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月,中醫(yī)與易理 2016年7月17日
未月,中醫(yī)與易理 2016年7月17日
今天講暑濕之氣。因為今天正好入伏了。明月可轉(zhuǎn)發(fā)到你們?nèi)豪?div style="height:15px;">
本月是未月,未月屬土,土屬濕,內(nèi)經(jīng)講,中央屬土,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統(tǒng)濕。
這個月濕氣明顯很重,但為何濕屬土,又與脾胃有什么關(guān)系呢
:看看味怎么寫?未加口,意思說,這個月生的東西,都是很有滋味的。明白吧
未,音同胃,也就是通于 們的胃。
內(nèi)經(jīng)說:未歸形,形緊氣,氣歸形,形歸精,精歸化。這一段特別不好理解。 來試講一下: 味歸形,就是說 們的莊稼,在這個未月是長的最快的。也就是農(nóng)作物將天氣之濕,轉(zhuǎn)化為可以供 們吃的食物。飽滿的玉米,就是形,未生出來的。明白吧
內(nèi)經(jīng)說: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
形歸氣怎么講。就是這些食物, 們?nèi)顺粤酥?,就轉(zhuǎn)化為氣。這個氣就是陽氣,推動 們生命的運轉(zhuǎn)。氣歸精,就是 們生命的精微物質(zhì)謂精。精是可以轉(zhuǎn)化為 們的肉身,這個精就是 們?nèi)梭w可以吸收的部分。精歸化,精微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肉身的過程,為化。比如,牛吃的是草,怎么能擠出奶來,就是化。只有精可以化生。如果用生物學(xué)道理講, 想應(yīng)該是化為堿基,購成DNA,蛋白質(zhì)的基本成份的意思。這個明白吧。
氣歸精,就是 們生命的精微物質(zhì)謂精。精是可以轉(zhuǎn)化為 們的肉身,這個精就是 們?nèi)梭w可以吸收的部分。
這個未,跟濕有什么關(guān)系?未,在十二地支講是燥土,怎么跟濕發(fā)生關(guān)系呢?
這個未月,實際是以丑為體,未為用。為什么這么講呢。脾屬太陰濕土,太陰濕土,用十二地支表示就是丑未。
太陰之脾的功能
脾, 在中醫(yī)主濕,但是又可以化濕,脾主運氣水濕。是后天之本。它本身是濕所化生,怎么又可以化濕呢?同時,脾也是最怕濕的。脾就是圍一個濕字轉(zhuǎn)。
幾乎所以各臟腑都可能產(chǎn)生癌病,沒聽說脾會生癌,心也不生癌。這又是為什么?
這就是要從脾講脾的功能。因為它既不是丑,也不是未,而是丑未之沖,兩種力量的作用而生。因有未之陽,沖丑之陰,丑主濕,未為化濕,具備兩種相反的能量。這就是脾。
未月,天氣濕,而陽氣足,熱濕氤氳,而食物生成。
丑為腫瘤,而得未沖,故不生癌變。 們思考一下,既然它不生癌,那它里邊一定有克制癌生長之物。這東西一定是未這種力量。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發(fā)現(xiàn),胰臟中產(chǎn)生兩種對糖代謝相反的東西,一種抵制糖,如胰島素,還有一種正好相反,促進糖。 說過,任何一個復(fù)雜系統(tǒng),都有兩種相反的功能存在,才可以使系統(tǒng)平衡。這就是陰陽,促進與抑制。脾,一定有抑制癌的這種功能,只是在某種情況下,它失效了。保護你的脾,讓它永遠健康,是根本。段老師在分社講的未土課,丑未沖的位應(yīng)該是中脘穴,混元竅那。那么其他的地支相沖點,我不會也都是穴位竅點
脾的功能是運化水濕。濕多生痰,痰聚而不散成癌,從這一點也可以證明,脾管癌。
脾還主升清。拉肚子一般是脾不升清。脾跟胃都是土,膽升降功能正好相反,一個主升清,一個主降濁。本來吃進去的東西,是糧食,要經(jīng)脾運氣吸收,化精微物質(zhì),清陽上升供四肢百胲??扇绻⒊霾簧?,就吃什么拉什么。人會日漸消瘦。
所以脾還主肌肉,脾健,肌肉緊,力量大。
脾,屬太陰,可 們看它的功能都是陽的功能,得力于未之陽。脾是典型的體陰而用陽。
最后, 們講一講,健脾之藥。
蒼術(shù)、白術(shù),蒼術(shù)運脾,白術(shù)健脾。用于治理濕因脾,不能運化,或升清無力。
茯苓,利水滲濕,間接健脾。脾如果陰重壞陽,丑重傷未時,另一個辦法不是加強未,而是清丑。茯苓將過多的水濕從小便排出,達到健脾的效果。
炙甘草,是被脾之藥,也補心,火能生土,補心帶補脾。甘而緩中,歸脾和中。
人參,大補元氣,也是補脾要藥。人參一般偏溫性,配合其他藥用,才不至于上火。
子午年:少陰君火
卯酉年:陽明燥金
辰戌年:太陽寒水
丑未年:太陰濕土
寅申年:少陽相火
巳亥年:厥陰風木
:
這是五運六氣,每一經(jīng),都是陰陽兩相,相反相成。
太陰主丑未,是五運六氣這么講的。
十二經(jīng)與十二地支:
1、太陽經(jīng)分足太陽膀胱與手太陽小腸。十二地支為辰戌。辰是膀胱,戌是小腸。
2、少陰經(jīng)分足少陰腎經(jīng)與手少陰心經(jīng)。十二地支為子午,子是腎,午是心。
膀胱與腎相表里,辰與子相通。心與小腸相表里,戌與午相通。
3、太陰經(jīng)分足太陰脾與手太陰肺。十二地支為丑未,丑是肺,未是脾。
4、陽明經(jīng)分足陽明胃與手陽明大腸。十二地支為卯酉,卯為胃,酉為大腸。
胃與脾相表里,卯與未相通。肺與大腸相表里,丑與酉相通。
5、少陽經(jīng)分足少陽膽經(jīng)與手少陽三焦經(jīng),十二地支是寅申,寅為膽,申為三焦。
6、厥陰經(jīng)分足厥陰肝經(jīng)與手厥陰心包經(jīng)。十二地支為巳亥,亥為肝,巳為心包。
膽與肝相表里,所以寅亥相合,同氣相求。 雖巳申相合,但巳申異氣。所以三焦與心包沒什么關(guān)系。
心包與心相連,午與巳同氣。
《內(nèi)經(jīng)》:“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
解:卯為胃,其精輸于未之脾,未沖入丑,同屬太陰,歸于肺。通于申三焦之水道,下輸于辰,辰通腎氣子,合水之精以布。五經(jīng):陽明、太陰、少陽、太陽、少陰。
少陽行寅卯辰,太陽行巳午未,陽明行申酉戌;太陰行亥子丑,少陰行子丑寅,厥陰行丑寅卯。所以,三陽為傳變關(guān)系,三陰為遞進關(guān)系。
太陰,得亥子丑三陰,故無熱癥;少陰得子丑兩陰寅一陽,故寒熱兩化;厥陰得丑一陰,寅卯兩陽,故寒熱錯雜。
龍龍雨: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六經(jīng)與術(shù)數(shù)相和,妙不可言。
寅午戌三合,火氣歸戌:陽火運行,膽火生心火,心火可移熱小腸
申子辰三合,水氣歸子:陰水運行:三焦水道下輸膀胱,通于腎
未為脾,本為陽土,喜燥惡濕。 中藏木,以升為用
丑為肺,本為陰土,喜濕惡燥。 中藏金,以降為用
未為脾,本為陽土,喜燥惡濕。 中藏木,以升為用
丑為肺,本為陰土,喜潤惡燥。 中藏金,以降為用
一、中醫(yī)如何治病
2017年2.13 段
張仲景 家族死了三分之二,半路出家,歷代名醫(yī),科舉沒考成轉(zhuǎn)學(xué)中醫(yī),30歲以后學(xué)比較好,明末后期一大批,元末金元四大家,不愿從政,不服侍外族
一、術(shù)數(shù)與中醫(yī):
術(shù)數(shù):著作少,且隱晦,為隱學(xué),師代徒,掌握的人少,沒有大范圍公開。
象:無象術(shù)數(shù)無基礎(chǔ),從象開始,八卦、干支等符號情懷生活的事物相對應(yīng)
數(shù):從象開始,由象對應(yīng),時間,干支
中醫(yī):顯學(xué) 運用陰陽五行之理
六氣: 風寒暑濕燥火 或 風寒火熱燥濕 火取兩端
形與氣為一對陰陽,病的出現(xiàn),先氣不對,再形發(fā)生變化(先氣變,再形變)
二、五行運化六氣
八綱:寒熱 陰陽 表里 虛實
三、治病
人體有3萬種病,無外乎六種。
中醫(yī):氣化治病,非形,人的生命靠氣維持。無氣則死。六淫治?。鶜猓┮哼^度
不平衡。 內(nèi)外感召:天的六氣與人的六氣
西醫(yī):解剖,經(jīng)驗,不講氣
中醫(yī)治病原理:望聞問切,不對抗!
