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您需要的豬業(yè)最前沿的資訊
歡迎關注微信號:smw1105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在文末點贊哦!也歡迎您分享給更多的人
導讀:對于一個養(yǎng)豬場而言,母豬的投入成本(包括引種、飼料、設備等)是最大的,母豬生產效率如何是決定養(yǎng)豬經濟效益的關鍵。
1、專業(yè)母豬料-繼教槽料之后新的機遇
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PSY)越多,分攤成本越低;母豬使用年限越長,所需(后備)母豬越少,培育成本越低;斷奶仔豬體重越大,越健康,生長肥育成績就越好,出欄率越高。因此母豬飼養(yǎng)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豬場的盈虧。
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一養(yǎng)豬大國和豬肉消費大國,但低檔次的母豬料充斥市場,飼養(yǎng)管理極其粗放,母豬營養(yǎng)與管理長期被忽視,母豬生產效率卻遠遠低于與歐美養(yǎng)豬發(fā)達國家。目前我國繁殖母豬的存欄量估計超過5000萬頭,PSY平均只有16頭左右,而歐美則大于22頭,丹麥、荷蘭等國甚至已經超過28頭。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則豬場的效益將大幅提升,而就全國來說,如果同樣的出欄肉豬量,則需要的繁殖母豬將減少1/3!其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而易見。
在關系母豬生產(繁殖)效率的品種因素、飼養(yǎng)管理、設施環(huán)境及疾病控制等諸多因素中,母豬飼料營養(yǎng)和飼養(yǎng)管理是制約母豬高效生產繁殖的瓶頸(王風來,2006)。與傳統的母豬不同,高產、高瘦肉率、性成熟慢的現代母豬具有不同的營養(yǎng)需求,需要基于體組成、生長方式和采食量配制更高濃度的日糧,以改善母豬的繁殖性能。另外母豬生產是一個連續(xù)性的生產過程,母豬當期各方面的繁殖性能對后面周期的生產影響重大,因此不能局限于某個性能和某個階段,需要綜合統籌考慮。
在中國飼料行業(yè)發(fā)展歷程中,每一個浪潮就會成就了一批明星企業(yè),如以正大、大北農、康地等為代表的預混料企業(yè);以六和、正大、大成、華港、南寶等為代表的禽料企業(yè);以恒新、通威、海大為代表的水產料企業(yè);以雙胞胎為代表的專業(yè)豬料企業(yè);教槽料的發(fā)展則成就了安佑、成農、英偉、帝凱維、桂龍等明星企業(yè)。而就母豬料來看,市場規(guī)模要遠遠大于教槽料,飼料效果的提升空間也極大,技術則更為復雜。母豬料已經逐漸受到行業(yè)主管部門、研究專家及生產者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飼料和養(yǎng)豬企業(yè)開始重視母豬營養(yǎng)和飼料研究與開發(fā),并陸續(xù)推出專業(yè)母豬料如正大康地、嘉吉普瑞納、大北農等。相信不遠的將來,專業(yè)母豬料將形成飼料行業(yè)發(fā)展新的浪潮,那些專注母豬料,敢于打破傳統、勇于創(chuàng)新、堅韌不拔的企業(yè)將在這一浪潮中成長為新的明星。您及您的企業(yè)準備好了嗎?
