適用于拖長腔,在某些流派的發(fā)聲及潤腔中,也經(jīng)常運用。
(七) 唱戲總不能一口氣到底,所以一定要學會換氣。特別是甩大腔、長腔的時候,有的需要延續(xù)幾小節(jié)。換氣的涵義基本上是指在行腔過程中極短暫地略一停頓來進行呼吸。只要有了過門,不管過門大小,它的意義就不一樣了,那是告一段落終止以後重新再起,不叫換氣。因此,換氣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在戲曲唱法中,換氣方法種類很多,也極為考究。但其最難的要算偷氣(有的劇種叫暗氣)。偷氣就是換氣時不要讓人察覺。這裹我給大家介紹三種辦法:
(1) 在演唱一句腔快到結(jié)尾的時候;總是要收聲歸韻的,這時你如能順著氣息,逐漸減弱,把嘴慢慢合攏,在聲音尚未停止時,就用鼻起動,興起一個用鼻吸氣的勢頭,等到聲音停止以後,你幾乎同時或是在聲音剛停止的剎那間用鼻子微微一吸,下面橫膈膜同步地一脹,你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氣吸好,又能幾乎連續(xù)地再發(fā)下面的聲音。這個動作雖然微小、簡單,但必須在上面講的慣性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它的巧妙恰恰是和那些收聲歸韻後,停止下來,再去吸氣的辦法相反,又快又不費勁兒。 (2) 在演唱過程中,忽然改變一下氣息的走向,也能得到偷氣的感覺和效果。對於這種辦法,究竟氣進去了沒有,進去了多少,誰也不知道,誰也說不清。但它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延長你拖腔的時間,確是事實。比如:在唱5.6 72 776旋律時(這種旋律西皮、二黃裹都有)如果你想把最後一個6音拖長些,唱得飽滿些,你可以在第三拍兩個“7”的前一個“7”字上,向外加重,把它唱成強音,然後,突然把第二個“7”音向裹收回去唱輕,即完成了這種偷氣感覺的過程,你如不信,可試把兩個“7”音,都唱成向外推,不改變它們的方向,你肯定會感到最後的6音難以拖長。這個辦法常被名家運用在唱腔中有附點音符的地方。如:207 72 7.6譜中。我寫明有換氣符號的地方,就是運用這種偷氣辦法最好的地方。在“7”上向外加重,在附點音符後面的延”音上突然收回唱輕。有時在原譜并沒有附點音符的地方,用上了這一辦法來偷氣,常常會人為地加上了一個附點,好在戲曲的唱腔是留給演員很大的再創(chuàng)作余地的。
(3) 在一個音符拖長音時,借頓挫的處理機會來偷氣。比如:老生倒板常見的尾腔3主蘭::2或.:6晝魚1 5如果這時你的氣不夠了,你千萬不要把嘴并起來吸氣。因此時氣息尚未完全停止,會出現(xiàn)歸韻收聲的感覺。若連收三下聲,連歸三下韻,該多難聽。應該在聲音斷下來以後,要保持一種渾身一切包括心臟和呼吸都幾乎停止的那種感覺。為什麼要這樣呢?一來可以使你保持你原有的口型不動,以便接著唱時不會“撇(piǎ)掉”造成翹轍。二來這時你關上嘴吸氣,然後再張開嘴唱,也是來不及的。所以,當你能做到在聲音停止後,渾身都保持靜止的感覺時,只要注意把肚皮稍微一松(實際是膈膜)好像喘一下氣,你就可以繼續(xù)再唱下去了。這個偷氣的辦法,如果做得純熟,可以無休止地把斷音唱下去。我在各地講課做這種偷氣示范時,總是一連做很多個斷音,然後問大家,你們看我還能斷下去嗎,如果我不換氣,我能連著唱這麼多的斷音嗎。