二、中醫(yī)里的陰陽
2017年2.13 段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黃帝內(nèi)經(jīng)
西醫(yī):解剖 顯微鏡 從結(jié)構(gòu)入手
中醫(yī):陰陽 造成了對中醫(yī)的否定,離開陰陽,沒有中醫(yī)。無法結(jié)合西醫(yī)
陽化氣 陰成形:陽推運生命活動“氣血津精液”陽氣重要,病字,陽丙壞了,氣病時間長了,才形成形質(zhì)改變,先氣后形
六腑為陽: 空的,能動 小腸 膽 胃 大腸 三焦 膀胱
五臟為陰:實的 安靜 肝 心 脾 肺 腎
背為陽,胸腹為陰:陽經(jīng)通過背,陰經(jīng)通過腹
胸主陽,腹為陰: 胸為肋骨上面,心和肺為陽 腹為肋骨下面,大腸和小腸為陰
清陽出上竅,諸陰走下竅:頭為諸陽之會,陽經(jīng)從頭的孔竅出來??赘[的?。憾Q,頭暈,眼花,頭部,陽不走上竅,濁氣升
下竅病:胃氣不降 惡心 大便不通。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 陽從左升(肝) 陰從右降(肺),不是部位氣的運行。
左右腿都病,左表龍用“鹿角膠” 右白虎用“虎骨膠”?
人體氣機升降
五行生克與五臟。肝木主升,肺金主降。肝從左升,肺從右降。這一對升降之陰陽,各負其責。肝氣升過,需要通過肺降之手段抑之。心腎是一對陰陽,心火是主降,腎水反升。形成既濟。心是身體的發(fā)動機,產(chǎn)生大量熱,如何將熱移于腎,通過肺的降氣移熱于小腸,小腸生命門之火,暖腎之陽。膀胱得下焦命門之陽,氣化而水氣上承于肺,通過肺氣輸而全身。這是人體氣機升降與運化的過程。
水火是陰陽之征兆: 心火下降 腎水上升 交泰丸 既濟湯
氣和血一對陰陽: 氣為陽,氣為血之帥 推血行 血為陰,血為氣之母,能生血
藥有陰陽化分,四氣五WAN(萬)? 酸苦涌泄為陰 辛甘發(fā)散為陽
因中醫(yī)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中藥是有副作用的,因有偏性。
如:生麻為升,降香(沉香)為降。
陰陽的幾個特性:
1、對立與制約 寒之熱之 熱之寒之 虛之補之 補之泄之,
2、陰陽互根互用:陽中藏陰,如氣血,陰在內(nèi),陽之富士康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生命消亡 = 陰陽離決
五藏陰陽皆有:心,為陽,藏陰,肺中肺陰為液陰,肺氣屬陽,脾為體陰用陽,腎為陰,藏命門雷火
3、消長:陽盛陰衰 陰盛陽衰 如上半年、下半年、
陰陽同消同長,六胃地黃丸 同消漲 夏天,陽盛陰盛,如雨大,冬天,冷降水少,雨沒了。
腫瘤:陽:生氣 陰:殺氣 同長,殺氣可抑制,不可治愈
4、轉(zhuǎn)化:陽可轉(zhuǎn)為陰,陰也可轉(zhuǎn)為陽。
金元四大家:寒冷派 六氣皆從火化 風濕的痹癥,寒涼時間長了,化熱,化成火
發(fā)燒也是寒極生熱 糖尿病氣虛陽虛,氣陰兩虛 陰陽兩虛
5、陰陽制衡:不終身服藥,靠自身陰陽自和
治病本質(zhì),調(diào)陰陽,貫穿始終
三、五行學(xué)術(shù)在中醫(yī)中的應(yīng)用 2017-02-27
從陰陽化生五行,五行化生六氣
不管身體癥狀多復(fù)雜,都可以簡單歸類五行,用五行深刻關(guān)系,四季演化為五行,四季的循環(huán)理解五行, 包括長夏
六氣(火取兩端)
藥與色相配五色
體用相反,維持平衡
風
木,風,東方,春,青,肝
酸:主收斂,木主調(diào)達,相反
暑
火,夏,赤,心 血
桃仁
苦,敗火,嘴苦上火用柴胡湯
濕
土,長夏,黃,脾,
大棗肉為黃色入脾胃
甘,入脾胃,五味除外,淡味入脾。
燥
金,白,肺,
辛,多為熱藥,因金為涼,相反
石膏白色入肺
寒
水,黑,科,腎
地黃
壯勵,貝殼,海里的
火
鑫
藏象學(xué)說是一個系統(tǒng),不是一個器官,六腑也是。
如:肝開竅于目,從肝入手,心開竅于舌, 舌面,舌下用藥 心開竅,舌尖
脾開竅于口,吃東西從口中吃,肺開竅于鼻,呼吸感昌鼻子不通氣。
腎開竅于耳,耳鳴時間長了,是腎問題。
五藏配五腑
五藏
五腑
開竅
肝
膽
目,筋,
筋脈相通,木火相生,抽筋
三榆肉,白勺,木瓜,
心
小腸
舌,脈
肝藏血,血通過心脈運行
脾
胃
口,肉
黃芪,人參入脾,太子參長股肉快
肺
大腸
皮毛
主皮毛原始進化,感冒發(fā)燒,排邪氣
腎
膀胱
耳,骨
腎氣衰,骨變
三焦多了一腑
病深入的層次: 皮毛----肌肉----筋脈----骨
五臟配五情
五藏
五情
肝
怒
氣上沖,腦溢血,木生火將軍之官,
心
喜
緩,笑完了沒勁了,暴喜得病
脾
思
思日久,氣得致病,讓他發(fā)怒,“木克土”
肺
悲
氣消,哭過后長吁短嘆,讓他高興“火克金”
腎
恐
屁滾尿流,大小便失禁,氣往下走,傷腎
五臟配五液
五藏
五液
肝
淚
容易流淚,風吹出淚,無淚
心
汗
汗出傷心,冬天忌出汗,泡腳得心臟病。
麻黃出汗心慌加甘草
脾
涎
睡覺流口水,濕氣收不住,小孩脾不好
肺
涕
過敏性鼻炎,從肺入手治
腎
唾
總吐,腎水收不住,泛濫
鹿風華
四、五行學(xué)術(shù)在中醫(yī)中的應(yīng)用(從五行生克)
017-02-28
先看“中藥學(xué)”“中醫(yī)基礎(chǔ)”“郝萬山傷寒論” 道家:順其自然 道教:修煉成仙
木:肝,生長,生發(fā),調(diào)達,主風,風木春天,控制生長DNI復(fù)制,細胞封化,促進生命體成長
火:心=光+熱,第1,光明向上,心主神明 第2,溫暖發(fā)熱 五臟里產(chǎn)生熱量的器官
土:脾,養(yǎng),運化水谷精微,主濕,長夏主濕,陰土又怕濕,又為濕化生,運化水濕
金:肺,降,收斂,清肅,下降,聲音,金能發(fā)出聲音
水:腎,閉藏 通調(diào)水道,腎陰腎陽
五藏配五腑: 以藏為陰,以腑為陽: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戌胃己脾鄉(xiāng),庚屬大腸辛屬肺,壬系膀胱癸腎堂。
五行相生
木生火:肝與心的關(guān)系。
如心氣弱,扶肝可扶心。如肝、心上火過亢,導(dǎo)致心腦血管病爆發(fā),心旺怕風吹,肝風動加火旺,怕木火相生
“正肝稀風湯”預(yù)防血壓高,偏癱,中風 “瀉心湯”黃QING,黃蓮,肝火心火一起清,實際 是泄胃的。
火生土:心與脾關(guān)系,不密切
君火生胃火
