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地間飛翔,還是在紅塵中沉淪?!}記
逍遙哥 著
1200年前,
他回了封信,成了史上第一茶詩。
他寫了本茶書,譽為與陸羽《茶經》齊名。
只是隱居玩茶,NO,是問道于茶,后世被尊為茶仙。
他是初唐四杰盧照鄰的嫡孫,絕對的名門之后。
他是天賦少年,早慧早熟,絕對的四有新人。
十八九歲跑去隱居,在少室山吟詩煮茶,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
然后成了唐代茶道宗師,千年茶史巨星。
天賦少年,歸隱問茶,竟然創(chuàng)造出千古巨作!
名門之后,隱居修煉,成就一段驚艷千年的傳奇!
從此,不知茶歌,莫敢論茶。
從此,傳誦千年,誰與爭鋒。
1、人物檔案表。
個人情況 | |||
姓名 | 盧仝 | 朝代 | 唐代 |
別名 | 玉川子 | 出身 | 名門之后 |
外號 | 未知 | 特征 | 未知 |
性別 | 男 | 屬相 | 未知 |
民族 | 漢 | 血型 | 估計是A型,太倔 |
生卒 | 公元795年-835年 | 星座 | 未知 |
籍貫 | 唐朝濟源 | 顏色 | 白云的白。 |
主居地 | 少室山、洛陽城。 | 飲茶地 | 茶仙谷 |
性格 | 超級宅男。 | ||
個人愛好 | 花花草草,飲茶,作詩。偶像是陸羽、皎然。 | ||
座右銘 | 參見《七碗茶歌》。 | ||
社會關系 | |||
祖父 | 初唐四杰盧照鄰 | 老鐵1 | 韓愈:大文豪 |
父親 | 未知 | 老鐵2 | 孟簡:諫議、刺史 |
母親 | 未知 | 老鐵3 | 孟郊:游子身上衣 |
妻子 | 未知 | 老鐵4 | |
兄妹 | 未知 | 老鐵5 | |
兒女 | 未知 | 老鐵6 | |
學習情況 | |||
學歷 | 未知 | ||
學習方向 | 道釋儒兼修。最愛研習陸羽《茶經》、皎然《茶決》。 | ||
學習經歷 | 未知 | ||
職業(yè)情況 | |||
職業(yè) | 宅男。 | ||
榮譽 | 茶仙,茶道創(chuàng)始者之一,茶道宗師,日本煎茶派茶祖。 | ||
主要成就 | 《茶譜》、《七碗茶歌》、《玉川子詩集》等。 | ||
官職 | 朝廷請他為諫議大夫(正廳級),他不去。 | ||
兼職 | 無 | ||
工作經歷 | 打工?一輩子都不可能的。盧仝從來沒上班過。 早期隱居少室山茶仙谷。 后期隱居洛陽城。 (超級宅男!如果玩游戲,絕對是最強王者級別。) |
文征明行書,盧仝《七碗茶歌》
2、他回了封信,成了史上第一茶詩!
《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譯文:
第一碗茶,嘴唇與喉嚨既解渴又滋潤。
第二碗茶,破開了內心的孤寂與愁悶。
第三碗茶,令人心情激蕩、搜腸刮肚,
揮筆欲寫文字五千卷。
第四碗茶,開始發(fā)汗,內心的不甘不順,
都隨著汗液從毛孔中散去。
第五碗茶,筋骨洗滌清澈,令人神清氣爽。
第六碗茶,心境清明通靈,融入自然,感知萬物。
第七碗茶,吃不得也!
兩腋會生清風令人羽化登仙。
人間仙境蓬萊山,在什么地方?
