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小吃與菜品中,頭蹄下水早已是人棄我取,通過匠師著手成春,成就了不少知名菜品。文王希富插畫鄭莉所謂“頭蹄下水”,是指豬、牛、羊等牲畜身上除了食用的主要部位外的其他
在京城小吃與菜品中,頭蹄下水早已是人棄我取,通過匠師著手成春,成就了不少知名菜品。
文王希富
插畫鄭莉
所謂“頭蹄下水”,是指豬、牛、羊等牲畜身上除了食用的主要部位外的其他下腳料而言,包括頭、蹄、肝、腸、心、肺、肚、腰子之類。本篇主要講豬的頭蹄下水。
京城食客五方雜處,各有所好。那些吃不起莊館大餐的食客退而求其次,尋求一些物美價廉的美食。頭蹄下水正是制作此類美食的主料。
因為下腳料不上正席,價格便宜,但因臟器腥膻,需另行處理,使得京城廚師發(fā)揮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匠心獨運,研究出不少頭蹄下水美食。實際上,在京城小吃與菜品中,頭蹄下水早已是人棄我取,通過匠師著手成春,成就了不少知名菜品。
下水的精致宴席:燒碟宴
在食品原料中,凡肉食類皆用其美食要害部位,即所謂“分檔取料”,如里脊、硬肋、前后臀尖等。其余會有不少下腳料類,不能制作大菜,如頭蹄下水。
早年宮內和王府,經常有“祭祖宗桿子”、吃“神余”的祭祀活動。整豬取凈肉白煮,供來人吃“白煮肉”。其用量很大,所剩頭蹄下水大部分成了廢料被丟棄。特別是下水臟腑氣味大,加工又較為復雜,一般講究的大戶尤其是宮廷和王府便不再費力費工去分類加工,而是隨時丟棄。北京什剎海附近有不少王府,下水在祭祀之后便被堆放到水邊喂魚。附近居住的窮苦之人發(fā)現(xiàn)這些下水,便開始廢物利用,就地將各類下水整理、清洗、切段,油炸后賣給窮人苦力,成為美食。
久而久之,竟發(fā)展成為與白肉相匹配的知名宴席——燒碟宴。“燒碟”是取豬之頭蹄下水,精心制作成菜品,與白肉火鍋一并出售,即所謂“燒碟宴”。燒碟宴不僅在民間百姓間流行,就是親王、郡王、貝勒、文人墨客等也極樂于品嘗此口,以至于燒碟宴演變得異常精致。菜品包括干炸丸子、干炸鹿尾兒、炸卷肝、炸肥腸、炸里脊、炸腰花、木須翅子、蜜汁里脊、芝麻丸子、金剛肥腸等,一般燒碟可達48品。其后,慈禧也喜食此物,在頤和園的御膳房制作燒碟宴席,所制之燒碟分冷葷、熱炒和甜品,多達一百多品。
燒碟原是頭蹄下水的綜合利用,通過御廚的精心制作,成了“不進皇城的御膳”。燒碟宴的檔次各有不同,因所用食材、廚師手藝和管理要求而異。民國時期,普通百姓吃到的燒碟宴席與一般京城八大樓的宴席價格不相上下,也就三五大洋而已。燒碟宴席中的菜品在二葷鋪和小飯館也有售賣,也是原汁原味。當時,做燒碟宴最出名的便屬“砂鍋居”,能把頭蹄下水制作成精美的“野膳房御膳”,其功夫是十分了得。但是,如今不用說一百多品,就是48品的燒碟宴,也是九城難覓了。
燒碟宴席分為“白肉鍋子”和“燒碟”兩部分。白肉鍋子是從祭天肉演變而來的;燒碟是從頭蹄下水的綜合利用發(fā)展而來的,也稱為“白肉小燒”。如今,整桌的白肉小燒宴席幾乎絕跡于京城,但是燒碟中的菜品卻依然可以在京城的莊館菜中覓得傳承,如炸丸子、炸里脊、炸肥腸、炸腰花、炸鹿尾兒、炸卷肝等,都是京城食客青睞的燒碟菜。雖然不少燒碟菜品的制作已異變不少,甚至有的形味皆無。但是,燒碟能利用頭蹄下水制作知名宴席,在烹飪歷史上也是一件盛事。
下水制作的名吃:炒肝
