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僅四十五年之后即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又稱司馬晉,曹魏就此滅亡。一朝的覆滅,換來的是另一個政權的崛起!
然而,這個竊取曹氏而得的政權,又立足了多少年呢?
265年,曹魏皇帝曹奐(260-265年間在位)被迫禪位于司馬炎,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西晉(公元265年--316年),這也是個短命的王朝。
雖傳四帝(武帝、惠帝、懷帝、愍帝),但國祚只有五十一年。但若以滅東吳開始算起,則立朝僅僅三十七年。西晉,是我國歷史上三國后短暫的大一統(tǒng)王朝,與之后的東晉合稱晉朝。
太康之治'
280年,孫吳亡于西晉,其全部郡、州、縣正式并入晉之版圖。司馬炎統(tǒng)一全國,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亦結束長達八十年的分裂時期。滅吳之后,司馬炎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擺脫戰(zhàn)亂之苦,使國家走上發(fā)展之路。
重視農業(yè)生產,人口迅速增長
西晉一朝重視農業(yè)生產,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加強監(jiān)督等方面促進農業(yè)生產。如:司馬炎頒布戶調式制度,推行占田法和課田法。占田、課田制下的農民,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自己所有。
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措施,國家的農業(yè)生產很快繁榮發(fā)展起來。史書稱: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咸要其業(yè)而樂其事。進而人口也迅速增長起來,據現代學者推測,西晉至永康元年(300年)人口已恢復到3500萬人。
維護階級利益,保持政治穩(wěn)定
為保持政治穩(wěn)定,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司馬炎還公布官品占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規(guī)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可占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
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yōu)厚待遇,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也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和農民的利益。
好景不長,政風腐敗,奢風漸長
司馬炎在發(fā)展生產的同時,反對奢侈,厲行節(jié)儉。但好景不長,西晉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貪暴恣肆,奢侈成風。世家大族相互攀比助長奢侈之風,大臣請求皇帝制止,但司馬炎不僅無動于衷,還資助其其爭富。此外,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且公開搶劫、殺人。
其后司馬炎也逐漸驕奢淫逸,由于沒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等問題,為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而埋下禍根。
八王之亂
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次子)繼位,他為人癡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后皇后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終于爆發(fā)“八王之亂”。
這是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fā)的內亂,前后兩個階段,共歷時十六年。第一階段:公元291年三月到六月,歷時三個月。第二階段:299年到306年,歷時七年。第二階段動亂規(guī)模更大,參與的宗室王更多,戰(zhàn)爭更加慘烈。
參與動亂的皇族主要包括: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他們?yōu)橹饕獏⑴c者,實際不止八個。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zhàn)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相繼爆發(fā),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它是西晉歷史上一場觸目驚心的王室內部的大屠殺!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西晉亡國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之后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永嘉之亂
306年,晉惠帝司馬衷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晉懷帝,改元永嘉。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陽進而擄走晉懷帝,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余人,挖掘陵墓和焚毀宮殿,十萬晉軍被殲。史稱永嘉之亂,或永嘉之禍。永嘉之亂后,晉朝統(tǒng)治集團南遷,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316年,匈奴攻陷長安,晉愍帝出降,被擄至平陽,西晉亡。
史家謂'永嘉之亂'是我國歷史上的巨大風暴。自懷、愍二帝被擄北去而晉室南渡后,北方便成為胡族活動的大舞臺。自匈奴劉氏興起,五胡便展開連串的建國運動,彼此混戰(zhàn)不休,令中原人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加上戰(zhàn)爭阻礙生產,使開發(fā)近千年的中原淪為白骨蔽野之地。此亦為異族首次成功入主中原。
各族內遷,五胡亂華
魏晉時期,漢族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對各少數民族的控制和補充內陸勞動人手的不足,經常招引和強制他們入居內陸。各少數族人民內遷后,在漢族長期影響下,逐步由游牧生活向農業(yè)生活過渡。魏晉時,西、北各少數族向內陸遷徙更加頻繁,且種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
西晉占田制明確規(guī)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tǒng)治者“怨恨之氣,毒于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fā)生。自永嘉之亂后,開啟北方五胡亂華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戰(zhàn)近130年。
西晉'八王之亂'時,胡人趁亂反晉。五胡亂華指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xù)建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政權對峙。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jié)、羌、氐(dī)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五胡亂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氐族領袖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匈奴左賢王劉淵稱漢王,建立漢趙王朝,五胡建國陸續(xù)開始。
小史個人之見:
天理昭昭,因果循環(huán)。從晉武帝司馬炎篡權曹魏,最終到晉愍帝出降,這個竊取曹氏而得來的政權僅僅五十一年。且這期間,安定只是一時,主線卻是動蕩!內憂外患,西晉終走向滅亡。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