我玉川子,乘上清風準備向仙境飛去。
《七碗茶歌》此詩言品茶之真味,臻于極致,達至美之極境,堪稱千古第一茶詩。其結合歷史文化中的神仙理想描繪,千余年來素為愛茶人與文人雅士所追捧,更闡述了茶道妙境之極致,當為史上第一。
此詩從第一碗到第七碗,碗碗相連,愈進愈美,以極為精辟的文字表達出飄飄欲仙的感覺,甚至到了“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說是令人驚羨、匪夷所思了。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層層推進、恰到好處、熾熱唯美,從構思、語言、意境到內心,在約二千年的茶詩歷史中,堪稱達到了極致完美的巔峰之境。
盧仝隱居于少室山時,好友孟諫議(孟簡,為常州刺史)寄來300片陽羨貢茶,年輕的盧仝興奮得手舞足蹈,極為欣喜。隨即,汲取山泉,即刻煎茶,連飲七碗!而茶味之美妙,令盧仝為之沉醉,飄飄欲仙。此時盧仝心情澎湃,難以自已,揮筆寫就《走筆》一詩!詩中,對孟簡表達了真誠的謝意!沒想到,回了封感謝信,卻成了千古第一茶詩!
孟哥(孟諫議,即諫議大夫孟簡,時任常州刺史。唐代早期是正部級,后期是正廳級。)派人送茶來,還不得好好感謝一下?而且還是送了三百餅團茶——唐代貢茶陽羨茶,那更是無比的珍貴??!盧仝都激動得快不行了!否則怎么會誕生千古第一茶詩呢!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本為表達謝意的回信。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一是謝意,二是談茶的珍貴,三是談品茶的美妙,四是憫農之情與心懷家國。
千余年傳誦之后,世人摘其精彩之句而另稱為《七碗茶歌》。《七碗茶歌》即為《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之節(jié)選。
原文:《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3、隱居茶仙谷,成就千秋名。
盧仝(tóng),千年茶史巨星,唐代茶道宗師。
讓我們看看逍遙哥在《人類茶簡史》里對其的尊崇贊譽!
評為史上十大茶人,為第四名。唐代茶道宗師。著《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含七碗茶歌),著《茶譜》(已佚失),文人雅士茶道流派的核心代表人物。為唐代茶飲普及的貢獻可居前三。在日本被煎茶流派尊為茶祖,以《七碗茶歌》為學茶的必學必誦必悟之詩。由此可見盧仝在國際茶界的深遠影響力。
評為人類茶道四公子,為第四名。盧仝是人類茶道思想哲學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位于陸羽、皎然、杜育三人之后,為茶道四公子之一。盧仝在人類茶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尤其在日本擁有巨大影響力與崇高的地位。
評為史上十大茶詩,為第一名。《七碗茶歌》是人類茶詩中的巔峰之作,盧仝以一詩照耀千年茶史,以一詩闡述茶道意境之極致,以一詩為唐代飲茶傳播立下巨獻,在陸羽茶圣、唐代皇室之后,為唐代茶飲普及的貢獻可居前三。
評為史上十大茶書,為第三名。盧仝著有《茶譜》已佚失。一代茶道宗師著作,極大可能是人類第二部茶學或茶道著作。
《鵲橋仙 · 秋夜問茶》
風雅似秋,煙火如夢,落葉蕭蕭紛飛。
清風明月偶相逢,卻總在秋寒淺醉。
一半仙境,一半人間,茶里難忘舊歲。
問得虛靜素樸時,更深感繁華無味。
約公元813-814年,一位十八九歲的小伙子跑到少室山(就是傳說中的那個地方——少林寺)茶仙谷茶仙泉隱居。此人乃名門之后,骨骼清奇、天賦縱橫。隱居潛心修煉幾年,練成了絕世武功,從此獨步天下。