2、母豬階段飼喂及飼喂目標
母豬不同的生長和生產階段的營養(yǎng)需求和飼喂目標不同,應該采用階段飼喂(Phase Feeding),配制階段性母豬飼料。同時在母豬生產這個連續(xù)性的生產過程中,母豬各個階段相互影響,需要綜合統籌考慮。
1.后備母豬
后備母豬一般在25-30kg體重時開始選擇(當然,仔豬出生時就可以選擇某些性狀如乳頭數),最遲需要在60kg體重時進行后備母豬的選育。后備母豬的選育對于母豬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具有關鍵決定性作用。飼喂后備母豬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目標:
1.1打下健康的基礎。
要使母豬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母豬的健康非常關鍵,是發(fā)揮母豬繁殖潛力的保證。而育成期母豬良好的腸道發(fā)育、穩(wěn)定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強化的免疫機能是基礎。
1.2良好骨骼發(fā)育和體貯。
母豬懷孕期將承載很大的重量,需要強健的骨架和肢蹄,而且胚胎生長期和哺乳期需要超量的營養(yǎng),因此創(chuàng)建足夠的體貯以備動用。若后備母豬體貯少,則母豬的使用壽命短,淘汰率高(Young等,1991)。
1.3合理的生長速度。
與生長肥育豬不同,后備母豬不僅需要確保較高特殊營養(yǎng)素體貯,同時要考慮其生理成熟年齡,因此一般在體重達到100kg左右時需要限飼,直到配種前2周,以改善母豬的使用年限(Boyd等,2000)。而配種前2周進行Flushing飼喂,有利于提高排卵數。
1.4良好的乳房發(fā)育。
乳房發(fā)育對于今后母豬的泌乳,確保哺乳仔豬的良好生長非常關鍵。后備小母豬的能量攝入過多會導致乳房發(fā)育不良,過多的脂肪滲入乳腺泡,限制乳腺系統的血液循環(huán),進而影響泌乳(Johnston和Trottier,1999)。
2.懷孕(妊娠)母豬
妊娠母豬的飼養(yǎng)目的是懷孕和產仔,母豬配種后,隨著妊娠繼續(xù)、胎兒著床、胚胎發(fā)育、乳腺生長,母豬營養(yǎng)和飼喂方案將變得更加多變,應該根據每頭母豬的體況及懷孕所處的階段實施階段飼喂。
2.1妊娠前期(0-75d)。妊娠前期母豬的飼喂目標包括:
2.1.1維持正常懷孕。母豬受精后,確保胚胎順利著床,維持胚胎存活率最大,減少懷孕過程中流產,可以提高分娩時窩產仔數。妊娠前期特別是懷孕0-30d,是胚胎存活和著床的重要時期。妊娠早期營養(yǎng)水平過高(特別是高能量)會降低胚胎的存活率(Hughes,1993),對窩產仔數不利。營養(yǎng)攝入過高,導致機體代謝旺盛,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進而影響孕激素的分泌,導致血漿孕酮水平降低(Dyck等,1980),從而降低胚胎存活率(foxcroft等,1996)。
2.1.2維持母豬合適的體況。母豬正常的體況對改善母豬的體儲,維持胎兒的生長發(fā)育是非常重要的。不管過肥的體況或是低脂貯備都會對以后的繁殖周期不利。因此懷孕母豬的日糧不僅需要控制體增重,同時需要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滿足胚胎的發(fā)育以及彌補經產母豬上一個泌乳期的體重損失和初產母豬體增重的需要。由于懷孕早期(0-30天),提高采食量會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的增加,因此給體況較差的母豬增加體脂的理想的時機是懷孕30-75天。在這個階段,通過采食量控制母豬的體況是關鍵,適宜的母豬背膘后為16-18,體況評分(BCS)3左右。
2.1.3維持母豬的健康。母豬的健康、安靜是維持正常懷孕的保證,寄生蟲以及母豬饑餓(限飼)會造成母豬不安靜,煩躁,容易引起流產;霉菌毒素等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激素紊亂,影響胚胎和胎兒的發(fā)育,導致流產和死胎。
