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引導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在管教的方式選擇上也出現(xiàn)了更大的差異化。
有更多的父母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想法早熟,自尊心強,所以不能管的太嚴,不然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
不過幼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卻認為,在孩子的成長中,有些方面家長們還是應該能管則管。
畢竟父母具有一定的養(yǎng)育責任,除了撫養(yǎng)之外,還有管教引導的義務。
17歲男孩不滿父親“打擾”,出手對父親拳打腳踢,前來拉架的爺爺也挨了一腳
此前,江蘇一名17歲男孩一朋友到家中玩耍,已是深夜的時候仍然嬉鬧聲不斷,于是男孩的父親推門提醒。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名17歲的男孩居然因此對父親拳腳相加。
期間男孩兒的朋友出來道歉,結(jié)果都被男孩推回屋內(nèi)。雖然媽媽有上前勸阻,可是男孩根本不當回事,繼續(xù)對父親拳打腳踢。
不久后,男孩的朋友從房間里再次出來,不過這次他們是幫著男孩一起指責男孩父親做的不對。
父子倆打架場面越來越激烈,隔壁房間的爺爺聞聲走了出來,想要上前拉架,可是也被男孩一腳踢回了臥室。
男孩覺得對父親拳打腳踢還不解氣,于是又拿起飲料澆在了父親頭上。
在此期間,男孩大聲地喊道,“我要朋友也不要你!”“你滾,你滾!”看得出來,男孩對于父親打擾自己和朋友們一起玩鬧的事十分生氣。
父親全程沒有還手,任由17歲男孩踢打,雖然嘴上一直強調(diào)這是自己的家,可是這并沒有對男孩起到震懾作用!
除了拳打腳踢以外,少年還拿起重物重重的向父親砸去,原本就是父子倆,不知道為何少年對父親能夠下如此重的手。
對此網(wǎng)友紛紛評論,“從男孩的態(tài)度就能看出來,一定是家長平時寵溺慣了!能夠?qū)Ω赣H大打出手的孩子,也必然不是什么善良的人!”
“種瓜得瓜,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最終都會報應到自己身上!”
李玫瑾教授坦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四個方面狠下手,孩子才能越管越優(yōu)秀
無人相處的行為分寸感
無論是與父母相處,還是與他人相處,行為分寸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如果過界了,越線了,那么孩子的行為就有可能會為他人造成困擾,同時這也會讓孩子自身顯得很沒教養(yǎng)。
尤其是在孩子身上的社會性得以發(fā)展,他們所接觸到的社交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時,對于行為分寸感的把握就更加值得父母們予以督促和管教。
對于物質(zhì)需求的欲望
當孩子們還小的時候,他們所要的東西很簡單,父母們可以輕易地給予滿足。
但是如果父母們對于孩子這種有需求就一定要滿足的想法,沒有及時予以糾正的話,那么當父母不能夠?qū)⒆佑星蟊貞臅r候,孩子身上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孩子身上所滋生出來的物質(zhì)欲望將會是父母也難以幫其收場的。
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
當孩子認為整個家庭都是圍著自己轉(zhuǎn)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會把父母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身上便很容易滋生出自私冷漠的一面。
這樣的孩子不懂感恩,更不懂敬畏。父母們有必要讓孩子明白自己,不過是家庭中的一員,并不應該依仗著父母的寵愛,就享有過多的特權感。
父母給予孩子的優(yōu)待,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不把父母當回事的誘因。
好逸惡勞的心理
可以說懶惰是人身上的一種本能,但是如果不能夠擺脫,懶惰心理的裹挾的話,那么一個人的成長將會受到非常大的阻礙。
所以當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了非常強的惰性,并且存在好逸惡勞的心理時,家長們一定要狠得下心,幫助孩子改善懶惰的行為習慣。
畢竟父母的代勞并不能夠庇護孩子一生,屬于他們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自理能力才能夠護其周全。
如果說家庭教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那大概就是從孩子出生以后開始的。父母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便對孩子的管教有諸多的松懈。
父母的寵溺或者是過度保護,并不會為孩子帶來更好的人生發(fā)展,反倒會把孩子養(yǎng)育成不知天高地厚、恃寵而嬌、自私冷漠的白眼狼。
大家對于孩子教育問題方面有哪些經(jīng)驗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