事實是——盧仝自幼嗜好品茶,也就喜歡山泉水,喜歡游山尋水。有一次他到離老家不遠的少室山游玩,看到古木參天、山泉清澈、鳥語花香、云霧繚繞,宛如一副渾然天成、氣韻生動的山水畫。他不由驚嘆:此乃仙地也。此后,盧仝便在少室山隱居,取山泉煮茶,采云霞作詩。
盧仝此人,極其早慧、天賦縱橫、好茶成癖,乃真正的茶癡。此后數年時間里,專注研究陸羽《茶經》、皎然《茶決》以及所能找到的茶史資料,每日讀書習茶不休,并樂此不疲,猶如神仙日子一般。同時,其道釋儒兼修,功力深厚。其詩風浪漫、縱橫捭闔又奇詭險怪,得以獨成一體,人稱“盧仝體”。
幾年后的一天,孟諫議派人送來了三百餅陽羨茶,盧仝極度興奮之下,揮筆寫下千古名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其節(jié)選為《七碗茶歌》,在當時唐代,就傳為千古絕唱!此后其詩屢被歷代騷人墨客引用。該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而奇妙的精神世界,使飲茶在文人雅士那里變成了一種物質與精神享受完美結合的盛事,攀登上了意象與藝術之巔。
其后,著茶書,名《茶譜》。譽為與《茶經》齊名。
因為其名作《七碗茶歌》與《茶譜》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茶道思想精神和茶道境界,以及普及大唐茶事的重大貢獻,從而被茶人尊為茶仙。
《莊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span>
譯文: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陰陽、風雨、晦明,泛指自然界的運行)的變化,邀游于無窮(泛指無邊界、無止境)的境地,他還要憑借什么呢?所以說: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yǎng)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于求功,有道德學問的圣人無意于求名。
《莊子·逍遙游》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盧仝將飲茶當作是悟道、得道的方法和捷徑,以茶問道,這是傳承自陸羽、皎然的茶道思想精神。并把這種茶道思想精神推至巔峰境界。其借助于飲茶,使人達到羽化成仙般,超越人生、棲神物外,到達一個極其美妙的理想境界。
盧仝名作——《七碗茶歌》、《茶譜》,都是在年輕時隱居期間所作?;貧w自然而心有所感,淡然無擾而心有所思。朝廷曾兩度禮遇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均不就。(諫議大夫,為唐代官職,正五品上。)
少室山
4、奇文:《盧仝煮茶記》
少室山上,空谷幽蘭。周邊古樹眾多,青翠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映著幾間茅草屋,倒是顯得頗為清幽古樸,雨后清晨的清新氣息更是沁人心脾,此時,正是鶯飛草長的晚春時節(jié)。
今天盧仝起得蠻早,精神抖擻地又開始煮茶了。盧仝小心翼翼地將汲取過來的石泉倒入鐵鍋,添了幾根剛曬干的松木,火慢慢地燃燒起來了。
在煮水的間隙,取出珍愛、珍貴、真愛的茶餅,開始炙烤茶餅。烤茶餅這玩意,可是技術活,一般人是不太懂的。先得在背風處,慢慢炙烤,多翻翻,烤均勻點。等到茶餅拱起來,得拿遠點,等軟些再放近些炙烤。來回幾趟,等茶餅涼了就馬上碾成茶末。
待得水沸聲響,就趕緊下點鹽(你沒看錯,就是鹽)?;馃酶耍芸戾佭叺乃笥咳B珠一樣翻滾起來,這時候先勺一瓢水起來放著。然后將碾細的茶末沿鍋中間傾倒而下。一會兒,水沸更響了,再把剛才已放涼的那一瓢水倒回鍋中,很快就起來很多茶泡泡。這個茶泡泡可是很有講究的,還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呢,是茶里的寶貝,香滴很!美滴很!
