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正如唐太宗所說:“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經良工雕琢,與瓦礫無別。”玉器的雕刻藝術是以玉質美為基礎的,玉器一定要烘托玉之本質,這是產生玉器藝術的決定條件。而且,玉器雕刻發(fā)揮玉之本質特點越顯著,就越有欣賞價值。然而,翡翠作為藝術品,又應該怎么來欣賞呢?藝術美的本質在于它的審美特征,藝術美是在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中給人以精神影響的。藝術的魅力也正是通過鑒賞優(yōu)秀作品而得以實現(xiàn),是鑒賞心態(tài)對生命節(jié)律的共鳴;而主體的鑒賞心態(tài),又是通過文化形態(tài)熏陶及主體心靈的自覺省悟而形成的,鑒賞心態(tài)造就的更進一步基礎,是對作品境界的感同身受。翡翠的人文藝術不但包含雕刻的工藝美,還有深厚的歷史積淀。
3.2.1 翡翠的雕刻藝術
一、雕刻——無聲的樂章,凝煉的詩。
中國玉器雕刻無論是豐富的造型、多變的裝飾、精湛的技法,還是流派紛呈的風格都是無與倫比的。絢麗多姿、精美絕倫的中國玉雕在世界上名聞遐邇,素有“東方藝術奇葩”之美譽。玉器雕刻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石刻、繪畫、書法等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講究構圖的氣韻生動,自然流暢,因而玉器作品具有浪漫主義色彩,表現(xiàn)出時代特有的昂揚自信的精神面貌。
玉石雕刻創(chuàng)作講究,取勢造形、依色取巧、因巧施工,“取天然之形勢,得天然之神貌”。玉雕應用的是減法原理,原料體積只能剔除,不能增大,這就是其特殊性。玉雕不像繪畫,可以自由地應用顏色、明暗背景、場面等手段來表現(xiàn),它受到玉石原料體積、形態(tài)及質量的限制。所以,玉雕創(chuàng)作還得揚長避短,在充分利用的基礎上取舍得當。從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上說,藝術品歷來被視為有機的整體,中國藝術追求“以形寫神”,“形”的刻劃是外在美的體現(xiàn),是手段;傳“神”才是目的。主體創(chuàng)造藝術,必須先養(yǎng)氣,唯有生氣灌注,才能使作品充滿生命力。“養(yǎng)浩然之氣”(孟子),故能氣勢雄渾,以生命之氣感悟外物之氣,使作品體生命之道,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欣賞雕刻藝術,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以神觀形”,因為翡翠雕刻藝術飽含豐富的精神意蘊,而“意蘊并不屬于對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喚醒的心情”。美學大師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說:“燦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中國的藝術更注重情緒的傳達和精神意向的導引。
意境之美不同于形體之美,那是含蓄于內、隱而難辨的;意境的欣賞,表現(xiàn)為實的形象與虛的聯(lián)想的統(tǒng)一。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由形象產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虛實的結合。意境創(chuàng)造是一種東方古典型重內傾超越的無限意象生成心理,重視對客觀存在的“理、事、情”的興到神會的聯(lián)想與觸發(fā),追求“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重視“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玉器雕刻的審美特征:(1)立體感,具有空間中的實體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移動式地欣賞,從而能觀賞到凝固于瞬間動作姿態(tài)的“多面性”表現(xiàn)。