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無論你是有錢人家,抑或平民,每到年初七,家家戶戶都必定會煮『七樣羹』!是『架己冷』的傳統(tǒng)?!菇谊柸嗽S美德一提起家鄉(xiāng)食品,忍不住饞,笑咪咪的說。
沒有特定的菜蔬組合,總之就是七種不同的菜拼湊起來;選菜通常主要以潮汕話的諧音吉祥取意:例如蔥,吃後聰明;蒜,會算帳理財;春菜,春天發(fā)財;韭菜,久久發(fā)財;芹菜,勤勞致富;菜頭(蘿蔔),好采頭……當(dāng)然,有某些蔬食是潮州人分外喜歡,像豬乸菜、春菜、芥蘭和菜頭,基本上它們都必在鍋裏。「說是鍋裏,其實潮州人對於『七樣羹』大致有兩道煮法:一是炆煮,二是清炒。」許師傅說從前潮州人生活勤儉,一整年下來只會在新年時劏雞殺鴨,剩下來的菜頭餸尾也會留起來,而七樣羹裏的湯頭,便是用新年聚餐餘下的「物資」烹煮而成。「把燒肉烘香,然後放在湯裏,香得不得了!」鹹鮮的肉香都化在湯裏,像瘦物的菜頭因為飽吸湯汁,味道變得豐厚。
「雖然它裏頭沒有矜貴的鮑參翅肚,但清清哋煮起來,好滋味!」師傅還說潮汕地區(qū)還有一首關(guān)於「七樣羹」的民謠:「七樣羹,七樣羹,大人吃了變後生(年輕),奴仔(孩子)吃了變紅芽(面色紅潤),姿娘(女人)吃了如拋(朵)花」。
好奇問,這風(fēng)俗因何而生?許師傅說七樣羹的由來有好多講法,有說往時潮州有一老頭,期盼著那在某年正月初七,出洋謀生卻久久未歸的兒子早日歸來,所以在每年正月初七都會在飯桌上,為未歸的兒子多擺上一副碗筷。但由於老頭太過貧苦,只能到菜攤執(zhí)拾別人丟棄的菜去煮,恰巧拾了七種菜,而在同一天就有人來報兒子番批(僑匯款)到。於是,鄉(xiāng)人「就興不就衰」,每年正月初七都跟著吃「七樣羹」亦有說,以前有一遭奸人所害的朝官,流落荒野後曾吃過七種野菜而交好運,復(fù)官並昌盛。
有趣,廣東人對於「七」字非常忌諱,但潮州人卻喜在初七人日吃七樣羹。並非瞎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裏記「人日,以七種菜為羹」。 「人日」即正月初七日。古代「人日」食俗是北人食煎餅,南人食菜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