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07-10-19 11:11:01 來源: 光明網(wǎng)
盛唐詩人王昌齡,一生留下將近200首詩作,在他為數(shù)不多的詩作中,送別詩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這些送別詩,不論是在審美情趣、藝術(shù)手法,還是整體風格上,都有風神獨具的一面。本文試針對其送別詩的藝術(shù)特色,談談自己的一得之見。
一、審美情趣超然高絕
審美情趣是一個詩人在一定的文學觀念、審美理想等指導下而產(chǎn)生的一種審美判斷和審美選擇。它具化在詩人具體的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常常表現(xiàn)在對題材、意象、情感表達等方面的選擇上。王昌齡的送別詩在盛唐詩壇上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
(一)意象繼承古人卻又獨出心意
1.繼承傳統(tǒng)意象。古人送別多用楊柳、風月,如《詩經(jīng)》:“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薄傲痹诠糯蚱渲C音“留”故多做離別之用,古人在送別之時折柳相贈以表達挽留之意。而“月”因其有圓缺之分有滿月殘月之別,故此被人賦予團圓和殘缺的意象。圓月代表團圓,彎月和殘月自然而然的代表著分散、人各他鄉(xiāng)。并且在筆者認為,古人由于對太空缺乏了解,只是通過肉眼所見,覺得月晶瑩剔透,是一種高潔、純潔毫無塵雜的意象,故此多喜歡以月與人尤其是自己做比較。以明月表明自己超脫高潔,不受塵事所累,也有在無人理解的時候自慰自己還有明月理解。王昌齡的送別詩中不乏選取月這個意象以表達別離之痛和分手之愁的。如:《送郭司倉》中有:“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的句子,此處作者以明月反襯自己內(nèi)心的悲苦,以淮水之綠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來表達分別之愁。再如:《送任五之桂林》 中有“山為兩鄉(xiāng)別,月帶千里貌” 的句子。此處的作者以天下人家共一月的概念表明即使分別各異他鄉(xiāng),我們?nèi)栽谕粋€月亮之下。此處一方面以“月”和“山”對稱,另一方面以“月帶千里貌”表明自己的慷慨,相隔千里依然同在一片月光之下,好不豪爽。類似意象還有:《山中別龐十》 中的“ 月出寒蟬鳴”、《 送韋十二兵曹》 中的“ 海凈月色真”、《 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 中的“月明見古寺 ”、《 巴陵別劉處士》 中的“ 月寒江風起”、《送李十五》 中的“ 月影在寒水”、《 送張四》中的“別后冷山月 ”、《 送劉十五之郡》 中的“ 窅窅含楚月”、《 送魏二》 中的“憶君遙在瀟湘月 ”、《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二) 中的“ 寂寂寒江明月心”、《 送竇七》 全詩兩次寫“月”――“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鄂渚輕帆須早發(fā),江邊明月為君留?!边€有《送程六》 中的“武岡前路看斜月 ” 、《 別辛漸》 中的“ 扁舟月色渡江看”、《 送柴侍御》 中的“ 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送崔參軍往龍溪》 中的“ 秋月孤山兩相向”。這些表明王昌齡在選擇物象上沿襲了古人的風格,但是他并沒有僅僅停留在此,他更深入的努力去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象用來宣泄和附著自己的情感,同時又善于組合意象,看似十分普通的兩種意象甚至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意象,一旦經(jīng)過組合便生發(fā)出許多饒有情趣的境界,耐人玩味。
