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這幾個胃腸的方,各自抓住它特點。因為整個前面一節(jié)開始放慢一點,后面這個,本科同學上了一段以后,逐漸從病機分析,方義分析,這個熟悉了,速度就快一點。否則整個方量,時間會在學時安排范圍內會緊張了。
芍藥湯是重點方,一類方。它反應了宋到元這個時代,在痢疾治療上一個進步。雖然它的適應癥和仲景時代的白頭翁湯、葛根芩連湯的適應證有區(qū)別,但是總體治法上,它在調氣活血方面,應該說是一個進步,治法上有創(chuàng)造。這是學這方的一個意義。
主證分析
濕熱痢
濕熱蓄積,氣積阻滯
腹痛,里急后重,脈弦數
濕熱壅滯
氣血失調
氣血壅滯,血肉腐敗
下痢膿血,赤白相兼
濕熱左證
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苔黃膩
典型濕熱痢往往是散在的,疫毒痢往往爆發(fā),病勢較急,癥狀較重。濕熱痢是由濕熱病邪阻滯胃腸,在腸道搏結氣血,腐敗血肉,造成一種以腹痛,里急后重,便膿血為特征的。痢疾的基本表現是腹痛,里急后重,便膿血。
氣機阻滯反應不通則痛,里急后重,有氣滯的特點。濕熱搏結氣血,氣血瘀滯,腐敗血肉,產生下痢膿血。由于濕熱機本上是濕熱并重,所以用赤白相兼來反映它。要說明它是濕熱,從舌苔黃膩,小便短赤,肛門灼熱(一般是胃腸道有熱)。
病機分析,強調一個氣血的淤滯,引起的原因是濕熱阻滯腸道,具體發(fā)生的一個機理,是搏結氣血,氣血淤滯,腸道血肉腐敗,蘊釀成膿血。
治療要考慮兩個方面,一個針對濕熱,清熱燥濕,由于蘊結成毒,又要清熱解毒,這是針對它引起致病的因素。從病機來看,是一個氣血不和,具體講有氣滯血瘀特點。那要調和氣血。
功用
清熱燥濕,調和氣血。
過去有的教材功效寫清熱解毒,調和氣血結合。有的把調和氣血放在前面,后面清熱解毒,或這清熱燥濕,提法都不太一樣。濕熱痢,應該是清熱燥濕在前面,清熱解毒也說得過去。但是芍藥湯清熱解毒力量,和治熱毒痢,像白頭翁湯這模擬,要相對小。所以不是治療熱毒痢,疫毒痢,而是濕熱痢,濕熱痢往往是散在的。有沒有熱毒呢?有。它搏結氣血,腐敗血肉,就是熱毒,有膿血了。但是熱毒并不重,所以清熱解毒的力量不重。清熱解毒,黃芩黃連兩善其功的。
方解
君
黃芩
黃連
臣
芍藥
當歸
木香
檳榔
佐
大黃
肉桂
使
炙甘草
芍藥湯方義分析,要求重點掌握的內容比較多。這個方比較重要。
功用
清熱燥濕,調和氣血。
前一節(jié)課討論到芍藥湯的主證的病機分析,它涉及到濕熱痢,濕熱壅滯腸道造成氣血不和,所以功用是清熱燥濕,調和氣血。在這方制定的劉河間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里邊,對這個治法他提出了調氣和血的重要性?!罢{氣則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边@一點,這個治法,對于解除痢疾病人癥狀上產生的痛苦,也就是通過調氣和血,更有助于濕熱的排出。這個是很有意義的,應該說醫(yī)學史上治療痢疾的一個進步。所以這一點,盡管過去有些醫(yī)家把痢疾涉及氣分,涉及血分來區(qū)分,就是芍藥湯和后面要講到的白頭翁湯,不同時代產生方劑的區(qū)別。我覺得不能絕然這樣區(qū)分,芍藥湯實際上是濕熱為主的,有氣滯血瘀,多少也涉及到血分,也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膿血。僅僅不同于在調氣和血這種治法,創(chuàng)新治法的結合運用。所以在后面的變化運用里,就包括白頭翁湯變化運用,現在臨床上還是把調氣合血的這種治法,和一些結構結合進去的。
方解
君
黃芩
清熱燥濕
黃連
清熱燥濕
臣
芍藥
活血止痛
當歸
活血止痛
木香
行氣止痛
檳榔
下氣導滯止痛,疏通水濕
佐
大黃
瀉下積滯
肉桂
使寒涼方涼而不郁
防止藥病格拒
溫化津液
使
炙甘草
養(yǎng)胃氣,調和諸藥
芍藥湯方義分析,歷來也有些認識的不同。我們現在把黃芩、黃連作君藥,六版七版都這樣。歷代把黃芩、黃連做君藥的,也有一些醫(yī)家。但有一部分由于它是叫芍藥湯,以芍藥、當歸作君藥。五版就是這樣定的。作為濕熱痢疾,應該是清熱燥濕。黃芩、黃連治痢之最。治療濕熱泄瀉,濕熱痢疾,往往首選的這些。黃芩、黃連應該作為主體,方中的君藥,比較適合。如果放在清熱劑,而且又是以芍藥作君藥的話,那芍藥不是符合清熱劑,以清熱藥物為主。治療里熱證這個定義。既然一類方劑用藥特點,治療證候特點,由這個定義來做界定,應該盡可能符合,有些比較難處理。比如過去固澀劑,第一個方玉屏風散,一位固澀藥都沒有,最后一個方,完帶湯,也沒有固澀藥。所以以固澀藥為主組成,治療氣血津液滑脫散失的證候的,這類方叫固澀劑。我有時開玩笑,從頭到尾都沒有固澀藥,第一個方到最后一個方。中間方當然有了。像這個方也存在這個問題,過去講到芍藥湯,說芍藥、當歸作君藥,學生說的是,那你的定義里頭不對呀,這也是黃芩、黃連應該作君藥的理由之一。
