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其馬,為滿語的漢語音譯,是一種源于滿洲的糕點,是清代關(guān)外三陵祭祀祭品之一,由滿族人引入北京后而風行全中國。
舊時薩其馬的制作方法有記載于《燕京歲時記》:“薩其馬乃滿州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進,遂成方塊,甜膩可食”,指出了古時候薩其馬由冰糖、奶油、白面粉等制作成;當中“餑餑”是北平方言,意指糕點或饅頭之類的食品。王世襄先生說,“據(jù)元白尊兄(啟功教授)見教:《清文鑒》有此名物,釋為“狗奶子糖蘸”。薩其馬用雞蛋、油脂和面粉,細切后油炸,再用飴糖、蜂蜜攪拌沁透,故曰‘糖蘸’。
時至今日,薩其馬的制作方法已被改良:大約由雞蛋加入面粉制成面條狀再下,再由白糖、蜂蜜、奶油等制成糖漿后與炸好的面條混合,待干而成。 以雞蛋為主要原料,的方形甜點心。有時也寫成“沙其馬”、“薩其馬”或“薩齊馬”。[1]
原來滿洲有一種野生漿果,以形似狗奶子得名,最初即用它作薩其馬的果料。入關(guān)以后,逐漸被葡萄干、芝麻、山楂糕、青梅、瓜子仁、棗等所取代,而狗奶子也鮮為人知了。”(詳見《餑餑鋪與薩其馬》一文)
口感綿甜松軟,色澤金黃,甜而不膩,入口即化,味道香濃
在坊間流傳著很多種不同有關(guān)“薩其馬”之由來的傳說,故此具體舉例:一個有趣的傳說是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在廣州任職的滿州將軍姓“薩”,他非常喜愛騎馬打獵,當他每次打獵回來后,一定會叫廚師制作一些點心給他吃,而且常常要求創(chuàng)作新的點心,令廚師不勝其煩。一次將軍在發(fā)怒,埋怨廚師的點心沒有新意,廚師便隨便將碎面塊炸成餅塊,再沾上蜜糖而成。因為廚師心感憤怒,一口念著“殺那個騎馬的”,當將軍一問餅塊的名字之下,廚師慌忙地說出“殺騎馬”,只此將軍將這種點心稱為“薩其馬”。 另一個傳說是有一位做了幾十年點心的老翁,想創(chuàng)作一種新的點心,而且被另一種甜點蛋散中得到了靈感,起初并沒有為這道點心命名,便迫不及待的拿上了市場賣??墒且驗橄掠?,老翁便到了大宅門口避雨。不料那戶人家的主人騎著馬回來,并把老翁放在地上盛著點心籮筐踢到路中心去,全部報銷了。后來老翁再做一次同樣的點心去賣,結(jié)果大受歡迎,那時有人問到這個點心的名字,他就答了“殺騎馬”,最后人們將名字雅化成“薩其馬”。 另一種較有根據(jù)的故事是在當年努爾哈赤遠征時,見到一名叫“薩其馬”的將軍帶著妻子給他做的點心,那種點心味道好,而且能長時間不變質(zhì),適合帶去行軍打杖。當努爾哈赤品嘗就便大力贊賞,并把這種食物名命成“薩其馬”。 沙琪馬源自回族。相傳乾隆皇帝入新疆,親自品嘗此糕點后,驚嘆其松軟可口、味美清香而將其引入中原,并御賜“大救駕”美名。 而最可靠的說法是“薩其馬”是滿語的音譯,在滿語里,“薩其”是“薩是非”、“馬拉本壁”的縮音,擁有“切”的意思,是因為“薩其馬”屬于一種“切糕”,再加上“碼”的工序,即。切成方塊,然后碼起來。此詞最早見于清朝乾隆年間傅桓等編的《御制增訂清文鑒》。在滿文字典中,薩其馬是由胡麻及砂糖制成的一種砂糖果子(漢語稱為金絲糕)。由于當時找不到漢語代稱,便直接將滿語音譯,所以亦會出現(xiàn)“沙其馬”、“賽其馬”等等的稱呼。
薩其馬以其松軟香甜、入口即化的優(yōu)點,贏得人們的喜愛。滿洲入關(guān)后,薩其馬在北京開始流行,時至今日,薩其馬作為滿族餑餑的美味,已經(jīng)從北方傳遍了全中國。但當中熱量較高(脂肪含量約54%或一件約200卡路里)??v然薩其馬味美可口,但仍應盡量少吃而為健康著想。
