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釋:
1、《黃帝內經(jīng).病態(tài)論》曰:“《金匱》者,決死生也”,《太素》卷三十《雜病.經(jīng)解》曰:“《金匱》之章,作決死生之論也”,《黃帝內經(jīng)》本經(jīng)與楊上善對《金匱》之定位,其意明確。本篇前部,主論黃帝向弟子雷公親傳明堂色診、面部色診、決死生大道,并作出相關解論,是為金匱之論。
2、本篇后部,主論逆四時、反四時之定義,病之易已、難已、易治、難治、可治、不可治、無他、益甚、無胃氣之真臟脈、病之中外,并作出相關解論,均為帝所歸納并傳給雷公的至真之言,是為真言之論。故此名篇《金匱真言論》。
‖LS49—L0101→D1135‖→‖SW04‖LS49—L0101雷公問于黃帝曰:五色,獨決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
雷公請教黃帝說:五色之診,可以單從鼻部診斷嗎?弟子不明其意。
D0101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于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
黃帝說:明堂,是鼻子;闕,是兩眉之間;庭,是前額;蕃,是頰部外側;蔽,是耳門。其間距要恰到好處,在十步開外,都看得清楚。象這種人,壽命必達百歲。
L0201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雷公問:五官之辨色,怎么辨?
D0201黃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于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于闕庭,【王宮在于下極】。五臟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官惡得無辨乎?
黃帝說:鼻子骨高而隆起,端正且挺直,五臟色部依次排列于鼻子中央,六腑色部挾持在鼻子兩側。頭面色部在額頭和眉心之間,膻中色部在兩目之中。五臟安好在胸腹,本色得以顯現(xiàn)。病色不出現(xiàn),鼻子潤澤而清晰,五官色部怎會無法辨別?
L0301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聞乎?
雷公問:不能辨別的情形,可以談談嗎?
D0301黃帝曰: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
黃帝說:五色的出現(xiàn),各在相應色部。色部骨骼低陷者,必不免于生病了。色部呈現(xiàn)勝我之臟顏色的,即使病重,不會死了。
L0401雷公曰:官五色,奈何?
雷公問:五官之病色,是怎樣?
D0401黃帝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謂五官。
黃帝說:青、黑色為痛癥,黃、赤色為熱癥,白色為寒癥,這就叫五官之病色。
L0601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間甚,奈何?
雷公問:據(jù)五色而言病之輕重,怎么辦?
D0601黃帝曰:其色粗以明【為間】,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徹散者,病方已。
黃帝說:五色粗且明亮為病輕,深沉暗淡為病重;其色上行逐漸加深的,病情加重;其色下行逐漸變淡,如云開霧散的,病正消退。
D0602【五色各有臟部,有外部,有內部也】。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
五色各有臟器之部,有外部六腑色部,有內部五臟色部。色部從外部跑向內部的,其病從六腑跑向五臟;色部從內部跑向外部的,其病從五臟跑向六腑。
D0603病生于內者,先治其陰,后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陽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內,反者益甚。
病生于內因的,先治五臟,后治六腑,反向治療病將會加重。其病生于外因的,先治六腑,后治五臟,反向治療將會加重。
D0604其脈滑大,以代而長者,病從外來。目有所見,志有所惡,此陽氣之并也,可變而已。
其脈動平滑洪大,且停滯時間長的,病從外因而來。眼見幻象,神志有所厭惡,這是陽氣并聚的緣故,可移精變氣而愈。
L0701雷公曰:小子聞,風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濕之起也。別之奈何?
雷公問:弟子聽說,風是百病之起因,厥逆是起于寒濕。二者如何辨別?
D0701黃帝曰: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黃帝說:通常是觀察眉心,色部淺而潤澤為風病,色部深而渾濁為痹癥,在下頜是厥癥,這是常理。各用相應色部而言其病。
L0801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
雷公問:有人不病,卻會猝死,如何解釋?
D0801黃帝曰:【大氣】入于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黃帝說:大毒進入五臟六腑,人雖不病,卻要猝死了。
L0901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
雷公問:病稍好轉,卻會猝死,如何解釋?