具有“以靜示動”,“以少見多”的特性,人們在欣賞時,可以透過某個瞬間動作、姿態(tài),引起無限的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2)光感,是雕刻藝術美的重要因素,因環(huán)境變化,光照方向、強度、色調的不同,會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3)質感美,翡翠的材質就是玉雕藝術審美特征的一部分。創(chuàng)作者總是根據翡翠原料的特征,精心構思最適合的表現(xiàn)題材和不同的形式美,使其更具生命力。
翡翠的造型藝術:造型藝術的使命,是為靜態(tài)的材質注入動態(tài)感性的生命力,就是以特定的造型形式去傳遞和表達種種復雜的節(jié)奏——在形似中追求奕奕的神采。
現(xiàn)代翡翠玉雕的特點:古代玉器渾厚、圓潤而工巧,線條流暢,細部刻劃入微;現(xiàn)代玉器則以藝術形象動人為主,以玲瓏剔透見長,大都使人一眼就能察覺到造型美和作工精致,直觀效果更強烈。
現(xiàn)代翡翠玉雕的特點有:一是工巧發(fā)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二是用料巧妙又有所進步;三是藝術造型以寫實為主。
工巧:繼承古代玉雕技術,應用現(xiàn)代電動工具,崇尚精雕細琢,溶入一些現(xiàn)代設計理念,整體構圖和細節(jié)刻劃更顯真實而生動。
用料:翡翠玉雕很重視發(fā)揮玉質自然美的特點,其中以色彩美最直觀,盡量用工藝烘托翡翠的色彩美,拋光精良,利用水頭襯托,使色彩和物像巧妙結合,因色取俏。用料的另一特點是,由于翡翠原料的日益減少,玉質差的翡翠慢慢地增多起來,采用繁縟的工藝加以掩飾,更顯工藝的美。
藝術造型以寫實為主:現(xiàn)代工藝特別重視藝術造型美,造型追求真實,包括構圖比例、細節(jié)特征都追求接近真實,同時也求生動和情趣。雕刻取材內容更加廣泛,如鱷魚、大咀鳥、青蛙、海豚等,猶如古樹新芽,朝氣蓬勃。
翡翠的常用雕刻技法有:
陰刻線:指在玉器的表面琢磨出下凹的線段,有單陰線或兩條并行的雙刻陰線。
隱起:在線條或塊面外廓略減起,形成隱約凸起,觸之邊棱不明顯。
淺浮雕:利用減地方式,挖掉線紋或圖象外廓的底子,造成線飾凸起的效果。
高浮雕:挖削底面,形成立體圖形,并加陰線紋塑形。
圓雕:即三維空間的雕刻,塑造立體欣賞效果。
活環(huán):將玉料削琢成相連的活動環(huán)鏈,可延伸玉料的跨度。
鏤空雕:又稱透雕或窗雕,在穿孔的基礎上加以發(fā)展。
花下壓花:由多層透雕發(fā)展而來,所制玉器巧妙地以細密鏤空紋飾為底紋,襯托表面半浮雕手法琢制的紋飾造型,形成兩層或三層有浮雕的裝飾面。
挖膛:琢制玉器內腹部技術,就是將器皿內部琢出空間的方法。
拋光:也稱上光,分粗光、精光,使玉雕表面光澤得以充分發(fā)揮和體現(xiàn)。
俏色:依色賦形,巧妙雕琢,使作品形色相依,與自然生態(tài)絕妙吻合的綜合雕刻技法。
另,還有進一步發(fā)展形成的精細技法,如薄胎技藝、梁鏈技藝等,難度極大,稱為的“險工”。險工能充分體現(xiàn)玉雕大師的膽識、技術和耐心,在琢制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崩裂出痕,大大降低作品的藝術價值,甚至會前功盡棄。
二、翡翠雕刻的審美
翡翠雕刻展現(xiàn)的是一種形式美。形式美,是孕育于客觀自然之中,更是人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藝術創(chuàng)作利用線條、色彩、形態(tài)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組織成某種形式,激起人的審美情感,這些純點、線、面的有序排列組合,稱為形式美,或曰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美是造型藝術情趣、意境、魅力的本體所在,也是美術欣賞必須著意把握的核心和關鍵。
形式美講究,均衡、變化、對比、節(jié)奏、疏密、韻律等基本法則。法則是枯燥的,而靈活運用就會產生美感。富于精神內涵的形式美,首先表現(xiàn)為造型的美。造型,是藝術形態(tài)塑造的基礎,也是一切形態(tài)美的結構樣式與骨魂。
