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治療技法
一、治療技法
五行針灸治療有兩種刺激穴位的方法:施灸和針刺。
有別于其他針灸流派,五行針灸往往不另外配合使用中藥。他著重強調(diào)五行、臟腑之間復雜而微妙的相互關聯(lián),總體上五行針灸治療不借助藥物。有些針灸師研究出把某些藥物按五行分類,但是對每一味藥物與相應五行之間具體點關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而藥物使用尚未納入五行針灸常規(guī)治療計劃。
應牢記,在不局限于生理疾病時,最高級之治療術——如果確能如此稱呼,乃治療者與病人之關系。為此我們要發(fā)揮一種治療方法,要求自己具有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之能力,使病人身心感到安全、自在。為做到這一點,我們也使用一些實際技巧,主要指身體接觸。如學會讓雙手傳遞意念與情感,當我們以手接觸病人時,會給與精神安慰,如此雙手即成為治療身心疾病之工具,幫助傳達系列信息,帶給病人寬慰與理解。能使用雙手治病乃更高深的技藝,它能消除彼此的隔閡。在我們施灸和針刺的動作中,如帶著恰當之“意”,治療將達更高境界。
二、針法
五行針灸采用之針法來自于華思禮教授,他曾接受不同針灸大師之傳授。與日本針灸流派針法一致,其特點為施治者和病人皆要有“得氣”感。另一特點是施補法時不留針,即得氣后,使針作180度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后立即出針。(注意:總體而言,五行針灸之進針深度較其他針術進針偏淺)
瀉法與其他針灸流派采用針法相似:留針20分鐘以上。
針刺這一動作本身是醫(yī)生與病人關系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如同五行針灸師必須與病人達到精神默契一樣,都是有效治療之保證。當醫(yī)生在針刺某一穴位時,應能意識到由這根針同病人建立的聯(lián)系——不僅通過手指,還通過心神。這解釋了為何學生進針之位置、深度、角度都正確,但并未真正對穴位產(chǎn)生感應,因其尚未達到根本上之溝通。
五行針法融入了日本針法精細柔和之特點。針法越嫻熟,病人對進針的感覺越少,不過在不同時期,病人對某些穴位的針刺會更敏感。
針刺方法
五行針法有如下五種:
- 補法
- 瀉法
- 針刺以轉(zhuǎn)化五行之間的經(jīng)氣
- 針刺以祛除邪氣
- 針刺以排除“附體”(“內(nèi)七龍”穴與“外七龍”穴)
補法
當脈象提示該五行經(jīng)氣虛,則施補法。 - 先針左側(cè)穴位,后針右側(cè)
- 順經(jīng)脈的流向,與之呈10-25度進針
- 得氣后,使針作180度順時針旋轉(zhuǎn),旋即出針
- 如未立刻得氣,輕輕調(diào)整進針角度和位置,直至得氣。出針后立即以消毒棉球按壓以閉針孔
瀉法
當脈象提示該五行經(jīng)氣實,則施瀉法
- 先針右側(cè)穴,后針左側(cè)
- 逆經(jīng)脈流向 ,且與之呈10-25度進針
- 使針作180度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留針,直到脈象顯示經(jīng)氣已瀉到適度
- 出針前無需行針,不閉針孔
在五行之間轉(zhuǎn)化經(jīng)氣
需要使用特殊針法使一行的經(jīng)氣轉(zhuǎn)化至另一行(詳見第六章)
針刺祛除邪氣
此并非直接針刺經(jīng)絡, 而是建立一條經(jīng)皮膚之淺表路線,通過它把存于經(jīng)絡內(nèi)之邪氣祛除于外(詳見第九章)。
針刺清除“附體”(內(nèi)七龍與外七龍)