D0901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黃帝說:赤色出現(xiàn)在兩邊顴部,大如拇指的,病雖稍見好轉,必會猝死。黑色出現(xiàn)在額頭,大如拇指的,必然不病而猝死。
L1001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
雷公再拜說:太好了!其死期有信號嗎?
D1001黃帝曰:察色,以言其時。
黃帝說:望色,用于預言死期。
L1101雷公曰:善乎!愿卒聞之。
雷公說:好嘛!我要詳細聽聽。
LS49—D1101五臟六腑肢節(jié)色部示意圖(摘自網(wǎng)絡)
D1101黃帝曰:庭者,首面也;
黃帝說:額之色部,反映頭面的狀況;
D1102闕上者,咽喉也;
眉心上方色部,反映咽喉的狀況;
D1103闕中者,肺也;
眉心色部,反映肺的狀況;
D1104下極者,心也;
眉心下方色部,反映心的狀況;
D1105【直下】者,肝也;
眉心正下方色部,反映肝的狀況;
D1106肝左者,膽也;
肝位左側色部,反映膽的狀況;
D1107【下者,脾也】;
肝位下方色部,反映脾的狀況;
D1108【方上者,胃也】;
鼻翼兩側色部,反映胃的狀況;
D1109中央者,大腸也;
鼻翼到頰部中央色部,反映大腸的狀況;
D1110挾大腸者,腎也;
大腸色部兩邊,反映腎的狀況;
D1111當腎者,臍也;
腎之色部下方,反映臍的狀況;
D1112【面王】以上者,小腸也;
鼻準之端向上色部,反映小腸的狀況;
D1113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
鼻頭下方色部,反映膀胱、子宮的狀況;
D1114顴者,肩也;
顴骨色部,反映肩的狀況;
D1115顴后者,臂也;
顴后色部,反映臂的狀況;
D1116臂下者,手也;
臂下方色部,反映手的狀況;
D1117目內眥上者,【膺】、乳也;
眼內角上方色部,反映胸膺、乳的狀況;
D1118【挾繩】而上者,背也;
纓筋兩邊上端色部,反映背的狀況;
D1119循牙車以下者,股也;
沿牙車向下色部,反映大腿的狀況;
D1120中央者,膝也;
上下頜骨中央色部,反映膝的狀況;
D1121膝以下者,脛也;
膝部以下色部,反映脛的狀況;
D1122當脛以下者,足也;
脛之色部正下方,反映足的狀況;
D1123【巨分】者,股里也;
口吻旁大紋處色部,反映股里的狀況;
D1124【巨屈】者,膝臏也。
頰下曲骨色部,反映膝關節(jié)的狀況;
D1125此五臟、六腑、肢節(jié)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
這是五臟、六腑、肢節(jié)在面上的色部,各有色部區(qū)分。有了色部區(qū)分,就能用陰調陽,用陽調陰。正確區(qū)分色部,就能萬舉萬當。能區(qū)分色部左右屬性,這就叫掌握了重大理論。男女色部異位,所以稱陰陽有別。能審慎考察色部潤澤與黯淡,稱之為良醫(yī)。
D1126沉、濁為內,浮、澤為外。
色部深沉、渾濁為五臟病,色部淺浮、潤澤為六腑病。
D1127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
色部黃赤為風病,青黑為痛病,白色為寒病。色黃而油潤為膿腫,深紅為血絡病,劇痛為痙攣,重寒為皮膚不仁。
D1128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于心,以知往今。
五色各顯于相應色部,觀察色部淺浮和深沉,用于判斷病位深淺;觀察色部潤澤與黯淡,用于觀察治療成?。豢疾焐可⒕蹱顩r,用于判斷病情遠近;觀察色部上下走向,用于判斷病位所在;聚精會神用心辨別,以判斷病之過往和現(xiàn)狀。
D1129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
所以望色如不細微,不知病情是非。相關記憶不要丟失,就知病之新故。色部明顯而不粗糙,深沉暗淡就是病重;色部不明顯不潤澤,其病不重。色部散如馬駒之亂,沒有積聚之??;其病色部散而氣痛,是積聚尚末形成。