有人說戲曲換氣有幾十種,我看沒有那麼多。而且不同的換氣方法當中,都有大同小異之處。比如,我前面介紹的第三種辦法,你如果說它是傳統(tǒng)裹的“歇氣”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在本書襄就不對傳統(tǒng)的其他諸如:壓氣、鉤氣、歇氣、就氣……等方法來一一進行解釋了,但後面想把氣口和換氣的關系、區(qū)別,以及什麼叫氣口講一下。根據(jù)京劇來說,有氣口的地方,有換氣的也有不一定換氣的,實際上,可以說氣口是一種頓挫,猶如文章裹面的標點一樣。因此,所謂氣口的好壞,就不能單單理解為換氣辦法的好壞。而還有個氣口的設置問題,如逭一氣口設置得好,還是不好,是少了一個氣口還是多了氣口,都能對唱腔的藝術效果發(fā)生影響。并且氣口設置的特定規(guī)律,是形成流派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反過來說,你氣口的設置雖很恰當,但你換氣的方法很拙劣,戲曲界也會籠統(tǒng)地說你氣口不好的。故氣口二字嚴格地講,它應包含換氣的方法及換氣點的設置,它是屬於一種創(chuàng)作手段。故學者不可不慎。至於說有些演員年紀大了,氣不夠了,而多設置了一些氣口,多換幾口氣,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演唱技術高超的人,非但不讓你覺著氣口太多,由於處理得好,反而會使你聽起來頓挫有致。但道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是很難做到的。
(八) 根據(jù)以上一些關於呼吸的說法,大家會得出一個印象,就是吸氣一定要吸得深些,并且吸進去以後,在唱時要設法保持。這當然是很有道理的,但前面我提出了保持不能太死,現(xiàn)在我還要提出一個吸氣也不能太深的問題,太深就有像拔蘿卜那樣,有拔不上來的可能。這個問題在歌唱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越深越好。有人則認為不宜太深。我同意後一種意見,理由還是唱戲曲要靈活。 另外還要補充說明的是,唱戲的氣不僅不能太深,并且它也不是一直沉在底下不動的。有的隨著唱腔的需要,就是要上來一點(相對的淺一點),或是下得更深一點。按俞振飛老先生的說法,下去時氣可到腳根。美國最新聲樂理論說法,則有前到盆腔,後到尾間骨之感覺。但這種相對的上升輿前面所說的那種氣浮上胸是不一樣的。這雖然適當?shù)厣仙艘稽c,但仍然是保持著一種對抗的力量,而不是全部吊起來,是兩種對抗力量的轉(zhuǎn)移。一九八七年我在瀋陽全國民族聲樂研討會開幕式上做學術報告時,同志們給起了個名字叫“焦點轉(zhuǎn)移”。舉一個不太恰當?shù)睦?,好比生活裹兩個人在扶梯上摔跤,雙方糾纏在一起,誰也推不倒誰,邊打邊在扶梯上移動的情形一樣。我們唱戲曲在移動對抗力量的焦點時,就要像那兩個相打的人一樣,不管上、下都要糾著,使其保持對抗和平衡。當然,逭和前面說過的呼氣肌肉群和吸氣肌肉群的道理一樣,總有一方力量稍大,一方稍弱,才能在扶梯上上下。不然又不動了。唱戲曲的人如能把氣練到這種地步,他將不僅能升降靈活自如,使聲音變化多彩,隨時給人以穩(wěn)定的感覺。并且也不會由於呼吸焦點的移動,而產(chǎn)生各種毛病。造就叫做氣息的“調(diào)節(jié)”。一'調(diào)節(jié)”都是在聲音絕對連續(xù)時進行,與換氣或氣口是不同的。那當然也是一種調(diào)節(jié),但它們總是在聲音間斷時進行。而這裹是指相對地把氣保持在下面而言。
常用尖字口訣 相婿全取男俊俏
羊象囚井咀青草
妻妾齊心修脊疾
千秋將盡墻前焦
注:
相----相廂湘箱想
婿----婿胥
全----全詮痊輇銓
取----取娶趣
俊----俊峻??ⅡE
俏----鞘悄俏峭-消削銷宵肖硝霄逍
羊----翔祥詳
象----象像橡
囚----泅囚
井----阱進(講為團字)***荊為團字
咀----姐且趄沮
青----請清青情晴蜻箐--精靖睛靚靜
妻----妻凄--睫婕捷
妾----妾--接
齊----齊--劑濟躋薺
心----心芯--沁
修----修
脊----脊嵴瘠
疾----嫉疾
千----千釬遷扦阡芊遷--殲
秋----楸揪啾
將----將獎漿醬蔣槳--鏘
盡----盡燼藎贐
墻----墻薔檣嬙
前----前箭箭剪
焦----蕉礁--瞧譙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