土生金:脾肺關(guān)系,密切
脾虛久了,肺氣虛。山藥補脾補肺補腎
長時間咳嗽,肺病,從補脾入手。山藥,茯苓,白竹
金生水:肺與腎的關(guān)系,密切
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之下源,管水液代謝
尿不凈,小便頻,除治膀胱,治上源肺。麻黃:開肺竅,利尿,打開肺氣,例:茶過來,打開水才能倒出來
老年人肺病,治肺必須補腎 金水一家,金水六均煎 痰多咳嗽, 治肺治腎:小青龍湯用五味子。
喘:腎不納氣,腎納氣與肺有關(guān)
水生木:腎水肝木密切
補腎可補肝,二者一體。茍杞子,熟地(補腎,水生木也可補肝)
四物湯:補血,補肝,用“地黃”肝腎同補
五行相克
木克土:肝克脾,治肝傳脾,肝病久累及脾。
生氣不吃飯,小柴胡湯,黨參,補脾 柴胡:疏肝,配伍,平胃散,調(diào)肝氣疏脾土,不受木克
土克水:脾土與腎水 脾變拉肚子,脾虛久了腎虛,封藏減退。
“下瀝清谷”拉的東西消化不了,腎火不足,腎不完全是水藏,腎中藏火,腎火不生不脾土,命門中火不足
水克火:腎與心最密切,不陰腎少陰心一個經(jīng)脈,水火不既病,腎中藏雷火(命門火),與心火相既。心火亢勝,旺,睡不著覺,血壓高,治腎治心。
“黃蓮阿膠湯“少陰病的方,治腎兼治心
“附子“壯命門火的藥入腎加強心臟力量
火克金:心火克肺,肺火肺熱如心火盛累及肺,肺不可太燥,火克,清肺火同時清心火。不可太濕
金克木:肺肝密切,“清金治木”肝火旺傷肺,平肝木治肺子病及母,面色紅,火上來了,心火?肝火?面黃肌瘦,脾,黃白 “水”陽氣不足
五、藏象學(xué)說“心” 3.2王鴻
五藏藏于肉里,通過“象”解決隱藏問題,故“肝心脾肺腎”不是月字旁,是“肉”字旁
1、 君主之官,主血脈
西醫(yī):循環(huán)系統(tǒng),動力裝置
中醫(yī):三個方面
第一:心氣充沛 “柏子養(yǎng)心丸”少氣、乏力、神疲、懶顏,補心氣
第二:心血充足 “歸脾丸”治血虛,血虛不等于貧血,貧血一定血虛
第三:脈道通利 血脂高,動脈粥樣硬化,活血化淤
2、 心主神志
神志,腦管?腦為元神之府
陰陽不測謂之神,廣義:人體一切外在生命體現(xiàn)
西醫(yī),摘脾,沒事,脾經(jīng)指一個系統(tǒng),不指單個器官。
換心臟:心主神明,做夢,被殺 破案
3、 情志,主喜,總笑,心實,用泄。奪血者勿汗,奪汗者勿血。
4、 其華在面,在體合脈。汗為心之液,舌為心之苗,舌為說話,神志表達。
六、藏象學(xué)說“肝” 3.7王鴻
將軍之官,謀略出焉
第一:主疏泄 肝膽通道系統(tǒng),調(diào)氣機氣息
1、愁,怒 因發(fā)怒,導(dǎo)致“啊”!大喊,肝氣盛。 用“四逆湯”?!八哪鏈辈坏扔凇八哪嫔ⅰ?div style="height:15px;">
因發(fā)愁,用“逍遙散”肝淤,血虛,脾虛。上火“逍遙散”加入單皮,山枝,清血中熱的藥
渾身痛,肢體腫,怒?愁?看脈,短為氣病,有力氣淤,無力氣虛。
2、調(diào)節(jié)氣血精液運行 用“疏肝建胃丸”
3、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分沁
木克土,促進脾胃運化,生了氣,想吃,因體壯,吃不下,因體弱
膽?精?汁,肝之余氣化生,存在膽中,不想吃油膩,好子以肝為先天,氣血下行。
第二:主藏血 人臥血歸于肝,人動血運于諸經(jīng),目受血而能視,手受血而能握
怒血往上走,周瑜生氣吐血“柴胡疏肝散”治氣滯,血淤易致癌
四物湯:補血
當歸:十個開方九個歸。迎風流淚,肝陽虛
腎虛:“佑歸丸” “金匱腎氣丸” 血虛:當歸四逆湯
清末明初,張錫純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肝襄炎:“消炎利膽片”“柴胡疏肝散”加減
歸脾丸:補脾氣養(yǎng)心血,女同志補血不用。
枸杞子:養(yǎng)肝胃
第三:開竅于目,在體合筋,在液為淚。其華在爪,爪為筋之余
第四:束骨而利機關(guān)。
筋弱表現(xiàn):
腰脫:筋功能弱了,不是骨。 “山榆肉”養(yǎng)筋必用。
骨質(zhì)增生
肩周炎
七、藏象學(xué)說“脾” 3.9王鴻
第一:脾主運化 運化水谷,運化水液 運:輸送,消化
不運化癥狀:腹脹,腹瀉,倦怠 水腫(水腫:腰以下,為脾,腰以下,為腎)
常用方劑:“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第二:主升清:運化水谷精微,向人體頭面運行。(如公園的噴頭,用肺噴到上面脾)
不升清癥狀:頭暈,目眩,內(nèi)臟下垂,脫肛
常用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第三:主統(tǒng)血: 統(tǒng)攝血液在脈道運行,不易出脈道。
脾不統(tǒng)血,便血,尿血,崩漏,皮下出血。
常用方:“歸脾丸”“人參歸脾丸”
第四:喜燥畏濕,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肌肉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怒勝思: 木克土
八、藏象學(xué)說“肺” 王鴻
華蓋:皇帝車上的傘
心為君主之官,肺罩心 申子辰中,地支中有辰,再見申或子,為華蓋。
嬌臟,嗆水。主皮毛,皮毛冷,感冒,小孩子大魚際發(fā)青,受寒,啞科
一、肺主氣,司呼吸 兩個方面:主呼吸之氣和一身之氣
大椎穴旁邊 “定喘穴”點刺放血,哮喘控制。
二、肺主宣發(fā)肅降
宣發(fā): 1、排出濁氣,吸氧,呼出二氧化碳
2、氣血津液向頭面擴散,全身輸布,由脾傳至肺,肺向外噴射,全身散布下去。
3、宣發(fā)胃氣,調(diào)節(jié)腠理開合
肅降:1、吸入清氣 2、清氣和脾的水谷精微向下 3、清潔肺和呼吸道異物。
方劑:“玉屏風散”
三、通調(diào)水道:(上、下全身左右輸布)、
小便不利:胃或肺不能通調(diào)
麻黃連軺(YAO二聲)赤小豆湯 胖 浮腫
傷寒論:六經(jīng)辯證 金匱藥略:臟腑辯證 四大經(jīng)典中兩本。
傷寒+金匱=傷寒雜病論
四、肺朝百脈主治節(jié) 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
號脈:手太陰肺經(jīng)
治節(jié):治理調(diào)節(jié),輔心臟,調(diào)氣機