2.2懷孕后期(75d-分娩)。懷孕后期母豬的飼喂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2.1支持胎兒的快速生長,確保仔豬理想的較高的初生體重。妊娠后1/3期,胎兒呈指數生長,期間增加飼養(yǎng)水平,適當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可顯著提高仔豬初生重和仔豬的成活率(Cromwell等,1989)。然而妊娠75d后,增加營養(yǎng)攝入量(特別是能量)會降低乳腺細胞的數量,降低乳汁合成能力(Weldon等,1991)。因此用懷孕后期料(或使用哺乳母豬料)攻胎的時間應適當推遲(如妊娠90或100天以后)2.2.2保證營養(yǎng)均勻供給給胎兒。造成初生仔豬的均勻度差,弱仔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是胎兒營養(yǎng)供給的不均衡性。而這種胎兒營養(yǎng)供給的不均衡性與母豬便秘、胃腸蠕動緩慢、胎盤血流分配不均等有很大的關系。
2.2.3為母豬分娩做好充分的準備。母豬順利產仔,對于母豬體力恢復,減少死產,提高活產仔數,降低母豬淘汰率意義重大。母豬的產程在3小時內是非常理想的,較長的產程,會導致死產增多,甚至母豬產后癱瘓(超過5h),并影響仔豬吃初乳的時間,同時會增加母豬的重配率(Repeat breeding rate,RBR)(Claudio等,2013)。增加母豬的能量儲備,提高分娩時肌肉收縮力量,減少母豬便秘對母豬順利產仔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懷孕后期的攻胎應該適度,避免胎兒過大,影響分娩。
2.2.4維持母豬健康。新生仔豬的微生物來源于母豬產道和糞便,因此應該在分娩前清理腸道和產道,避免病原微生物從母豬垂直傳播給仔豬。母豬良好的免疫狀況,可提高初乳抗體含量,從而提高仔豬的抗病力。
3.泌乳母豬
哺乳期的飼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母豬的泌乳量和乳品質以便窩增重最大,使母豬泌乳期失重最小,盡可能地縮短斷奶-發(fā)情間隔(WEI),并提高下一繁殖周期的排卵數。為達到最佳的長期的繁殖效率,需最大限度地降低母豬泌乳期失重(Dourmad等1994),其關鍵點在于提高泌乳期日糧的營養(yǎng)濃度及某些特殊營養(yǎng)素的水平和采食量。
4.空懷母豬(斷奶-再次發(fā)情配種)
4.1斷奶后盡早使母豬發(fā)情,縮短斷奶-發(fā)情間隔。
可以提高母豬年產胎數。有報道指出,斷奶后提高飼養(yǎng)水平可縮短初產母豬斷奶-發(fā)情的時間間隔,提高斷奶后10天內即發(fā)情的比例。
4.2提高發(fā)情母豬的排卵數。
可以增加受精卵的數量,增加母豬的產仔數。配種前的短期優(yōu)飼(Flush feeding)有利于增加母豬的排卵數。
3、日糧營養(yǎng)配制—能量、蛋白和氨基酸
1.后備母豬
通常肥育豬日糧的蛋白(15%的粗蛋白)和氨基酸水平(0.7%賴氨酸或25g/天)足以滿足后備母豬的需要。
2.懷孕母豬
對于懷孕母豬料來說,日糧含14%粗蛋白(0.7%總賴氨酸)對于需要彌補肌肉和胎兒生長的初產母豬來說已經足夠,然而,2胎及2胎以上的經產母豬可能只需要12-13%粗蛋白的日糧(0.6%總賴氨酸)。
關于日糧氨基酸模式,不同研究者的結論差異比較大。NRC(1998)假設整個懷孕期營養(yǎng)需要的分配相同而推薦了一個固定的氨基酸需要,然而母豬從斷奶體組織恢復到妊娠后期胎兒組織的合成,期間變化較大(McPherson,2004)。妊娠最后45天,胚胎重量、胎兒蛋白含量及乳腺蛋白的含量分別增加5、18和27倍(McPherson,2004;Ji等,2006)。胚胎重量及蛋白的這種大幅增加,表明妊娠后期的氨基酸需求應該遠遠高于妊娠前期。忽視這些動力學變化,而采用單一的階段飼喂方案就會容易導致前期過度飼喂,而后期營養(yǎng)不足。GfE(2008)建議,第二胎母豬妊娠1-85天和85-115天回腸可消化氨基酸的攝入量為9.4和14.6g/d。Srichana(2006)測定了妊娠前期和后期賴氨酸的需要量分別為15和18g/d。Kim等(2009)總結報道,懷孕階段不同階段氨基酸的需要及其理想比例不同,懷孕前期和后期賴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相對理想比例分別為100:79:65:88和100:71:66:95。
