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政府撥款重修古琴臺,正是為了以琴臺為中心,建成漢陽工人文化宮。一些古跡得以保護,估計與此不無關系。
至八十年代,文化宮和古琴臺經(jīng)擴建,已經(jīng)成為一座有相當規(guī)模的綜合性娛樂場所。
可現(xiàn)在,廊棚里堆滿雜物,倒像是座倉庫。
有博友問,何謂“知音文化”?“百度”上有詳細的解釋。思泉贊同這樣一種的說法(參考“百度”,略作改動),知音文化,關鍵在一個“知”字,“知”,就是知音、知己、知心。跟人與人之間的一般情誼相比較,“知音”處于更高的境界,所以古人常嘆“知音難”。在知音知心的基礎上自然形成了真情。知音文化重情,有了這種知音深情,就產(chǎn)生了彼此間的互信、互愛,使人際關系和諧親密。
與其在那邊花巨資修建“知音塔”(參見《【武漢三鎮(zhèn)游】古琴臺(4)——千古知音最難覓》),不如充分利用(也可能沒到利用的時段)這邊的資源。
倘若在這里搞個“知音”園地,讓音樂愛好者們(當然不局限于此)在這知音的發(fā)源地,通過音樂(或別的形式)交流、溝通,覓知音,尋知己,延續(xù)、擴展,進而弘揚“知音文化”,不正好是注入歷史文化因子的“和諧”么?,
不明了地方?jīng)Q策者們的規(guī)劃,瞎起勁,說過就算。
古琴臺內(nèi)還有處“華夏音樂館”,賀綠汀(1903~1999年)題寫的館名。看名稱挺有來頭的,只是沒開門,不知其實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