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電視劇《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一百億,從國內一路紅到了國外,可謂是掀翻了這個夏天的熱潮。
小編也一路跟風看劇,發(fā)現(xiàn)劇中的人竟然全都在寫小篆。
根據(jù)全劇設定情節(jié)和大環(huán)境描述,背景疑似西魏時期(535年―556年)。加上劇中上圖這封信的內容,這部劇所處時代應該是西魏無疑。
那問題來了:西魏時期為什么還在寫小篆?
在此,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漢字字體的發(fā)展。
夏商時代,使用的文字是大篆,因寫刻在不同的材料上,出現(xiàn)了不同的名稱,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兩種。
圖片來自寫字派APP經典碑帖 甲骨文《祭祀卜辭等》
金文作為甲骨文的升級版出現(xiàn),刻在青銅器上稱為銘文。
圖片來自寫字派APP經典碑帖 金文《魚鼎匕》
到了秦朝,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書同文”的政策,在大篆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了更簡易規(guī)范的小篆,對文字進行了統(tǒng)一,成為漢字發(fā)展的里程碑。
大篆 《石鼓文》
在小篆成為當時通用字體的同時,一些機智的下層辦事人員為了省時、快速,在抄寫東西的時候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筆畫、結構書寫漢字,于是又逐漸衍生了一種新字體。因為這種字體多為下層官吏、徒隸等使用,所以被稱為隸書。在秦代,隸書只通行于文吏間,官方公布的文字仍然要用小篆。
小篆 《嶧山碑》
到了漢代,隸書終于逆襲,取代了小篆成為通用字體。隸書也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隸書 《曹全碑》
東漢時期真書(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楷書)開始萌芽。魏晉時期是楷書的形成期。曹魏鐘繇、東晉王羲之分別代表了楷書發(fā)展的兩個階段。
楷書 《宣示表》
注意了,小篆在漢代就已經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字體發(fā)展雖然出現(xiàn)多樣化趨勢,但總的來說是由隸書向楷書過渡。西魏處于南北朝時期,又怎么會違背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倒回去寫小篆呢?
好,既然已經扒清楚了小篆的朝代歸屬問題,那《楚喬傳》為什么還會把小篆作為通行文字?
難道是編劇、導演等劇組全體成員都沒文化加沒常識?其實倒也不見得。
小編不禁想起早段時間同樣火爆的《人民的名義》。劇中的“京州”這一地理坐標究竟影射的是現(xiàn)實中的哪個地市?當時可是引發(fā)了全網劇民們的熱議。劇中從人物原型到細節(jié)描述,再到劇情設定,無一不讓你覺得似是而非。等你熱議完了,劇也播完了。全劇終,究竟誰才是贏家?自己想!
《楚喬傳》的劇組可能也想效仿,于是故布迷陣,也加入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元素來混淆視聽。比如,劇中人物以及門閥姓氏、幾個國家的設定,也讓你覺得既像西魏,又不完全是西魏。將小篆作為劇中的通行文字,顯然也是混淆視聽的元素之一。
《楚喬傳》本來就是由網絡架空小說改編,但是在改編成電視劇的時候由于廣電總局的要求被硬性冠上了一個歷史上的朝代。這種純虛構的瑪麗蘇小說大女主劇,如果把年代坐得太實,就沒有發(fā)揮的空間了。加入一些實實虛虛的東西,讓觀眾不能用史實來對照劇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不僅多了神秘感,也多了熱議點。全都是套路啊。
為什么小編沒有直接定義劇組沒文化、沒常識呢?也跟書法有關。
你看劇中的書寫及閱讀材料。
西漢時期發(fā)明了造紙術,經東漢蔡倫改進后,紙開始普及,到西晉時已經全面取代了竹簡。西魏在晉之后,紙已經成了最普遍的書寫材料,但劇中卻大量出現(xiàn)竹簡。于是好多人開始批:硬傷!硬傷!沒文化!沒常識!