2.不局限于古人詩歌中的意象。他從生活中挖掘了許多可用意象,用以附著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意。綜合考察王昌齡這五十二首送別詩,其中可考物象有江、夜、山、水、春潮、松、蟬、云、海、舟、寺、溪、日、雨、酒、蟲、煙、等。這里江為寒江(寂寂寒江明月心),夜為寒夜(寒夜天光白),水為流水(東流山水長),松為幽松(幽娟松筱徑),蟬為寒蟬(月出寒蟬鳴),云為秋云(江中秋云起)為黃云(“江西日落起黃云”“ 薊門秋月隱黃云”),海為凈海(海凈月色真),舟為孤舟(看君孤舟去;微風引孤舟;孤舟坐如此;楚客醉孤舟;徘徊入孤舟;東南棹孤舟),寺為古寺(月明見古寺),溪為石溪(石溪流已亂),日暮日(日暮蒹葭空水云),雨是寒雨(別館蕭條風雨寒),酒為廣陵酒(一尊廣陵酒),蟲為悲鳴蟲(草根寒露悲鳴蟲),煙是暮煙(井邑蒼茫含暮煙)。每一種物象都不僅僅是物象本身那么單純了,都附著了作者的感情色彩,都成為作者流露情感的工具了。作者正是用這種平常的物象,大家都熟知的景物來附著情感,使得詩歌易懂明了,卻又流露深情,將離別之情寫的深沉、濃烈、卻又絲毫不含夸張,讓人能夠感知到遙遠時代的王昌齡離別之時的那份悲愁。
3.以情為線索組合意象。作者善于組合物象,把十分平常的物象或者是兩個幾乎沒有聯(lián)系的意象組合起來,達到一種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美感。例如上文所述“海凈月色真”,把“月”和“?!边@兩個不通的意象組合起來,“?!苯o人的感覺是浩大、寬廣、蔚藍、波濤洶涌,而“月”呢?是明亮、是晶瑩、是純潔,那么把“海”和“月”放在了一起,以“?!钡摹皟簟币r“月”的“真”,同時“月色”更能襯托“海凈”,這種相依相生的關(guān)系讓詩句有種交織的景象,又有一種微妙的情感轉(zhuǎn)換的意味,比僅僅說“海凈”和僅僅說“月色”更能表現(xiàn)作者的心緒和心境。再如“秋月孤山兩相向”,依然是用“秋月”和“孤山”這兩個意象組合,讓人感到山更孤月更單,仿佛有種合力,這種合力是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工具,作者把握了,高超的審美情趣悠然而生,令人不禁拍案叫絕。尤其“寂寂寒江明月心”,此句把“明月”和“心”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以明月表明己心,用明月得晶瑩襯托己心得高潔,沒有直言卻于文字之中流露出自己得委屈和傲然,不為讒言所累,不為世俗折腰,近一步表現(xiàn)出作者得心境之高,情感之真。
對古人得沿襲讓王昌齡得送別詩有所可依,浩瀚得傳統(tǒng)送別意象是他背依得大山,而對意象得挖掘和組合是他得以傲然詩林的根本,他以自己獨具特色的或單純或復雜的意象,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達到了超然高絕的境界,這是其他詩人所不能望其項背的。
(二)情真意切,自然深厚
真正的文學是純粹的,真摯的情感也是純粹的。古往今來,朋友之情不斷被人們歌之詠之,頌之贊之,正是因為朋友之間那種心與心交融的真摯的情感讓人們激動不已。那是一種醇正的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從來都是不用雕琢的,“豪華落盡見真淳”,在送別友人的時候,詩人們往往把自己的一顆真心,用最樸素的語言捧出,化成千古絕唱。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nbsp;,語言平直清淡,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復雜的修辭,精到簡潔,但語言精簡并不是 含義淺顯,恰恰相反,這樣精簡的語言表達的卻是濃濃的深情,作者借玉壺表明自己的情結(jié),宦情已薄。這樣表達起來更能有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感。