欣賞翡翠雕刻,和繪圖、書法藝術一樣,講究構圖、線條、場景等。藝術形體的創(chuàng)造,融注了思想、情感,構成作品的“基調”,或穩(wěn)定莊重,或輕快活躍,或剛勁挺拔,或柔軟平和,以及或動、或靜等等,這些氣勢與傾向,也就是作品內涵的傾向。“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8221;,神的表現(xiàn)是更進一步的要求。情、味、勢則是藝術欣賞所獲得的精神層面的內容。
(1)構圖
構圖不僅是骨架,而且是導向畫面空間意識化的行為過程,是把藝術家要用來表現(xiàn)其情感的各種因素,以富有軌跡律動韻味的裝飾手法加以安排的藝術。一切造型藝術的構圖,都發(fā)自構思的想象;一切造型藝術的構思,又首先被表現(xiàn)在構圖骨線的位置安排中。
均衡的悅目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分。對稱,在圖式上能產生重量感、方向感和力度的平衡。方形給人以平穩(wěn)安定,圓形使人感到飽滿和諧,三角形給人以力度與活躍;非對稱則是一種富于變化的均衡,顯得活潑而明快。
如鼎的形象,權力與等級的象征,其造型的穩(wěn)重與莊嚴都是旨在象征主宰天地的意蘊。其造型中嚴格的對稱也是構成這一內涵的重要機制。盡管這種對稱住往導致呆板,但不茍言笑的莊嚴凝重和主宰天地的嚴峻意向正是需要這種對稱性來表現(xiàn)的。
在那些稱得上莊嚴凝重的作品中,其形象的端莊是最基本的要求。它追求一種造型的疏落爽快、舒展自如和方正有致的造型風范,而并不對造像作過多的華麗的雕飾。(印章)
(圖,胖熊)圓形飽滿的構圖,具有唐代藝術“濃麗豐肥”風格,展示“肌勝于骨”典型的“環(huán)肥”美。
前面說過,雕刻包含有畫理,而國畫,尤講“空白”的高妙與神奇,“空白”的巧妙布局可以產生更為深邃的藝術性和強烈的感染力。雕刻,同樣有“空白”,使作品產生更多的“想象余地”。構圖的空白,平穩(wěn)而疏朗,它傳遞給人的是一種簡淡、空清的美感,在玉器還能更好地展示材質美;而緊湊的布局多用于掩飾玉質的瑕疵,往往配合謹悉微毛、處處刻畫,但模擬得越像,越顯得不凝煉、不集中,繁瑣的雕飾過分地紛擾了人們整體把握作品的空間效應的注意力。
(2)形象
翡翠的造型藝術不只表現(xiàn)雕刻工藝,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在構思時的組織能力與想象。傳神靠特征,運動生姿態(tài),形象塑造需要以大膽大眼的氣派,拋開一切不必要的細枝末節(jié)去全力從大特征、大動態(tài)、大氣勢方面思考,使形象典型明確,精美生動,新穎獨到,成為一個更富于含蓄美、想象美,更具有回味美表象形態(tài)。
例如,對于女性的雕刻,頸、肩要舒展流暢;腰靈活如柳,動之寓情。而且總是把腰的表現(xiàn)當作主宰整個優(yōu)美動態(tài)的關鍵與樞紐來處理,才能風韻婀娜,也契合女子動態(tài)“九曲三彎”的口決,使其姿勢愈隱愈顯,具有潛在含蓄的審美傾向。是“以神狀心”的藝術造型,或在形神姿態(tài)中蘊含著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或以變化微妙的含蓄表情,呈現(xiàn)出發(fā)自內心的感情流露。
翡翠雕刻中,降魔羅漢的形像就是典型追求“勢”的建立。渾身上下充滿了緊張感,身子彎曲、四肢扭動,一副威武雄壯的氣勢。歷史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獅、虎、鷹等動物的刻劃同樣追求一個“勢”的造就,是一種陽剛的美。而且往往由一個動勢在空間中造成一種意動性的暗示,昭示出某種情感趨勢。
(3)線
線,縱橫揮灑、盡情抒發(fā)情感的寄發(fā)體,成為情感的化物,這正是東方藝術其用線的獨特價值與本質。垂直線挺拔崇高,水平線平穩(wěn)寧靜,弧形線活潑優(yōu)雅;線可以強化造形,可以寓意移情,可以豐滿修飾;并可以使作品造成各種動人的節(jié)奏、神韻和活作品的風采與魅力。
中國雕刻對于線的運用是非常獨到的,以富于氣韻和律動感的線與飽滿而涌動的形體在空間中融合,相得益彰,構成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雕刻,這是中國雕刻藝術最鮮明、最可貴的特色。
松、竹、梅、蘭之類,多用簡煉的線條刻劃,簡于形而不簡于意,重在神似。正合“梅影疏落”的意境。
