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風的衣裳
她,是有史以來世間最美的女子。
她,出生后便被預言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災難。
她,因為絕世的容顏,被三個國君爭搶,從而使多個國家陷入戰(zhàn)爭。
她,目如秋水,面若桃花,額上一枚桃花印記,被世人稱為桃花夫人。
她,是美人息媯。
01 有一人兮甚美,事二夫兮深恥
春秋時期的陳國,是出美女的地方,陳國是媯姓世家,傳說陳國的公主個個容顏美麗。史上記載,世間最美的女子是息媯,陳莊公之女,嫁給息侯成為息夫人。她目如秋水,面若桃花,容顏絕美,被世人稱為“桃花夫人”。
桃花夫人的名字浪漫唯美,聽起來頗惹人遐想。關于這個名字,還有一個典故。傳說,她出生在百花凋零的深秋時節(jié),出生那一刻,滿園桃花盛開,引來百鳥朝鳳。她的額上帶著桃花胎記,仿如桃花仙子轉世。這個典故又給她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息媯一出世,大卜師就預言她會帶來災難。于是,她從小便被送往鄉(xiāng)下生活。
人們傳言,春天的桃花有多美,桃花夫人的容顏就有多美!美麗是上天饋贈給女子的禮物,得之為幸,不得為命。世間女子,有誰不想擁有絕世的容顏?可是縱觀古時的女子,好的容顏卻不一定有好的命運。
息媯就是一個有著傾國容顏的絕世美人,她的美讓至少三個國家陷入戰(zhàn)爭,從此,這些國家的命運,都因她發(fā)生了改變,而息國更是因她被滅國。
公元前684年,息媯和她的姐姐先后出嫁,她的姐姐嫁給了蔡侯,稱為蔡媯。息媯出嫁時,順道去蔡國看望姐姐。蔡侯聽說后,要見息媯。誰知,這一見竟為日后埋下了禍根。蔡媯本已是國色天香,息媯比之蔡媯更要出塵脫俗。蔡侯見到息媯,驚為天人,開始想入非非,言談舉止十分輕浮。
息媯本性剛烈,力拒。到息國后,跟息侯說起此事,息侯大怒。息侯為人度量小又懦弱,他自知國力衰弱,不敢跟蔡國對陣,但又咽不下這口氣。左思右想,想到一個“妙計”,他聯(lián)系楚文王,讓他假意出兵息國。屆時他向蔡國求救,等蔡侯來解圍時,便將他扣留。
事情果然按照設想進行,當蔡侯來助陣時,被楚文王俘獲,扣押至楚國。蔡侯在楚國住了一段時間,漸漸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心里怨恨息侯,就在一次宴會上,對楚文王說,天下最美麗的女人非息媯莫屬,目如秋水,艷若桃花,美麗得無法形容。
楚文王一聽,當下傾慕不已,便借機去息國拜訪。接風宴上,他提出想要見息夫人。這本不合禮法,現(xiàn)在看來,息侯就是一個無勇無謀的人,他既不敢得罪楚文王,又想炫耀息媯的美貌便將息媯喚出。
楚文王見到息媯的傾國之姿,瞬間石化。息媯執(zhí)著酒盞站立一邊,待楚文王伸手去接之時,不料息媯馬上將酒盞遞與宮女,讓宮女遞給楚文王。
真乃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只是強悍的楚文王哪里肯甘心,當晚因思念息媯,徹夜難寐。第二天,他設宴回請息侯,息侯樂顛顛地赴宴,卻被楚文王手下將領斗丹擒住,不費吹灰之力便滅了息國。
息媯得到消息,憤然嘆息說:“引狼入室,自取其辱!”她欲投井殉國,卻被斗丹一把拉住,勸她說:“夫人這樣做,豈不要了息侯的命嗎?何苦讓兩個人都活不成呢?”
息媯只得作罷,她見到楚文王,要他答應兩個條件:一是不殺息候,不毀息國宗廟;二是息國百姓不遭屠戮。
楚文王一一應承,就地封息媯為楚國夫人,將息侯封為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可悲一代國君竟然屈辱至此。其實,這也休怪別人,從一開始便是他自不量力弄巧成拙的結果。
身為一國之君,不能與親戚搞好關系,夫人受辱不敢與蔡候理論,反而求助于本就虎視眈眈的楚國。既然預料到蔡侯會舍身相救,依然忍心將蔡國拉下水,這無論如何也是不仗義的行為。
楚文王來息國,主動提出見息夫人,可見來者不善。他卻不加防范,難道不知,自家的絕色夫人已經(jīng)被人垂涎三尺了嗎?
可憐息媯,早知息侯這般窩囊,還不如開始就與楚國聯(lián)姻,也不會遭遇這么多的磨難!