1.抒情真摯樸實,不矯揉造作。王送別詩都是情動于衷,有感而發(fā),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送竇七》,全詩這樣寫道:“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鄂渚輕帆須早發(fā),江邊明月為君留?!鼻皟删鋵嵐P繪景,渲染清明光潔,幽靜深遠的環(huán)境氣氛。皓月當空,銀輝四射,秋深氣爽,林木蔥蘢,清江蕩漾,波光粼粼,呈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明凈而靜謐,清幽而空明的境界。朋友竇七所乘的小船就在這時離去了,詩人一往深情地凝望著“漸行漸遠”的小船。千種離情,萬般別緒全在這深情一“望”當中展露無遺。后兩句虛筆聯(lián)想,抒發(fā)難分難舍,相依相伴的深摯情懷。說友人的輕舟必須盡早出發(fā),不想分別卻又不得不別,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夠理解我們這傷心情,留下不走,萬里相照。朋友走了,卻留下了一輪相思明月;秋天涼了,卻溫暖了一顆赤誠之心。全詩字里行間充溢著縷縷真誠樸實的離情別意。
2.借送別以明志。代表作是《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壺?!边@首詩是詩人貶官江寧(今江蘇南京市)期間,送別友人辛漸回洛陽時所寫的。前兩句繪景點題。寒雨連江,夜色蒼茫,楚山獨立,境界凄迷而開闊。凄迷,烘托出離別的深情;開闊,顯現(xiàn)作者豁達的胸襟。后兩句抒情言志,囑托朋友,語重心長;回答親友,肝膽相照。兩句的意思是,你回到洛陽以后,一定要見見我們的親朋好友,如果他們問到我待罪之身的情況,那就請你告訴他們,我還是我,冰心玉潔,志趣不改,品節(jié)不移。話語之間有志行高潔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蕩無私。一個“冰心玉壺”的比喻寫盡了深摯不渝的友誼,寫絕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
二、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因情而變
對于王昌齡的詩,古代許多學者都有很高評價,比如:“少伯天才流麗,音唱疏遠”。[1]
1.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送別詩首先是抒情詩,詩人們在抒發(fā)心中的情感時,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在王昌齡的送別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
首先,好友分別,離情別緒自是深重,深情厚誼不吐不快,王昌齡的送別詩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送胡大》中“荊門不堪別,況乃瀟湘秋。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詩中直言“不堪別”,表達了作者無法接受這種分別之苦,直抒胸臆,沒有絲毫隱晦。類似此詩還有《送狄宗亨》中有“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直言心中愁苦連綿不絕,沒做任何含蓄隱藏,表達的淋漓盡致。除此還有《送柴侍御》等。
其次,王昌齡送別詩中借景抒情的更多,如:《送郭司倉》中“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弊髡咭曰此G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來表達分別之愁,從環(huán)境入手,讓周圍景物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這種手法在王昌齡送別詩中占大多數(shù)。最著名就是《芙蓉樓送辛漸二首》。芙蓉樓為潤州丹陽之西北樓,王昌齡時任江寧丞。詩意:鋪天蓋地的寒雨,昨夜來到了吳國之故地;天亮之后,歡送友人別去,只見江北的遠山,顯現(xiàn)出一片孤獨寂寞的樣子。這是融情入景,情景完全交融。詩人接下去并沒有訴說離別之事,卻是說自己的心已不受塵俗的污染,就像玉壺里的冰一樣清瑩潔凈?!坝駢亍钡涑瞿铣卧娙缩U照的《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边@里化用其句,暗喻自己無心做官,欲輕視功名富貴而堅守清高。黃叔燦說:“上二句送時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瑩潔,無塵可滓。本傳言少伯‘不護細行’,或有所為而云?!庇秩纾骸盾饺貥撬托翝u二首》其二:“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先從“秋海陰”、“楚雪深”寫起,以景起興。第三句是點題:高樓送客,依依惜別,心情悲愁,酒不盡興。末句以景結(jié)情:寒江寂寂,惆悵如不盡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樣地純真。全詩情景結(jié)合堪稱一絕。