例如,虎的形體特征健美悅目,運動姿態(tài)的氣魄很大。它有一個碩猛的頭部和強健的脊背,與剛勁的長尾相連,體態(tài)靈活、剛中有柔。這些特征,正是利用弧形的中心韻律線展示出來的,也正是處于虎像中心運動部位的脊柱線,表現(xiàn)出它的敏捷和力量。
3.2.2 形制、圖案和紋飾
翡翠中的雕刻圖案和裝飾紋樣,繼承并發(fā)揚了歷代玉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由于現(xiàn)代時尚元素的加入,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新局勢。雖然翡翠的廣泛使用相對很晚,但是自古延續(xù)下來的玉雕傳統(tǒng)形制卻在翡翠中得以提煉升華,每一種形制都具有極深的歷史淵源,展示的是華夏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無窮魅力。近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意識,結合了歷史和未來,融入了中西方新的設計理念,創(chuàng)造了更為精致的翡翠首飾。
翡翠形制是所有寶玉石中最豐富的,有仿古類的,也有傳承并發(fā)展古制的,還有現(xiàn)代創(chuàng)新的。具體類型包含:戒指、指環(huán)、搬指、手鐲、別子、手玩件、帶鉤、擺件、山子,現(xiàn)代創(chuàng)新的胸花、項鏈、日常小飾品,以及清代的帽正、扁方、翎管、朝珠等。體積從大到小,十分豐富,真可謂是形態(tài)各異,洋洋大觀。
一、傳統(tǒng)題材
由古形演變而來的,表現(xiàn)的是典型傳統(tǒng)意蘊的形制和裝飾圖案。如果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層面上看,常見的題材包括佛教類、儒家類、道教類:
(1)佛教類雕刻題材十分廣泛,佛教認為,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際,于是便有無數(shù)佛的名目。主佛,釋迦牟尼,亦稱如來、本尊、大雄等;三世佛,是過去佛、現(xiàn)世佛與未來佛;三大佛,是釋迦牟尼、無量壽佛和藥師佛;還有五方佛、七世佛等等。翡翠雕刻中最多的是彌勒佛,佛經說他是未來佛,是繼釋迦之后而成佛,是象征著未來、豐收及生活美好極樂的意思。
佛造像,姿態(tài)有坐、立、臥三式;坐有善跏坐、游戲坐、結跏趺坐。眉間有毫光(白光),是佛的標志。衣飾,總的講較樸素無華,常見的有袒肩式、通肩式和寬衣博帶式。
菩薩(梵音,菩提薩陲,是覺悟、有情的意思,是與佛共弘教化的至尊者)。有文殊菩薩(坐獅像)、(騎象像)、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其中觀音菩薩名目最多,可以顯示33應化相:正規(guī)儀容的,或坐或立,端莊秀麗的稱“圣觀音”;多面多臂,手執(zhí)各種法物的“千手觀音”;多見于石刻,隨愿創(chuàng)作的如“水月觀音”、“自在觀音”、“媚態(tài)觀音”等。
菩薩造像演變到唐代,已明顯的女性化了。其形象優(yōu)美,婀娜婉麗,服飾華貴,首飾珠光寶氣,洋溢著可親可昵的世俗人情味。顯然是作為人間美的化身來表現(xiàn)的,是代表著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當作人世間“善”、“美”的理想典型加以塑造的,因而便賦予她們更多的現(xiàn)實人物的形象特征及精神品格、人性等等。加上完美的藝術加工,自然也就顯得格外生動,倩麗感人。如普賢菩薩,享有“東方維那斯”之稱,是以美女的形象塑造的。
羅漢,佛教中屬聲聞部,類于迦葉、阿難的弟子行列,是已修得正果的圣哲。他們具有堅韌不拔、苦修苦學的精神和各自不同的奮斗歷程。
佛教題材審美重禪境,具有由直覺頓悟造成的,對宇宙人生作超距離圓融觀照的審美傾向,在靜觀萬象中超越社會、自然乃至邏輯思維的束縛,破二執(zhí),斷二取,由空觀達于圓覺,明心見性,實現(xiàn)以主觀心靈為本體的超越,獲取一種剎那中見永恒的人生體悟。