楚國國力強過息國數(shù)倍,息媯嫁入楚國,楚文王十分疼愛她。息媯是一個傳統(tǒng)的女子,心里抵觸著楚文王。無奈,息侯在楚文王手里,她一個柔弱女子,授人以柄無力反抗。可憐她一片癡心,錯付了息侯那般無用的丈夫!
02 想蘼蕪之不見,厭云苡之空繁
楚文王如愿得到了息媯,因其面若桃花,便寵溺地稱她為桃花夫人。息媯嫁入楚國,為文王生了兩個兒子。轉眼三年過去了,卻始終不發(fā)一言。楚文王疑惑不止,一再詢問。息媯實在沒有辦法,流著淚說,自己一女事二夫,不能為丈夫守節(jié),不能自殺殉國,又有什么面目同人說笑呢?
息媯,雖然已經(jīng)貴為楚國夫人,依然不忘前夫,不忘故國,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她忍辱負重,只為保全息侯的生命,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大義啊!
漢劉向《烈女傳》記載:
這以后不久,楚文王出宮打獵,息媯趁機去城門見息侯。短短幾年,再相見竟恍如隔世。息媯痛哭著說:“我忍辱偷生,只為能再見你一面,如今心愿已了,再也沒有理由活下去!”說完撞墻而死。
息侯抱著夫人痛哭失聲,一時間萬念俱灰,也撞死在城墻,這是他們二人遲來的以身殉國。
楚文王打獵歸來,得知此事萬分悲痛,但感念他們的剛烈,便把二人合葬于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為紀念她,就在那里建了桃花廟,四時香火不斷。
息媯一生與桃花難解其緣,出生時桃花逆時而開,長大后面若桃花,被稱為桃花夫人,死后立桃花夫人廟。桃花既是美艷的,又是凄清的。開時艷麗無比,落時凄美孤清,落花終究會隨流水而去。
如此凄美的故事,是不是令人灑淚和感嘆?
不過,這是劉向自編的。從古至今,女子的貞潔都是十分重要的,息媯身嫁二夫,且委身敵國,這讓歷代傳統(tǒng)的士大夫們很是氣憤。他們自是希望她自殺殉國,于是,就有了上面這個凄美的結局。
這個結局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口味,所以廣為流傳。多數(shù)人骨子里都有一種悲劇情結,因為喜劇往往流于膚淺,而悲劇卻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這也是為宣揚封建社會的貞潔觀,從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劉向殺死了息媯。而歷史的真實,往往同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
真實的情況是,楚文王聽了息媯的話,便對她說:“如此還是蔡侯傷了夫人的心,我這就去討伐蔡國,為夫人報仇!”
公元前676年,楚文王出兵蔡國,因誤判軍情遭遇兵敗。這次的失敗,令心高氣傲的楚文王平生第一次有了挫敗感,為了將功補過,次年又出兵攻打黃國,黃國真的好冤啊。勝利回朝時,卻不幸半道暴病身亡。
可嘆他在政十四年,也算勵精圖治,只是性格暴烈,窮兵黷武,出兵過于隨意,導致史料對他褒貶不一。
03 何窈窕兮若彼,而寂寞兮如此
再說回息媯。文王死后,息媯長子熊囏被立為王,稱楚王堵敖。堵敖三年,為了鞏固政權,想殺死弟弟熊惲。熊惲聞訊逃到隨國,并說服隨國一起將堵敖殺死,自立為君,是為楚成王。成王年幼,軍國大權落入文王之弟子元手中。
子元比兄長楚文王還要暴戾不可一世,他貪戀息媯美色,常常無端騷擾,卻每每被息媯斥責。但他自恃位高權重,竟公然住進宮中,息媯忍無可忍。幾年間,她經(jīng)歷了喪國之痛,息侯也因悔恨,不久便抑郁而終。楚文王雖深愛她,她卻活在自責與羞愧中,從未展露笑顏。
文王過世后,兩個兒子陷于儲位之爭,互相殘殺。如今又面對子元的騷擾,令這個美麗的女子整日以淚洗面。幸好,楚國還有若敖氏一族執(zhí)掌大權。若敖氏早就看不慣子元的飛揚跋扈,見子元竟然罔顧倫常調戲嫂子,且不聽勸告,于是出其不意地殺死了子元。
子元禍亂朝政八年之久,息媯也隱忍了八年。如今還政于成王,息媯終于卸下了心頭的包袱,從此安心地退出朝野隱居深宮。但是,她并未被人遺忘,此后,世間便出現(xiàn)了關于桃花夫人的諸多版本。
縱觀息媯一生,因無與倫比的美麗,給至少三個國家?guī)響?zhàn)爭,也正印證了“紅顏禍水”的讖語。其實,所謂的紅顏禍水,不過是男權社會推卸責任的說法。如果君王明辨是非,勤政愛民,又何來的禍水一說?
