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tǒng)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tǒng)稱兩漢
東漢在文化、科技、軍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鄭玄將經(jīng)學推向高峰并開創(chuàng)鄭學,科技上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fā)明地動儀和渾天儀,軍事上迫使北匈奴西遷,佛教在此期間經(jīng)白馬寺傳入中國。東漢豪強地主勢力擴張并形成門閥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內(nèi)遷,北匈奴西遷后鮮卑人占據(jù)漠北,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一、光武帝——劉秀
東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后裔。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員
當時正好是王莽當朝,天下大亂,赤眉軍與綠林軍起兵反王莽。劉秀此時與其兄劉縯在舂陵(今湖北棗陽縣)起兵,與綠林兵共同擁護更始帝劉玄。23年,劉秀率綠林軍3萬以少勝多于昆陽滅王莽軍42萬,殺其主帥王尋,取得昆陽大捷。
此后劉縯兄弟威望大盛,遭到劉玄的猜忌。劉秀有所察覺,但劉縯不以為意,最終被劉玄找理由殺死。此時劉秀也處于危險之中,只得向劉玄請罪,并不敢為哥哥服喪,飲食言笑如常。后劉玄占據(jù)洛陽,派劉秀巡視黃河以北,劉秀始才脫離險境。
劉秀在河北積蓄力量,日益壯大,被劉玄封為蕭王。但劉秀手下不斷勸進,終于在25年,劉秀于鄗城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國號仍為漢,史稱東漢。次年遷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傀儡皇帝,擊敗劉玄,劉玄投降后被殺。劉秀先后蕩平赤眉、張步、隗囂、公孫述等割據(jù)勢力,于建武十二年(37年)統(tǒng)一中國。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后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被敵人擊敗。除此之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
在新末的軍閥混戰(zhàn)中,劉秀的軍紀相對較好,但手下大將吳漢等人還是有有屠城、暴掠的行為。天下未定之時劉秀對諸將的約束顯然不夠,造成手下大將鄧奉因家鄉(xiāng)遭吳漢軍劫掠,怒而反叛。直到吳漢與劉尚攻滅最后一個敵人公孫述,縱兵大掠成都,劉秀才肯斥責他們。然而詔書雖寫得聲情并茂,吳漢的官爵卻并未受到影響。
劉秀死后,其子漢明帝劉莊將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功勞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畫在云臺閣,稱云臺二十八將。
二、漢明帝——劉莊
東漢的第二位皇帝,在位十八年
劉莊是劉秀的第四子,本來他不是太子,當時的太子也就是第一任皇后的兒子劉強因為母親被廢,所以主動辭讓了太子,這才讓第二任皇后陰麗華的兒子劉莊做了太子。
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明帝與他的兒子章帝(75-88)在位的三十年間,政治清明,社會經(jīng)濟繁榮,國家相對穩(wěn)定,史稱“明章之治”。
漢明帝熱心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他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參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時,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邊少數(shù)族侵擾的威脅,使?jié)h族和少數(shù)族的友好關系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
永平十六年,命竇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漢軍進抵天山,擊呼衍王,斬首千余級,追至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盧地。其后,竇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最終西域諸國都派遣兒子子入漢侍奉。自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至此,西域與中原斷絕關系65年后又恢復了正常交往。次年,又復置西域都護。
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fā)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并于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明帝之世,吏治比較清明,境內(nèi)安定。加以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郡國公田賜貧人、貸種食,并興修水利。因此,史載當時民安其業(yè),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記錄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到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激增至3400多萬。
75年八月六日,劉莊在雒陽東宮前殿去世,時年四十八歲。
三、漢章帝——劉炟
東漢第三位皇帝(75年~88年在位),光武帝劉秀的孫子,漢明帝劉莊第五子
75年八月初六日,漢明帝去世,劉炟即皇帝位,當時十九歲
75年十一月,漢章帝下詔征西將軍耿秉駐扎于酒泉,以防備北匈奴。
75年,發(fā)生大瘟疫。京師洛陽及三州大旱,漢章帝下免除兗、豫、徐州的田租,將倉庫里的糧食拿出來救濟災民。
