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死后,武則天放開手腳,在政壇上掀起急風暴雨,這么折騰了七年,到天授元年(690年),她終于撕下最后的偽裝,正式推翻李唐王朝,建立武氏周朝。
改朝換代是中國歷史一出老戲碼,套路相當成熟。第一步叫'天降祥瑞’。垂拱四年(688年),洛水中冒出那塊神奇的石頭,標志著這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叫'勸進’,就是各色人等公開上書,請求更改國號。這里面的關鍵人物是現任皇帝,他必須出面,表態(tài)讓賢,不當這個皇帝。一般情況下,新任皇帝要謙讓一番才能接受,但武則天是現任皇帝老娘,這個客氣就免了。
天授元年九月,'百官宗室、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合六萬余人’聯(lián)合上書,'請改國號曰周?;实垡嗌媳碜哉堎n姓武氏。’
武則天挑了個吉日,九月九日,登上皇城正門'則天門’,相當于現在天安門,正式宣布'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加尊號曰圣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
洛陽-則天門
高祖太宗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大唐王朝,就這么平靜地覆滅。當年那個十三歲的小女孩,歷經五十三年殘酷的宮廷斗爭,終于登上最高寶座,成為君臨天下的'圣神皇帝’。中國歷史,由此多了一抹不一樣的色彩。文人墨客、影視神劇,也從此多了一份素材寶藏。
武這個姓,據說出自西周王族,因此武則天給新朝起名'周’,并且把周文王追尊為始祖皇帝。攀上這么個地位高、年代久的祖宗,既顯得氣派,乘機還可以壓唐王朝一頭。
這里面唯一不好處理的是睿宗李旦。以前一般都是降為王,然后或囚或殺,看新皇帝心情。但李旦是親生兒子,這個老套路就不管用了。一個辦法是讓他重新回去做太子,但這樣的話,自己一撒手,天下又要姓李,豈不白忙活一場?
估計武則天一時也沒想好怎么辦,于是折衷一下,先讓兒子跟自己姓武,同時安個名號叫'皇嗣’。嗣的意思是繼承,嗣子就是有繼承權的兒子,所以李旦皇帝雖然沒得做了,但繼承權還在。
與此同時,順理成章的,對武家人大肆封王。高宗在的時候,武則天對兄弟子侄下了不少狠手,現在自己當了皇帝,還得靠姓武的撐場面。兩個侄子武承嗣封魏王、武三思封梁王,算這撥人里牽頭的,其他還封了十幾個。
皇帝當上了,新朝也成立了,武則天一邊享受創(chuàng)造歷史的快感,另一邊,不可避免又要面臨新的煩惱。
這里有一個問題:歷史上掌權的太后不少,為什么只有武則天稱帝?其中有一個不起眼、但挺重要的因素——安全。
掌權的目的是什么?為了享受說一不二的快感。當太后就可以享受這種快感,為什么一定要做皇帝?能在幕后操縱,為啥一定要到前臺打拼?
袁世凱覺得大總統(tǒng)說話不好使,打主意要當皇帝,結果在那個位置上沒坐幾天,內外交困翹了辮子。
皇帝,不是那么好當的。
最高利益伴隨最大的風險,不管平均壽命還是非正常死亡率,帝王都是一個極其糟糕的群體(專家說死于非命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一千倍)。相對而言,太后就安全多了。
是選擇輕松又安全,還是選擇辛苦又危險?大多數人會選擇輕松和安全。但武則天不一樣,她既要權、又要位,而且樣樣都要第一名。要著要著,就把自己送進了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群體。
她面臨的第一個危機,也是貫穿她整個皇帝生涯的危機,仍然是接班人問題。
這是個老大難問題,高祖、太宗,甚至高宗都被搞得焦頭爛額。只不過到武則天這里,老問題出現了新情況。
從前接班人是太子,太子勢力大,就威脅到皇上,所以重點是盯緊太子。武則天沒立太子,相當于太子的皇嗣李旦,目前正處在一個半打倒、半軟禁的狀態(tài),講句不好聽的話,氣喘大一點都怕被人告發(fā)。他是不敢搞事情的,搞事情的是武家人。
大周朝剛一成立,武家班便行動起來,發(fā)動一起震驚朝野的'王慶之事件’。這個事件中,政壇矛盾集中暴露,各方勢力再次亮相排隊。事件最終,以兩名宰相被殺、武家班意圖暫時受挫而收場。但接班人問題照舊懸而未決,而武則天的危機,也仍然沒有解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