盧仝提前準備了三只青色茶碗,只要是獨飲,永遠是三只茶碗。先用勺子將鍋里的黑泡撇起來倒掉,這黑泡是不能喝的。然后,勺幾瓢茶湯裝大肚子茶盂里,一會兒止沸之用。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盧仝將煮好的茶湯,勺分三碗,茶泡沫也均勻些分了分。待不甚燙時,乘熱飲盡,連飲三碗,瞬間盧仝就感覺靈魂都飄飄欲仙,意欲乘風飛去!放空內心,融入自然,似乎自己變成了輕輕的風、悠悠的云、綿綿的雨,猶如化身人間的山水,觸摸天地的律動。
半晌,盧仝自仙境而歸,更是深有感悟。道出自然,問于有無。道法自然而天人合一。素樸則莫可能敵,虛空則能容萬物,靜寂則知自見性,淡然則更歸自然。歸,則道生。淡,則禪出。
風雨來了,要靜靜地傾聽,否則都不知道她們來過。落葉淡淡的離去,春花微笑地看著。如果天人合一,風可問茶,雨可問茶,天地萬物皆可問茶。如云似水,則天地自親。道法自然,則御風而行。正如:心中若無逍遙意,何以茶里乘風起。
待雋永茶味漸散,此時盧仝想起前幾天給孟哥(孟諫議)回的那封信——《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那時候一激動,寫得那個激情澎湃啊!倒是難得的佳作了。平日作詩總是少了那一股勁。
前幾天,正睡回籠午覺的時候,有人粗魯地敲門,竟然是孟哥派人送茶來了,一共三百片茶餅,哦也,一下子就精神了!簡直太爽了!你要知道,這可是陽羨茶!雖然不是貢茶院出的,但是也就隔了幾個山頭,茶味還是杠杠的。孟哥真是夠哥們?。?/span>
要知道,雖然少室山也有些野茶,但是用來制茶餅嘛,還是沒有陽羨茶那個味。平時自己炒點野茶喝喝倒是可以,但還是陽羨茶煮品起來夠味??!
要不是孟哥送點茶,自己想得到點好茶都不容易。想想那些茶農就更苦了,吃飽飯都不容易?。≌嫦雴枂柪咸鞝?,到底是為什么?自亂世漸起,都過去幾十年了,還沒有盛世之象,可真是苦了天下老百姓??!
此時,茶滿意足的盧仝愜意的拿起石邊的二冊書卷。一冊是陸文學的《茶經》,一冊是皎然大師的《茶決》。鳥歌聲聲,白云淡淡,清陽不烈,春風正好,恰是讀書的好時光?。?/span>
目光投向手中書卷,隨即心中感慨不已!自己還是晚生了四五十年??!否則,邀請陸子僧師一起煮茶論道,才是真正的人間幸事?。『拊?!恨哉!此生難以邀陸謝,惟有孤影嘆長空。恰似秋夜無明月,人間何以對清風。
那天揮毫而成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就是借鑒了皎然大師的三碗茶歌而作,也就只有遙望追思送明月了。陸子《茶經》,僧師《茶決》,都是開天辟地之作??!茶人幸甚,茶人幸甚。
盧仝摸了摸手中泛黃略破的書冊,這些年都把這兩冊書卷快翻爛了,下次讀書時得小心些,莫再翻破了。自己近些年正在構寫的《茶譜》,也費了不少心思。不知道千百年后,此書是否可以共陸子僧師之作,一并照耀人間茶界呢?真是令人期待。
或許,多少年以后,玉川茶譜聲名遠揚,這個住了有些年頭的破草屋,叫茶仙居;這個風景秀麗的山谷,叫茶仙谷;甚至那眼滲石而出的山泉,叫茶仙泉呢!
備注:
A.此為唐代煎茶法,即陸羽煎茶法。源自蜀茶法,自《茶經》而定型,與當今泡茶法不同。今之泡茶法源自瀹茶法,誕于隋唐而發(fā)于明代。
B.盧仝在杜育陸羽皎然等前輩的基礎上,再探茶道思想,達到一定范疇的巔峰。因更利傳播,遂影響至遠。
C.唐代茶人,多是道釋儒兼修。其時茶道思想哲學,多是道釋儒與茶相融合而成,其深邃至道、浩瀚無垠。后世無以爭鋒。
D.歸:隨、任、回歸之意,暗指天人合一,指跟隨自然規(guī)律與順其自然的意思。淡:淡然、清靜、素樸之意,指放下對物質的索求及對欲望的迷戀執(zhí)著。
E.云、水:道家及禪宗里常見的意象,代表著自由、純凈、不停滯。喻示我們應該像云與水,放下自我意識,遵循本意,自由自在。
5、成為日本“煎茶道”始祖。