五、在志為悲,在液為涕,在竅為鼻,在體和皮,其華在毛
感冒清鼻涕,“小青龍湯”外感風寒,內(nèi)有痰
玉屏風散加一點黃岑
雷霹棗木:桃木棗木辟邪,圣木,天地陰陽之電結(jié)合交泰之精華。
九、藏象學(xué)說“腎” 王鴻
一、藏精,生長,發(fā)育生殖
精:先天之精:省用
后天之精(脾胃化生精微水谷)補益:黃精(不上火,長期吃,補陽氣)
胎盤(子河車)
二、腎主水 水液代泄,膀胱氣化(產(chǎn)尿,排尿)
下半身水腫:腎病 夜尿多,腎虛“覆盆子”
不能控制膀胱排尿,聽水聲失禁 “說全丸”“益智仁”20克熬水喝。
三、主納氣
呼吸:腎氣足,深深地吸進去。不納氣,按住肚子,只用肺呼吸
肺心?。褐夤苎茁兂煞螝饽[,成肺心病,蛤蚧一對(尾巴一定要全)生山楂煎水服
四、主閉藏:坎卦 兩陰夾一陽,藏陽。
腎陰虛:五心煩熱,陰虛,六位地黃丸,左歸丸 號脈:左 尺脈 腎陰
腎陽虛:怕冷,金匱腎氣丸 右歸丸 號脈 右 尺脈 腎陽
五、在志為恐,開竅于耳和二陰,其華在發(fā),在液為唾。在體合骨,生髓通腦
子午抽天(睡或練功),卯酉沐?。ㄥ憻挘?div style="height:15px;">
十、六腑 王鴻
膽:中正之官,主決斷 膽心怕事
胃:受納腐熟水谷,太倉,水谷之海,通降,以降為和(消化掉)脾升
小腸:受承之官,化物出焉 (手少陰心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心火下移小腸)
1、受盛化物 2、秘別清濁 吸收大量水液
大腸: 傳導(dǎo)之官,變化出焉(傳化糟粕)
膀胱:洲都之官,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三焦:元氣之別使(網(wǎng)絡(luò)溝通)上焦:心肺, 橫隔膜以上 中焦 下焦:肚臍以下
奇恒之腑:腦 髓 骨 脈 膽 女子胞(子宮,胞宮)共同特點是:有六腑的形態(tài),但有五臟的作用。
基因是西醫(yī)頂級技術(shù),陷入迷霧,DNA復(fù)制時,有時關(guān),有時打開,不是一段基因?qū)?yīng)關(guān)系,是多種基因決定協(xié)同決定。
十一、氣血津液 王鴻
一、氣的生理功能:
1、推動作用 2、 溫煦作用(恒定36-37體溫) 3、防御作用(衛(wèi)氣)
4、固攝作用(盜汗,虛汗) 5、氣化作用(升降出入)
人體的四氣:元氣:A、先天原氣,在腎 B、后天脾運化
宗氣:胸中,膻中穴,肺吸入清氣,脾胃運化出來,氣喘不過來,補中益氣,心慌,宗氣虛
營氣:榮氣,和血一塊運行,榮養(yǎng)全身,脾胃運化。
衛(wèi)氣:固攝,防御作用,溫養(yǎng)腠理開合,體溫,汗液。感冒,衛(wèi)氣虛
二、血的生理功能:
1、營養(yǎng)、滋潤作用。含“營氣,精液”人有顯性、隱性兩套生命系統(tǒng)。血主乳汁
2、維持機體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zhì)基礎(chǔ)(失血過多,五藏藏不住,神志不清)。
氣與血的關(guān)系: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貧血先補氣,當歸,黃芪。
三、津液:人機體內(nèi)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藏腑組織器官體液分沁物
津:清晰,以水份為主,容易丟失,也易補充,跑步,喝水,丟津,非液,津血同源
液:各個臟腑,含有營養(yǎng)成份高的濃的物質(zhì)總稱。慢慢損失,不好補
氣與血的關(guān)系=氣與津液的關(guān)系,津、血共同來源,可以互化。
功能的概念: 氣虛:少氣,乏力,神疲,懶言 力量的不足
陰虛:畏寒,肢冷,便溏 熱量的不足
氣虛的人不一定陰虛,陰虛的人不一定氣虛。
特質(zhì)的概念: 血虛:面白,舌淡,肢麻
陰虛:五心煩熱(2腳+2手+心),潮熱盜汗,舌紅少苔
血是陰的一部分,陰是血加其它精津液總稱
血虛的人不一定陰虛,陰虛的人一定血虛。
十二、臟腑升降
主講:段老師 今晚(3月28日)8點
首先講臟腑的升降,指的是氣的升降。由氣的升降,帶動其它精微物的升降。如血,津、液的升降。
因為升降問題在中醫(yī)中特別重要
很多就是升降出問題得的病。
其實五臟六腑都有升降。
我將升的羅列出來:肝主升,脾主升,腎主升。膽主降,心主降,胃主降,大腸主降。肺主降,也有升。 三焦有升有降。
肝主升,升什么?肝如果升不起來,會得什么???
肝,主升陽氣,升血。為滋養(yǎng)頭目。目能視,就是肝血升而滋養(yǎng)的結(jié)果。
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肝有升而過亢的可能。肝升過了,就可能有高血壓,嚴重會得中風。肝升太過,人會情緒暴燥,激動。也有可能會頭痛,眼目脹痛。
肝升不足,會清陽不能滋養(yǎng)頭目,也可能會頭痛,但與前者的痛法與治法完全不一樣。肝升不足,會萎靡不振,眼目昏花。
大家會辨別肝升過,與不足的兩者的不同了吧
肝升過我們稱肝陽上亢。有一名方,叫鎮(zhèn)肝熄風湯可以治?;渭逡彩侵芜@一類病。
中醫(yī)有一句話這么說:肝隨脾升,膽隨胃降。這句話特別重要。
就是說,如果肝升過了,可以通過降胃來降肝。肝不足了,可以通過升脾而升肝
那么,我們看脾是主升清的,脾的升清也是可以滋養(yǎng)頭的。因為脾主運化,運化精微,也就是胃與小腸消化也的營養(yǎng)物,要升到頭上,以供人體上部。
脾的升除了養(yǎng)頭之外,帶要養(yǎng)四肢肌肉,供你運動消耗。這是與肝的升有所不同。
脾之升,沒有升過這一說
脾主升,如果脾不升了,脾氣會下陷,清陽下陷第一個問題,就是拉肚子。我們知道,人拉肚子后就沒力氣了,為什么?因為陽氣下行了,供不了四肢了。
升脾陽的重要方,就是補中益氣湯。
脾氣下陷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日久會使臟氣下垂或脫肛。補中益氣湯,就管這個
脾氣不升,下陷的表現(xiàn),也是有氣無力。沒精打采。但有一個特點,就是大便總是稀的。
升脾陽,同時會升起肝陽。所以,肝陽上亢型的人,不敢吃升脾陽的藥,怕引發(fā)其它疾病。黃芪,是升陽的主要。柴胡、升麻等 ,可以升陽。
我們下邊講心腎。
心腎相交,如何交?心火要下潛,腎水要升騰??空l來完成?