具體針治步驟詳見第九章。
三、灸法
五行針灸之灸法來自于華思禮教授,他接受了不同針灸前輩傳授,其中一派來自日本。不同針灸流派使用艾之種類、艾柱大小、施灸方式皆不相同。艾絨可置于針柄末端,可隔鹽灸、隔姜灸、直接皮膚上灸,還有其他方式??傊康脑跍嘏眢w。
五行針灸之灸法為將米粒大小艾柱置于穴位上,以線香點燃,待其燃至病人感覺溫熱時,將其移開,然后再置新艾柱。
施灸目的在為針此腧穴做準備,故進針時病人會感到如溫針刺激。可以認為針前使穴位溫暖能提高腧穴的效力。加熱穴位不僅僅溫暖身體,也溫暖人心,使其準備好迎接針刺。
有些病人有烘熱和皮膚發(fā)紅情況,這并非施灸禁忌癥——但可能是其他流派的禁忌。有人皮膚觸之溫暖但感覺體內(nèi)很冷,如我們感到艾灸之溫熱有益于病人之“神”,無論此處皮膚感覺多溫熱,仍可在穴位上施灸。因而習慣上所有穴位都施灸,除非此穴禁灸。
灸可起補之效,因此只有在欲補此穴(補其經(jīng)氣)才施灸。而欲瀉(瀉其經(jīng)氣)不灸。
艾柱大小和施灸壯數(shù)
艾柱大小取決于學位對溫熱之需求,且溫熱應保持足夠長時間使每一壯都能給穴位持續(xù)加熱。如艾柱過大,溫熱穴位時間太長,在每壯之間會冷卻下來。如艾柱太小,穴位被迅速加熱但不能保持溫熱感。
此灸法試用中國艾灸,其燃燒較日本艾絨緩慢,普遍認為在重復施灸時它能提供恰當?shù)膯枱岫取?/p>
每穴有具體之最多和最少施灸次數(shù),2-50壯不等,平均3-5壯。開始治療時灸最少壯數(shù),如以后重復使用該穴,醫(yī)生認為更多溫熱有益病人,則施灸次數(shù)可逐漸增至建議之最多壯數(shù)。
怎樣施灸
用手指將艾絨搓成米粒大小。首次施灸前,微微濕潤穴位處皮膚使艾柱能穩(wěn)置其上。線香點燃艾柱后,令其慢慢向下燃燒,直至病人感覺熱力,才用大拇指和小拇指夾住艾柱移開并熄滅。傳統(tǒng)上使用這兩個指頭,因為給病人頻繁施灸形成輕微瘢痕,會影響到中間三個用來診脈手指之敏感度。
艾柱移開后,殘留在穴位上之少許艾絨對下一艾柱可起固定作用,因此不再需濕潤此處皮膚。可在身體各個部位施此灸法,背部施灸時病人可取坐位。
如要針左右經(jīng)脈同一穴位,先灸一側(cè)穴位,趁該穴尚溫,立刻針之,然后在另一側(cè)重復以上步驟。
如左右兩側(cè)穴位相距不遠,治療者針時不必走到治療床另一側(cè),如針背俞或脾胃二經(jīng)之原穴時。熟練的針灸師能于艾柱在左側(cè)穴位燃燒時,將右側(cè)艾柱移開,這樣兩個穴位均保持足夠溫熱可連續(xù)先后刺之。
要達此熟練程度需要操練,一個剛畢業(yè)的針灸師最好是一側(cè)施灸后再操作另一側(cè)。
艾柱大小只在一種情況下例外:神闕穴施灸時,肚臍用鹽填滿,艾柱置于其上。艾柱足夠大,燃燒時熱力才能穿透下面的鹽。艾柱大小取決于肚臍深度與寬度,淺而窄的肚臍所需鹽不多,故艾柱不大;一個深而大的肚臍則需很多鹽,艾柱偏大。艾柱高度可在1-2里面之間,其底部應能蓋住整個肚臍為佳。
有別于一般施灸法:移開燃燒過的艾柱后,立即在原處放置新艾柱;灸神闕時,灸下一壯艾柱前,應先等肚臍內(nèi)的鹽冷卻一會,否則,肚臍內(nèi)嬌嫩的皮膚可能被燙傷。還要注意鹽床應足夠?qū)挻?,可供連續(xù)放置艾炷。
施灸禁忌證
- 如病人有高血壓,或收縮壓與舒張壓相差大于40mmHG
- 如該穴禁灸
第八章 穴位選擇
一、穴位名稱與定位
腧穴名稱為英文意譯,皆列入華思禮教授的“經(jīng)脈之氣:腧穴參考指南”(1979于Maryland,傳統(tǒng)針灸學院)。
腧穴定位采用華思禮教授在其著作《傳統(tǒng)針灸卷I經(jīng)脈與腧穴》(五行圖書,1975年版)中所設定的方法。我確信,不同針刺方法,以及在略微不同位置進針,都可調(diào)動經(jīng)氣。無論使用何種定位或針法,重要的是我們手下是否有得氣感,或補或瀉,確實取得期望效果。