3.泌乳母豬
泌乳母豬日糧配制最少17.5%的粗蛋白,0.9-1.0%的總賴氨酸,每天提供最少45-50g的賴氨酸。下表是Close和Cole(2000)根據分娩時的體重及母豬產仔數,推薦的母豬能量和氨基酸進食量。
哺乳母豬日糧理想氨基酸模式應該基于組織蛋白、乳蛋白及日量原料蛋白,這些將影響最終日糧氨基酸模式,一些乳蛋白中必需的氨基酸高于動用的體組織和一般玉米豆粕日糧,乳腺組織生長需要的氨基酸也影響日糧氨基酸模式??紤]到這些因素,哺乳母豬日糧理想氨基酸模式可能隨著哺乳期母體蛋白的預期損失不同而不同:Kim(2009)建議母豬斷奶時體重損失0kg和33-45kg賴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分別為:100:59:77:115和100:69:78:123。各種氨基酸中,賴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對于采食量較低,體組織動用較大的母豬來說,蘇氨酸是非常關鍵的;而對于采食量較高,體貯動用較少的母豬來說,纈氨酸變得越來越重要。
4.母豬谷氨酰胺營養(yǎng)
L-Gln在胎兒組織蛋白中含量豐富,是胚胎的主要能量物質(Wu等,2010b)。Gln是懷孕母豬子宮和臍帶攝入最多的一種氨基酸(Wu等,1999 ),這反應了Gln在胎兒生長和發(fā)育中的重要作用。Gln的缺乏可能是引起IUGR(子宮內生長阻滯)豬的重要因素。Wu(2012)報道,與等氮對照日糧相比,懷孕90-114天母豬日糧添加1%Gln顯著提高(P<0.05)平均初生重及活仔窩重,IUGR仔豬的數量,仔豬體重的差異以及斷奶前活產仔豬的死亡率分別降低39、33和46%。另外L-Gln是乳汁中最豐富的氨基酸,Gln是對新生仔豬生長、發(fā)育以及小腸功能來說是必需的一種營養(yǎng)素(Rhoads 和 Wu, 2009)。Manso等(2007)報道,哺乳母豬日糧添加1%的Gln增加乳中Gln的濃度。Wu(2012)報道,0-21天的泌乳期,日糧添加1%的Gln,提高了血漿、骨骼肌及母乳Gln的濃度,同時改善了仔豬的生長,減少了仔豬的死亡率。
5.母豬精氨酸營養(yǎng)
精氨酸在動物體內直接代謝途徑有2條:一是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鳥氨酸和尿素,鳥氨酸是合成多胺類物質的前體,多胺是重要的生物學調控物質,尤其與DNA、RNA以及蛋白質的生物代謝有關,在細胞生長、增殖及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Nieves等,2002);二是在一氧化氮酶(nitric oxide syntheses,NOS)的作用下,精氨酸被分解成等分子的瓜氨酸和NO,NO可以作為信號分子參與機體內多種調節(jié)包括免疫調節(jié)。Mateo等(2007)在妊娠30 d母豬的玉米-豆粕型基礎飼糧中添加1.0%精氨酸鹽酸鹽,同時對照組添加1.7%丙氨酸做等氮對照,結果發(fā)現精氨酸組與對照組相比能夠增加22%存活產仔數并增加24%存活仔豬的初生重。Zeng等(2008)研究發(fā)現,精氨酸能夠提高活胚胎數,同時增加足月分娩的產仔數,這對預防早期流產具有重要生產指導意義。Greene等(2012研究發(fā)現,精氨酸可以通過增強胎盤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基因的轉錄活性來增強生殖性能。同時,Liu等(2012研究發(fā)現,母豬妊娠后期飼糧中添加1%精氨酸能提高了母豬的繁殖性能,可能通過影響母豬臍靜脈和胎盤miRNA-15b、miRNA-22的表達,調控其各自靶基因的表達量,從而調節(jié)臍靜脈和胎盤的血管生成、發(fā)育和功能,母體可通過臍靜脈和胎盤提供更多的養(yǎng)分給胎兒,保證胎兒的存活、生長和發(fā)育。
4、專業(yè)母豬料營養(yǎng)配制—礦物元素和維生素
