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5年,一個很平靜的歷史年頭。在大唐帝國的東都洛陽,一個24歲的小伙子唉聲嘆氣——他剛剛查了高考成績,400分。
這個落第的學渣,叫作杜甫。那時的高考是很殘酷的,沒有調(diào)劑,只能乖乖買火車票回河南老家補習吧。
這一年,和落魄的杜甫相比,許多同時代的詩人都已經(jīng)揚名立萬,在詩壇翻江倒海。
當時,大名鼎鼎的張九齡正在當宰相,并醞釀著他的新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他的公眾號每次更新,一群人都“頂!”“中書令大人好棒,么么噠”。
一個叫王維的學霸作為高考狀元,已經(jīng)做到監(jiān)察御史,他的粉絲正飛快增長,包括玉真九公主。
一個叫王昌齡的同學已中了博學宏詞科,被當代人稱作“超絕群倫”。他的公眾號也十分活躍,經(jīng)常和各路大V互推。
即便是混得最不好的李白同學,也已經(jīng)在帝都隆重發(fā)布了《烏棲曲》和《蜀道難》,名聲大噪,他還擁有賀知章等一群高端精英粉。
雖然杜甫也開了一個微信公號“子美的詩”,但是人氣慘淡,粉絲少得可憐,閱讀量總在個位數(shù)徘徊。
杜甫默默地關注了他們的微信公號。唉,要是能和這些土豪們一起玩耍就好了。
在群星燦爛的唐詩俱樂部里,因為他是小號,每當有大V走進來,他都要慌忙起立,給人家讓座,努力地和別人做朋友。
某年某日,一個走路帶風的大V瀟灑地推門進來,一屁股坐下,把腳放到了茶幾上。他叫李白。
這時的李白已經(jīng)被玄宗大大取消了關注,趕出了帝都,但人家畢竟供奉過翰林,比起杜甫還是牛了一大截。
杜甫連忙起身迎了上去,誠懇地說:“李老師,我們……能做朋友嗎?”
后世的人們拼命渲染這一次握手,說是“四千年歷史上繼孔子見老子之后最偉大的相遇”。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小號杜甫根本就是大V李白的粉絲。
那些日子里,他陪著李白游山玩水、喝酒擼串,不時向旁邊這個人投去敬慕的眼神。事實上,終其一生,他都始終崇拜、記掛、思念著李大V: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等等。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對李白的思念就倍加強烈:“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李白對杜甫其實也不錯,偶爾也給他回個帖,但他從來沒有對杜甫的作文夸過一個字、點過一個贊。唯一有關的一句話是調(diào)侃杜甫“作詩苦”,意思是:“嗯,小杜這個人啊,寫詩也是蠻拼的……”
這時,又一個大V推門進來了。他臉上帶著刀疤,渾身散發(fā)著殺氣,他的名字叫高適。高適很酷地坐下,點燃一支煙,思考著他的新作《從軍行》。
高適比杜甫年紀小,出道也晚,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杜甫對他的推崇。他認真地履行著一個小號的責任,陪高適游山玩水,喝酒擼串。
這甚至成為杜甫最珍貴的人生記憶之一,后來,每當回想起和高適、李白愉快玩耍的日子,他都很自豪: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span>
后來高適的官越做越大,混到了大軍區(qū)正職了。杜甫則顛沛流離地跑到了成都,人窮志短,時不時要吃高適的救濟。
杜甫只有道謝,反復地道謝:“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焙孟癫唤?jīng)常在詩里提幾句這事,就會顯得自己忘恩負義一樣。
高適拍拍他的肩膀:兄弟,別客氣,咱們是朋友。
高適和李白一樣,都拿杜甫當朋友,但卻從來沒注意過杜甫的詩。在他們的眼里,杜甫真的只是個小號。
時間一年年過去,熱鬧的唐詩俱樂部里,一個又一個大V們穿梭往來,其中有王維、岑參、儲光羲、孟浩然、李邕……他們互相握著手,愉快地聊天喝酒,不時發(fā)出輕松的笑聲。
作為小號,杜甫常常插不上話,他只能站在一邊,帶著拘束而懇切的笑,聆聽大V們高談闊論。
對這里的每個人,他都送上最真誠的贊美。對于王維,他夸獎說是“高人王右丞”“最傳秀句寰區(qū)滿”。
對于岑參,杜甫夸他是“海內(nèi)知名士”,連大文學家沈約、鮑照也不能望其項背。
還有一些大V,明明原創(chuàng)作品很不咋地,都是一些垃圾號、經(jīng)營號,比如賈至、薛據(jù)之類,杜甫也對他們由衷贊美。
有意思的是,當時文人互相唱和非常普遍,互相夸幾句很常見,但杜甫的那些大V偶像們沒有片言只字表揚他的詩,連客套性的表揚都沒有。
漸漸地,杜甫老了。公元770年冬天,寒風刺骨。在由湖南潭州去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杜甫病倒了,再也無法起身。
他艱難地撐著右手,最后一次點亮了手機,看著自己的公號“子美的詩”。
是的,這一生,我終于沒什么成就,一直到死,我的粉絲也就三五十個人。
年輕的時候,我也輕狂過,但和什么李白呀、高適呀、岑參呀、王維呀相比,我真的差遠了,他們都好有才。
不過,對朋友,我做到了仗義、友愛、感恩、有始有終。
對粉絲,我做到了堅持更新,我寫了1500多首詩。
我做了一個小號該做的事。
他閉上了眼睛,“子美的詩”也永遠停止了更新。
當時,幾乎沒有人在意他的離去。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誰在乎一顆暗弱的六等星呢?去翻翻當時唐人編的詩歌集、名人錄、作家大全之類,根本就沒有杜甫的名字,連幾本最重要的集子,《玉臺后集》《中興間氣集》《河岳英靈集》都不收杜甫的詩。
歷史的灰塵,正在慢慢把這個小號埋葬。
很多年后,有一個叫元稹的人,沒錯,就是那個“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多情種子,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個小號。他隨手戳了進去,連讀了幾篇,不禁大吃一驚:神跡!這是神跡??!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詩人啊!
這1500多首詩連起來,已經(jīng)不是詩,而是關于整整一個時代的偉大紀錄片。
這里面有王朝的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也有時代的不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有恐怖的戰(zhàn)亂:“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也有勝利的狂喜:“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span>
有老友重逢的感動:“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也有孤芳自賞的矜持:“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還有驚心的花,有歡喜的雨;有青春的泰山,有蒼涼的洞庭;有公孫大娘的劍器,有曹霸的畫筆……
元稹呆住了,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事實——原來最偉大的詩人不是四杰,不是王孟,不是沈宋,不是錢劉,不是高岑,而是上世紀那個默默無名、窮困潦倒的小詩人。
有人告訴元稹:“那個作者很可憐的,客死異鄉(xiāng),被孫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連個墓志銘都沒有。”
元稹挽起了袖子:“沒有墓志銘是嗎?我來寫!”
我們至今還可以讀到這篇墓志銘:“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是770年死的。到公元九世紀,中國才興起了讀杜詩的風潮。當時連文壇最大的大V韓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簽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在死去整整半個世紀后,杜甫終于完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場偉大的逆襲。
每當想起這段故事,我都有點疑惑:他真的一點都不知道自己詩歌的價值嗎?
我忽然想起了他《南征》中的兩句詩: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span>
這是他臨近去世前留下的詩句??磥碛颜x是公平的,李白、高適、岑參們,你們從不把我當作天才,所以,老子我也從來沒有把你們當作知音。■
(《青年文摘·彩版》,圖/小黑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