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北朝,大家腦子里一定想到的是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是南朝(宋、齊、梁、陳)和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對峙的時期。但在日本時間不長的歷史當中,也存在著一個所謂的“南北朝時期”
1333年,日本鐮倉時代伴隨著北條氏的鐮倉幕府終結而結束,到了1136年,日本室町幕府初現(xiàn),同時南方還有一個后醍醐天皇的小朝廷,從此日本南北雙方對峙,形成了日本的南北朝時期
日本南北朝簡圖
咱們上期講到日本在鐮倉幕府滅亡的背景下展開了一段由后醍醐天皇主導的建武新政,這實際上是一次“王政復古”,想回到奴隸社會那種貴族政治的虛幻,所以所謂的“建武中興”持續(xù)很短就結束了
建武中興僅僅兩年半就進入日本另一次戰(zhàn)亂,即足利尊氏與中央朝廷的對抗,最終足利尊氏依靠新崛起的武士階層的力量成功主導大局,逼迫后醍醐天皇交出天皇三神器并“讓位”
后來后醍醐天皇被救出又“重開新政”,正式與足利尊氏控制的朝廷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史稱“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的日本又陷入新一段的戰(zhàn)亂,但另一方面由于足利尊氏方面的室町幕府控制力度日復一日,所以南北朝的局面只是暫時,日本更長的歷史時期是被稱為“室町時代”
那么,室町幕府是如何一步步強大并干掉南朝方面勢力的呢?南北朝時期的日本又是怎樣一個此消彼長的歷史進程呢?
咱們本期就來著重聊一聊日本南北朝時期的結束和南北一統(tǒng)
南北朝主要指的是日本同時出現(xiàn)了南、北兩個天皇,以這倆天皇為中心形成了所謂的“南北朝”,當然南朝就是后醍醐天皇那一支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但北朝方面的實際掌權者是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光明天皇不過是個象征吉祥物
日本南北朝勢力簡圖
在日本的歷史上,這兩邊的天皇還都有各自的傳承,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看這兩邊其實都算是“正統(tǒng)”,所以自古這方面爭議就比較大
直到20世紀初日本的幸德秋水才向當時明治天皇提出關于正統(tǒng)性的問題,當時的明治天皇最后作出結論說:以南朝天皇為日本的正統(tǒng),北朝天皇保留名號,但不列入正統(tǒng)。
日本的南北朝始于1336年后醍醐天皇正式跟足利尊氏南北對著干,終于1392年南朝勢力衰退并把三神器交給北朝天皇
南北朝時期是日本歷史上一段分裂動蕩的時期,這段時期的日本南北雙方雖說不是天天打仗吧,斷斷續(xù)續(xù)也是多次攻防,消耗了大量國力
所以此段時期的日本廣大農民百姓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而作為戰(zhàn)爭主力之一的武士階級也不好過,戰(zhàn)爭使得大量日本人流離失所,遠奔他鄉(xiāng),這也是為啥這段時期在朝鮮半島鬧倭寇比較兇的原因之一
當然從更為宏觀的層面來看,在南北雙方多次戰(zhàn)爭的過程中,南朝是在持續(xù)衰退的,或者叫北朝實力不斷增強。所以最終北朝才能戰(zhàn)勝南朝嘛
日本建武三年(公元1336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被足利尊氏幽禁的后醍醐天皇秘密逃出京都,經過一番輾轉潛行至大和吉野,在此開設朝廷(即南朝)與足利尊氏擁立的京都朝廷(即北朝)對抗。