最后,作者喜歡以比喻抒寫情懷。如《送李十五》《送竇七》《巴陵送李十二》等用比喻來寫送別,以一些能夠代表作者心境的外物來比較作者的心情和心理,取得一種高妙的結(jié)果?!读魟e司馬太守》中有“黃鶴青云當一舉,明珠吐著抱君恩”的句子,作者以黃鶴青云展翅高飛比比喻宏圖大展,以河蚌吐珠比喻將以全部精華報效朝廷的忠心。用比喻來寫離別,更能把離別的愁思和傷情寫的真切而感人,更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更便于抒發(fā)分別在即的那種凄切哀婉的心情,比直截了當?shù)谋磉_更具有藝術(shù)魅力,也使詩更具有詩歌的感染力。
2.用不同的藝術(shù)構(gòu)思,表現(xiàn)誠摯而深厚的友情.《送狄宗亨》:“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煙。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钡谝痪潼c出時令是秋天,第二句點出是在洛陽送朋友去鳴皋山(今河南嵩縣陸渾山東)。秋天薄霧,蟬聲凄清,暮色蒼茫,已渲染出離別的惆悵情緒。三、四兩句正面抒情,為朋友的離去而悲愁不已,預感到這個秋天將過得多么空虛和無味,可見詩人對朋友感情之深厚。此詩直抒胸臆,沈德潛評點曰:“生趣。”《送十五舅》:“深林秋水近日空,歸棹演漾清陰中。夕浦離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鳴蟲?!鄙盍郑锼?,天高氣爽,小船停泊在樹林的清陰之中。離別前的歡聚,時近黃昏,二人在水邊的浦口錢別,借酒消愁而離別之愁緒無窮無盡。夜深不散,寒露下落,草根間傳來昆蟲凄涼的悲鳴,更擾得行者和送者心煩意亂。此詩寓離情于別景,情景交融。反取其意表現(xiàn)最具體的莫過于《重別李評事》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贝嗽娮饔谠娙巳谓瓕庁r。面對著秋江,眼覷著即將解纜的舟船,朋友即將遠去長安,怎不令人傷感!可是,詩的首句卻反起,反勸李評事不要為離別而悲傷。安慰朋友,也是安慰自己;強忍悲愁,不說離情。接著的第二句是順承,說李評事很快就可以到達目的地,必將遇到新的朋友,又將獲得新的友情。這些勸慰之詞把眼前離別的悲痛表現(xiàn)得更加深摯。后兩句更加推進一步;客店餞飲,吳姬當筵,緩歌漫舞,可以把離別的事情暫時忘卻,只管盡興飲酒,任它青楓已墮白露,曉風吹拂殘月,分就在眼前,何不趁此良宵大醉一場?這是強顏歡笑之詞。此詩以樂景寫離愁,把無可奈何的離情別緒形容得淋漓盡致而又委婉纏綿。昌齡喜歡景和情相融相生,以景襯情以情如景。如《送萬大歸長》 :桂陽秋水長沙縣,楚竹離聲為君變。青山隱隱孤舟微,白鶴雙飛忽相見。”這是詩人貶赴嶺南途經(jīng)郴州(今湖南郴州),送別朋友之作。第一句點明時當秋天,萬大離桂陽(郴州)去長沙。第二句寫離情,說湘妃竹制的弦樂器所奏出的聲調(diào),也因朋友的離去而變得哀傷。第三句寫朋友越走越遠,船過青山越來越小。第四句說自己又見白鶴雙飛而忽然消逝,更使詩人無限惆悵。此詩以景結(jié)情,韻味悠遠。
3.打破常規(guī),著意在寫別后情景.如《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先實寫當前的送別:江樓餞行,盡情醉飲。時當暮秋,正是橘抽成熟季節(jié),那芬芳而苦澀的香氣滲人酒樓,給離人的別情平添難耐的滋味。又值秋風秋雨,風吹 雨進客船,倍覺凄涼之意,這秋聲秋色更逗起無限的愁緒。接著虛擬別后的思念:朋友離去之后,思念之情日深,計算著魏二的行程,已經(jīng)到了瀟湘之上。魏二在孤獨而寂寞的月夜旅途中,也思念詩人。沿途兩岸青山里凄厲的猿聲,更觸著魏二的離情,就是在午夜的睡夢中,他也夢見了自己。此詩跳躍性比較大 ,寫當前,又寫未來;既寫自己,又寫朋友;既有實寫,又有虛擬;把相互間的友情,表現(xiàn)得異常深切。