1.礦物元素
必須強調骨骼和肢蹄發(fā)育對長期飼養(yǎng)的繁殖母豬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肢蹄問題導致的母豬淘汰在很多豬場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日糧鈣磷水平需要高于肥育豬,通常后備母豬日糧鈣磷的水平需達到0.8%的鈣,0.7%的總磷或0.4%有效磷;生產母豬日糧鈣磷水平至少0.9%的鈣,0.8%的總磷或0.45%的有效磷。錳與粘多糖合成過程中的糖基轉移酶有關,適當提高Mn的水平(>40ppm)對改善骨骼強度和韌性有幫助。
植酸酶理論上可以提高日糧鈣磷的利用效率,但鑒于由于市場上植酸酶質量的參差不齊,因此在母豬飼料中建議謹慎使用酶的營養(yǎng)當量(潛在營養(yǎng)價值)降低磷酸氫鈣等鈣磷來源的添加量。
如下圖Close(1999)總結,大多數微量元素(如鉻和硒)與母豬的繁殖性能和胚胎及仔豬發(fā)育有關。較高的日糧微量元素可以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或者增加仔豬體組織的含量。有機微量元素具有比無機物更高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因此,母豬日糧中添加有機微量元素是非常有益的。Fehse和Close(2000)以及Smits和Henman(2000)研究結果表明,在正常日糧無機微量元素的基礎上添加有微量元素復合包,每窩斷奶仔豬數提高了0.5頭。
2.維生素
盡管維生素為機體正常的功能所必需,但有幾種維生素對母豬繁殖性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如維生素A(或β-胡蘿卜素)、維生素D、維生素E、生物素、葉酸和膽堿等。VA參與母豬卵巢發(fā)育、卵泡成熟、黃體形成、輸卵管上皮細胞功能的完善和胚胎發(fā)育等過程,繁殖母豬提高VA水平,胚胎死亡率降低,有利于提高窩產仔數和斷奶仔豬數((Brief,1985;Antipas,2003);維生素D與鈣的吸收和骨骼的礦化有關。繁殖母豬飼糧添加VE,可以提高母豬產仔數,改善機體免疫機能,預防MMA(Susan,1991),增加初乳中α-生育酚的含量,提高仔豬的生長性能和成活率;研究表明增加日糧生物素可以縮短WEI(斷奶-發(fā)情間隔)天數(Lewis等1991),改善肢蹄健康(Bryant等,1985),增大子宮空間(Antipas,2003);葉酸是一碳基團的供體和受體,通過一碳基團的轉移而參與嘌呤、嘧啶和膽堿的合成,因此胚胎早期需要更多的葉酸以維持胚胎的快速分化。研究表明添加葉酸可提高胚胎和胎兒的成活率(Antipas,2003)從而提高窩產仔數。葉酸可能通過調節(jié)胚胎和子宮內膜組織內的Leptin受體系統,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Guay)。下圖是推薦的繁殖母豬日糧維生素水平。
5、母豬料營養(yǎng)配制——膳食纖維
傳統的觀念已經改變,膳食纖維被醫(yī)學界和營養(yǎng)界稱為“第七營養(yǎng)素”。膳食纖維對于母豬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現代集約化飼養(yǎng)模式及配合飼料飼喂方式,使母豬日糧纖維的供給普遍偏低。而生產中的很多問題與日糧纖維缺乏有關:研究表明,增加日糧纖維的水平可以減少母豬的便秘(Timisoara,2007),提高限飼母豬的飽感,減少刻板行為(stereotypical behavior)(Brouns等,1994),使母豬更加安靜;縮短母豬產程的產程,減少死產,提高活產仔數(Timisoara,2007);促進胃腸蠕動,有利于胚胎營養(yǎng)的均衡供給,減少弱仔數量,提高初生仔豬的均勻度(Paul,2012);懷孕母豬增加纖維,可以提高哺乳母豬的采食量,提高泌乳激素的分泌(Dourmed等,2009),提高乳汁干物質含量及乳脂率(Morz等,1986),提高哺乳仔豬的增重及斷奶體重(Guillemet等,2007;Dourmed等,2009)。