我根據(jù)所學太溪穴定位法,試用該穴作組穴之一,用以糾正“夫妻不和”,它對糾正這一不和卻有效果。
關于腧穴之準確定位的爭論從未讓我擔心或卷入其中,相反,我為腧穴位置所揭示的內(nèi)涵深深吸引:它揭示經(jīng)脈之性質(zhì),必須通過這些經(jīng)脈才能發(fā)揮治療作用;還揭示由于醫(yī)生和病人之間的相互感應,決定我們應怎樣以及在何處調(diào)整經(jīng)氣。
二、腧穴選擇指南
當我們把針刺入事先選擇之穴位時,是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該穴所在經(jīng)脈之經(jīng)氣流通。至少有365個穴位都能影響病人氣血,至少有365種方法來針對并扶持相應的臟腑。
臨床上,我們只用到上述穴位中很少一部分,即那些經(jīng)過傳統(tǒng)與實踐證明確實有效的穴位。每個治療師會建立起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穴位名單,但對所有(五行)針灸師,有些穴位是這個名單中的基本組成部分。每個治療者會把自己對穴位的理解和經(jīng)驗,加入數(shù)前年積累的知識寶庫之中。
選擇穴位可根據(jù)其功能,如主管穴或天窗穴,或根據(jù)其所蘊含之“神”性,此乃穴位之特殊性,其名常有暗示。如靈墟、魄戶、勞宮等穴。
第一次治療選用的穴位
第一次治療順序一定如下:
- 檢查有無“附體”情況,如有則予以清除治療
- 檢查有無“邪氣”,如有則施祛邪治療
- 檢查有無“夫妻不和”,如有則予相應治療
- 檢查經(jīng)脈之間有無經(jīng)氣的出入阻滯,如有則予治療
- 檢查有無以下不和,并作相應調(diào)整
-檢查臍動脈是否居中
-赤羽氏測試以檢查經(jīng)脈左右之經(jīng)氣是否對稱 - 針護持一行所在二官的原穴,灸或不灸,先陽后陰
如診斷有“附體”和“邪氣”情況,對應的治療時間往往達2小時以上,所以最好把調(diào)整臍動脈搏動或赤羽氏測試等推至第二次進行。
后續(xù)治療的穴位選擇
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每次治療都從判斷病人的狀況開始,檢查以下各種阻滯中的任何一種是否存在或重新出現(xiàn):即“附體”、“邪氣”、“夫妻不和”或經(jīng)脈的出入阻滯。如第一次治療已清除“附體”、“邪氣”,病人又得到恰當治療,其再出現(xiàn)之可能極小,除非病人又面臨新的壓力,或我們原先未診斷出來?!胺蚱薏缓汀被蚱渌鋈胱铚S時都可能復發(fā)。
一旦發(fā)現(xiàn)有任何阻滯,治療中心永遠應為加強病人的護持一行,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選擇與護持一行有特殊關系的以下穴位:
我們認識到針灸腧穴可把人從疾病狀態(tài)轉(zhuǎn)化到健康狀態(tài),絕望變成快樂,每個腧穴所具備的力量能觸及人心靈深處。針灸師只能在這個無比深廣領域內(nèi)找到暫時立足之地。而五行針灸很善待她的實踐者,她允許我們選擇最簡單治療,依然能觸動病人內(nèi)心最深處。越是意識到我們的實踐所蘊含的深刻力量,越能加深實施的每次簡單治療之效力。
成為主管穴的腧穴中,有一部分為所有穴位中最基本:原穴??此品浅:唵?,而通過原穴可最直接、最深入地對五行其作用。僅僅使用這些原穴,都能漸漸給病人帶來轉(zhuǎn)變。我們?nèi)绻娨妼W會在此基礎上加入一些其他穴位的效力,可略略加快主管穴位的作用。我們可用不同方式對待護持一行,而使用主管穴最簡單、有效,或者稍復雜點,加入一些其他穴位。不過最終,一旦我們把理解之心、溫暖之情全部傾注給護持一行,僅原穴足已帶來轉(zhuǎn)變。
