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面積6.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大半島,山東半島有大、小山東半島之分,小山東半島指的是膠萊河以東的膠東半島,大山東半島是壽光小清河口和日照嵐山口與嵐山頭蘇魯交界處的繡針河口兩點連線以東的部分,包括青島,煙臺,威海的全部以及濰坊、日照、東營、濱州的大部分或部分,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雷州半島合稱“中國三大半島”。
隔渤海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因為地理上的原因,山東半島地區(qū)與東北聯(lián)系緊密,歷史上有大批民眾自水路乘船移民東北。
山東半島丘陵、低山占總面積的70%,丘陵海拔大多在200米左右,有數(shù)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嶺,海拔以嶗山1130米最高,沿海有海積平原,面積不足30%。山東半島海岸蜿蜒曲折,港灣岬角交錯,島嶼羅列,是華北沿海良港集中地區(qū),膠州灣的青島、芝罘灣的煙臺、威海灣的威海、石島灣的石島和龍口等均為中國著名港口。
氣候半島屬暖溫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1月均溫-3~-1℃,8月均溫約25℃,極端最高溫約38℃,年降水量650~850毫米,年降水量約60%集中于夏季,且強度大,常出現(xiàn)暴雨,半島東側(cè)南部沿海4~7月多海霧,年均霧日30~50天,半島東北側(cè)煙臺、威海等地冬季多降雪。
山東半島三面環(huán)海,日、月似從大海中躍出,特別是那神秘莫測,時常出現(xiàn)的海市蜃樓,明滅變幻,虛無縹緲,更是激發(fā)了半島先民那無限的遐思和豐富的想象,幻想海上有仙山,仙山有神仙,神仙長生不老,隨之產(chǎn)生了有著區(qū)域特色,富有想象力的半島神仙文化。
這種神仙文化的影響,在先秦時期就擴散到半島地區(qū)之外了,《史記·封禪書》記:“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渤)海中,去人不遠(yuǎn),患且至,則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闭f的是自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以來,就使人到渤海尋找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雖說渤海不單指山東半島沿海,但從后來秦始皇、漢武帝東巡祠神求藥的活動范圍看,幾乎全部集中在山東半島一帶,所以這里提到的渤海,也主要應(yīng)是山東半島北部沿海,這說明山東半島神話傳說在先秦時期就有很大影響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