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進行時——寫好看的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卷)
文丨野狐貍 圖丨源自網(wǎng)絡(luò)
第十二章 平后蜀(二)
1. 最后一關(guān)
乾德三年(956),劍門關(guān)成為了兩軍爭奪的焦點。
劍門關(guān)隸屬劍州(今四川劍閣縣),是古蜀道上最著名的險隘。關(guān)口處于大劍山中斷處,兩邊懸崖峭壁,山壁似劍,相對成門,所以有“劍門天險,一夫荷戈,萬夫莫開”的說法。
王昭遠連吃幾個敗仗后,徹底由“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了“防守中的保守主義”,繼續(xù)窩在里面不出來??v然實力大損、士氣不振,王昭遠似乎也不怎么著急。
王昭遠不急,孟昶不能不急。面對越來越糟的戰(zhàn)勢,他派出了一支一萬多人的精銳部隊馳援劍門關(guān)。
別看這支部隊人數(shù)不多,卻是由太子孟玄喆任統(tǒng)帥、兩名宰相級的大臣任副統(tǒng)帥,算是蜀軍壓箱底的一支隊伍了。
孟昶對他們寄予厚望,在出發(fā)前賞賜了大量錢帛,勉勵他們奮力御敵、力挽狂瀾。
從成都到劍門,直線距離260公里左右,雖然當時交通手段差點,緊趕慢趕十多天,一般也能跑到。
王昭遠眼前的任務(wù)就是守住劍門關(guān),十天。
按照當時的情況,只要守關(guān)的人不是特別挫,完成這個阻擊任務(wù)應(yīng)該不成問題。
但我們知道,王昭遠先生在讓人失望這一點上是從未讓人失望過的。
在攻打劍門關(guān)前,王全斌從一個俘虜口中,獲取了一份有價值的報告:從宋軍駐地出發(fā),渡過嘉陵江往東越過幾座大山,可以找到一條叫做來蘇的小道,經(jīng)此小道可迂回到劍門關(guān)以南的清強店,然后可從后面發(fā)起突然攻擊,實現(xiàn)南北夾攻。
王全斌采納了這個建議,并派人迅速實施,不惜跋山涉水、披荊斬棘,一路急行軍撲向清強店。
從軍事常識上講,守關(guān)最怕的事情就是背后遭黑槍,既然是蜀軍降卒提供的情報,說明當?shù)赜胁簧偃酥肋@條偏僻小道,如果王昭遠稍微多個心眼,分兵駐守或是打個埋伏都不成問題。
當然了,我說過,人家是王昭遠,是不能按常理來講的。還是簡單說結(jié)果吧。
正月,宋軍南北夾擊,攻陷劍州。蜀軍一萬多士兵被斬殺,副帥被俘。此時,他們的援軍還在路上。
王昭遠輸光了所有本錢,狼狽地成了一個光桿司令,但他的鬧劇還沒結(jié)束。在敗退過程中,他隨亂軍四處逃竄,最后藏匿到一戶百姓家里,企圖蒙混過關(guān)。
宋軍似乎也特別想見一見這位神奇的對手,一路尾隨追擊。最終一隊宋軍士兵在一個民房倉儲間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王昭遠。
此時,王昭遠面掛淚痕、雙眼紅腫,蜷縮著身體,瑟瑟發(fā)抖,早已經(jīng)沒有了倆月前的神氣,口中倒還念念有詞:“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宋軍將士對他所念叨的東西毫無興趣,只是亮了一下明晃晃的刀槍。
王大人,起來吧,沒事走兩步。
本來,王昭遠同志在短短兩個月之內(nèi)由諸葛亮變成了俘虜,已經(jīng)很可憐了,一路下來,我們也批評了不少,不應(yīng)該再落井下石。但鑒于他的表現(xiàn),還是忍不住要再多批兩句。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是晚唐詩人羅隱詩作《籌筆驛》(主題為感慨諸葛亮生平)中的名句,意為一人運氣來時天地都來相助,時運去時縱然英雄也無可奈何。很顯然,王昭遠先生把蜀軍的家底敗得一干二凈,不但沒檢討自己,還繼續(xù)比附諸葛亮,埋怨時運不濟。
所以說,別人是不撞南墻不回頭,王先生堪稱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不管怎樣,王昭遠的鬧劇結(jié)束了,對于這個人的神奇表現(xiàn),我曾有所懷疑,是否真的有這么一位水貨?是否被后來者刻意“抹黑”,用來證明宋朝吞并后蜀的正當性。
帶著這種疑問,我查閱各種史料,小心推敲細節(jié),認真比對所載事實,終于得到了答案——他確實是個如假包換的水貨。
史官沒冤枉王昭遠,卻可能冤枉了另一個人。
當王昭遠兵敗的時候,后蜀太子孟玄喆所率的援軍僅趕到了綿州(今四川綿陽),從距離上看,才走了一半路程。聽到前方劍門失守的消息后,只得退回成都。
孟玄喆,字遵圣,孟昶的長子,當時29歲。
按照傳統(tǒng)說法,他是一位足可以和王昭遠比肩的蠢人,不少史書津津樂道這樣一件事情:說孟玄喆當時所率的援軍很不像樣,旗幟均由飾有刺繡的絹帛做成,連旗桿也纏上了織錦,這樣一只彩旗招展的隊伍不像是赴前線打仗,更像是為當?shù)乜楀\產(chǎn)品“蜀錦”做植入式廣告。
如此看來,皇子孟玄喆應(yīng)該是個如假包換的紈绔弟子。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停留在這一則簡單的史料片段上。
事實上,根據(jù)《宋史》記載,孟玄喆歸降宋朝后,曾在貝州、定州等臨近遼國的邊境重鎮(zhèn)任職,并且先后參與攻打太原(北漢)、幽州(遼國)的戰(zhàn)斗,屢立戰(zhàn)功。
試想,孟玄喆在后蜀尚是太子,但歸降宋朝后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物(甚至還有俘虜身份)。如果此人真是紈绔子弟,宋朝為了顯示大度,封個一官半職也就夠了,絕不會把防守邊境的重任交給一個廢柴。
所以,小人物孟玄喆被誤解的可能性更大。
在浩瀚的歷史中,他雖是個不起眼的人物,但秉持公正客觀寫史的角度,在此特做說明。
- 未完待續(xù) -
野狐貍講宋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