如《盧溪別人》:“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這首詩是王昌齡貶赴龍標途中,在盧溪送友人入蜀之作。上一首是從當前的離別而虛擬朋友別后的情景,這一首則完全是虛擬朋友別后的情景,全是想像之詞。如同唐汝詢《唐詩解》卷二十六所說:“上三句歷紀其道途,落句想像其景物,乘月聽猿,客思所由生也?!钡谝痪洳皇菍懕R溪,而是寫武陵,因為從盧溪沿沉江北上,必須經(jīng)過武陵。詩寫武陵溪口渡頭,停著一條小船,那就是友人乘坐的“孤舟”。第二句不說朋友沿江北行,而說“溪水隨君”,意即江水陪伴友人而去,寫得水有情意,而自己卻不能隨友人同行,惆悵之意自明。第三句繼續(xù)寫朋友的行程,他是出洞庭湖而北入長江,沿長江西行經(jīng)過荊門山,再經(jīng)過三峽入蜀。第四句是勸慰朋友,不要在月下聽猿鳴而憂愁?!埃ㄈ龒{)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厲,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民謠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痹孪滦兄?,孤寂悲愁,臥聽猿鳴,其情何堪!所以王昌齡預作設想,勸慰友人不要哀傷,可謂體貼入微,友情之深厚自不待言。
4.不重傷離重慰別。如:《送吳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xiāng)?!边@是詩人貶赴龍標途中,在辰陽(今湖南辰溪)送朋友去沅陵之作。吳十九也是一個被貶謫的官吏,二人同病相憐。辰陽位于沅江之濱,就在沅江渡口,他們相會而隨即又分別,但詩人送別而不言傷離,反而安慰吳十九說:遠謫異地,唯有等候皇帝赦兔;待到明春,就一定能重返京城。《周易?屯卦》說:“雷雨之動滿盈。”王弼注:“雷雨之動乃得滿盈,皆剛?cè)崾冀恢鶠椤!笨追f達疏:“萬物滿盈則亨通也?!蓖子?,就是盼望得到朝廷赦免。再如《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此詩作在龍標任上,是詩人為送友去武岡(今湖南邵陽縣西)而作。詩中全無 生離死別的情緒,送別而不覺有離傷,反說青山明月無異,何分什么此鄉(xiāng)他鄉(xiāng)?山水不隔,如在一地,心懷寬廣,曠達樂觀。后兩句翻用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及謝朓《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浦至京邑贈西府同僚》“馳暉不可接,何況是兩鄉(xiāng)”,用典而不露痕跡。
三、整體風格慷慨曠達,氣格高尚。
王昌齡的送別詩沿用了他邊塞詩的一貫風格,雖言送別但絲毫沒有戚戚切切的傷感,依然那么豪邁那么大氣那么慷慨。離別不言淚,遭貶不失志,沒有低沉沒有哀傷更沒有嗚咽。
1、格調(diào)高昂爽朗大氣。整體感知王昌齡的送別詩,格調(diào)高昂,風格慷慨,不會讓人垂淚低泣,爽朗大氣,體現(xiàn)在詩句中便是曠達。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這首詩是作者貶官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期間送別一位姓柴的朋友到武岡時寫的。自古以來,人之常情都是“暗然銷魂者,惟別而已”[1],而現(xiàn)在詩人卻說送別朋友一點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什么原因呢?后兩句借景抒情,巧妙作答。詩人對他的朋友說,我們雖然人分兩地,但江河云雨,青山明月,都在把我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都在為我們傳遞相思友情,不是嗎?沅水之波,悠悠不盡,通連兩地;青山隱隱,千里迢迢,觸目生輝;云雨生風,晦明變幻,有目共睹;皓月朗照,清輝四射,千里可共。兩鄉(xiāng)雖遠卻心心相通,這種遙而不遠,離而不別的心意通過青山明月、江河云雨被表達得淋漓盡致。還須注意的是,詩歌以明月朗朗作結(jié),實際上也是在贊美友誼的純潔美好,光華燦爛。如此送別,不見凄風苦雨,反見青山明月,不見悲傷愁苦,反見高潔曠達,真可謂寫得高邁超群,氣度不凡!
