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峰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數(shù)十丈。峰頂花卉參簇,恰似山花插鬢;巖壁秀潤光潔,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從水上望去,儼然是一位秀美絕倫的
少女。“插花臨水一奇峰,玉骨冰肌處女容。”這就是玉女峰風(fēng)采神韻的真實寫照。玉女峰與大王峰隔溪相望,象一對脈脈含情的戀人,鐵板嶂橫亙其間,好像故意從中作梗。據(jù)說:很早以前,武夷山是個洪水泛濫,野獸出沒的地方。百姓輾轉(zhuǎn)溝壑,無以為生。后來,從遠方來了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帶領(lǐng)大伙劈山鑿石,疏通河道,終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來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從此,人們過上了好日子。一天,玉女駕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與大王相親相愛。不幸此事被鐵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歸天,玉女不從,定要與大王結(jié)為夫妻。鐵板鬼便施展妖法將他倆點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鐵板鬼為討好玉皇,也變成山巖橫亙在兩戀人之間,日夜監(jiān)視他倆。這就是現(xiàn)在的鐵板嶂。從此,兩人只好憑借鏡臺,淚眼相望了。玉女峰下的浴香潭,相傳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的“印石”是大王送給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東側(cè)有圓石如鏡,光潔照人,是玉女梳妝臺,壁間“鏡臺”二字,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補充——
都江堰這座古老而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歷來就流傳著許多美好的民間傳說,使都江堰風(fēng)光更染上一層神奇的色彩,僅都江堰“玉女”就有很多歷史記載,“玉女”古稱“神女”,亦稱“美女”,是對別人女兒的尊稱(見辭源),早在晉朝《華陽國志》就載有“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恥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約;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楚辭漢
賈誼惜誓:“建日月以為蓋兮,載玉女于后車”,清乾隆劉群成詠詩贊“玉女”;“玉女房中鏡影收,卻來湍際幻花州。湘裙就去寒芳涌,縞帶飄時素蕊浮。飛燕細含無著處,游魚欲吸忽成流。瓊花漫說維楊重,可似天然岷水頭”。千百年來多少專家、學(xué)者,只知其地其名至今尚存在白沙鄉(xiāng)白沙后上的“玉女房”,卻不知“玉女”在何方?這實在是個迷! “芳草年年發(fā),
靈山日日新”。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未時許,八十八歲的文史工作者姬福民老先生(原灌縣文管所所長,山西屯留人),興致勃勃地穿安瀾索橋過外江,回首指著一號橋基處,給全家人講述著七四年春(三月三日至六日)他老人家發(fā)掘“東漢李冰石像”的經(jīng)過。突然天空飄起了珍珠般的花雨,當(dāng)抬頭仰望二王廟和伏龍觀時,一尊栩栩如生的“玉女”便隱現(xiàn)在玉壘山上,“遠而望之,皎如太陽升朝霞;迫而視之,灼若鞭渠出深波”。只見她冠耳環(huán)佩,環(huán)暈閃射,銀色項璉,晶瑩剔透,健胸高隆,鼻目清秀,口含朱丹,仰面平躺,
冰清玉潔,神態(tài)安詳,這仙姿神韻的降臨,真使姬老全家驚嘆不已!此時其子姬志誠眼明手快,取出像機攝下了這奇特的自然景觀,取名為“
都江堰玉女峰”。
“真與峨眉爭秀色,要從灌口覓源頭”。有送人士立即進行探索研究,根據(jù)李冰治理岷江水患,分別在四川都江堰市和樂市各鑿離堆一處。樂山的“臥佛”是男性,鑿的是頭部;都江堰發(fā)現(xiàn)的“臥佛”是女性,鑿的是腳部。姊妹佛仙,一江相連,景觀奇特,無獨有偶。 “天生玉女降古堰,藏在深閨有人識”。我們從發(fā)現(xiàn)者攝下的照片上清晰看出“李冰與玉女心連心”、“伏龍觀乃為李冰的冠冕”。文史界普遍認(rèn)為這是一次有歷史意義的發(fā)現(xiàn),她是把中斷數(shù)十個世紀(j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接通,對后永世不會遺忘的再發(fā)現(xiàn)。“玉女”與“玉女房”同在一地,其內(nèi)在聯(lián)系是自古已然;鑿山為穴的“玉女房”,只是標(biāo)志“玉女”的地點,不是“玉女房”的全貌;“東漢李冰石像”的出土,重在點明“玉女”所在,“玉女”就是“玉女房”的主人,故早在晉朝《華陽國志》、《水經(jīng)注》、《太平環(huán)宇記》、《溢州記》、《灌江備考》、《灌縣志》等史書上均有記載(而晉人誤記“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也作三石人立三水中“應(yīng)予更正)。 戰(zhàn)國后期秦楚兩霸爭天下,秦為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大業(yè),便將“得蜀則得楚,得蜀先治水”列為秦的根本國策。蜀居楚之上,水路不通,而都江堰“北舊無江”(漢書語),“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如水上運兵攻楚旦夕即至。秦出于政治目的,遂意派李冰治理岷江,所以“秦并六國,自蜀始”(見蜀鑒),李冰為避沫水之害變水利,首要解決交通、灌溉,便鑿開離堆,將岷江分流切址,外江為正流,內(nèi)江為引流,離堆以下開二江于成都平原,離堆以上科學(xué)引水擁江作棚,最后必須同時再集中于離堆之下,開展生死攸關(guān)的“水下決戰(zhàn)”,李冰不僅身先士卒,而且其女自告奮勇,替父深入“水下開水”,不幸捐軀長眠,惡噩傳開,震撼天地,更加激發(fā)了當(dāng)時修建都江堰的健男壯女爭先恐后要當(dāng)李冰的兒女,投入水下代“玉女”的替身,勞動人民的化身,傳說(六月二十四),'玉女'便羽化成仙,神靈依附在玉壘江畔,日日夜夜守護著這千年古堰,受益的川西平原勞動人民更加懷念李冰父子,恩澤百性,建造了二王廟,寄托哀思。在封建社會幾千年,女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上神龕,所以我們在二王廟里看到的只有李二朗和李冰夫婦的神便。列朝列代政界要員,文人墨客為悼念李冰父子均要到伏龍觀、二王廟祭祀,留下了眾多的詩畫題記、玉雕碑銘,號召人們團結(jié)起來,為振興中華貢獻畢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