后醍醐天皇的倉皇出逃
南北朝對峙格局形成后,后醍醐天皇就呼吁全國討滅足利氏,并派遣皇子、諸將在各地努力扶植收復京都的勢力。
相應的,足利尊氏也任命家族中人為守護,廣泛配置于各國,在關東、九州等前代以來的有力豪族擁有守護職的地方設置關東管領、九州探題來與南朝勢力相對抗,并為日后支配全國布局。
足利尊氏
就在雙方都拼命想拉攏各個地方的勢力的時候,日本各地的豪族勢力反倒利用這些資本討價還價,逐漸“撈到不少好處”,較之從前更加的“獨立”和“自主”,這就為幾十年后日本的戰(zhàn)國時代埋下了伏筆
再回到南北朝上面來,盡管為了爭取各地勢力的支持,雙方都作出了妥協(xié),但底線還是保得住的,那就是至少得讓這些地方勢力肯出力幫自己打仗!于是乎,全日本就圍繞著南北朝雙方在各地展開了戰(zhàn)爭
在政治利益商討完畢后,各地勢力也都紛紛站好了隊,隨之而來的就是兩軍在各地的戰(zhàn)斗:
*北陸方面:新田義貞勢力進入金崎城,與本據(jù)地上野、越后聯(lián)絡開始活動,成為了南朝后醍醐天皇方面有力的一支武裝勢力。
新田義貞
意識到事態(tài)嚴重的足利尊氏馬上派越前守護斯波高經、若狹守護斯波家兼兄弟負責對付新田義貞的大軍。同時派執(zhí)事高師直之弟高師泰作為后援直指金崎城
高師泰
經過一系列戰(zhàn)斗之后,公元1337年三月高師泰等人攻陷金崎城,尊良親王自殺而恒良親王被捕,南朝實力受損
而斯波高經方面也與新田義貞激戰(zhàn):公元1338年七月的藤島之戰(zhàn)中,新田義貞兵敗后自刎而死,日本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同時也給南朝帶去了不小的打擊
新田義貞敗亡
*奧州方面:足利尊氏主動出擊猛攻北畠顯家,最終攻下多賀國府。公元1337年北畠顯家轉移到伊達郡的靈山,然后接受后醍醐天皇的命令西上。
北畠顯家
1337年八月南朝一方的北畠顯家領十萬精銳出發(fā),到了十二月份擊潰斯波軍。轉年(1338年)一月,又轉戰(zhàn)美濃。足利尊氏被動派遣高師冬全面防御顯家軍,但面對精兵悍將高師冬也在同國青野原大敗。
北畠顯家軍一路南進伊勢,經由伊賀向奈良進發(fā),大軍兵鋒直指京都。北朝足利尊氏高師直方面率大軍南下阻攔,最終在這一年二月份般若坡?lián)羝票碑冿@家軍
北畠顯家
從二月到五月雙方持續(xù)混戰(zhàn),最終北畠顯家在和泉石津敗死。至此,南朝方面難有翻盤的機會與實力
無論是北畠顯家也好,還是新田義貞也罷,在南朝方面都算得上是“名列前茅”,在日本武將排行上也都是不低的存在,新田義貞那不用說,那叫一個盛名一時。北畠顯家更是英雄出少年,戰(zhàn)死時才年僅21歲
北畠顯家和新田義貞的相繼陣亡,對于南朝方來說是極大的打擊,這種打擊不僅僅是軍隊實力的損失,更是在士氣上的低迷,此后的后醍醐天皇為了挽回頹勢,不得不采用派遣皇子到各地的策略。
后醍醐天皇
公元1338年九月,南朝方面的懷良親王作為征西大將軍向西國進發(fā);同時義良、宗良兩親王與北畠親房及其次子北畠顯信等人向東國進發(fā)。
義良親王一行人不幸在途中遭遇暴風雨,義良親王(就是日本后來的后村上天皇)又很幸運地被吹回了伊勢,但宗良親王卻漂流至遠江國。只有北畠親房最后成功到達目的地。
北畠親房
但到達目的地的北畠親房也沒能為南朝爭取到據(jù)點,北朝足利尊氏的關東執(zhí)事高師冬東下直指北畠親房。無奈之下北畠親房只得在1343年返回吉野。
而身在吉野的后醍醐天皇也在1339年8月16日因病去世,隨之即位的就是義良親王(就是被暴風雨吹回去的那主)即日本的后村上天皇。
后村上天皇
后醍醐天皇的一生也是相當精彩:早期是鐮倉幕府北條氏的“傀儡”,后來策劃倒幕運動被流放孤島,消滅鐮倉幕府的過程中又被拉回來,之后就是建武新政,接著跟足利尊氏干起來......