目前關于母豬日糧纖維水平尚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的研究結果和專家建議的母豬纖維水平也不一致。Ioannis Mavromichalis博士(2007)建議在限制飼喂的情況下,懷孕母豬的粗纖維水平應該在6-8%左右,如果是自由采食,粗纖維水平可以高達12-15%。隨著人們對纖維重要性的認識的提高,母豬日糧纖維水平的配制水平呈遞增的趨勢(Martineau等,2013)。
AACC(2000)將膳食纖維定義為“不能被機體消化的可食碳水化合物及其類似物,這些物質不能被小腸消化吸收,但在大腸中可全部或部分發(fā)酵。包括抗性淀粉、低聚糖、非淀粉多糖、木質素,或與之相締合的植物成分”,這一新的定義已經顛覆了傳統粗纖維(酸堿處理的剩余殘渣)的概念。提示可溶性纖維(或可發(fā)酵纖維)對腸道益生作用的重要性。新的NRC(2012)標準中推薦了可發(fā)酵纖維的水平(9%)。然而,常規(guī)的纖維來源普遍存在纖維含量不高,霉菌毒素污染嚴重,可發(fā)酵纖維比例低,礦物質含量不平衡等問題,從而影響膳食纖維在母豬日糧配制中的應用。近來含木質纖維(Lignocellulose)的產品成功地為動物營養(yǎng)提供了優(yōu)質的纖維來源。木質纖維是木質化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商業(yè)化提供木質纖維的產品來源于新鮮的木材,這些產品的好處包括:它們具有標準的高含量粗纖維;恰當的可發(fā)酵纖維與不可發(fā)酵纖維比例;其中可發(fā)酵纖維非常適合乳酸菌和丁酸菌的發(fā)酵;灰分含量低,不會影響動物電解質的平衡;無霉菌毒素的污染,且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幾道熱處理,不含病原微生物。為母豬日糧提供了可供選擇的理想的纖維源。這些新型的纖維一方面可以替代常規(guī)的纖維源(如麥麩等),以減少常規(guī)纖維源的使用量,避免其存在的諸多副作用(如霉菌毒素的問題,電解質不平衡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日糧纖維水平,滿足母豬的纖維的生理需要,從而提高母豬的生產效率。
6、母豬料的營養(yǎng)配制—飼料原料及選擇
1.避免霉菌毒素等污染
霉菌毒素不僅降低母豬的免疫力影響母豬的健康,同時會是導致母豬繁殖障礙的主要原因,因此配制母豬飼料用的原料應避免霉菌毒素的污染。
由于霉菌毒素在體內有富集效應,所以對于長周期飼養(yǎng)的母豬來說,即使低劑量的霉菌毒素對母豬也是非常危險的。對母豬飼料原料進行批次霉菌毒素檢測等嚴格品控把關外,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或處理劑)對于減少霉菌毒素的風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原料霉菌毒素的控制手段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霉菌毒素取樣的代表性,霉菌毒素的檢測方法,霉菌毒素含量的控制標準的把握度等方面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
市場上的霉菌毒素處理劑五花八門,應用者應該慧眼識珠。除了產品霉菌毒素吸附效果外,也應該關注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如對飼料中微量成分的干擾,二噁英的污染等)。
除了霉菌毒素外,一些飼料原料如棉粕、菜粕中含有的毒素也會對母豬的繁殖性能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應避免使用。
2.脂肪添加與油脂選擇