傳說: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個發(fā)生在盧仝故里的故事。日軍占領濟源期間,日軍掃蕩到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時,帶隊的日本軍官對村頭石碑產生了興趣,叫過翻譯官來詢問,當得知這塊碑上書寫的是“盧仝故里”后,立即整肅軍服、軍帽,恭恭敬敬地對著石碑鞠了三個躬,然后帶著日軍繞村而過。盧仝故里的村子,因此避免了一場慘禍。
我們知道,作為殘暴的侵略者,這位日本軍官的本質是不會變的,那就是慘無人道的掃蕩殺戮。其在盧仝故里的做法,只是一種顯得自己有文化的假儒雅。但這個故事襯托出,盧仝的《七碗茶歌》以及華夏茶文化的強大力量,竟能在千年之后,使兇殘的侵略者躬身而退。
驚艷大唐的盧仝《七碗茶歌》,在世界各地都廣泛傳播,影響力巨大而深遠。尤其是在日本,影響力更是巨大,盧仝被尊為日本煎茶道始祖,其《七碗茶歌》成為學茶者必學之文,更成為習茶境界。
日本江戶時期,“煎茶道”的創(chuàng)始人高游外(1675-1763),自號“賣茶翁”,自封是“盧仝正流兼達摩宗第四十五代傳人”。其施茶之處取名為“通仙亭”,高高地掛著寫有“清風旗”字樣的茶幌。他在《梅山種茶譜略》一書中寫道:“茶種于神農,至唐陸羽著經,盧仝作歌,遍布海內外,而后風騷之士吟詩作賦之時無不品茶”。
日本茶道協(xié)會會長——倉澤行洋在其著作《盧仝茶歌與日本茶道》中深情地說:“日本茶人對茶室氣氛的如此營造,是受到盧仝飲茶的影響。我和很多日本人一樣,十分尊崇盧仝,喜愛他的茶詩。我的茶室就掛著一幅我姑父抄寫的《七碗茶歌》”。
日本煎茶道小川流的傳人小川后樂,對盧仝極為崇拜:“我學習煎茶道大概是在十七八歲的時候,最初的學習內容是七句茶歌,把七只茶碗按順序放好,每只茶碗上分別寫著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并將它的順序背下來”。
小川后樂更是在其著作《玉川子其人》一文中,鄭重地說:“在日本,人們把盧仝看作是煎茶的始祖?!宀杈竦闹鞲删褪?,唐代玉川子盧仝的清風茶?!?/span>
6、盧仝終歸是孤獨的。
如果放下手機,暫停了視頻和購物車,慢慢地泡上一壺茶,才發(fā)現(xiàn)秋天到了。這是生命里的又一個秋天,這是我們忽視的又一個秋天。揭開忙碌的蓋子,下面就是滄桑。揭開紅塵的蓋子,下面就是自然。
有時候會想,除了泡茶形式,唐宋之人飲茶與我們有何不同?然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怕的真相!那就是——跟他們相比,我們沒文化。
玩獨飲,他們早已御云乘風。玩茶宴,他們早已是極雅:品茶賦詩、吟詩作畫、賞花觀月、撫琴弈棋、聞香評水、環(huán)境茶具、檀香掛軸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們多是道釋儒兼修!他們才是靈魂的貴族,他們才是人間的隱士。
自然是人類的根本,文化是人類的底色。相比之下,我們的靈魂太過貧乏。可是,比苦難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貧瘠。
《飲茶憶往昔》
月隱九天外,蟲鳴夜色西。
獨飲煙火味,黯然春風棲。
歲月不可及,青山尤可期。
溪邊無茶寮,霏雨濕夢衣。
唐宋禪茶思想已經被日本人學走,成就了日本抹茶道。盧仝這一套已經被日本人學走,結合明代瀹茶法成就了日本煎茶道。中國人手中已空空如也,只剩下陸羽茶經、皎然三碗茶歌和盧仝七碗茶歌。
華夏大地上,已經遺失了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華夏茶道思想哲學與茶美學,至今已達數百年之久。
盧仝終歸是孤獨的。
《醉花陰 · 問茶》
秋風蕭瑟秋月白。寒窗紅爐臺。
煮茶獨問道,茶煙縹緲,何處是蓬萊。
彩云山上春風黛。茶筍盡天籟。
且行且風雨,身陷紅塵,心在紅塵外。
摘自《問茶記》,逍遙哥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