京城小吃中的炒肝幾乎無人不曉。京城炒肝見諸于市大致在清代,如鮮魚口內的會仙居和天興居便是知名的炒肝鋪子。其實,炒肝也是經過精心制作和發(fā)展傳承的豬下水菜品。早年,其原料不但有腸和肝,還有心和肺,制作也不勾芡。與當今的燉吊子極其相似,只是烹飪技法和使用的輔料不同,以至于百姓中流傳一句歇后語:“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焙髞?,去掉了心和肺,并且勾芡制作,逐漸演化成如今的京城名吃——炒肝。
目前,京城不但是炒肝店鋪制售炒肝,有的酒樓飯鋪甚至酒家為了突出京味,在宴席上也出現(xiàn)了炒肝。但是其做法有的卻不敢恭維,甚至真是有點“熬心熬肺”了。
炒肝的制作其實并不簡單,由于主要原料是豬的內臟,必須去掉臟器味,還要保留肝、腸自身的滋味,如果滋味全無就不是炒肝了。但不少外行甚至行內的人也說要保留腸子的臟器味,這就完全走錯了路數(shù)。
制作炒肝,首先要會正確起鍋,要點是用香油起鍋,先炸大料,再炒蒜碎,起鍋香氣襲人。然后,下姜末、黃醬、醬油、白湯和鹽,調好口味。炒肝的另一要點是清洗原料。特別是腸子的清洗,要使用鹽、堿、醋三種輔料,反復灌洗,并去掉粘連腸內的爛油、白油和黏膜,可保留部分腸上潔凈如膏的脂肪,不能只剩腸皮。將腸子下鍋煮熟、煮透,并清洗干凈,切段備用。豬肝要清洗干凈,切斜片,在開水中沖燙一次,備用。將切配好的腸、肝放入調好口味的湯中,用鹽和味精再調口味,用團粉勾芡,上面再撒蒜泥,便可裝碗食用了。
下水名菜:燉吊子
燉吊子,實際上是燉豬下水,包括腸、肝、肺、腰子等。其最重要的操作是清洗物料,一般是用鹽、堿、醋輪流反復清洗干凈,至無泥沙、黏液、爛油、黏膜等物,無異味。然后將清洗好的豬下水下鍋煮至熟爛,分別切段、切塊備用。鍋入底油,炸蔥、蒜,下黃醬,加清水燒至水油乳化后,放入各類下水煸炒,再加湯或開水、醬油、鹽、大料、桂皮至物料熟爛即可食用。此菜的滋味須保留下水的原味香氣,并使香辛料味道稍有露頭,方有滋味。
燉吊子實際上是家庭菜或閭巷菜,莊館一般不做,只在個別二葷鋪有售。但是,滿菜的宮廷菜中卻有此菜,因此說是宮廷菜也是事實。當前,為追求京味,不少大酒樓也開始賣燉吊子,只是滋味一般很難說準確了。
豬頭的專業(yè)加工:熏魚兒作坊
過去,熏魚兒作坊在京城很有名氣,因為其所制售的熏魚兒和其他制品之精致,連莊館都望塵莫及。其中最出名的產品便是熏魚兒。說是熏魚兒,其實是借助魚之鮮味制作而成的“豬頭肉”。
熏魚兒之所以久售不衰,實在是因為其滋味深厚、口感清香。普通豬頭獨有一股腥氣,極難去除。故此,京城吃豬頭肉或醬或燒,但絕是作為冷葷才好。不像南菜那樣“燒豬臉”,帶湯汁上桌。
熏魚兒作坊有自己的加工訣竅,可以將這類“下貨”變?yōu)椤罢漯}”。其重要訣竅是不用香辛料加工,因為香辛料雖然可以使肉類提香,但也使其異味加重。故此,在初步加工中除了蔥、姜,其他一概不用,似為白煮,但卻要口味深重,必要使鹽,即口味要偏咸。為了避免豬頭肉煮太久至糟爛,破壞外觀與口感,所煮時間只能達到肉爛的八成,冷卻后可切得薄如紙張,增加肉的細膩與醇厚。特別值得一提的關鍵步驟是熏制,必須用百年的老柏木,老柏木的樹脂已經失去燥性,變得清香異常。然后,在熏屜中碼放已經炸過的黃花魚,以其墊底,將煮好的豬肉放在黃花魚上,從熏屜下面點柏木,暗火徐徐熏制到適度后出屜,晾涼。這樣精致的程序保證了熏魚兒的香氣襲人。