后醍醐天皇
北朝份足利尊氏接到后醍醐天皇駕崩的消息后也十分感慨,要求停止幕府活動七天以示哀悼。甚至還創(chuàng)建天龍寺來吊唁天皇菩提。也不知是鱷魚的眼淚、政治家的作秀,還是真的“英雄惺惺相惜”,抑或兩者共有之
隨著后醍醐天皇的去世,南朝方面也逐漸喪失勢力,這既是南朝節(jié)節(jié)敗退的衰落導致的,也是足利尊氏擴大統(tǒng)治基礎并穩(wěn)定了政權所決定的。
公元1348年正月,南朝方面最后的武將支柱——楠木正行在河內的四條畷戰(zhàn)敗,眼看大勢已去,楠木正行與弟弟楠木正時互刺而死。這標志著南朝方面在軍事上徹底的崩盤和潰敗
楠木正行
后村上天皇在足利尊氏的大軍威懾之下也只得逃往奧地的賀名生,南朝完全成為了徒有其名的存在。
但就在北朝足利尊氏眼看就要一統(tǒng)南北之際,他的后院失火了: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兄弟的不和最終導致觀應之亂
足利尊氏
觀應之亂是足利尊氏消滅其弟足利直義的事件,當時足利幕府擁有軍事最高指揮權的是足利尊氏,但足利直義管理政務,這種政軍二元體制在兄弟關系和睦或者外部有共同威脅的時候可以發(fā)揮很好效用,但隨著南朝的衰落和北朝即將統(tǒng)一天下的大勢面前,兄弟倆因為權力出現(xiàn)了摩擦
最終公元1352年2月,足利尊氏毒殺了兄弟足利直義。當時為了奪權,足利尊氏還一度向南朝投降(這反差也太大了)
足利直義
為了對付當時還強大的足利直義,足利尊氏同南朝講和,還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tǒng)。最終目的就是討伐直義,當然最終足利尊氏還是逮捕了足利直義并在1352年將其毒殺(當然是否真是毒殺還是有一些人提出其他說法的)
就在足利尊氏解決了兄弟問題離開京都的時候,南朝方面突然撕毀和約進攻室町幕府,一時間宗良親王、新田義興、新田義宗和北條時行等人都紛紛支持南朝軍隊而襲擊足利尊氏,足利尊氏慌忙退往武藏國。
但足利尊氏不愧是足利尊氏,退往武藏國后的他馬上就進行反擊并壓制了關東地區(qū)的南朝勢力,最終重回京都。公元1354年足利直冬(足利尊氏之子)一度又奪下京都,但馬上就被足利尊氏給收復。
足利尊氏
就在足利尊氏準備討伐直冬的過程中,公元1358年4月30日一代梟雄足利尊氏因背上的腫瘤而逝世,享年54歲。
公元1367年,室町幕府二代將軍足利義詮也跟隨其父足利尊氏而逝世,年僅10歲的足利義滿繼任為第三代幕府將軍。
一休中的足利義滿
公元1379年,北朝守護大名的斯波義將、土岐賴康等人包圍足利義滿邸宅,反對細川賴之派,要求罷免細川賴之。尚年幼的足利義滿答應要求,讓斯波義將取代細川賴之,史稱“康歷政變”
此后幕府完全被斯波一派取代,北朝內亂,而南朝得以喘息并興盛起來。但足利義滿也非酒囊飯袋,在他的操作下,讓細川和斯波兩派并存并互相牽制,他在其中坐收漁翁之利。
足利義滿
在細川和斯波兩派相互的斗爭中,足利義滿瞅準時機壯大將軍權力,并一一解決了這些北朝的內亂,并放眼全國
公元1390年土岐賴康死后,足利義滿下令討伐土岐氏,史稱“土岐康行之亂”。
公元1391年足利義滿介入了山名氏的內部紛爭,一方面威威利誘讓山名氏清起兵,另一方面又以幕府將軍的名義派兵討伐,史稱“明德之亂”。
經過一番“騷操作”,足利義滿得以集權并穩(wěn)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基礎,在這方面可以說他超越了自己的祖父足利尊氏和父親足利義詮。他還先后升任內大臣和左大臣。一時間成為了公家和武家雙方勢力的共同首領,而內部穩(wěn)定之后的足利義滿也就將目光放在了南朝的身上
公元1392年,在短暫喘息后的南朝的勢力又陷入持續(xù)的衰退,南北朝的統(tǒng)一幾乎已經成為所有日本人都猜得出來的最終結果。于是在大內義弘的中間調和下,足利義滿開始與南朝進行談判。
大內義弘形象
談判的過程和波折咱放下不表,最終結果是北朝以持明院統(tǒng)和大覺寺統(tǒng)交替繼承帝位為條件,換來日本南北朝的統(tǒng)一。
公元1392年南朝的后龜山天皇正式退位,將象征權力的日本三神器,即天叢云劍(草薙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交給北朝的后小松天皇。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在得到三個神器后立馬宣布由皇子實仁親王繼承皇位,違背了此前商議好的交替繼承帝位。
日本三神器
但已經失去了神器的南朝也無可奈何屈服于北朝的統(tǒng)治,畢竟打又打不過,神器也沒有了。至此日本分裂長五十多年的南北朝正式結束并統(tǒng)一
公元1393年日本后圓融上皇逝世,足利義滿失去了最后的對手,權力也得到了完全的鞏固。次年足利義滿就將將軍之職讓與兒子足利義持,自己隱居幕后執(zhí)掌政治。又過一年足利義滿出家
但足利義滿的身退并未給剛剛統(tǒng)一的日本帶來長久的安穩(wěn)和平,反倒更大的危機已經在幕府內部醞釀......
南北朝對峙分裂的亂局結束后,日本并未迎來久違的和平,反倒讓社會的割裂和矛盾更加激化,而新的危機也就隨之而生
那么統(tǒng)一之后的日本室町時代面臨的危機是什么?日本未來的歷史走向如何?為何這些危機最終導致了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到來?
歡迎持續(xù)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