中國造型藝術顯出佛教藝術的神秘肅穆,在法相獨尊的香火氣氛中,加入了人間煙火氣氛的神韻。我們在大量的佛教藝術中感受到的是寧靜和諧的氛圍,是種超越現(xiàn)實的自足感。佛的靜思是人的靜思,可以說人將如何昭示寧靜和諧的意蘊,佛也將是如何昭示的。通過姿勢的靜態(tài)方式作為主要傳達手段的,面部表情緊扣于“思”,神情寧靜安詳,具有一種悟性。在沉思之中,他們的姿態(tài)及各種“手印”往往也是處于靜虛心境中的形態(tài),具有著極為和諧的氛圍。這種佛的靜思,實質上是創(chuàng)造者和觀賞者籍此自我悟化的媒介,在這種對“思’的沉思中,他們將自己對現(xiàn)實的深刻感受引渡到了理想的天國,從而使人們喧鬧的心境歸于沉寂,獲得慰籍、獲得滿足,獲得心境的平和。
(2)儒家思想在中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根基,對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儒家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傳》,重天人合德,重“自強所爭者大”的陽剛美。儒家類玉雕題材,往往表現(xiàn)出道德倫理內涵方面的執(zhí)著追求,其深層意境美具有“比德”傾向。這種“借景抒情以觀德,托物言志以比德”的傾向,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重視個人道德修養(yǎng),以尋求人的社會群體價值,建立符合古典人本主義精神的社會道德秩序的一種理性精神的反映。是一種人的社會生命(群體價值)、道德精神的高揚,追求人生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追求高尚的人生道德境界的理趣,在意境審美層中建構成功了各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品格、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時代規(guī)范。這類作品具有積極入世的功利性,甚至表現(xiàn)出深沉博大的歷史人生感與浩然正氣,形成一種偏于陽剛型的審美。翡翠種類繁多的雕刻品中,有十分豐富的題材表現(xiàn)的就是追求“修身、治國”,以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目的的藝術品。(如梅蘭菊竹,寓意成功、奮斗拼搏的作品等)
(3)與道家相關的題材,有出于道教故事的老子出關、劉海戲金蟾、八仙過海等內容的題材,也有一些與仙家典故或人物相關的物件、瑞獸等。道家重“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追求自然美和質樸美,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往往表現(xiàn)為對人與自然歸一的審美境界的探求,多表現(xiàn)出平淡天真、含蓄、和諧之美。
另,還有以歷史故事、詩詞歌賦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翡翠雕刻題材。
從圖案題材上又可分為:人物、動物、花草瓜果、幾何圖案型等。而且翡翠雕刻圖案,延續(xù)了明清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往往采用含蓄、隱喻的方式表達寓意。中國傳統(tǒng)藝術強調的是主客統(tǒng)一的整體意識和“求全美滿”的美學觀念,以人的情感賦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體現(xiàn)人們對吉祥幸福的向往,也反映出傳統(tǒng)裝飾藝術至善至美的本質。
(1)人物
翡翠雕刻藝術對人物類的表現(xiàn)可以精要的概括為:不拘泥于形而重心貌。
四大菩薩: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這就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在現(xiàn)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是慈悲的化身;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于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蕓蕓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地藏菩薩莊嚴自誓:“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以如此廣大誓愿,得“大愿”之尊稱;普賢既有廣大誓愿,又能身體力行去實踐,難行能行,被尊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笑佛:彌勒佛,又被稱為布袋羅漢。以神情自若,笑容和藹,展現(xiàn)大肚能容的氣度。