在香港,人們慣稱薩其馬為馬仔,并有迷信指吃了薩其馬后,便可在賽馬賭博中獲勝。
原料:精面粉、干面、雞蛋花、蜂蜜、生油、白砂糖、金糕、飴糖、葡萄干、青梅、瓜仁、芝麻仁、桂花
制作步驟: 雞蛋加水攪打均勻,加入面粉,揉成面團。面團靜置半小時后,用刀切成薄片,再切成小細條,篩掉浮面 。
花生油燒至120℃,放入細條面,炸至黃白色時撈出瀝凈油。
將砂糖和水放入鍋中燒開,加入飴糖、蜂蜜和桂花熬制到117℃左右,可用手指拔出單絲即可。
將炸好的細條面拌上一層糖漿;框內(nèi)鋪上一層芝麻仁,將面條倒入木框鋪平,撒上一些果料,然后用刀切成型,晾涼即成。
鍋內(nèi)花生油用微火燒至八成熱,將卷圈下入油鍋中炸約1分鐘,待其呈金紅色時撈出即成。 [2]
材料:高筋面粉 200克 / 發(fā)酵粉 1小勺/ 雞蛋 3個/ 水 20cc左右
糖水材料:砂糖 150克/ 麥芽糖 150克/ 蜂蜜 15克 / 水 40cc 左右
其他: 葡萄干等
做法:1。將面粉 發(fā)酵粉 雞蛋加水混合攪拌 然后在案板上揉成面團 醒10分 撒上面粉防粘 用搟面杖搟成面皮 向中心折疊(折成4折)用刀切成細面條狀 再加面粉將面條播散 然后放入油鍋炸(中火) 建議多炸一會會更脆 炸好后撈起瀝油 待用; [3]
2。將糖水材料放入鍋里用中火熬 直至可以拉出絲來為止;
3。將炸好的面條放入熬好的糖水里攪拌 同時加入葡萄干等 攪拌均勻之后 放入涂過油的盤子里 用手壓緊壓平 完全冷卻后 切塊裝盤即可。
原料配方 面團料:面粉14公斤 雞蛋10公斤 碳酸氫鈉100克 水1公斤 白砂糖12.5公斤 植物油11公斤 桂花750克 含少許化學烯香料(以上油炸與桂漿料)
飾面料:面粉2公斤 芝麻1公斤瓜子仁1公斤 青梅1公斤 葡萄干1公斤 青紅絲、碳酸氫鈉適量
制作方法 :1.制油炸條:(1)制面團時面粉要過篩,在粉堆中央開凹糖,把雞蛋磕入容器內(nèi)攪打后倒入凹糖,同時用水先溶化碳酸氫鈉,摻入面粉,然后加水把面粉調(diào)成面團(面團用水應保持20~40℃),再揉至光滑,靜放30分鐘。(2)切條。將靜放30分鐘(即醒面)后的面團搟成3毫米厚的薄片,切成約10厘米長、3厘米寬的面條,刷去干粉,待油炸。(3)炸制。油鍋燒至160℃,然后投入面條,炸至黃色撈出,濾去余油待用。
2.熬糖漿:將白砂糖加適量的水投入鍋內(nèi)燒開(糖水之比為10∶14),當燒至114~116℃時勺出。
3.制飾面料:將青梅切成片,葡萄干、青紅絲用水洗凈待用。
4.成型:把成型木框放在臺上,在框內(nèi)撒上薄薄一層干粉,再撒上一層芝麻,然后將油炸好的面條涂上一層均勻的糖漿,倒入木框內(nèi),厚度約3.3厘米,鋪平,在其表面上撒果料,壓平,再切成6.7厘米見方的塊形,也可切成長方形,待冷卻后即可出售。
原料 :富強粉21斤,雞蛋14斤,油20斤,白砂糖21斤,飴糖26斤,蜂蜜6斤,青梅1.5斤,瓜子仁0.3斤,金糕2斤,葡萄干1斤,桂花1斤,麻仁5斤,干面或淀粉4斤。
制作過程:①制胚:將雞蛋打發(fā),與面粉等原料拌勻,搓柔,稍加淀粉防粘,和成面團后,搟薄,切成面條;
②炸:將面條生胚入熱油鍋炸至完全松發(fā)為圓絲狀、呈均勻的乳黃色時,即撈出待用;
③上糖:砂糖加水下鍋煎熬,糖沸后約五分鐘投入飴糖,再熬至具有一定粘度即可;
④成型:糖漿熬好后,將糖鍋移離火爐,把半成品的胚料投入鍋內(nèi),充分拌勻,然后倒入面積較大的木框內(nèi),壓實,使其互相粘結(jié),待冷卻后,切成2寸正方形糕塊即可。 [5]
1.面條粗細要均勻一致,防止油炸時發(fā)生生、糊現(xiàn)象。
2.化學烯、桂花不宜投放過早,防止糖漿變色。
3.掛漿時的溫度應恒溫。
4.刀口要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