每位針灸師,尤其新手,非常重要的是應按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因為很多關于穴位選擇的介紹往往復雜而多余。
盡管所有腧穴的名稱都暗示其特點,但任何穴位,包括主管穴,都可據(jù)其神性選擇使用。如,可選火官(心包)之火穴勞宮,為病人疲憊之心提供一個溫暖港灣,特定時間內(nèi)它成為流注穴或時令穴;任何時刻與任何季節(jié)都有此作用,總能給人帶來蘊含在火官內(nèi)火穴之溫暖;不過夏季在火的流注時辰,其作用最強大。
四、主管穴
一組稱為主管穴的腧穴,根據(jù)所涉及的經(jīng)脈,分布于手指至肘之間,或足趾至膝之間。所有這些穴位都具備固有安全機制,因而使用起來最安全。這些穴位跟每一官(臟腑)都有直接聯(lián)系,并且形成每次治療的牢固基礎,因為它們讓病人自己掌握主動權。有些治療僅試用主管穴,尤其治療之初,刺入腧穴的每一針都在詢問:我是否恰恰針對護持一行的需要:
主管穴有如下幾組:
1、原穴 最重要的一組穴稱為原穴,與臟腑直接相關。通過原穴能直接了解護持一行對治療有何反應。如果在其他治療后,最后一步使用它們,能把主動權交還給病人。第一次治療一定以原穴結(jié)束。
2、五輸穴 這是一大組穴位,每條經(jīng)絡都有五個與五行相對應之穴。五輸穴為它所屬臟腑分別諸如五行的特征。如火官(屬火的臟腑)經(jīng)脈上的金穴能賦予火以金的品質(zhì)與堅硬;水管經(jīng)脈的土穴能給予水以堅固和扶持。
五輸穴在經(jīng)脈上有如下分布方式:
陰經(jīng)
所有手指端和腳趾端的穴位皆屬木(陰井木),然后以相生順序向肘、膝方向排列,以水穴終止于肘、膝關節(jié)處。所有陰經(jīng)之原穴皆為土穴。
陽經(jīng)
所有手指、腳趾端的腧穴皆屬金(陽井金),以相生順序向肘、膝排列,以土穴終止于肘、膝關節(jié)處。陽經(jīng)之原穴不屬于五輸穴。
在不同經(jīng)脈上,分布于指、趾端至肘、膝關節(jié)之間的五輸穴湘湖之間的間隔不等,有時前后相連,有時非主管穴(詳見下述)間隔其中。
3、流注穴/時令穴 在一天某個時刻以及一年的某個季節(jié),臟腑的五輸穴成為流注穴和/或者時令穴,它具有清除本臟腑垃圾、揭示其氣血功能真實狀況的功能。比如,陰谷與足通谷,皆為水穴,分別是腎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的流注穴,亦時令穴。根據(jù)子午流注,可于一日內(nèi)水管所主之時或冬季使用,流注穴或時令穴當其季節(jié)使用時,實在主管穴這個層次上能給病人的最強有力治療。對此的詳細論述參閱第六章。
4、絡穴 絡穴能溝通成對陰陽二官之間的氣血,可用于糾正表里兩經(jīng)氣血不平,這種不平可通過脈象來診查。糾正時,補虛者經(jīng)脈之絡穴。例如,脈象現(xiàn)實肺脈弱于大腸脈,即所謂“分裂脈”,欲平之,則針肺經(jīng)列缺,施補,能將與其相表里之大腸經(jīng)之氣引至肺經(jīng)。屬同一五行的臟腑之間出現(xiàn)“分裂脈”之情況很少見,因為陰陽二官總是盡力均有分配氣血,但表里不和之情形仍可出現(xiàn),尤其其中一官承受很大壓力之時。
5、母穴(補) 母穴指根據(jù)五行相生關系,能補充子行經(jīng)氣之穴。例如,心包之中沖和心之少沖,皆為火之木穴,分別是心包經(jīng)、心經(jīng)的母/補穴。本行的火氣得其母穴木氣補充。針此穴皆施補法。
6、子穴(瀉) 子穴指通過五行母子相生關系,瀉母行經(jīng)氣之穴。如商丘與厲兌,皆為土之金穴,分別為脾胃二經(jīng)子/瀉穴,瀉本行土氣以補子行金氣。針此穴皆用瀉法。
