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篇文章,1595字
作者:丁十二
唐詩中有很多寫月的名篇,像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杜甫的《月夜》;名句如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崩钌屉[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span>但設(shè)若說到中秋詩詞,說到中秋望月,我想腦海中先浮現(xiàn)出的一定是北宋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確實,相較于宋代詩詞而言,唐詩中寫中秋月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的,這主要是因為“中秋團圓賞月”的習(xí)俗在唐代初期才剛形成,到宋代才最盛行,一直發(fā)展到明清時期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成為與春節(jié)齊名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所以在唐代,寫月的詩篇很多,具體到中秋望月的作品就少了。
但少并不意味著沒有。中秋佳節(jié)既至,今天就來讀一首最經(jīng)典的中秋唐詩,最后14個字驚艷了千年,說出了無數(shù)游子的心聲。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字仲初,中唐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才入仕。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與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懷遠,寫給朋友的詩。十五夜雖未直接點明月份,但從詩歌后面兩句“月明”、“秋思”可以得知這是指八月十五中秋夜。
“中庭地白樹棲鴉”一句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有異曲同工之妙,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將蕭瑟蒼涼之景推到讀者眼前。詩人寫中庭月色,卻只用“地白”二字,給人以積水空明的清冷之感,不禁聯(lián)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全句無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處處想到望月懷遠的人。
“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更進一步會聯(lián)想到這里的桂花也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lián)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這樣,意境就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詩人用“無聲”二字,細致地表現(xiàn)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再細細尋味,打濕的又豈只是桂花,還有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還有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如此以來,詩句帶給讀者的便是十分豐富的美的聯(lián)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天下間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xiāng)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xiāng)在外的人遙思家鄉(xiāng)親人。于是,詩人從自己推及到天下人,詩人不再正面寫自己的愁,而是用一種疑問式的委婉語氣道出那綿綿的愁念會落在誰家。水到渠成,像是問自己,更像是問天下人。
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一上來推己及人——“今夜月明人盡望”一下子擴大了望月者的范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各不相同的。正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是真不知道秋思落在誰家?不是的,前面詩人推己及天下人,天下的人都在望月,那這秋思是每個人都有的,不是誰獨有的,又怎么會落到誰家呢。詩人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卻偏偏說“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的相思之深,想把這份秋思據(jù)為己有。但是“落”字即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日出東山落西山這是確定的,但是秋思落在誰家這是不確定的,詩人在擔(dān)心自己的情思自己思念的人感受不到,而愈發(fā)凸顯出詩人的癡情和秋思情切。言外之意是在告訴世人:天下望月的眾人中,秋思最深的是我??!同時著一“落”字境界全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連寫情都寫得這么美!
葉嘉瑩先生說,好詩讀來應(yīng)該是符合起承轉(zhuǎn)合的。這首詩以寫景起,以抒情合,從中秋月色到望月懷遠,展現(xiàn)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而又無限美好的中秋夜月圖。可謂詩中有畫、想象豐美。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真好,又是被詩詞治愈的一天。
值此中秋佳節(jié),十二在這里,敬祝各位:
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作者:丁十二
號慕瞻舟人,詩詞愛好者。
心隨東坡,小舟從此逝
不念過往,江海寄余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