羅漢:體瘦,骨態(tài)必顯為特征,傳達的是堅韌不拔、頑強奮斗的精神。
福祿壽三星:神態(tài)各異,表達長壽、富足、康寧的祝福。
財神:源于《封神演義》,趙公明被封為財神,掌管人間的財富。
和合二仙,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稱寒山子,唐代僧人,相傳他居豐縣(今浙江天臺)寒巖,喜吟詩飲酒,與天臺國清寺僧人拾得為好友。舊時民間嫁娶,喜掛和合像,取“和諧好合”之意,以圖婚姻美滿。
八仙過海:民間傳說故事,八位神仙在民間行善修煉,留下了無數(shù)的佳話,是善良、正義的象征。作為吉祥圖案,具有借助眾仙的神通和法寶驅邪免災之特定意義。
麻姑:是中國傳說中有名的女壽仙,王母娘娘三月三過生日時,舉辦蟠桃盛會,麻姑特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酒,獻給王母,這就是所謂“麻姑獻壽”。
童子:繼承清代童子像的特征,生活氣息濃郁,多戲耍玩樂的姿態(tài)。
(2)動物
龍:起源于古代氏族的圖騰崇拜?!墩f文解字》“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是“天下大治,太平盛世”與中華民族古老文明騰飛不息、無往而不勝的精神和恢宏氣派的代表,凝聚濃縮了偉大民族強烈的情感、觀念與信仰,是理想、精神和意志的化身。龍的形體展現(xiàn)的是“力量”,透出的卻是威嚴。
鳳:積一切美德于一身,是吉祥富貴的代名詞,是“天下太平,如意吉祥”,美滿、幸福的象征。龍是力量的象征,鳳則是美麗的象征。龍和鳳的結合,是力和美的結合。人們常用“人中龍鳳”比喻杰出人物。
麒麟:在造型的裝飾形式上,頭和身和龍有不少相同特征,可是從基本的體形和動作的姿勢上看,卻是與“牛聯(lián)宗”。麒麟的裝飾寓意主要是祥瑞,有“麟吐玉書”和“麒麟送子”等。
螭:也稱為螭龍或螭虎。具有極深的淵源,漢代以前,龍紋其實是螭紋的變體,所以螭也就是龍的前身?!墩f文解字》中螭為:“若龍而黃,……乃其色黃,狀若龍之爬蟲。”又說:“一角者天鹿,二角者辟邪,無角者螭。”《漢書 司馬相如傳》中有“蛟龍赤螭”,注解曰螭為龍子或雌龍。民間則傳說龍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龍子。(圖)
鹿: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長生的仙獸。《抱樸子》:“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因為鹿有長壽之說,所以傳統(tǒng)圖案中經常把它和壽桃及老壽星放在一起。音同“祿”,又用于指代衣食奉祿,即官運。
三羊開泰:也稱三陽開泰、三陽交泰,是象征一年開頭冬去春來、陰消陽長的吉祥圖案?!顿R元旦表二》:“茲者,當三陽開泰之候,正萬物出震之時。”
十二生肖:古代用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后來又把這種方法用到人的生年上,即生肖。趙翼《陔馀叢考》記載:十二屬相之說起于東漢,漢以前未有言之者。古代有十二生肖俑,也稱“十二支神俑”。雖是代表地支的十二種動物俑,但均作人身、鳥獸頭。這種做法在隨代已經出現(xiàn),至唐代盛行,以后各代均有,并流傳至今。鼠,五鼠運財;牛,是穩(wěn)重、勤勞的象征;虎,百獸之王,代表威嚴和霸氣;兔,表示寧靜和平和溫順;龍馬精神,是活力和斗志的表征;猴,代表聰慧,具有活力;雞,稱為五德之禽,頭頂紅冠,是文德;足踩斗距,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狗,代表忠誠,聰慧、勇敢;豬則是代表財富和幸福。
太平有象:古人以象為吉祥動物,所以太平有象的圖案也是玉器上的傳統(tǒng)題材。常用象馱寶瓶,以瓶寓平,表示天下太平、五谷豐登之意。