中醫(yī)講,肺之一呼一吸,可以幫助交通心腎。呼氣,腎上承于心,吸氣,心下濟于腎。
其二,心火可以移熱于小腸,下濟于腎。
如果心火不降,或煩燥不寧,或虛陽外越口舌生瘡?;蛐臒┮鈦y,覺不安。
如果腎水不升,則生寒生冷。下焦冷凝。小便頻數(shù)等。
中醫(yī)有既濟湯,或交泰丸之類。
再講肺
肺主要功能是降。這等同于五行中金。但肺還有宣發(fā)之功能。宣與降兩功能。
宣發(fā),就是散布水氣、布津液。心就象發(fā)動機一樣,會產(chǎn)生很多熱量,心離肺很近,肺就象一個有水的冷卻系統(tǒng),心熱與肺相作用,就會產(chǎn)生熱氣,水氣,宣散全身。
肺主氣,這個氣是要降的。肺氣通過腎的納氣歸元而降,取象為金生水。
肺氣不降則為逆,逆則生咳喘。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說的就是肺氣右降而肝氣左升。
肺在人體左部,肝在人體右部,但中醫(yī)說的是氣的上升與下降通道,不是臟氣位置。
胃也是降,與大腸一個系統(tǒng),都是降。
這個好理解,吃進去的食物通過降氣才能下行,并消化,排出。
如果這個降氣出了問題,首先是胃氣上逆,就是打嗝。或者口中味道比較重。
還有就是大腸不降而出現(xiàn)大便秘積。只要便在腸中停留時間長了,就一定便秘了。
老年人,常有這個毛病。
胃與大腸,六經(jīng)講它們屬陽明。以后還會講到,半夏這味藥,既能降胃,也能降肺。
最后說膽
膽之氣要降。所謂膽要隨胃降。膽不降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口苦。
我們的大便為什么是發(fā)黃,就是因為膽之黃降下而呈的色。如果這個黃不從大便走,小便可能發(fā)黃,或身發(fā)黃。
最后,講三焦,三焦是升降的通道。也就是說,上焦、中焦、下焦,各有升降。三焦只是道路而已。關(guān)于三焦的問題,我們以后還要講到。
十三、臟腑喜惡
今晚(3月30日)8點
肝者,甲乙木也,喜條達。條達是舒展、條暢、通達之意。怕抑郁,抑郁是遏止阻滯。
肝象春天之木,具有升發(fā)向上之能,調(diào)暢情志。不可以被壓抑。肝之性,喜升而惡降,喜散而惡斂。
內(nèi)經(jīng)講:甘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泄之。
這句話怎么理解?
后邊要講到中藥的性味。酸為收,甘為緩,辛為散,苦為降,咸為軟。
肝急,就是肝氣不舒了,因為肝為將軍之官,急就是怒氣了,緊急了。怎么辦,甘味的藥物能緩急。如甘草。
肝急之后,除用甘藥之外,還可以用辛藥。取金克木之意。辛能散,能平肝木。如桂枝,得春三月木氣而又辛,可以平肝木。
另外,肝除了苦急之外,還惡風。肝為風木之臟,因有相火內(nèi)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全賴神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
肝急,左關(guān)脈會出現(xiàn)弦緊脈。急之過會動風。就嚴重了。
動風必引動相火,木火相生,就會引發(fā)中風。
肝,有點類似我們的莊稼。必須有水的滋養(yǎng),體陰能用陽,陽表示它向上健康生長。風太大,莊稼就倒了。
最后,以酸泄之。表明治肝之藥,用甘、辛、酸三類藥。酸藥入肝,如白藥、山萸肉之類。
我們再講心
心者,丙丁火也,神明之俯。喜舒暢,明快,通透。濁氣不能干。
內(nèi)經(jīng)講: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以咸補之,以甘瀉之。
這句話怎么理解
心緩,主心氣渙散。
我們見過嚴重的情況,雙目上串,氣脫神渙。用什么辦法,用酸藥收斂神氣。張錫純用的辦法是用大量的山萸肉急救。
此以酸收之防脫。
酸藥入肝,以補肝來救心之法。
心臟有第二類毛病就是痰氣堵心。這在現(xiàn)在特別常見,因為現(xiàn)在人吃的好了,血脂高了,心臟之血管堵了。中醫(yī)講是痰。這時心臟會痛,或壓痛,或憋門氣短。怎么辦,內(nèi)經(jīng)告訴我們,以咸藥軟之。
中藥中咸藥能去痰。如牡蠣、芒硝都能去痰。
水蛭,咸,是去血管堵塞很好的藥
炙甘草,是補心之要藥。急著用酸以收,緩則用甘以補。心慌心悸有個名方,叫炙甘草湯,也稱復(fù)脈湯,君藥就是炙甘草。
內(nèi)經(jīng)所講的泄,實際是補的意思。
內(nèi)經(jīng)還講,心惡熱。心為火臟,火旺會擾心。心神不寧。這種情況要用苦藥,折其火熱,如黃連,苦參,桅子之類。
傷寒論里有瀉心湯。
脾者,戊己土,能運化水濕,升舉清陽。脾惡濕,喜溫而和。
內(nèi)經(jīng)講: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票面以緩之,以苦瀉之,以甘愿補之。
脾是運化水濕,可是它本身怕濕。濕能困脾,則運化不力。怎么辦。食苦以燥之。中藥的苦藥性偏。苦藥分溫燥與寒燥兩類。治脾當然要溫燥最好。如白術(shù)蒼術(shù),能除脾濕。
急則用燥,緩則用補,甘草,人參都是甘味之藥。
炙甘草專補心,甘草則專補脾。
肺者,庚辛金,秋金之氣下降。肺為清肅這順。
內(nèi)經(jīng)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氣上逆就是咳嗽。肺為嬌臟,不耐寒熱。熱則火來克金,寒則也傷肺。所以治費要關(guān)注寒熱兩傷。
用苦泄之,是肺受熱。不管受寒或受熱,都宜用酸藥,如白芍、五味子。如肺受寒,則用辛藥以溫之。
辛藥如細辛、干姜之類。
麻黃發(fā)表行水,是治肺喘之要藥。傷寒肺受寒邪,宜用之。
石膏,辛涼,色白入肺,是治肺中化熱之要藥。
最后講腎。腎者,壬癸水。主藏精,納氣。腎喜潤下,惡燥。
內(nèi)經(jīng)講: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以苦補之,以辛瀉之。
燥,如何用辛藥潤呢?辛藥不是熱性藥嗎?怎么理解這句話
誰知道?