D1130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
腎之病色乘襲心部,心先有病,腎有感應,色部乘襲都是如此。
D1131男子色在于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疒貴】陰之屬也。
男子病色在鼻頭,為小腹痛;病色在人中為睪丸痛;人中病色圓直為陰莖痛;人中上部為陰莖根痛;人中下部為龜頭痛,多發(fā)狐疝、陰潰類病。
D1132女子在于面王,為膀胱、子處之??;散為痛;摶為聚;【方員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骶】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
女子病色在鼻頭,為膀胱、子宮之??;病色分散為痛癥;病色摶集為積聚;積聚病色之方圓左右,各自對應病位色形;病色下移,到尾骶為淫泆;病色潤澤如油膏狀,為暴食、不潔病。
D1133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xiāng)。
病色在左為左病,病色在右為右病。色部有邪氣,病色聚散不明,是指面之色部。色,是指色部之青赤黃白黑都純正飽滿,有別于其它部位。
D1134別鄉(xiāng)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
其它部位為赤色的,色部赤色大如榆葉,出現(xiàn)在鼻頭為不日將死。如色部上端尖銳,是頭面之病朝上轉移,下端尖銳是向下轉移,尖端出現(xiàn)在左右時,亦如此法。
D1135【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
以五色定義五臟?。呵嗌珵楦闻K病,赤色為心臟病,白色為肺臟病,黃色為脾臟病,黑色為腎臟病。肝合筋膜,心合血脈,肺合皮膚,脾合肌肉,腎合骨骼。
‖LS49—L0501→D0506‖→‖LS49—D1135‖→‖SW04‖LS49-L0501雷公曰:病之益甚,與其方衰,如何?
雷公問:病之加重,與病氣正衰,如何辨別?
D0501黃帝曰:外內皆在焉。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
黃帝說:在外部和內部都有表現(xiàn)啊。切脈患者寸口,脈動平滑、微弱、緊張且深沉的,是病情加重,病在內;人迎脈動洪大、緊張且淺浮的,是病情加重,病在外。
D0502其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損。
其寸口脈動淺浮且平滑的,是病情日漸加重;人迎脈動深沉且平滑的,是病情日漸衰退。
D0503其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
其寸口脈動平滑且深沉的,是病情日漸加重,病在內;其人迎脈動平滑、旺盛且淺浮的,是病情日漸加重,病在外。
D0504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氣小大等者,病難已;
脈之淺浮深沉及人迎與寸口脈動小大相等的,其病難愈;
D0505病之在臟,沉而大者,易已,小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
病在五臟時,脈動深沉且洪大的,其病易愈,脈動微弱為異常;病在六腑時,脈動淺浮且洪大的,其病易愈。
D0506人迎盛、堅者,傷于寒;氣口盛、堅者,傷于食。
人迎脈動旺盛、結實的,傷于寒氣;氣口脈動旺盛、結實的,傷于進食。
‖SW19—D2201→D2203‖→‖LS49—D0506‖→‖SW04‖SW19—D2201【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后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黃帝書曰:大凡治病,考察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久,才能施治,不要拖延時間。病形和病色相應,叫作可治;色澤淺浮,叫作易愈;脈動順應四時,叫作可治;脈動微弱而圓滑,這是脈有胃氣,定義為易治,治以四時之法。病形和病氣不合,叫作難治;面色暗淡、面無光澤,叫作難愈;血脈充滿且緊實,叫作病重;脈動不合四時,是病不可治。必須考察上述四難,且明確告訴患者。
