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儒家學(xué)說一個重要的思想。
在元代郭居敬編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孔子有三個學(xué)生榜上有名,這三個學(xué)生是:曾參、仲由、閔損。
曾參的“二十四孝”故事名為“嚙指痛心”。
曾參小時候家里很貧窮,曾參經(jīng)常進(jìn)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還在山上打柴的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接見客人。
贊曰: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負(fù)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仲由的“二十四孝”故事名為“百里負(fù)米”。
仲由,也就是子路,小時候家里同樣很貧窮,他自己吃糠咽菜,卻跋涉上百里,背著米回家,讓父母吃點好的。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隨從如云,積糧如山,他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背米,卻不能實現(xiàn)了?!?/p>
贊曰:負(fù)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
閔損的“二十四孝”故事名為“單衣順母”,又叫“鞭打蘆花”。
閔損的親生母親去世比較早,老爸娶了后媽,又生了兩個弟弟,后媽對閔損不好,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后媽給閔損的兩個弟弟做了棉衣,卻用蘆花給閔損做衣服。蘆花做衣服看起來很蓬松,但是不保暖。一天,父親帶閔損外出,因為天氣太冷,閔損凍得直發(fā)抖。老爸看到閔損穿著這么厚的衣服還發(fā)抖,很是生氣,就拿起鞭子抽他,結(jié)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蘆花飛出來,老爸這才明白,原來是后媽的虐待閔損,自己錯怪了孩子。
閔損的爸爸很生氣,回到家里就要休妻,閔損以德報怨,一番求情,才打消了老爸休妻的念頭,閔損說:“父親,請你不要趕后母走,因為畢竟還有兩個小弟弟呀!有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如果母親走了,我和兩個弟弟都會挨餓受凍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閔損的真誠也讓他的后媽很是羞愧,從此家庭幸福和樂。
贊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fēng)霜。
歡迎關(guān)注本人微信ID‘大嘴讀史’(paul_tracy)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