對于濕熱痢疾,黃芩、黃連作君藥,名正言順。臣藥有兩組,芍藥、當歸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又能止痛。木香、檳榔能夠行氣,行氣也能止痛,木香行氣主要作用于胃腸,檳榔是下氣導滯而且又能疏通水濕,對解除濕熱有一定的幫助。兩個藥聯(lián)用,起到通過行氣,針對了氣滯,調氣則后重自除。
佐藥里,大黃、肉桂的配伍,在芍藥湯里有些特定的意義。大黃可以瀉下積滯,濕熱搏結氣血,以及腸道的一些積滯,通過大黃瀉下,排出濕熱以及熱毒。所以這個方里配伍大黃,也是“通因通用”治法的一個典型。
肉桂,一方面在整個方義苦寒為主的方里,使得全方涼而不郁,第二個方面,肉桂是溫性的,而這類苦寒藥作用于胃腸,胃腸道濕熱積滯,加上用苦寒藥,包括檳榔、大黃、黃芩、黃連這類運用,容易引起藥病格拒,所以用肉桂它還有一個反佐的意義,防止藥病格拒。第三個,肉桂還可以溫化津液,有助于除濕,但它偏溫,在整個寒涼的方里面,它的辛溫之性也被一定的制約。這是佐藥,大黃、肉桂的作用。
甘草,養(yǎng)胃氣,可以防止苦寒藥物傷胃。又能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氣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
寒熱共投,重在“熱者寒之”。
考慮的方面比較多,應該說是一個主治方劑,針對病機的特點,主治方劑是個很典型,考慮很仔細的一張方。配伍特點歸納,首先,氣血并治,體現調氣和血。第二,體現通因通用。同時運用了肉桂的反佐,寒熱共投,寒熱并用,整體上是個熱者寒之。所以雖然我們兩句話總結,實際上用藥配伍特點里有三個點,一個體現調氣和血,在痢疾治療方面,在當時時代一個創(chuàng)新的方法。第二,通因通用,第三個是反佐用法。這三點是本科同學,在學習芍藥湯配伍關系上的,三個要注意的重點內容。
運用
辨證要點
便膿血,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赤白相兼,苔膩微黃,脈弦數。
腹痛,里急后重,便膿血,這是痢疾的共同特點。痢下赤白,而赤白相兼,這是濕熱痢疾的特點。在加上舌像,脈像。由于濕熱,苔膩微黃,脈弦數。
對芍藥湯,過去解釋有一些它家當歸、芍藥,也從肝脾角度去解釋過,因為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對于腹痛,經常聯(lián)系肝來認識,肝脾不和,腹痛,這里面加芍藥,當然芍藥可以有柔肝緩急止痛的作用。
我自己覺得,不是說只要有腹痛就聯(lián)系到肝,那樣就機械了。聯(lián)系到肝來解釋它,也說得通,因為歷來古代醫(yī)家在方論里,對于方解,或病機分析,到用藥,這個分析,往往繞個圈圈就要把它說到就算啦,這個我們要針對實用,而且盡可能學員學習的時候,他可以簡捷,只要這知識點夠了,就可以不要去繞圈圈。這個方里如果也說到肝脾不和腹痛,芍藥是有柔肝緩急止痛作用,但這里調和氣血,調血作用個主要的。并不是一有腹痛,就把肝要聯(lián)系上。要看有沒有肝脾不和的這種病機。這個主要在胃腸。像大承氣湯,又沒有腹痛呀?腹痛拒按,痛得也挺厲害,由于那四味藥實在牽不到肝上頭去,所以不講它肝脾不和。
方劑學作為基礎課,在基礎學習階段,我主張第一個實用,第二個簡捷,所以這個方里,歷來的方論里各種各樣說法是很多的,配伍當中的關鍵,一個理解到濕熱是主要的病因,氣滯血瘀是濕熱搏結氣血所造成的一個病理過程。然后才出現腹痛,里急后重,便膿血這些癥狀。所以芍藥湯采取的調和氣血,通因通用,反佐用藥等等,都是針對了具體的病機和病理過程。
隨證加減
這是提供一些臨床常用的加減方法作為參考。
白多赤少:加厚樸、砂仁、車前、澤瀉
赤多白少:去肉桂、當歸,加丹皮、地榆、白頭翁
熱盛傷津:去肉桂,加烏梅
兼食積,苔膩脈滑,熱重者:加白頭翁,銀花。
濕熱痢疾釀成熱毒,涉及到一定程度熱毒,熱毒可以有輕重的不同。赤白下痢的白多,膿多,一般認為是濕偏重,濕滯氣機容易突出,所以加厚樸、砂仁、車前、澤瀉,都有化濕、利濕的作用。赤多白少說明血分郁滯較重,濕熱或熱毒搏結氣血,在血分郁滯較重,因此加的一般涼血活血,涼血解除血分熱毒,丹皮、地榆、白頭翁這一類。汲取白頭翁湯的清熱涼血解毒。肉桂、當歸一類,那是調血,肉桂溫通血行,當歸養(yǎng)血、活血、調血。這圍繞著赤多白少,可以考慮這個方面。
如果熱盛傷津,陰津損傷,肉桂可以去掉。本來肉桂用量就是小量的。如果有飲食積滯,胃腸道疾病兼有食積,苔膩脈滑,熱較重,濕熱,熱較重又有食積,這類既要加上清熱解毒藥,也要有一點消導,消食導滯,有一定消食導滯的藥結合。
使用注意
痢疾初起有表證者,忌用。就我們前面談到逆流挽舟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