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王誅殺了商鞅后,同樣拋棄了那些覺得自己高貴的老貴族,用家族成員補位置;但家族成員畢竟是少數(shù),嬴駟急需人才來補充朝堂,應對變局。
一、名士公孫衍
公孫衍,魏人;不得不說,商鞅用六國士人代替秦人的主張,短期來看還是很有成效的,公孫衍正是因此而來。此時魏國內(nèi)外交困,秦人趁勢攻擊,公孫衍在這時嶄露頭角。
他參與了攻魏的岸門之戰(zhàn),攻韓的宜陽之戰(zhàn),都立有大功,被秦惠文王慧眼識人,提拔為將;之后,公孫衍作為雕陰之戰(zhàn)的秦軍主將,大破魏軍的河西主力,使秦國全部拿下了河西,還在河東奪取了一系列橋頭堡,晉升為實際最高的爵位大良造,成為惠文王一大臂助。
二、連橫之祖,張儀
公孫衍正炙手可熱之時,他一生之敵,也悄然來臨,此人正是連橫的發(fā)明者,張儀。所謂連橫,就是強國聯(lián)合一國攻打另一國。張儀此人是天生的外交家,他敏銳的發(fā)現(xiàn)時局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舊的霸主已經(jīng)衰敗,新的霸主正在準備崛起,秦國、齊國和楚國,三強都有霸天下的可能。
秦國趁魏國被各國群毆之時,奪占河西和部分河東,得到利益最多。楚國經(jīng)過吳起變法,國君實力大增,國家爆發(fā)力增強,儼然作為天下第一大國。齊國富甲一方,又是魏國霸業(yè)的直接終結(jié)者,自然也不可小覷。張儀游走列國,入秦提出了自己的主張,親魏睦楚伐韓破齊,入洛霸天下,這也是他一生的目標。
張儀是個很現(xiàn)實的人,他出身魏國,在魏國有關(guān)系;他也出仕過楚國,在楚也有關(guān)系。他的策略能給秦帶來巨大的利益,加上可操作性,讓秦惠文王沒有理由不支持他。秦王為了貫徹這個主張,讓公孫衍入魏,陳軫入楚,作為兩國的親秦派,來保障計劃的可行,可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三、合縱現(xiàn)世
秦王派公孫衍相魏,本來是信任和重用,可公孫衍不這么看;他覺得是張儀當上相國,排擠他這個競爭對手。輸就是輸了,不情愿也得離開,但公孫衍不會這么容易認栽,他發(fā)誓要讓張儀的計劃破產(chǎn)。
張儀要親魏睦楚,我就要魏楚聯(lián)合各國攻秦,本身張儀設立的目標便是打敗齊國,齊國自然愿意支持公孫衍,兩方一拍即合,公孫衍說動魏惠王和齊國結(jié)盟,攻擊趙國,兩國聯(lián)軍大勝。這次聯(lián)盟,后來被認為是合縱的開始,所謂合縱,就是幾個弱國聯(lián)合,抵御強國。
四、縱橫相爭
張儀眼見公孫衍破壞自己的連橫大計,自然要搞破壞,齊國又保持了中立;公孫衍在這種形勢下,利用三晉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又拉攏了燕和中山兩國,五國走到一起,準備相王。
中小國家都要稱王,齊楚兩個大國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秦齊楚三強反而走到了一起,反對這次合縱,楚國出兵攻擊魏國,甚至提出更換魏國太子;在這種局面下,五國相王慘遭失敗。
相王失敗后,張儀入魏,趕走了公孫衍,秦魏連橫,張儀為了鞏固聯(lián)盟,借道韓魏攻齊;但是秦軍被齊威王打的大敗,公孫衍再次得勢,驅(qū)逐了張儀。這次,公孫衍組成了更加聲勢浩大的聯(lián)盟,三晉加楚燕五國合縱,準備伐秦;張儀該如何應對,下次再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