‖SW18—Q0125→Q0126‖→‖SW19—D2201‖→‖SW04‖SW18—Q0125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臟形】,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也】。
脈動與四時有不應和相應,未見本臟脈象,春夏卻脈象沉細,秋冬卻脈象輕浮、洪大,定義為逆四時;風病熱病反而脈靜,血泄失血反而脈實,病在內而脈虛,病在外而脈象滯澀、緊實,病都難治,定義為反四時。
‖SW18—Q0121‖→‖SW18—Q0125‖→‖SW04‖SW18-Q0121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臟】,曰難已。
脈動順應四時陰陽,其病易愈;脈動不合四時陰陽,其病難愈。脈病與四時相隨,叫做病無他患;脈動反于四時,及至病傳而不間臟,叫病難愈。
Q0126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人以水谷為根本,所以人斷絕水谷,就會死;脈無胃氣,也會死。所謂脈無胃氣,是指切脈只得真臟脈,不得胃氣。所謂脈不得胃氣,是指肝脈不弦,腎脈不石。
D2202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未有臟形,于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
所謂逆四時,是指春天切得肺脈,夏天切得腎脈,秋天切得心脈,冬天切得脾脈。這類脈象來時,都是懸絕、沉澀的,定義為逆四時。未有臟形,是在春夏切得脈象深沉、滯澀,在秋冬切得脈象輕浮、洪大,名為逆四時。
D2203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熱病卻脈動寧靜;血泄卻脈動洪大;失血卻脈動緊實;病在內,脈動緊實而堅實;病在外,脈動不緊實不堅實者,都難治。
SW04—《金匱真言論篇第四》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04—Q01051‖→‖SW18—Q0101‖(已遷至《平人氣象論》)
‖SW04—Q0106→Q0110‖→‖SW06—Q0104‖(已遷至《陰陽離合論》)
‖SW04—D0201→Q0206‖→‖SW18—Q0132‖(已遷至《平人氣象論》)
‖SW04—D0101→Q0105‖→‖SW02—C1801‖(已遷至《四氣調神大論》)
‖SW04—Q0104(而汗出也)‖→‖SW04—Q0104(故冬不按蹺)‖→‖SW02‖(已遷至《四氣調神大論》)
LS49—《五色第四十九》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LS49—L0101→D1135‖→‖SW04‖遷移說明:
1、 原篇《五色》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類經(jīng)》置于脈色類六卷三十二《色臟部位,脈病易難》,獨立成篇;
3、 《甲乙》置于卷一第十五《五色》,獨立成篇;
4、 據(jù)《病態(tài)論》SW46—Q1205文“《金匱》者,決死生也”、《太素》卷三十《雜病.經(jīng)解》注:“《金匱》之章,作決死生之論也?!笨芍骸饵S帝內經(jīng)》與《太素》對《金匱》之定位,非常明確。即決死生之論,當為《金匱》主旨。
5、 所遷宏論,乃是黃帝向弟子雷公親傳診病、決死生之大道,與《金匱真言論》篇名設定之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LS49—L0501→D0506‖→‖LS49—D1135‖→‖SW04‖遷移說明:
