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朝時,變法派主宰朝堂,章惇位高權(quán)重。蘇軾作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因詩獲罪,被下了大獄。朝堂之上,一片喊殺之聲,形勢非常危急?!叭荚紫唷蓖醌暥寂軄砺渚率K浅隽嗣暮褪吕?,所謂三旨就是“取圣旨、領(lǐng)圣旨、得圣旨”。貴為宰相,朝堂之上幾乎沒有自己的意見。
王珪的“石頭”是首詩,“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他將蘇軾寫檜樹的詩,拿來作為蘇軾犯上的證據(jù)。因為其中有龍。這招可是能致命的。
神宗看到王珪都已出手,大為詫異,一時間不知如何答復(fù)。站在一旁的章惇則輕蔑地說道,此詩不足為憑,無論是君是臣,都可稱龍。
徽宗也緩過神來,說道,確實如此,諸葛孔明就號臥龍。
由此,蘇軾躲過了可能是人生最兇險的一刻。
事后,蘇軾被貶湖北黃州,親朋故友唯恐避之不及,唯有弟弟蘇轍和章惇常常寫信過去寬慰。正是黃州的歲月,蘇軾成了蘇東坡,還留下了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篇。
這時候,章惇對蘇軾還是留有余地的,還是念舊情的。
時過境遷,哲宗親政,章惇當(dāng)宰相時,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
多年殘酷的政治斗爭,受貶謫的艱難時光,似乎耗盡了章惇的溫情。對于政敵,他的心冰涼,沒有了溫度。
蘇、章二人年紀(jì)相仿,此時都年近花甲。但,章惇沒有憐憫,將蘇軾直接發(fā)配到了嶺南。今天的廣東惠州。
北宋時的嶺南,窮山惡水。朝廷官員流放至此,與判死刑沒有太大分別。章惇把這把年紀(jì)的蘇軾打發(fā)到嶺南,應(yīng)該是這輩子不想再見到他了。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