如今,不少酒家想效仿早年的熏貨,卻都是按照南式熏法,使用白糖和茶葉,于是口味變了,完全不是熏魚兒了。京城早年沿街叫賣熏魚兒的商販,均到熏魚兒作坊取貨,絕無自行制作者。特別是日落傍晚,商販背著木箱,沿街叫賣:“熏魚兒嘍……”讓那些等待吃酒、下飯和解饞的食客為之興奮。
熏魚兒作坊除了為商販提供美味的熏魚兒,還批發(fā)給他們不少豬下水制品,包括熏肚、熏大腸、熏肝、熏豬腦等,都是極受食客青睞的碰頭食和下酒菜。
熏豬腦依然是頭蹄下水的加工制作,因為豬腦有特殊的異味,所以,一般酒樓根本不做,輪到熏魚兒作坊制作,便是很有絕技的。豬腦清洗必須撕去外膜,撕不好的話,整個豬腦便散碎成泥。將豬腦清潔好并保持完整后,須先下鍋煮熟,然后在熏鍋內熏制。熏制好的豬腦絕無異味,反而清香飄溢,誘人食欲,是很好的佐酒小菜。
除此之外,賣熏魚兒的還代賣一些熏雞子兒、熏豆腐干、熏苦腸之類,并且還配賣一種白面火燒。買者將熏魚兒肉切得薄如紙片,夾入火燒內,當時可吃。
京城的熏魚兒制作大致有南北兩派。南派在城里和南城制售;北派在安定門外外館一帶,及更北到清河、沙河制售。城里的熏魚兒全部是紅皮,即用糖色和粬米染制,食色誘人;北城的皮色一律不染,保留肉皮原色。
京城的其他下水菜品
京城魯菜中除了以上所講使用下水原料制作的小吃,還有不少酒席宴會的名菜也使用下水,如炒腰花、爆雙脆、九轉大腸、焦熘肥腸、清炸大腸、抓炒腰花、溜肝尖、糟熘肚片等,都是將下水制作得極為精巧適口的名菜。有的下水部分經過精致加工,還成了高檔宴席中的名菜,如用從豬蹄中剔出的精致蹄筋制作的蹄筋海參,便是八大樓的名菜;蹄筋排骨是宴席中的知名冷葷;抓炒腰花是宮廷四抓炒之一;還有如爆雙脆、熘肚片等為數(shù)不少的名菜中,都有頭蹄下水的蹤影。這些菜品依然保留在菜系之中,為食客所喜愛。
在閭巷食品中更是常見下水菜品,如醬豬頭肉、熏豬頭肉、灌腸、醬豬蹄、燉雜碎等,不再細說。
京城小吃中,下水菜品還有用其他肉類原料加工制作的。如羊的頭蹄下水也非常知名。羊頭中除了醬羊頭,還有更具特色的白水羊頭。每年入秋之后,羊肉上市同時,就開始有售白水羊頭的商販上街叫賣。
白水羊頭清香四溢,極有特色。制法是將羊頭清洗干凈,放蔥段、姜塊,入清水煮至八成熟,即可出鍋,拆開放冰箱冷存。將焙焦之花椒、丁香、砂仁研粉,加入大鹽成五香鹽佐料。食用時,將羊頭片大薄片,撒五香鹽,便是極美的佐酒菜。
羊雜則是將羊的心、腸、肚、肝、肺之類清洗焯過,改刀下水,加蔥、姜及其他作料煮透,澆芝麻醬、辣椒油,撒香菜末,連湯裝碗,即為“白湯雜碎”,是京城小吃中佐食的名吃。
在知名莊館中,羊下水還被制成高檔名菜,如“扒海羊”便是將多種羊雜或牛雜與海參或魚翅同做。其中所用牛羊雜包括蹄筋、牛腦、羊肚、牛脊髓、羊舌等,將這些原料治凈煨好后,下雞湯煨?,收汁后打芡,蒙雞油,拖入煨制好的魚翅或海參,便是大菜“扒海羊”。還有一種“扒海羊”是小館子所做,就是將海參和羊肉同扒,便不是本文所述的“頭蹄下水”所討論的內容了。
宮廷菜中,“燴全鹿”也確實是以鹿下水為主料烹制而成。其主要原料是鹿的心、肝、肺、肚、腸,將其煮熟切片,下鍋,用雞湯煨入味,加調料,勾芡,撒香菜末,打雞油成菜。燴全鹿也是名菜。如此,不一而足,可以更舉多例。
從京城頭蹄下水的制作便可看出,京城飲食與烹飪對原料的運用可謂物盡其用,且適當而巧妙。這是京城烹飪與飲食經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廚人聰明才智的結合,實在不可小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