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魚可以分為海鱸魚、松江鱸魚、大口黑鱸及河鱸等四種魚類,下面分別奉上這四種鱸魚的圖片,用圖解的方式介紹什么是鱸魚。
一、海鱸魚
海鱸魚學(xué)名日本真鱸,又稱花鱸、七星鱸或鱸鮫,地方名有寨花、鱸板或四肋魚等等。海鱸魚主要分布于近海及河口的海水淡水交匯處,中國、朝鮮及日本的近岸淺海是海鱸魚的主要產(chǎn)區(qū)。
海鱸魚在我國的沿海地區(qū)均有分布,喜棲息于河口,亦可上溯至江河的淡水區(qū),以東海舟山群島及黃海膠東半島等海域的產(chǎn)量較多。
海鱸魚圖片
海鱸魚體長,側(cè)扁,頭中等大且略尖,吻尖,口大,下頷稍突出于上頷,上頜伸達(dá)眼后緣下方,其兩頜、犁骨及口蓋骨均具細(xì)小牙齒。海鱸魚的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鈍圓,體長可達(dá)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dá)15公斤以上。
海鱸魚前腮蓋骨的后緣有細(xì)鋸齒,其后角下緣有3個大刺,后鰓蓋骨后端具1個刺。體被小櫛鱗,側(cè)線完全、平直。體背部青灰色,兩側(cè)及腹部銀白。體側(cè)上部及背鰭有黑色斑點(diǎn),斑點(diǎn)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海鱸魚有背鰭兩個,僅在基部相連,第1背鰭為12根硬刺,第2背鰭為1根硬刺和11~13根軟鰭條。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9枚,背鰭、臀鰭鰭條及尾鰭邊緣為灰黑色。
海鱸魚喜棲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中,性兇猛,以魚蝦為食。
二、大口黑鱸
大口黑鱸也稱加州鱸魚,它是從美國引進(jìn)的鱸魚新品種,是原產(chǎn)于美國的淡水魚類,目前我國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淡水鱸魚,多數(shù)就是這種大口黑鱸。
大口黑鱸圖片
大口黑鱸的魚體長而側(cè)扁,稍呈紡錘形,橫切面為橢圓形,體表為淡黃綠色,腹部灰白,全身披灰銀白或淡黃色細(xì)小櫛鱗,背部黑綠色,體側(cè)青綠,其主要標(biāo)志是身體的兩側(cè)中間部位各有一條黑色橫紋,從頭部一直延伸到尾鰭。
大口黑鱸的體高與體長比為1:3.5~4.2,頭長與體長比為1:3.2~3.4,頭大且長,眼大,眼珠突出,吻長,口上位,口裂大而寬,為斜裂,超過眼后緣,頜能伸縮。
大口黑鱸第一背鰭為9根硬棘,第二背鰭12~13根鰭條,臀鰭3根硬棘,10~12根鰭條,腹鰭1根硬棘,5根鰭條。
大口黑鱸自然分布于北美洲美國中部、東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中國大陸南至廣東,北到遼寧的自然水體中,都有大口黑鱸的野外種群存在。
在自然環(huán)境中,大口黑鱸喜棲息于沙質(zhì)或沙泥質(zhì),混濁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靜水環(huán)境,如湖泊、水庫的淺水區(qū)(1到3米水深)、沼澤地帶的小溪、河流的滯水區(qū)、池塘等,尤喜群棲于清澈的緩流水中。一般活動于中下水層,常藏身于水下巖石或植物叢中。
三、河鱸
河鱸也稱赤鱸或五道黑,原產(chǎn)新疆北部地區(qū)。河鱸體黃綠色,其主要標(biāo)志是其身體兩側(cè)各有5~9道黑色的豎紋,盆腔及臀鰭黃色至紅色,腹部白色,胸鰭淺黃色,側(cè)位而較低。如果按照生物學(xué)的定義,只有這種河鱸才能被直接成為鱸魚。
河鱸圖片
河鱸體長可達(dá)60厘米,體側(cè)扁,長橢圓形,尾柄較細(xì),頭小,吻鈍,口端位,下頜比上頜稍長,上頜骨后端達(dá)眼的下方,上下頜及口蓋骨上均有細(xì)齒。前鰓蓋骨后緣有許多小鋸齒,后鰓蓋骨后緣有1根刺。
河鱸兩背鰭略分離,第一背鰭灰色,后部有1個大黑斑;第二背鰭黃綠色。第一背鰭為8~16根硬刺,其中第4根最長;第2背鰭為3根硬刺和13根軟鰭條,以第1、2根鰭條最長。
河鱸的腹鰭、臀鰭及尾鰭為橘黃色。腹鰭胸位;臀鰭硬棘2枚,軟條7~10枚;尾鰭淺叉形,兩葉末端圓。
河鱸可分為兩個類群:一個種群生活于沿岸淺水區(qū),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個體較小,生長也慢;另一個種群棲居于深水區(qū),以小型魚類為食,個體大些,生長較快,三冬齡可達(dá)成熟,最大個體可達(dá)500mm。
四、松江鱸魚
松江鱸魚也稱四鰓鱸魚,屬于降海洄游魚類,最為著名。但松江鱸魚目前幾乎瀕臨滅絕,屬于我國的國家Ⅱ級保護(hù)野生動物,在市場上是很難看到的,就不多介紹了。
松江鱸魚圖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