1、 本段所論,為病之益甚與方衰,與《五色》之決死生主題不符,與前后文意不屬,竄簡,宜遷出;
2、 遷入本位,作為帝教雷公真言之論,作為脈診及相關解論之導入,義理雙通。
L0000《五色》與《五閱五使》之關聯(lián):在《五閱五使》LS37—D0301句中,黃帝請教岐伯:“五色,獨決于明堂乎?”而在《五色》中,卻是雷公請教黃帝“五色,獨決于明堂乎?”同樣問題,出現(xiàn)在不同篇章和場景,可見《黃帝內經(jīng)》記載了黃帝先學而后教雷公之真實過程,坤猶置身圣帝身邊,聆聽圣賢教誨,猶如通讀劇本。其出場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睿智無比。同時,《黃帝內經(jīng)》充分展示了一些重要的教學方法:1、直觀教學;2、溫故知新;3、歸納總結;4、學做教;5、言傳身教;6、因人施教等等,而這正是現(xiàn)代教學所必需之良方。
L0101明堂:據(jù)《五色》LS49-D0101“明堂者,鼻也?!笨芍好魈?,即鼻子。
L0101小子:
1、《內經(jīng)校釋》注:“自謙之詞,指年少言。《類經(jīng)》六卷三十二注:‘諸臣之中,惟雷公獨少,故自稱小子’?!?/p>
2、小子,即后輩。
D0101闕:據(jù)《五色》LS49-D0101“闕者,眉間也?!笨芍宏I,即兩眉之間,眉心。
D0101庭:據(jù)《五色》LS49-D0101“庭者,顏也?!笨芍和?,即顏面,額部。
D0101蕃:據(jù)《五色》LS49-D0101“蕃者,頰側也?!笨芍恨磧深a。
D0101蔽:據(jù)《五色》LS49-D0101“蔽者,耳門也?!笨芍罕危炊T。
D0101方大:
1、《內經(jīng)校釋》注:“指端正、寬大、豐隆的意思。”
2、方,恰好。大,指間距大小。“其間欲方大”,指間距要恰到好處。
D0201五臟次于中央,六府挾其兩側:
1、《內經(jīng)注評》注:“五臟依次排列在面部中央,六腑夾附于它的兩旁?!?/p>
2、五臟、六腑,此處實指五臟、六腑在明堂之色部。
D0201王宮在于下極:
1、《類經(jīng)》卷六第三十二注:“下極居兩目之中,心之部也,心為君主,故曰王宮?!?/p>
2、據(jù)《靈蘭秘典論》SW08—Q0101“心者,君主之官也”、《脹論》LS35—Q0502“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可知:王宮,即心包、膻中之色部。
D0301其色部乘襲者:
1、《內經(jīng)注評》注:“指子色見于母位,例如脾之黃色顯現(xiàn)于心之下極部位。”
2、即色部呈現(xiàn)勝我之臟顏色者。解論見《五色》LS49—D1130“腎乘心……色皆如是?!?/p>
D0601為間:原作無“為間”二字,《內經(jīng)注評》校注:“據(jù)《甲乙經(jīng)》所載為‘其色粗以明為間。’其意義較為明顯。”從之。
D0602五色各有臟部,有外部,有內部也:
1、《內經(jīng)注評》注:“外部屬于六腑,內部屬于五臟?!?/p>
2、《靈樞集注》卷六五色第四十九注:“臟部,臟腑之分部也?!?/p>
3、亦有注本作“五色各有藏部”,然從后文文意看,宜從“五色各有臟部。”
D0701沖濁為痹:《內經(jīng)注評》:“沖,有深的意思?!?即色部深而渾濁為痹癥。
D0701地:《靈樞懸解》卷六《五色》注:“地,面之下部也?!?/p>
D0801大氣:大毒、大邪?!鹅`樞懸解》卷六《五色》注:“大氣,邪氣之大者也?!?/p>
L1001→D1113雷公再拜曰……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靈樞懸解》卷六《五色》按:“上段,臟腑之部?!?/p>
D1105直下:
1、《內經(jīng)校釋》注:“指鼻柱部位,下極的直下方。鼻柱部位應肝?!?/p>
2、直下,即眉心正下方。
D1107下者,脾也;
1、《內經(jīng)注評》注:“鼻柱以下至鼻準之端,主脾的疾病?!?/p>
2、下者,言肝之色部下方,脾之色部也。