五福捧壽:《詩經》解釋五福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因蝙蝠之蝠與福字同音,故常以五蝠表示五福。五蝠中間還經常圍有壽字,即俗稱的“五福捧壽”。
鶴壽松齡:古人認為鶴是仙禽,《詩經·小雅》:“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淮南子·說林訓》:“鶴壽千歲,以極其游。”王建《閑說》詩:“桃花百葉不成春,鶴壽千年也未神。”松,葉長綠,樹長生,古有“千歲之松”的說法。所以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中,常以鶴、松組成“鶴壽松齡”的紋樣寓長壽之意,用于祝壽。鶴,還有一層寓意,稱一品鳥,清代一品文官官服的補子就是鶴的圖案,故表示官居一品、富貴通達。
龜:《龜經》載:龜一千二百歲,可卜天地終結。性遲鈍,能耐饑渴,壽命很長,喻長壽、穩(wěn)重務實、吉祥之意,多出現(xiàn)“龍頭龜”,也就是四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玄武;“龜鶴齊齡”寓意高壽。龜,又稱為“鰲”,仙鶴獨立其背上,則為“獨占熬頭”。
英雄:英雄指有膽、有識、有能的杰出人物。在玉器上用鷹和熊的諧音,其造型通常為一只展翅欲飛的鷹站立在伏臥著的熊背上,以此寓意英雄爭霸。
鷹,眼睛敏銳,翱翔于高空,能高瞻遠矚。雄鷹展翅示意大展宏圖,鵬程萬里,事業(yè)有成。
獾:諧音“歡”,代表歡樂,常雕兩只獾,清代流行。“雙歡”,寓“夫妻美滿”。
金蟾:三腳,賜財?shù)纳裎?,來源?#8220;劉海戲金蟾”的傳說。
魚:諧音“余”,是富足有余的象征,年年有余最常見。
魚龍:源于古印度神話,稱為“摩羯”,是一種龍頭、魚身魚尾的動物,被認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也可以解釋為“鯉魚跳龍門”,因其形象常雕刻為脫水而出、騰空而起,化為飛龍,躍于蒼穹的那一瞬間。所以寓意“望子成龍”。
辟邪:源于古印度佛教,隨著佛教的流傳而流傳,據載,最早是在西漢時才傳入中國的?!逗鬂h書·靈帝紀》文中:鄧州,南陽縣北有宗資碑,旁有二石獸,其中一石獸的前肢上部刻有“天祿”二字,另一只上刻有“辟邪”二字。三國時,孟康在注《漢書》中說:桃拔又叫符拔,似鹿長尾,一角的叫天鹿,兩角的叫辟邪。
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云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相傳有辟邪擋煞,鎮(zhèn)宅之威力。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取百獸之優(yōu),有嘴無屁股,只進不出,神通特異,以財為食,納食四方之財,肚子是個聚財囊,同時催官運。另一種說法,辟邪便是貔貅。
獅子:我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的獅紋樣,是經歷代民間加工、提煉并加以圖案化的結果,較真獅英武而活潑。據《漢書·禮樂志》,漢代民間流行“獅舞”,兩人合扮一獅,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騰跳躍,活潑有趣。“獅子滾繡球”圖案,源于此。舞獅為民俗喜慶活動,寓意祛災祈福。另,歷代有太師和少師之職,獅諧音“師”,故常用于指代位居人臣,高官顯赫的社會地位。
蜘蛛:民間稱“喜蛛”,陸璣《詩疏》載,“〔喜子〕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人們把喜蛛喻吉慶。喜蛛落下象征“喜從天降”。
(3)植物
十二花神:梅花、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葵花、桂花、菊花、芙蓉花、茶花和水仙。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十分重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按“物”的品質來發(fā)揮寓意象征的力量,所以在塑造花卉的藝術形象時,就有如“國色天香”的牡丹;“隱逸之士”的菊花;“出污泥不染”的蓮花;“冷傲冬霜”的梅花等傳神的表現(xiàn)。