但是如果你有留心的話會發(fā)現(xiàn),劇中的竹簡都是用來讀的,而用于書寫的都是紙和帛。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紙成了最常用的書寫材料,但簡冊依然是一種被沿用的書籍裝訂形式。何況前代留下來的古籍都是用竹簡書寫的,這個年代的人使用竹簡閱讀,并不違背史實。
所以,小編覺得劇組并不是沒有做歷史常識方面的功課。既然做了功課,那西魏還在寫小篆這么大的bug,我想劇組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小編還是比較傾向于這是導演有意混淆年代、架空歷史的手段。
當然,劇中并不是不存在bug。比如這個
劇中這種寫法以清篆為主,這種風格是在清代中后期形成的。當時考據(jù)學風以及文字學、金石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帶動了一批書法家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古代的金石文字上面。他們在篆書創(chuàng)作中推陳出新,形成了獨具時代特色的篆書風格。
你可以說劇中書寫字體特征與所處時代不符,是為了混淆年代,但如果出現(xiàn)錯字就無法自圓其說了。
首句“是星兒個人”的“個”,在篆書中并沒有這樣的寫法。正確的寫法應該如下:
再來說說印章。這個印章一看就是男主宇文玥找人用電腦設計形成的,跟外面那些蘿卜章完全不一樣!為了挫一挫玥公子的銳氣,免得他驕傲,小編也用電腦生成了一個,可以對比一下。
是不是分毫不差?看來小編很快就可以入主青山院了。
大家可以看到小編的這個印缺一個“玥”字。好,那我們就來說說這個“玥”。
很明顯,玥公子印章中的“玥”是分別用“王”和“月”兩個字拼湊而成。但“玥”字的繁體字應該是“玉”字旁而不是“王”字旁。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玉開始和王混淆,雖然有些令人傻傻分不清楚,但也不是沒有辦法——量距離呀!
“玉”的三橫距離相等;“王”的三橫距離不等。
因為玉早期是加工成片狀,用絲線串在一起,系掛在手腕、頸部。用絲線串玉的時候,玉片距離相等,就比較美觀,這就是篆書中,“玉”字三橫一豎、且橫的距離均等結構的來歷。同時,有許多字,與玉有關,都是“玉字旁”,或把它叫作“斜玉旁”,但是不能叫做“王字旁”。
而“王”字,它的的筆畫,篆書字體中,與“玉”一樣是三橫一豎,但是它與“玉”不同的地方,就是三橫距離不等,下面二橫的距離是上面二橫的兩倍。在更早期的甲骨文中,下面一橫是斧子的形狀,有人解釋說是象征王權。真正用“王”字做偏旁的字,只有很少的幾個:皇、閏。
宇文玥的“玥”,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
說到電腦設計體,《楚喬傳》中電腦生成的印刷體可不止一處兩處。
瞧瞧這線條粗細變化、筆墨濃淡干濕……呃,通通沒有。
這和小編用電腦字體轉換器一鍵生成的,是不是一模一樣?
如遇危險,赴燕北尋烏先生
奈何各大門閥大佬們都有錢任性,這么危險的小事,用得著我親自動筆?
印刷體看得很尷尬,如果一不小心再印反了呢?
報告導演,這是一起來找茬游戲的廣告植入嗎?
這么大個劇組,難道不能找個懂書法的把把關?
一個劇組有藝術指導、武術指導、禮儀指導等等各式職務,是不是也該設個書法指導?
如果把用來請演員的錢分出一丟丟請個書法行家來指導指導,那就不會鬧出這些大烏龍了。
所以,現(xiàn)在的這些古裝電視劇們,咱們可以玩套路,但是咱們能不能別把觀眾都當“小白”來套路呢?
一部火的電視劇在細節(jié)上也能多下功夫,才能稱之為良心劇。如果你想提升biger,還是多拿出點真誠吧!
最后小編真誠地為大家奉獻一份煙熏柿子燕洵世子全家火鍋套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