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發(fā)布日期:2023-01-29閱讀量:131轉載量:
一、治食管癌
【基木方】煅牡蠣30克,夏枯草20克,海藻15克,海帶15克、急性子6克,蜣螂6克,川楝子6克,姜半夏10克,姜竹茹6克,旋復花6克(包),代赭石15克(先煎),廣木香6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6克,川樸6克,南北沙參各6克,當歸10克、石斛1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劑。
【辨證加減】
1、胃氣上逆:加降香6克,豆蔻6克,炙九香蟲6克,刀豆子6克、藿香6克,青皮6克。
2、泛吐粘痰:加南星10克,山豆根10克,青礞石15克(先煎),板蘭根10克。
3、胸部隱痛:加元胡6克,制乳香6克,制沒藥6克,郁金6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
4、嘔血便血:加白芨6克,蒲黃炭6克,仙鶴草10克,藕節(jié)炭10克。
5、體虛乏力:加太子參15克,黃芪20克,白術15克,熟地15克。
6、軟堅消聚:加石見穿10克,徐長卿10克,黃藥子10克,七葉枝花10克。
【功能】理氣行血、養(yǎng)陰清熱、化瘀祛痰,軟堅消聚。
【主治】中、晚期食管癌。
【病例】謝xx,男,56歲?;颊咭蛲萄世щy2個月,經X線食道鋇透攝片和食管鏡檢查,診斷為“食道癌”。病理活檢報:“食管鱗癌”。一個月后求雷氏診治。癥見:體質惡瘦,僅進少量流汁,有時亦吐,痰涎增多,口干且膩,苔薄膩,舌尖紅,脈弦滑。
經上方治療3個月,癥狀改善,能進半流汁。X線鋇糊通過順利,食管粘膜紋理及蠕動均正常。繼續(xù)服上方治療,飲食逐漸正常。4年后復查,食道鋇片,未見異常。
二、治胃未分化腺癌
【基本方】霍石斛30克,鮮生地30克,麥冬30克,太子參30克、藤梨根30克,重樓30克,蜣螂10克,雞內 10克干蟾皮10克,生白術10克,八月扎15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劑。
【辨證加味】正復邪卻時增強清熱抗癌:加白花蛇舌草30克。
【功能】養(yǎng)陰益胃,清熱抗癌。
【主治】胃癌晚期邪盛正虛者。
【病例】吳xx,女,55歲。病理診斷為胃未分化腺癌,未作手術。證見:形瘦如柴,倦怠乏力,胃脘脹痛、灼熱嘈雜,納鈍乏味,口燥渴飲,舌紅光剝,中呈敗象,脈象虛細而數,此乃邪盛正虛,癌熱熾盛而胃陰已傷之象。治宜養(yǎng)陰益胃、清熱抗癌。
經用上方5劑,食欲增加,胃脘覺舒。此為正復邪卻,上方加白花蛇舌草30克,連續(xù)服1年,自覺癥狀消失,每天進食八大兩,隨訪5年,一直從事家務勞動,如常人無異。
三、治中晚期胃癌術后
【基本方】生黃芪15克,黨參12克,云苓12克,白術10克,苡仁3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藤梨根60克,白蚤休15克,神曲12克,炒麥芽10克,炒谷芽10克,山楂12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I劑。
【辨證加減】
1、兼有血虛者:加當歸10克,雞血藤30克,何首烏20克。
2、兼有胃陰虛者:加石斛12克,沙參12克。
3、兼有腎陰虛者:加女貞子30克,枸杞子12克。
4、兼有腎陽虛者:加仙靈脾10克,熟附子片6克,枸杞子12克。
5、兼有血瘀者:加丹參15克,郁金12克。
6、加強抗癌作用:喜樹果30克,半枝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見穿30克。
【功能】益氣養(yǎng)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祛瘀。
【主治】中晚期胃癌術后防止復發(fā)。
【病例】李xx,男,45歲。因胃潰瘍惡性變,在某醫(yī)院行胃次全切除術。術中見胃小彎角隅部慢性潰瘍,侵及漿膜層,周圍組織有瘢痕性粘連,胃上區(qū)、幽門上下有淋巴結轉移,為Ⅲ期胃癌術后患者。病理報:胃腺癌。出院后即單用中草藥治療,堅持連服中藥2年后改為間斷服藥1年。隨訪13年零5個月時,仍未見復發(fā),健如常人。
食管癌是危害人體生命極為嚴重的惡性病。到目前為至西醫(yī)除早期手術外,對中、晚期患者實無良策。祖國醫(yī)學中無“食管癌”這一病名,其與“噎 膈、反胃、關格”中所敘述的癥侯相似。按中醫(yī)的觀點,病因多由憂思、惱怒或色、煙、酒、嗜辛辣、過熱、烤焦食等引起。病理是氣滯、血瘀、痰凝、熱毒、脾傷津枯、肝郁氣逆。絡脈瘀阻,日久成癥。其特點突出一個“瘀”字,瘀者滯而不通或結而不舒。因祖國醫(yī)學各家說法不一,故初時人們用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如通下、瀉下法,用旋復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病人經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但往往迅即惡化,有的甚至突然死亡。后來改用西醫(yī)治療觀點,單純用消聚軟堅解毒之品,以求消除局部病灶。由于服藥后容易嘔吐,反不如傳統(tǒng)法為佳。
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總結經驗教訓,走上了根據癥候、舌象、脈象或以現代醫(yī)學的科學方法作為診斷工具,強調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運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癌與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相結合,“醫(yī)身”與“醫(yī)心”(精神)相結合的科學辯證法,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功經驗。
提示:文章配方根據患者病情辯證而治,僅供參考。患者如有所需,還需中醫(yī)辯證,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