辛藥為發(fā)散之藥
腎為水臟,這里的燥的意思是水被抑制了,所以燥,所以要辛藥發(fā)散行水。
八味腎氣丸中有肉桂或桂枝,就是用辛藥潤之。
腎要堅,是什么意思?
堅跟軟相對,男人都知道什么意思吧!
中藥講苦藥能堅。
如黃柏之苦,入腎。有一些陽萎是因為相火過旺而濕濁侵下,需要的就是這類藥。
如果你摸寸口脈過寸而長,就是濕熱下注,用苦藥堅之。如柴妙飲治之。
咸入腎,咸是腎的本味藥。腎病要小食咸,咸味真能泄腎。
十四、中藥的四氣五味我:
今天講中藥的四氣五味
四氣是指寒熱溫涼,這跟四季春夏秋冬相應(yīng),寒主冬,熱主夏,溫主春,涼主秋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氣味,現(xiàn)在我們當一個詞來用,實際上氣與味是有不同含義的兩個詞
簡單講,味是可以嘗到的,而氣嘗不到。
中醫(yī)講理氣,命理講象數(shù)。氣在中醫(yī)概念里特別重要。
中醫(yī),將數(shù)百味中藥,用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jīng)等定義之后,通過配伍而確定方劑。所以四氣與五味是最基本的定義藥性的方法。
溫熱屬一類,寒涼屬一類。還有一類偏性不明顯,歸為平。
熱比溫程度強,寒比涼也是程度強。溫熱屬陽,寒涼屬陰。
初學(xué)者,可以分辨陰陽兩類就可以了。如溫熱藥:干姜、細辛,附子、肉桂等
寒涼藥:石膏、知母、黃芩、梔子等
寒則用熱,熱則用涼,這是基本的用藥法則。在實際的用藥配伍中,往往是寒熱并用。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疾病很多不是單一的,有寒熱錯雜之病,所以就要寒熱并用。
這跟配調(diào)水不一樣,水熱,調(diào)冰就會涼下來,但治病時,藥物會有歸經(jīng)與作用臟腑的不同。如,人有時會上熱而下涼,或胃熱而脾寒。這時就是寒涼藥與溫熱藥同時用。
還有,過熱或過寒的時候,也會在配伍中,用反佐之藥。這是怕產(chǎn)生病藥的格拒。就好比,鍋燒的太熱,你要放進去涼水,這時水會在鍋上跳,一下涼不了鍋。所以治大熱時,在大量寒藥中會加一味熱藥反佐?;蛑未蠛畷r,在大量熱藥中會加一味涼藥反佐。
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實際是六味,還有一味淡藥,就是沒什么味道的藥。就如比,0也是一個數(shù)。
五味對應(yīng)五行。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辛甘淡為屬陽,酸苦咸屬陰
四氣與五味相配,會有許說種關(guān)于中藥的說法。
如辛熱、辛溫,也有辛涼
甘,有甘溫藥,也有甘寒之藥。沒有甘涼這種說法。這些只是習慣稱謂。
酸,有酸溫,有酸寒,不同藥性。
苦味藥,有苦溫,有苦寒。兩種說法??嗨幎嗪?。
咸藥,有咸熱,咸寒兩類。
辛藥,雖然屬金,但與我們講的金之性收斂完全相反,辛藥能行,能散。這我們前邊講過了,是體用的原理。
酸藥,雖然屬木,但與我們講的木之升發(fā)之性相反,酸藥主收。酸藥除收年,還有澀的功能。如止汗,止瀉,遺精,固崩。等
補充一下,辛藥,辛藥可以行氣,活血,散寒,化於。辛藥還有潤的功能。
甘藥,能補,能和,能緩。甘能補中氣,能調(diào)和,能緩急。是土德之體理。以甘草為代表。
苦藥,能泄,能燥,能堅??嗨幎嗪疀瞿芙祷?,能燥濕,能堅陰,堅陰就是泄火存陰之意。苦藥還能泄瀉。
咸藥,能軟堅,也能泄下通便。能散結(jié),能消痰。有腫塊的地方,會用到咸藥。
淡藥,能利滲。即通利小便的意思。通利小便可以利水去濕,可以去水腫。利濕則等于補脾,因為脾怕濕。茯苓是最常用的淡滲藥。
除這中藥六種味之外,還有一類芳香藥,可能不用用此歸類。香類藥在漢代比較少,唐以后,從西域引進很多香類,后來很多也入藥。發(fā)展為一類藥
芳香藥,有些辟穢,扶正氣,防疾病的功能。古代用來處理尸體,防止腐敗。
還有一些用于解表,如得薷、薄荷
還有,用來開脾胃,增進食欲。這個很好理解,香的東西,可以讓我們增加食欲。如木香,甘松
同時,香藥還可以化濕。如藿香,佩蘭
因為濕能阻礙中焦氣機,痞滿吐。香藥能化濁醒脾
有些名貴香藥,可以開竅醒神。如麝香。
還有的香藥用于行氣活血,最常見的是乳香,沒藥
這個沒字,念“么”,是外來音譯藥名。
這兩味藥是一種樹上產(chǎn)的脂。所以入經(jīng)絡(luò)。
我們學(xué)習中藥時,一定要知道它們是什么氣,什么味。寒熱你要知道。
中藥常用藥400味,有至于學(xué)好中藥的,必掌握這400味藥??梢钥茨銈冑彽墓獗P。
沒有想深入學(xué)習者,聽聽我們的課就可以了。
講方劑時會講君臣佐使
下節(jié)講藥物的升降浮沉及其它
香薷,打成得薷了
中醫(yī)是顯學(xué),想學(xué)好,只要用功就可以。命理,用多少功,沒師帶根本不沾邊
就好比學(xué)科學(xué)與學(xué)技術(shù)一樣。如果學(xué)物理學(xué),達不到頂端基本是沒用的,如果是技術(shù),則差一點也有用,中醫(yī)差一點還是可以治一些病的,至少知道生病從哪入手治。命理學(xué)不好,一個命都看不了。
十五、中藥的升降浮沉
我們前邊講過,五臟六腑的升降。中藥的升降浮沉,就是在臟腑氣機逆亂后,用藥物平衡。
升,就是提舉,向上;降就是降逆,趨下;浮就是向外發(fā)散,趨于外;沉就是向內(nèi)收斂,趨于內(nèi)。
簡而言之,就是上、下、內(nèi)、外
升浮為陽,降沉為陰。大家還記得,我們前邊講過的臟腑的升降嗎?