2、盛唐氣象的體現(xiàn)。不因分別而苦,借分手之際而勵志。王送別詩沒有凄切之詞,沒有纏綿悱惻,沒有秋雨凄苦,即使詩分手別離也激昂如是。表現(xiàn)出一個邊塞詩人的硬氣和慷慨,表現(xiàn)在詩句上就是明快。如《別陶副使歸南海》:“南越歸人夢海樓,廣陵新月海亭秋。寶刀留贈長相憶,當取戈船萬戶侯?!贝嗽娮饔诮瓕幦紊希窃娙嗽趶V陵(今江蘇揚州)送友之作。陶副使為嶺南采訪處置使之屬官,要從廣陵返回南海(今廣東廣州)。第一句寫陶副使從南越(今廣東、廣西)歸來,夢中也想念著海樓,言其歸心似箭,引出送別。第二句寫二人分別的情景:時在廣陵,新月當空,海亭餞飲,秋風送涼,撩起離情別緒。第三句卻以寶刀相贈,一掃悲愁氣氛。第四句再以功名相許,祝愿陶副使立海戰(zhàn)之勛。于是,送別就成為對朋友的勉勵。讀其詩,不會悲觀厭世,不會垂頭喪氣,更不會沉淪墮落,更多的是激勵和鼓舞,多的是豪氣和壯志,一掃前人的分別悲苦凄涼,獨樹一幟。如《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棹。山為兩鄉(xiāng)別,月帶千里貌。羈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桂林寒色在,苦節(jié)知所效。”據(jù)“羈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此詩作于龍標任上。任五大概也是一個被貶謫的地方官。詩人送任五去桂林任職,而以“苦節(jié)”相勉?!吨芤?節(jié)卦》說:“苦節(jié)不可貞。”后以堅苦卓絕、守志不阿謂之“苦節(jié)”。詩人此時依然心憂天下,關(guān)心國家,不予計較個人得失,大氣堪嘆?。?div style="height:15px;">
一個字關(guān)聯(lián)一句話,一首詩表現(xiàn)一個人。王昌齡以其邊塞的風格創(chuàng)作送別詩,飽含了作者憂國之思,表現(xiàn)了作者慷慨的氣度,讀完讓人心生曠達,心生壯志,心生豪情。這在其他詩人中是很難尋找的,這種慷慨形成一種詩風,形成其個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表現(xiàn)了王昌齡是個什么樣的人,這種人有種什么樣的情感,一切都從這為數(shù)不多的五十二首送別詩展現(xiàn)出來。詩,重在一個“情”字,王昌齡把這個“情”字拓展了,深化了,于是我們讀來就感到風格是那么的慷慨曠達,氣格是那么的高尚。他詩歌中的這種特點,充分體現(xiàn)出了盛唐氣象中盛唐人博大、寬闊、樂觀的胸襟,是時代環(huán)境的必然體現(xiàn)。這正是在中國古代生乎其前和生乎其后的詩人,在送別詩中難以表現(xiàn)出來的時代特征。
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弦,“離別”也就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從先秦《詩經(jīng)》到兩漢的樂府,從唐代詩歌到宋元詞曲以至明清的詩文,離別之情唱之不盡,一如長江之水源遠流長。特別是唐代,由于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更使得“送別詩”成為唐代詩歌中的重頭戲。而特殊的社會背景,特別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別詩有了自己獨特的特點。王昌齡便以自己在送別詩上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把唐送別詩提到了應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