尤其對于息媯,先是蔡侯不顧身份地位引誘她卻遭拒絕,后被楚王生擒,終生囚禁于楚國,九年后,孤獨地死去。他本有貌美的妻子,卻貪心不足,貪戀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正是一個不自律的舉止,帶來殺身之禍。
再是息侯生性懦弱又無容人之量,引狼入室反遭害人害己,不但將蔡國拖入戰(zhàn)火,還賠上了自己的國家和夫人,此乃昏庸至極。
最后是楚文王,他從小飽讀詩書,精通治國和用兵之道,即位后,采取蠶食政策,一點點吞并周邊小國,壯大自己的實力。他在政治上很有作為,知人善用,只是一向自負,性格桀驁不馴,若不加克制,必會因任性而誤國。
性格決定命運,此話不虛。他為了息夫人兩次出兵,足以詮釋他性格上的弱點。第一次與息國聯(lián)手,于息候,是為了出氣,于他,其實另有私心,恰恰符合他蠶食周邊國家的外交政策。第二次出兵蔡國,一是為了討好息媯,二是為了吞并蔡國,卻不幸中了對方的空城計。他不甘心就此失敗,雖大敗黃國,卻暴病身亡,害了自己不說,又令黃國生靈涂炭。
而子元,也因自以為是,貪戀美色而不知控制,導致被殺的結局。
這一系列事件,皆與息媯有關,但并不能就此歸咎于息媯。生得美麗,不是她的錯,而在于這些男人錯誤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美色上。身為國君或者實際掌權者,不能控制私欲,而將國家的命運當做兒戲,最終命死誤國,世人卻將罪責讓無辜的息媯來承擔!
三國戰(zhàn)亂和衰亡的悲歌,讓一個淡泊心志、渴望和平的柔弱女子來唱響,這顯然是極不公平的。
息媯在被侵犯時,有禮有節(jié)不卑不亢,并無絲毫不當之處;在息侯身陷敵手之時,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和息國百姓的生計而忍辱偷生;嫁入楚國三年不語,也正是強權下的一種無言反抗。
而在封建禮教之下,這樣的忍辱不會被人稱道,人們更希望她自殺殉國,于是出現(xiàn)了劉向《烈女傳》中杜撰出來的情節(jié),因為凄美才是看起來最完美的結局。他贊美了息夫人和息侯不愿忍辱偷生的殉國行為,為息夫人立下了烈女的貞節(jié)牌坊,兩千年來廣為傳頌,且被世人立桃花夫人廟,從此被奉若神明。
桃花夫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古今文人多作詩紀念,對其評價褒貶不一。褒與貶,一是關乎人性,二是由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決定。
其中代表之作,有杜牧的《題桃花夫人廟》: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前兩句透著憂傷,充滿了對桃花夫人的追思和惋惜之情。后兩句是借慨嘆晉代豪富石崇的樂妓綠珠因美色被人覬覦,導致石崇下獄而自責地跳樓自殺一事,隱晦地指責息夫人茍且偷生不能以身殉國的行為。
杜牧用綠珠來反襯息夫人,還算不失敦厚,他對息夫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不想過于苛責一個弱女子,便轉而去贊美綠珠,可謂用心良苦。
另有王維的《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這首詩,以飽滿的感情,對息夫人報以深切的同情,并指責楚文王的不厚道。他能為弱小者發(fā)聲,以旁觀者的視角,審視了這場戰(zhàn)爭,發(fā)出了“不要以為你楚文王如今的寵愛,就可以令息媯忘掉舊情,眼前繁花似錦,她卻常常滿眼淚水,不想與楚王說一句話”這樣的聲音,譴責楚文王恃強凌弱的侵占者本質。
這首詩使桃花夫人的形象更加豐滿,不失為一個文人以冷靜和客觀的態(tài)度對事件進行評價。
桃花夫人的隱忍非是貪生怕死,她對國民體恤愛護,對息候重情重義;在楚國鼓勵農(nóng)桑,輔佐幼君;她溫婉賢惠,處理政事的能力也很強,在排除內憂外患之后,還政于君,甘心退居,從而在歷史的舞臺消失,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睿智女子。
桃花夫人到底有多美,史料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只說她“目如秋水,面若桃花”,但就她一人引發(fā)了至少三個國家的戰(zhàn)爭來看,想來應該是極美的。但她不愿以色侍人,始終有禮有儀,不卑不亢,從未恃寵而驕,這對于一個封建社會下的女子來說,是極為可貴的品質。
兩千多年的時光,許多人事早已斑駁,而桃花夫人依然引得無數(shù)后人為之遐想,也是她生前不曾料到的。桃花夫人廟如今已難尋蹤跡,只是,關于她的傳說,卻一直經(jīng)久不息。這對于她,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文中小標題援引自唐代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