無論試用母穴或子穴,皆在五行相生循環(huán)中轉(zhuǎn)化經(jīng)氣,具體詳見第六章。主管穴有幾種不同功能,根據(jù)需要酌情使用。如膽經(jīng)之陽輔既為本經(jīng)火穴,亦為木之子/瀉穴;心經(jīng)神門既為火之原穴,又為子穴與土穴。
非主管穴
最后,還有一些穴位,它們屬主管穴層次,但與五行無關,也無具體功能,只是根據(jù)其神性試用。這些就是非主管穴,肺經(jīng)之列缺及腎經(jīng)之水泉屬該類腧穴。
五、背腧穴
每一官(臟腑)都有一對相應的背腧穴,分布于背部膀胱經(jīng)第一線,它們提供一個直接與臟腑溝通的通道。由于這種直接性,這些穴位具有強大的效力。有人認為背腧穴也屬于主管穴,但區(qū)別是,分布于四肢的主管穴具有本身的安全機制,而背俞穴沒有這樣安全因素來控制療效,因此要謹慎試用。特別要注意的是:只有在祛邪治療之后才能用它們,否則會引“邪”深入。
所有背俞穴皆排在膀胱經(jīng)之背部第一線,針時,不會影響到膀胱經(jīng)之經(jīng)氣。試用背俞穴后,應針護持一行所屬臟腑的主管穴來結(jié)束治療,如此則將主動權交與病人。
護持一行所屬(陰陽)臟腑的背俞穴都應針刺,先陽后陰。唯一可能的例外是心俞穴,因為不是一定要針它與小腸俞相配——原則上,五行針灸法盡量避免針與心有關的穴位。
背俞穴如下:
肺俞
心包俞
心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大腸俞
小腸俞
膀胱俞
六、天窗穴
另外一組腧穴成為天窗穴。其作用是使人與身外世界相通,開闊人之視野。當一個人失去平衡,往往陷入自我天地,失去對周遭環(huán)境的認識,不知該如何置身其中。治療進入一定階段,幫助病人重新建立與外界的聯(lián)系十分重要,能助其跨越自我圈子,走出種種困境。試用天窗穴即法門之一。天窗穴能幫助病人發(fā)現(xiàn)新角度看待自身問題,為其提供一個入口,以此學會更客觀看待事物——這是一個人(精神)平衡的標志。
房屋內(nèi)的窗戶可關閉,也可開啟使光線透入。平衡時,我們能隨開隨閉。正常狀態(tài),當接收過多外界信息,需要我們關閉窗戶;當我們需要多一些光線來看清事物,又能開啟窗戶。失衡時,窗戶可能一直禁閉,致使人一直被困在黑暗而狹小的道路,鉆入某種情緒或局面中不能自拔。試用這些穴位能讓人們學會恰當關閉或開啟心靈之窗。
天窗穴效力非常強大,不可輕易試用,治療之初也不宜使用。需先培補病人正氣,使其能承受新的光線。人如果長期深處黑暗,而一下子給他太多光明,會很不明智。使用天窗穴一定要謹慎,并且要肯定這些穴位帶來的對真實生活的認識,對病人來說不至太痛苦。
并非每個患者都需要這些腧穴。有些病人來治療時自己很清醒,而另一些人經(jīng)常需要這些穴位,因為它們正經(jīng)歷人生轉(zhuǎn)變,要緊的是此時有足夠光明為其照亮道路。
治療時,所選擇天窗穴之五行應與病人五行所屬一致,任督二脈的天窗例外,而且治療一定以護持一行的主管穴(包括原穴、五輸穴、絡穴)結(jié)束。
不是每一官都有天窗,頗有意思的是觀察天窗穴在各臟腑之分布情況,因為它很能說明這些臟腑的功能。如,小腸是唯一具有兩個天窗的器官,這很切合其作用,作為心臟最貼身的護衛(wèi),小腸被賦予額外的視野以確保它能明智地協(xié)助心君。所有的天窗都開在陽官,而金行和君火例外,三焦和心包也例外,因為它們都有成對的天窗,針時先陽后陰。
非常有趣的是木行五正式天窗,很可能因為木與視野密切相關。某種意義上,木經(jīng)的每個腧穴都能讓我們面相未來。膽經(jīng)的目窗穴,顯然可作為天窗使用。
天窗穴如下:
小腸 天窗,天容
膀胱 天柱
心包 天池(男),天泉(女)
三焦 天牖
肺 天府
大腸 扶突
胃 人迎
任脈 天突
督脈 風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