76年,酒泉太守段彭討擊車師,大破北匈奴。二月,武陵澧中蠻族叛變。三月,山陽、東平發(fā)生地震。漢章帝下罪己詔。
九月,云南地區(qū)永昌哀牢夷叛變東漢政府。一直到次年,永昌、越巂、益州三郡之兵討伐哀牢,才平定了叛亂。十月,武陵郡發(fā)兵討伐叛蠻,大破蠻兵。十一月,阜陵王劉延謀反,漢章帝貶其為阜陵侯。
劉炟在位期間,行寬厚之政,注重選拔官吏。打擊豪強地主兼并土地,采取優(yōu)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
77年六月,燒當地區(qū)羌族人民反叛東漢朝廷,漢章帝派遣金城太守郝崇前去征討,不幸失敗,于是羌族大軍進至漢陽。八月,漢章帝又派遣行車騎將軍馬防前去討伐。78年四月,行車騎將軍馬防在臨洮一戰(zhàn)擊破燒當羌
88年四月九日,去世,年僅三十三歲
四、漢和帝——劉肇
東漢第四位皇帝(89年—105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27歲,漢章帝次子
即位時,只有10歲,由母后竇太后執(zhí)政,從此漢朝由穩(wěn)轉亂,進入外戚、宦官相繼掌權的時期,和帝在位時期東漢日益衰敗,竇太后排斥異己,讓弟弟竇憲掌權,竇家人一犯法,竇太后就再三庇護,竇氏的專橫跋扈,最終引起漢和帝的不滿。
92年8月14日,漢和帝聯(lián)合宦官鄭眾將竇氏一網(wǎng)打盡,但是也由此進入宦官專權時期。
106年2月13日,漢和帝郁郁而終。漢和帝在位時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發(fā)展,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班固、班昭寫了《漢書》。另外,和帝初年竇憲滅亡了匈奴,擴張疆土數(shù)千余里,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五、漢殤帝——劉隆
漢和帝次子,養(yǎng)于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
和帝在世的時候,生了許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為宦官、外戚在謀害他的兒子,便將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間撫養(yǎng)。
106年一月漢和帝死,鄧皇后因長子劉勝有痼疾,便將劉隆迎回皇宮做皇帝,劉勝被封為平原王。 劉隆登基時候剛剛好出生滿100天,是為漢殤帝,改元“延平”。
朝政由外戚鄧氏掌權。 可憐一個嬰兒皇帝漢殤帝,只做了8個月的皇帝。當延平元年八月,漢殤帝得了場大病就死在襁褓之中了。 漢殤帝是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
六、漢安帝——劉祜
漢章帝劉炟之孫,東漢第六位皇帝(106年—125年在位),在位19年
106年八月,漢殤帝不幸早夭。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鄧騭又去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們商議,征得他們的同意便連夜持太后節(jié)召招劉祜入宮。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是為漢安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初”。
劉祜即位,卻沒有趕上好時候。內(nèi)憂外患,百事多艱。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后擔任西域都護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zhàn)爭長達11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
邊疆多事的同時,國內(nèi)也災害連年,人心浮動。在安帝登基的那一年,就有18個郡國發(fā)生了地震,41個郡國發(fā)生了水災,28個郡國受風暴和冰雹的襲擊。124年,京城和23個郡圍發(fā)生了地震,36個郡國發(fā)了大水,下了冰雹,人民困苦不堪。
121年,鄧太后去世,安帝親政。這時,在安帝周圍已形成了以乳母王圣、中黃門李閏、江京為首的宦官集團。安帝早就不滿受制于鄧太后的地位,太后的死對他來講無異于一次政治上的解放。
太后死后不久,有幾個以前受過太后懲罰的官人誣告太后兄弟鄧悝、鄧弘、鄧閭陰謀廢安帝,另立平原王為帝。這一誣告正中安帝下懷,鄧悝等被判為謀反罪處死,鄧騭兇不知情,被免官歸郡,受郡縣官吏的逼迫而死。因鄧騭無罪遇害,大臣們不服,大司農(nóng)朱寵等仗義執(zhí)言,為其鳴冤叫屈。為平息官員們的怨氣,安帝又假惺惺地譴責州郡官員,并命令妥善安葬了鄧騭。
在外戚與宦官的斗爭中,宦官集團又一次得勢。官僚集團與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銳。以楊震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安帝約束、懲戒飛揚跋扈的宦官,但安帝總是置之不理。而被揭發(fā)的宦官們則乘機誣告,最終處死了正直的楊震。
125年二月,安帝攜同閻皇后和貴戚南下游玩,三月,剛走到宛城,忽然得病,時冷時熱,病勢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4月30日,在返回途中到達葉縣(今河南省葉縣南),已呈彌留狀態(tài)。他想囑咐后事,已經(jīng)說不出話來,只能睜眼盯視著皇后,慢慢死于車中,終年32歲
七、漢前少帝——劉懿
東漢第七任皇帝(但在一般看法里不認為是東漢皇帝之一),125年4月30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
125年三月,漢安帝去世,閻太后為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劉懿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同年十月,劉懿因病去世,之后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濟陰王劉保為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