D1108方上者,胃也:
1、《內經(jīng)注評》注:“鼻準兩旁的鼻隧,主胃的疾病?!?/p>
2、《內經(jīng)校釋》注:“方上,指鼻準頭的兩旁處?!?/p>
3、《類經(jīng)》六卷三十二注:“準頭兩旁為方上,即迎香之上,鼻隧是也?!?/p>
D1112面王:
1、《內經(jīng)注評》注:“鼻準之端?!?/p>
2、《內經(jīng)校釋》注:“即鼻頭部位?!?/p>
D1114→D1125顴者,肩也……審察澤夭,謂之良工:《靈樞懸解》卷六《五色》按:“此段,肢節(jié)之部?!?/p>
D1117膺:胸之乳部。
D1118挾繩:
1、《內經(jīng)注評》注:“繩,指耳邊??拷呏鄙系牟课?,主背的病?!?/p>
2、繩,指纓筋;挾,兩邊挾持。挾繩,指兩邊纓筋。
D1123巨分:《內經(jīng)校釋》注:“巨,大也。分,指上下齒床大分處,是指口吻旁的大紋處?!?/p>
D1124巨屈:《內經(jīng)校釋》注:“在頰下的曲骨部?!?/p>
D1125男女異位:《靈樞懸解》卷六《五色》注:“男女異位,男左女右也?!?/p>
D1127膏:油脂、油膏。
D1128摶:tuan2,通團,將東西揉成球形,團聚。
D1129屬意勿去:相關記憶不要丟失。
D1129駒駒然:
1、《靈樞懸解》卷六《五色》注:“駒駒,散貌(如馬駒散亂)?!?/p>
2、據(jù)《說文》:“駒,馬二歲曰駒?!笨芍厚x,即小馬駒。駒駒然,散如馬駒之亂;
D1131【疒貴】:kui4,即潰。
D1131其圜直為莖痛:
1、《內經(jīng)校釋》注:“圜同圓。園直,指園而直的人中溝而言。李念莪:“圜直,指人中水溝穴也。人中有邊圜而直者,故人中色見,主陰莖作痛?!?/p>
2、圜,huan2,通環(huán)。
D1132方員左右……為暴食、不潔:
1、《靈樞懸解》卷六《五色》黃元御注:“方圓左右,各如其形色,其聚之方圓,左右各如其色之形也。其隨而下,至骶為淫,色形面王而下,當應至尾骶,而為淫泆、帶濁之證也?!?/p>
2、據(jù)黃元御之意,斷句宜作:“方員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骶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p>
D1132骶:
1、《內經(jīng)校釋》注:“《甲乙》卷一第十五作‘骶’。按,‘胝’疑‘骶’之形誤,‘胝’為‘脣’之借字,‘其隨而下行至胝者’謂望其色由面王而下至脣也?!?/p>
2、原作“胝”,zhi1,據(jù)《說文》:“胝,腄也?!笨芍弘眨甘终坪湍_掌之厚皮,然其義令本經(jīng)無解。《靈樞懸解》卷六《五色》作“骶”,并注作“尾骶”,故宜從《甲乙》和《靈樞懸解》作“骶”。
D1133端滿:
1、《內經(jīng)校釋》注:“即端正盈滿的意思?!?/p>
2、純正飽滿。
D1134榆莢:
1、榆,yu2,榆樹,《說文》:“榆,白枌?!鼻v,jia2,《廣韻》:“豆角謂之莢?!?/p>
2、坤疑“莢”為“英”形近之誤,榆英,即榆葉。存疑待考。
D1135以五色命臟……腎合骨也:《類經(jīng)》脈色類六卷三十二注:“此總結上文而言五色五臟之配合,如青屬肝,肝合筋,凡色青筋病者,即為肝邪,而察其所現(xiàn)之部,以參酌其病情,諸臟之吉兇,可仿此而類推矣?!?/p>
SW19——《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19—D2201→D2203‖→‖LS49—D0506‖→‖SW04‖遷移說明:
1、黃帝脈診之宏論,出現(xiàn)于岐伯真臟之論處,文意不隨,邏輯不合,竄簡,當遷出;
2、《太素》置于卷第十四《四時脈診》篇,且接于原《脈要精微論》SW17—D0301“黃帝問于岐伯曰:脈其四時動”句前,錄以奉考;
3、《素問懸解》將SW19-D2201→D2202置于卷二《平人氣象論》篇,即SW18-Q0132“曰腎死”句后,SW18-Q0121“脈從陰陽”句后,黃元御云:“二段舊誤在《玉機真臟論》?!睂W19-D2203“病熱脈靜……皆難治”置于卷二《平人氣象論》篇,并云:“此段舊誤在《玉機真臟論》”從其遷出,不從其遷入位,錄以奉考;