當臟腑升降逆亂后,就會有病。前兩天還治一個嘔逆的病人,就是胃氣不降而逆了
惡心,也是胃氣不降,惡心同時伴有膽氣不降,木克土的意思。咳,就是肺氣不降
有一些喘是肺氣不降。有一些喘是大氣下陷。治法完全不同
一般而言,輕質(zhì)的藥物是升者居多。重質(zhì)的藥物是降者居多
諸花皆升,唯旋覆花降。礦物藥都是沉降的。植物的種子大都是沉降的
比較常用的升藥有:柴胡、升麻、桔梗,還有各種花類
黃芪是補氣同時有升陽的作用。一般有氣機上逆的情況,忌用升藥,如用升藥,也需要配伍降藥。植物根莖升的也多,如葛根。有些藥升降雙向調(diào)節(jié),如桂枝。這味藥非常常用,也非常特別。以后會講到。
常用的降藥有:赭石、半夏、龍骨、大黃、芒硝、蘇子、枳實等。懷牛膝,降血,補肝腎。是降中補的藥。
還有,通過炮制,改變其藥性。如用酒炒之后,就有了升的性質(zhì)。用于治頭目之火。我們喝酒后臉紅頭暈,酒性上升的。
我們再講浮藥。浮,實際上是向外發(fā)散性的藥。
常用在解表。如麻黃發(fā)表散寒,蟬退,發(fā)表退熱。升麻、薄荷、荊芥等,都能發(fā)表。
向上、向外的藥,可以用來:疏散解表、宣毒透疹、宣肺止咳、升陽舉陷、行氣開郁、溫通經(jīng)絡(luò)、涌吐等作用。因為是陽性的。
許多補益之藥實際是沉的,如生地熟地,種子藥、苦味藥。酸性藥之收,也屬沉降藥
向下、沉降的藥可以用來:清火瀉火、瀉下通便、利小便、重鎮(zhèn)安神、平肝潛陽、息風止痙、止嘔、止呃、消食、困表止汗、收斂止血等
還有一些行可上行頭面,下行腎臟,如川芎。哪都能到。
在用藥配伍中,為了調(diào)整逆亂的氣機,有時升藥與降藥同時用,如桔梗升,枳殼降,兩藥經(jīng)常一起用。這樣的效果是,可以做到當升則升,當降則降。麻黃升,石膏降,兩者常配伍。起到很好的調(diào)節(jié)肺氣的作用。
小柴胡湯,常用來治療惡心不想吃飯。就用了柴胡之升,與半夏之降。
經(jīng)方方劑配伍之妙,現(xiàn)在學(xué)習起來,真的要相信中國上古必有圣人。決非出自于人的智慧,這也是中醫(yī)最吸引我的地方。
升降之氣機逆亂,在中醫(yī)治是很容易的。也是最簡單的。但西醫(yī)束手無策。因為西醫(yī)不講氣,沒有氣的概念就治不了氣病。
川芎通行十二經(jīng)。治頭痛圣藥,也治婦女經(jīng)痛。
治肺逆咳喘,多數(shù)情況要升降藥并用。因為肺司呼吸,呼氣為升,吸氣為降,一旦逆亂就要上下同調(diào)。杏仁這味藥,也是有雙向作用。杏仁能解表宣肺,又能通大便而降肺。
中醫(yī),如果有立志學(xué)習者,要準備好記很多東西,要堅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難點不在于別的,而在于內(nèi)容太多。
十六、六淫之風
六淫對應(yīng)六氣,六氣是指天侯之自然之氣:風寒火熱燥濕,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淫就是過度的意思。某氣偏盛了,就成淫
當然,外界的六氣,會引動人體內(nèi)的六氣。所以六淫這個概論不僅指外氣,而更指人體的內(nèi)內(nèi)生的六氣。中國古人是天人相應(yīng)的觀念。也就是說,每人個的體內(nèi)的六氣可能是不平衡的,可能偏于某一方盛。這種人就特別容易感受外界的六氣,內(nèi)外引應(yīng),就會生病。
這種先天的偏性,可以通過看命局看得出來。
六氣是從四季的四氣變化而來的。春,風氣,夏火與熱氣,秋燥氣,冬寒氣。加了個長夏之濕氣
自然界的風,我們大家都知道。那人體怎么體現(xiàn)風呢?風邪侵害,表現(xiàn)多樣,有內(nèi)風,外風之別。
最常見的是傷風感冒
惡風就是傷風了,傷寒論講,用桂枝湯
傷風,表現(xiàn)為頭項強痛,惡風,有汗,鼻塞,咽癢等。有還常見的是風疹,蕁麻疹等。
風邪,還可以與其他邪氣結(jié)合,有風熱、風濕、風寒、風水、傷風。
風為百病之長,也就是說,風能引起多種疾病。要引起高度重視。風性的特點還有,喜動,游走性,變化快,發(fā)病急。
我們先講外風
外風先侵害的是肌膚,傷衛(wèi)分。
1、風寒:表現(xiàn)為惡寒、無汗,頭痛,骨節(jié)痛,脈浮緊。宜用麻黃湯
2、風熱:發(fā)熱,微惡風,出汗,頭痛,有的兼咳,咽痛,口喝。脈浮數(shù)
3、風濕:浸害皮膚,濕疹、風疹,都有癢的證狀,有走串性,此起彼伏。風濕傷經(jīng)絡(luò),會惡風,身重骨節(jié)痛,微腫,行動不便。
4、風水,全身浮腫,面目腫。惡風,汗出不渴。脈浮。
外風都容易治,都有相應(yīng)的經(jīng)方。一般兩三付就會見效
內(nèi)風就麻煩了。內(nèi)風就中醫(yī)講的中風,西醫(yī)的稱謂可能是腦出血或腦梗之類的。
其發(fā)病快,輕者口眼歪邪,手足麻木、抖動。重則抽搐,昏迷,角弓反張,半身不遂,卒然昏倒,不省人事。
內(nèi)風主因在于肝。因為肝能生風。
第一種是熱極生風,也就是木火相生。這種情況表現(xiàn)為高燒不退,熱盛昏迷,胡言亂語,抽搐。小兒容易有。
第二種是肝風內(nèi)動,這種容易受情緒影響而出現(xiàn)中風。一般是因為腎水不能滋養(yǎng)肝木。有張錫純的鎮(zhèn)肝熄風湯可以治之。這類人容易血壓偏高,來時情緒也不好。
第三種,還有就是血虛而生風。我們知道肝主藏血,肝體陰而用陽,所謂體陰就是藏血為陰。肝不藏血,風就易動。這跟我們的風水原理一樣。搞風水的都知道,風遇水則止。身體上風遇血則止,一個道理。
治法可以養(yǎng)血來治風。
血虛生風,看以表現(xiàn)為頭暈眼花,四肢麻木,抽動,還有就是手象雞爪。此因肝血虧,筋脈失養(yǎng)所致。
我們說一下肝風的用藥。首用地黃,當歸、川芎養(yǎng)肝之體。白芍柔肝養(yǎng)血。
再根據(jù)其它特點,配降藥牛膝,赭石等
肝風動忌用柴胡及其它升藥,因為柴胡能劫肝陰。忌用偏燥性的藥,也忌用熱藥,因為木能生火,就引發(fā)相火發(fā)動。
以上用藥指的是內(nèi)風
總結(jié)一下風邪特點:
1、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shù)變,無孔不入,又善居高而動搖。
2、其性易流動、活潑。為陽邪,善開泄。
3、易與其它邪氣合力作用。合寒,合熱、合燥、合水、合痰,合濕。
4、易傷人頭面、陽經(jīng)、項背,關(guān)節(jié)、肌表、衛(wèi)分。其特點游走不定。嚴重就是內(nèi)風,可以至死。內(nèi)風一旦造成傷害,治起來非常費事。
5、風能襲表,表皮通于肝,所以容易造成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人允浅R姴?。
中醫(yī)治風的原則,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傷陰偏燥的藥不可輕用。養(yǎng)陰養(yǎng)血的藥是首選。
秦艽、防風為風中潤劑,可以用。但其它一些風藥偏燥,慎用。
黃芪主大風,是治風之藥。但在火動肝木上沖時,不可輕用,因為黃芪升性較強,又能生熱。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十七、六淫之寒 4.13
寒,我們想到的是冬天。冬天寒冷,北方也寒冷。十二地支亥子丑表示寒
寒在人體傷的是陽氣。寒屬陰。
表現(xiàn)為:形寒怕冷,四肢不溫,脘腹冷痛等。面青淡無色,舌淡白。都屬寒。
常見的毛病,就是冬天四肢欠溫。中醫(yī)講為四逆。有人嚴重的情況,夏天都有肢冷的感覺。那就很寒了。
寒脈是沉遲脈,沉是脈位深,遲就是跳的慢。
寒性凝滯,所以寒有時表現(xiàn)這痛疼。這個疼字,造字的時候就表明,是因這冬天的寒。
凝滯還可以表現(xiàn)為經(jīng)脈不通,因為不通才痛。
寒性是收引的,攣急的,緊脈也是寒脈。
寒,可以與濕,可以與風合起傷害人體。寒甚至還能與熱相伴。這一點可能大家不好理解。
內(nèi)經(jīng)有句話:冬傷于寒,春必病溫。什么意思呢。冬天感受寒邪,沒有及時治療,到了春天,陽氣來復(fù),會得溫病。溫病是熱性病。這就是寒之日久能化熱
所以,《金匱》用方,許多是寒熱兩種不同的藥并用。原因就在于此
中醫(yī)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一派叫寒涼派,他們的觀點是:六氣皆從火化。不僅是寒,其它氣都可以化火。
寒,分外寒與內(nèi)寒
先說外寒:
1,寒傷肌腠,便陽氣不能外達,證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身痛,骨節(jié)痛等,脈浮緊,此為傷寒,仲景用麻黃湯,發(fā)表汗出而解。
為什么傷寒后,怕寒,卻又發(fā)熱呢?