白居易“曉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是頌贊牡丹的名句,牡丹花大色艷、富麗多彩,被譽為“富貴之花”。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每當蓮花盛開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荷葉滾珠,造型簡圓分明,是民間藝術的重要表現(xiàn)題材。
梅花,在冰天雪地中凜然開放,把自己的清氣流滿乾坤,迎接著春天的到來。包含著堅強不屈的內在美。文天祥“梅花耐寒如白玉,干涉春風紅更黃;若為司花字薄晶,到底不能磨滅香。”
蘭花,葉細長而尖,花開,幽香清遠。用來比喻高雅的君子。
桂花,花香襲人,“桂”與“貴”同音。“蘭桂齊芳”寓意集高貴、典雅于一身。
梅、蘭、竹、菊為“四君子”。
松、竹、梅,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歲寒三友”,出現(xiàn)于宋代,林景熙《齊山集·五云梅舍記》:“即其居梁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孤本元明雜劇》中的《漁樵閑話》曰:“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梅花、竹、綬帶鳥組合,《后漢書·梁鴻傳》:“〔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案,這里指有腳的托盤。“眉”與“梅”同音。世稱夫婦相敬謂“舉案齊眉”。“齊眉祝壽”,比喻夫妻互敬互愛,健康長壽。
和合如意:圖案由盒、荷花、靈芝組成,“盒”與荷花的“荷”喻和合,“和合二圣”,靈芝是如意草,乃治病延年良藥。“和合如意”多比喻夫妻和諧,魚水相得。
三多:多福、多壽、多子,也稱“華封三祝”?!肚f子·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請祝圣,使圣人富,使圣人守壽,使圣人多男子。”華是地名,封人是守封邊疆的人。傳說中的這三祝,是古人對堯的祝頌,以后“華封三祝”便傳為吉語。傳統(tǒng)題材中,多以佛手、桃和石榴象征“三祝”的內容。佛與福同音,寓意佛之手能握財寶,多財寶即多福;桃稱壽桃,《漢武故事》中說,西王母種的橎桃“三千年一著子”,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石榴則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作多子的象征。三多圖案,有的是佛手、桃和石榴組合于一盤,有的是使三果并蒂,有的則把三種果子纏枝相聯(lián)。
竹節(jié):節(jié)節(jié)高升、富貴不平。
四季豆:四季平安。
壽桃:長壽健康。
蘋果:平安吉祥。
五谷:五谷豐登,豐收富貴。
桔子:取“吉”(桔)。表示吉祥。
荔枝:取“利”(荔),表示順利,圓滿。
梨:甜甜美美。
葫蘆:取偕音表“福”和“祿”。
靈芝:因靈芝貌似如意,所以靈芝一般代表如意順利,事事如意。
佛手:招財、如意、平安。
鎖:長命鎖、平安鎖,保平安吉祥的。
二、時尚設計
翡翠雕刻的現(xiàn)代風格與圖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翡翠雕刻的現(xiàn)代風格在保留了大量傳統(tǒng)風格和題材的基礎上,還融入了許多具有西方文化內涵的雕刻內容。以新的理念設計,作品貫穿了作者的思想和個性,是個人情感的張揚。一些雕刻作品還融合了西方雕塑的一些手法,甚至在探索著抽象題材,以全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脫離匠氣使玉雕作品從傳統(tǒng)的“工”過度到更具藝術魅力的作品,是藝與術的完美結合,透過心靈的震撼給人以感染。
這些題材的翡翠雕刻飾品逐漸為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所接受,主要形式為小型的翠牌或掛件、鑲嵌類首飾等。具有西方文化崇尚簡潔、真實、自然的個性。
當然,現(xiàn)代翡翠飾品中還有一類,風格輕松、明快,以普通人物為主線,意在隨意裝飾,價格低廉、生活氣息濃郁的小飾品。更多的面對普通消費者,使其可以不分地位、身份、年齡,都能購買的翡翠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