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日糧添加脂肪可增加產奶量、初乳和常乳中乳脂率,增加胎兒脂肪沉積,提高仔豬肝糖元水平,提高初生致斷奶期間仔豬的成活率(Pettigrew和Moser,1991)。妊娠后期補充脂肪還能提高母豬的能量儲備,有利于母豬的分娩,縮短母豬產程。補充脂肪還能減少哺乳期間母豬體重損失,縮短斷奶至配種的時間間隔(Moser等,1985;Shurson等,1986)。盡管添加脂肪對于提高母豬采食量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Kemp等,1995),但在特殊情況下,如熱應激時,飼糧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母豬的采食量,減少母豬哺乳期體重損失(Schoenherr等,1989)。
Weldon等(1991)報道,發(fā)現妊娠母豬(75-90d)飼喂高能量日糧的母豬其乳腺實質重和DNA含量顯著下降,表明增加能量會損害乳腺分泌組織的發(fā)育,因此母豬日糧添加脂肪的時間顯得非常重要。
從油脂類型來看,不同類型脂肪對母豬分娩成績影響不大,但添加豆油通過提高初乳和常乳乳脂含量改善母豬泌乳性能,添加魚油會增加初乳、常乳和仔豬血清中n3PUFA含量,影響乳汁和后代血清脂肪酸組成(晉超等,2011)。必需脂肪酸對細胞膜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可能導致腦功能的變化,損害細胞分化和精子活力,這些脂肪酸還是合成前列腺素和類二十烷酸的前體物質,對繁殖和免疫有重要作用。Rigau等(1995)報道與飼喂菜油相比,飼喂曼哈頓魚油提高胚胎和胎兒的存活率,Webel等(2003)在哺乳飼料中添加n-3脂肪酸,顯著增加下一胎次活產仔數。中鏈脂肪(酸)具有溶解性好,吸收轉運快等特點,其在母豬日糧中應用逐漸引起人們的興趣。Gatlin等(2006)試驗在妊娠90d到斷奶日糧中添加MCT,顯著提高仔豬斷奶體重,降低母豬失重。Azain等(1993)和Jean等(1999)發(fā)現飼喂MCT與豆油相比顯著提高初產體重小于900g的仔豬存活率。研究表明MCT很容易氧化成酮體,酮體容易穿過胎盤,用于胎兒脂類和葡萄糖的合成,從而提高胎兒的能量儲備和仔豬的生存能力。
3.蛋白原料
豆粕和魚粉是母豬常規(guī)蛋白來源,然而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胎兒的快速生長以及泌乳的需要,對母豬蛋白提出較高的要求。如前文所述,鑒于Gln對快速生長的胎兒以及母乳分泌及乳汁的重要作用,日糧添加富含Gln的小麥水解蛋白,不僅對減少IUGR仔豬數量,提高初生重,而且對增加斷奶窩重有益。
破壁可溶性酵母蛋白,含有豐富的核酸和可溶性蛋白,對于提高哺乳母豬的采食量及乳蛋白的含量有顯著的作用。添加酵母蛋白可以促進懷孕后期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也是非常有益的。
全脂膨化大豆不僅有利于提供能量減少哺乳期體重損失,而且可以提高母豬的泌乳量。全脂膨化大豆改善母豬性能的作用,可能與其含豐富的脂肪和大豆異黃酮等有關。
7、配制無抗母豬飼料
一直以來,母豬的健康水平是制約我國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母豬的健康狀況不僅影響母豬本身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壽命,同時會影響仔豬的健康發(fā)育。因此提高母豬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尤為重要。
然而長期以來,依賴抗生素來維持母豬的健康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與生長肥育豬相比,母豬是長周期飼養(yǎng)的動物,需要其具有盡可能長的使用年限。而抗生素維持的健康是低水平的健康,抗生素破壞母豬的免疫系統,損傷免疫功能,破壞腸道及飼養(yǎng)環(huán)境中微生物正常平衡,其毒副作用極大。配制無抗母豬飼料已經越來越受到行業(yè)的重視。