身子溫度很高了,卻叫怕冷?為什么呢?
發(fā)熱,并不是身體的病證,而是肌體正氣出表抗邪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外邪入侵,人體調(diào)動體內(nèi)陽氣,出表抗邪。問題不在發(fā)熱,如果受寒了,身體沒有發(fā)熱,那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發(fā)熱惡寒,傷寒論講屬太陽病,如果惡寒不發(fā)熱,脈沉細,那就是太陽少陰合病,就是容易要命的情況了。所以,感冒后發(fā)熱,正確的辦法不是退熱,而是解表
2、寒邪通過體表傷肺。因為肺主皮毛。使肺感寒。咳嗽,流清涕等證
3、寒邪還能直中腸胃。有些人一受涼,表現(xiàn)為吐瀉,腹痛,這是體內(nèi)陽氣不足,脾胃虛寒的人。
再說內(nèi)寒:
這類人是陽虛體質(zhì),成天說怕冷。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手足冷,喜暖和地方,舌質(zhì)淡白,脈沉遲弱。
還有一類內(nèi)寒屬心陽不足。心主陽,寒重傷陽會傷及心臟。有心悶甚至絞痛。面青唇紫。
如果脾陽不足,寒傷脾,則是腹脹食少,便溏。
如是腎陽不足,寒傷腎,則是腰痛,背涼,小便清長,陽萎,女子帶下清稀,或經(jīng)痛。
我治過一個女子,例假來的不是正常的血,而是水樣的東西,來時巨痛。說是東北天寒,早上送孩子上學(xué),開車時坐在冰冷的車上,時間日久而得的。我用的是血腑逐瘀湯加味,服一段時間藥治好了。
肺生寒,表現(xiàn)為咳痰清稀
肝生寒,表現(xiàn)為少腹或睪丸抽痛。也有表示為顛頂痛,或干嘔吐涎沫。
我們總結(jié):
1、寒為陰邪,為冬季之主氣
2、寒性凝斂,又主收引。襲肌表,能使毛孔閉,而不能出汗。也有一種情況是表寒而里熱的感冒,傷寒論講:汗不出而煩燥,此時須用大青龍湯。否是則很容易轉(zhuǎn)化為肺炎。
3、寒主收引,筋骨肌肉關(guān)節(jié)攣急,痛而屈伸不利。
4、傷寒,水液代謝失常,出現(xiàn)清澈、稀薄的痰或尿。小便清長,下利清谷。女子白帶稀多。什么叫下利清谷,就是拉下來的是未消化的食物。這說明脾腎兩陽俱虛。
寒之用藥:
麻黃、桂枝發(fā)表,溫表陽。
干姜,暖脾陽,也溫肺。因為干姜黃中帶白,白入肺。
附子、肉桂溫腎陽?;鹕衽上矚g用它們。還有細辛
吳朱萸暖肝。
此外,常用的溫藥還有:小茴香,蜀椒,良姜,艾葉等
人參性偏溫。補脾用之。
食物中,豬肉偏寒,牛肉與雞肉偏溫
好,今天的課就講這么多
十八、六淫之暑和燥
今天講六淫之暑,與燥邪
暑邪生于夏季,一般是農(nóng)歷六月之未月常見。暑,實際上是濕與熱交作的結(jié)果。因為季夏之月多濕,又主土,主脾,主濕。
內(nèi)經(jīng)講,夏至前,容易得溫病,夏至后病則是暑。
這個時間,氣溫過高,而有悶熱,地氣向上蒸,就產(chǎn)生濕。兩者交集生暑病
輕一點,叫傷暑,重一些就是中暑。
傷暑特點:腠里開泄,惡熱、大汗、頭痛、身倦,唇干,脈洪數(shù)。也有嘔吐,胸悶,汗出,氣急,食少,腹瀉,小便短赤。:
中暑就嚴重了,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發(fā)熱氣粗,出冷汗。多因烈日或高溫下工作倒至。
治暑,要抓住濕與熱兩點用藥。
宜用芳香宣導(dǎo)之藥。如常用的霍香正氣水。治傷暑之吐痢不止。
還有清暑益氣湯
治其濕,要用利小便的藥,還可以用輕宣之藥,透氣濕熱之邪
總結(jié)一下,1、可用芳香化濁之藥;2、可用宣化利導(dǎo)之藥;3,可用養(yǎng)陰補氣之藥;4、可以降火清熱之藥。
根據(jù)病證來先方用藥
暑是陽邪,陽邪一定會耗氣。先傷氣份,所以傷暑、中暑者首先是少氣無力。傷寒有方是竹葉石膏湯,可以用此方加減治暑。
傷寒指的是仲景《傷寒論》
暑邪還易傷陽明,腸胃。也會傷脾,因為脾主濕。證見拉肚子,嘔吐。
也可能是因為夏天貪食涼東西所致。用藥以芳香藥化濁和中為主。不能強補。
如藿香、木香、陳皮、半夏、枳殼、蒼術(shù)、寇仁、砂仁等
氣機一調(diào),休息自養(yǎng)。很快就會好。
我們再講燥邪
燥邪容易發(fā)生在秋天,秋氣多燥。易發(fā)人本身體質(zhì)就偏燥。天燥氣內(nèi)外感召,易發(fā)病
燥邪,首先傷的是人體的陰精。燥邪也是陽邪。嚴重或日久的話會傷精血。這類人平時體液就不足,如鼻干,唇干,咽干,干咳,皮膚干,大便干結(jié)。
傷燥,有外燥與內(nèi)燥之分。還有涼燥與溫燥之別。
外燥容易治,如咽干,干咳,唇干。
內(nèi)燥,如五心煩熱,口喝引飲,小便短赤,便秘,皮膚干。毛發(fā)枯易折,指甲干枯。由陰虛累及到血虛精虧。治起來就費時了
涼燥,要滋陰同時要辛溫,辛藥可以潤,也可以溫。
溫燥,就是在滋陰的同時,要清解其熱。
內(nèi)經(jīng)講,治燥的原則是辛開溫潤,“燥淫所勝,平以苦溫,左以甘辛?!?div style="height:15px;">
燥易傷的肺,因為肺喜潤惡燥;其二,易傷大腸。因陽明腸胃屬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