4、《甲乙》置于卷四《經(jīng)脈》第一下,錄以奉考;
5、《類經(jīng)》置于脈色類五卷十二《逆順四時,無胃亦死》篇,并云:“此節(jié)與上文《平人氣象論》者略同……《新校正》以謂經(jīng)誤,特未達其妙耳。”
6、黃帝如此宏論,或見于帝之歸納,類似于《黃帝書》,或見于帝授雷公。而遷入本位,與帝教雷公之論相合,作為真言之論,名至實歸。
D2201黃帝曰:
1、《素問懸解》卷二《平人氣象論》、《甲乙》卷四《經(jīng)脈》第一下、《太素》卷第十四《四時脈診》均刪“黃帝曰”三字,不從;
2、《類經(jīng)》脈色類五卷十二《逆順四時,無胃亦死》將“黃帝曰”改作“岐伯曰”,不從;
3、《內經(jīng)校釋》、人衛(wèi)影印、《素問直解》、《素問吳注》、《素問集注》、《內經(jīng)評文》皆作“黃帝曰”,從之。
4、究諸刪諸改之原因,均是未明本段D2201→D2203,實為黃帝所歸納之至真、至要、至精之言,類似于《黃帝書》,實乃帝向愛徒雷公傳教之論。
D2201四難:指“難治“、”難已“、”益甚“、“不可治”四難。
SW18——《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18—Q0125→Q0126‖→‖SW19—D2201‖→‖SW04‖遷移說明:
1、 所遷部份,與原篇《平人氣象論》主題不符,前后文意無關,宜遷出;
2、 在“命曰反四時也”句下,《新校正》云:“自前‘未有臟形春夏’至此五十三字,與后《玉機真臟論》文相重?!薄缎滦U冯m有所識,然其并非簡單重簡,實乃與解論相應的正文脫漏。
3、 《類經(jīng)》置于脈色類五卷十二《逆順四時,無胃亦死》篇,正接于原《玉機真臟論》SW19-D2201→D2203前,張景岳之分類及兩部緊密關系之判斷和處置,甚是!從之。
4、 所遷入“逆四時”和“脈無胃氣”兩句,恰被后文“逆四時”、“未有臟形”、“難治”作出解論,如此正論與解論相望,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SW18—Q0121‖→‖SW18—Q0125‖→‖SW04‖遷移說明:
1、 本句與《平人氣象論》主題不符,文意不屬,竄簡,宜遷出;
2、 《類經(jīng)》置于脈色類五卷十二《逆順四時,無胃亦死》篇,與《平人氣象論》SW18-Q0125→Q0126、《玉機真臟論》SW19-D2201→D2203合而成篇,張景岳對三部份間緊密聯(lián)系之判斷和處置,甚是!從之。
3、 本句所論“易已”、“難已”,既與隨遷部份關聯(lián)密切,又與《五色》LS49-L0501→D0506之問答關聯(lián)密切,遷入本位,作為帝教雷公的真言之論,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Q0121不間臟:
1、《內經(jīng)注評》引《難經(jīng).五十五難》注:“間臟者,傳其所生也?!?/p>
2、《難經(jīng)》所云,失矣!病傳者,傳其所勝也,如肝→脾→腎→心→肺→肝,依此序順傳,謂不間臟。詳見《玉機真臟論》SW19—D1901句病傳之論。
Q0125未有臟形:
1、 馬蒔注:“未有正臟之脈相形,而他臟之脈反見?!?/p>
2、 《內經(jīng)校釋》注:“指未有本臟脈所應出現(xiàn)的正常脈形?!?/p>
3、 詳見《平人氣象論》SW18-D0222本經(jīng)解論。
Q0125命曰反四時也:
1、《內經(jīng)注評》注:“據(jù)《新校正》謂此六字為錯簡,當刪除?!?/p>
2、《內經(jīng)校釋》注:“《新校正》云:“詳‘命曰反四時也’此六字,應古錯簡,當去。按:上四句,皆論脈證相反者,似只當刪‘四時’二字為是?!?/p>
3、原文正確無疑。對照《玉機真臟論》SW19—D2202→D2203、《平人氣象論》SW18—Q0121之“順四時”、“反四時”可知:“逆四時”,當指脈動與四時不符;“反四時”,當指脈動與四時相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