抗病營養(yǎng)理論認為,適當的營養(yǎng)素、營養(yǎng)源和營養(yǎng)水平及其組合可以明顯增強母豬的抗病力,減少疾病,降低用藥。如蘇氨酸是抗體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Gln和核酸是免疫細胞增殖的前體物質并在腸絨毛損傷和修復中起重要作用;精氨酸在NO合成方面意義重大;一些微量元素(如Cu、Zn、Mn、Se等)和維生素(如VE、VA等)參與機體抗氧化酶合成和活性的維持;提高這些營養(yǎng)素及其營養(yǎng)源的水平和利用率,對于改善機體的免疫機能,提高抗病力是非常有益的。
微生態(tài)制劑(益生素、益生元)、有機酸、中草藥提取物及酵母提取物(酵母細胞壁活性成分)、功能肽等通過抑制飼料中病原微生物、阻滯病原進入腸道及在腸道的定殖,促進有益菌的增殖、提高腸道的屏障功能以及增強免疫細胞的免疫活性等機制可以提高母豬的抗病力。盡管單一的替代物可能在預防疾病方面的效果達不到抗生素,但飼料中可以通過探索這些非營養(yǎng)性的添加劑的有效組合使用,增強防病、抗病能力,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維持母豬真正的高水平的健康狀況,延長母豬的使用年限,降低母豬非正常性淘汰率,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和效率。
另外,發(fā)酵飼料或發(fā)酵原料不僅可以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改善飼料利用效率,同時發(fā)酵產物對于提高母豬抗病力,改善母豬健康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8、提高泌乳母豬采食量
當前對于現代高產瘦肉型母豬來說,泌乳母豬采食量低是導致母乳不足,斷奶體重輕,母豬失重大,斷奶-發(fā)情時間長,配種成功率低的主要限制性原因。以下總結了影響泌乳母豬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泌乳母豬采食量的因素。
1.妊娠母豬的飼喂
妊娠期的過度飼喂將系統性降低隨后哺乳期的采食量(Quiniou等,1998;Whittemore,1998)??八_斯州立大學研究證實,分娩時越肥的母豬,泌乳期采食量越低,體儲損失越多,下一胎產仔數越低(Young等,2004)。多數研究者認為,分娩時母豬背膘厚度超過22mm時,泌乳期的采食量將受到嚴重影響(Goodband等,2006;Aherne,2001)。因此應該根據妊娠母豬的體況,精確制定飼喂方案和飼喂量。
另外,研究表明,增加妊娠母豬日糧纖維水平,對于提高哺乳母豬采食量有幫助(Dourmed等,2009)。
2.泌乳期飼料的飼喂
分娩后母豬的采食量至少與妊娠后期的采食量(2.5kg)相同,最好能達到3-4kg,隨后每天的飼喂量應逐漸快速增加(每天增加至少0.5kg,最好能達到1-1.5kg)。泌乳早期過度限制飼喂(為防止乳房充血,缺乳,仔豬腹瀉以及母豬便秘等因素)可能會影響整個泌乳期的采食量。
提高飼喂次數。每天飼喂2次以上,每次清除殘余飼料(保持料槽清潔),可以顯著提高母豬的采食量。
增加母豬的飲水供應,可以提高采食量10-15%(Quiniu等,1998);因此保證母豬充足干凈的飲水(水壓水流1500-2000ml/分鐘),可以增加母豬的采食量。當然濕拌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應必須避免可能導致飼料發(fā)酵和衛(wèi)生問題。
3.改善母豬飼養(yǎng)環(huán)境
分娩舍的環(huán)境溫度是影響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室溫最好維持在18-20 ?C,超過20度,每增加1度,母豬采食量將下降0.15kg/天。
減少母豬熱應激的措施包括:1)增加日糧能量水平;2)氣溫較低時飼喂;3)多餐飼喂;4)采取降溫措施。
4.飼料原料的選擇及添加劑的應用
1)使用適口性好、消化率高的原料如酵母蛋白,魚分離蛋白肽等,對于提高母豬采食量有益;
2)避免飼料存儲時間過長,新生產的飼料適口性更加;
3)母豬飼料添加酸化劑可以提高母豬的采食量;
4)也有報道,添加一些植物精油對提高母豬采食量有幫助。
來源:九州互聯,作者:成廷水博士,特此致謝!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