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東麗
邯鄲市第一醫(yī)院
乳腺癌作為當今世界上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每年有高達120 萬患者罹患乳腺癌,并最終有50 萬患者死于此病,在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尤其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乳腺癌發(fā)病率已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1]。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朋友們已越來越重視乳腺癌的預防。那么乳腺癌危險因素有哪些呢,我們又該如何愛護乳腺癌呢,本文對此做一簡單總結,以供參考。
首先,乳腺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遺傳和家族因素
真正的遺傳性乳腺癌非常少見,約占乳癌患者的5~10%,主要是遺傳了來自母系或父系抑癌基因的突變。當多個親屬(>3人)發(fā)生乳腺癌時,應懷疑遺傳性乳腺癌的可能,尤其當患者年齡較輕或有其他癌癥病史,特別是卵巢癌時。
遺傳性乳腺癌隨發(fā)病年齡的不同而變化,發(fā)病年齡越年輕,估計攜帶異常基因的可能性越高。
2.月經(jīng)史或雌激素暴露關鍵時間
許多研究[2,3]發(fā)現(xiàn),初潮年齡<14歲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但近年來這一因素也有較多的爭議。Wu等[4]認為應用“雌激素暴露關鍵時間”代替月經(jīng)初潮年齡,考察其與乳腺癌發(fā)病危險性間關聯(lián)可能更合理。雌激素暴露關鍵時間是指月經(jīng)初潮至第1次足月妊娠間雌激素的暴露時間,雌激素暴露關鍵時間長,乳腺癌發(fā)生的危險性增加。
3.生育與哺乳
許多研究[2,5]證實,未產婦女的危險大于經(jīng)產婦,初次足月妊娠在30歲以后的婦女,與初次足月妊娠在18-19歲之前的婦女相比,發(fā)生乳腺癌的危險增加2-5倍。也有研究認為流產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險,但目前尚存爭議。足月妊娠對乳腺的保護作用可能為其伴隨的激素變化導致乳腺組織的分化,這些已分化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的可能極小,足月妊娠后激素水平的持續(xù)變化可能改變乳腺上皮的增殖速率。
研究[6,7]顯示,不哺乳或哺乳時間短會增加乳腺癌患病的危險性,不哺乳的女性患者危險性增加1.99倍。哺乳的保護作用可能與哺乳推遲產后排卵及月經(jīng)重建,并使乳腺組織發(fā)育完善有關。
4.精神心理因素
相關研究顯示,有精神創(chuàng)傷、不幸生活事件、性格孤僻、抑郁、易怒等不良心理與精神因素的婦女患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性比正常婦女高32倍[8]。長期精神壓抑和遭遇負性生活事件等不良精神心理經(jīng)歷的女性極易導致機體內環(huán)境失衡,使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對體內突變細胞的監(jiān)控能力和吞噬能力下降[9],這會導致人體各種疾病的發(fā)生,尤其是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生。
5.不健康飲食及生活方式
國外一些研究顯示,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飲食,吸煙及飲酒均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沈敏等[10]的研究提示,不正確佩戴文胸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因長時間佩戴文胸、佩戴文胸過緊,或晚上睡覺也佩戴文胸可以對乳腺造成壓迫,影響乳房的血液循環(huán),增大乳腺癌的發(fā)病風險。
6.乳腺良性疾病
乳腺良性疾病主要有乳腺良性腫瘤、乳腺囊腫、乳腺增生等。多數(shù)研究表明,乳腺良性疾病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7.環(huán)境因素
暴露于電離輻射,無論是繼發(fā)于核爆炸,還是醫(yī)學診斷與治療,均增加乳腺癌危險。40歲以后接觸射線僅使危險略微增加,而年輕時接觸射線則將產生極大的危險,放射誘發(fā)的乳腺癌潛伏期很長,暴露于電磁場,接觸有機氯農藥,亦提示可增加乳腺癌危險。
其次,關于乳癌預防,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1.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應提高預防意識,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體檢,必要時可以進行基因突變攜帶檢測。
2.女性朋友們尤其是文化程度高、工作壓力大者,應注意不要因為工作等原因一味的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要充分認識到適齡結婚,適齡生育,哺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
3.乳腺是一個最易受情致影響的器官之一。在許多女性也承受較大社會壓力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合理調節(jié)自我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情,樂觀積極向上的面對問題。
4.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營養(yǎng)均衡,保證足夠睡眠,適量運動,遠離煙酒及劣質護膚用品。
5.關于文胸,建議選擇大小尺寸適合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文胸,盡量縮短佩戴時間,如睡覺前摘下文胸或周末在家休息日不佩戴文胸。
6.盡量遠離不良環(huán)境,如輻射、農藥、化學染料及霧霾等。
參考文獻
[1] Nelson HD, Zakher B, Cantor A, et al.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for women aged 40 to 49 y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 Intern Med, 2012 May 1,156(9):635-648.
[2] 于春梅,紀鳳穎,付登科.女性乳腺癌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2009,25(7):772-773.
[3] 劉??疲呈?011-2014年乳腺癌發(fā)病機制及危險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1):96-97.
[4] Wu MH,Chou YC,Chou WY,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critical period of estrogen exposure and circulating levels of insulin-like grouth factor-I in breast cancer:evidence from a case-control study [J].Int J Cancer,2010,126(2):508-514.
[5]Gajalakshmi V,Mathew A,Brennan P,et al.Breastfeeding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India: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J].Int J Cancer,2009,125(3):662-665.
[6] 翟祥軍,王水,秦建偉,等.月經(jīng)、生殖因素與乳腺癌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2):109-113.
[7] 柏刁,鄭伯軍,張飛云.210例乳腺癌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6):470-474.
[8] 曹卡加,吳一龍,馬國勝,等.廣州市乳腺癌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腫瘤,2001,10(12):702-704.
[9] 林本耀.乳腺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7:199-201.
[10]沈敏,顧建芬,董鈺英.影響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5):782-783+785.
本文為“藥科普·益萬家”優(yōu)秀文章
審稿人:吉大一院 王鑫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