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潮汕俗語諺語典故

1、無好家神通外鬼

  潮汕俗語“無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這個俗語來源于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某鄉(xiāng)有一戶貧窮人家,生活十分困難,常常缺米斷炊,過年過節(jié)也只能向人家借一點錢勉強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總覺得供奉的東西太少了,不若大戶人家,有肉有菜。于是越想越生氣。某日,閻王要抓一個替死鬼。正巧這事被灶神得知,他覺得報復(fù)的機會來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薦”自家的主人。可恨這位“家神”不但沒有保佑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來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為都為主人夢中獲悉,醒來后氣憤萬分,遂將灶神牌位扔出門外,連聲罵道:“無好家神通外鬼!”

 2、 凡事學(xué)大丈

  俗語:“凡事學(xué)大丈”意指做事心中無數(shù),盲目跟從。“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習(xí)俗大人跟小孩稱呼對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稱襟兄也稱“大丈”。
  “凡事學(xué)大丈”這個俗語,源出民間流傳的一則“傻女婿故事”。傳說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壽,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訴他:“大姐夫是個知書識理的人,到了我媽家,你就跟他學(xué)著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細(xì)心注意大女婿的一舉一動,認(rèn)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舉杯向丈母娘祝壽,他也舉杯祝壽;大女婿為丈母娘夾菜,他也夾菜;規(guī)規(guī)矩矩,很有風(fēng)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雖沒讀書,也甚懂理,心里很高興。席間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將蚶殼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湯。小女婿一不留心沒看清楚,以為大丈吃蚶是連殼吞下,心想這可能是禮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進嘴里,拼命往喉嚨里咽。這談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見襟弟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聲,誰料剛吞下的豆粉絲從鼻孔中噴了出來。傻女婿見狀,驚懼萬分,忙把蚶殼吐出,連連說:“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經(jīng)把我哽得半死。這一著‘牛囝穿鼻’我確實學(xué)不來!”弄得大丈哭笑不得,眾人卻被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3、斫斷手指頭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錯了事之后決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個人下定了決心,總是用“斫斷頭指頭”這個俗語。
唐朝玄宗年間,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當(dāng)時的名將張巡守睢陽城,浴血奮戰(zhàn)。但寡不敵眾,只好派手下大將南霽云向其它城守將討救兵。南霽云帶了三十名騎兵,奉命突圍到附近的臨淮關(guān)搬救兵。敵軍數(shù)萬人發(fā)現(xiàn)南霽云等的蹤跡,就四面攔截,不放他過去。南霽云左右馳射,人馬所到之處,好象閃電一樣,倏爾明滅,使得敵軍神搖目眩,不知所措。南霽云突圍成功,到達淮陽時只損失兩名部下,唐朝的將軍們都妒忌張巡的威名,坐視其敗,不愿伸出援手。臨淮的守將賀蘭進明,尤其如此。南霽云苦口請兵,賀蘭進明只是不答應(yīng)。南霽云悲憤之至,在宴會中撥出佩劍,砍斷一只手指,鮮血淋漓地斥責(zé)賀蘭進明自私,座中人不禁為之淚下。
睢陽城破,張巡、南霽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國。
潮陽及澄海都建有雙忠公祠,以紀(jì)念張巡和許遠。而南霽云“斫斷手指頭”的這個典故,也隨之流傳。但其語義已有所演變。

4、乘風(fēng)叩橄欖

  乘風(fēng)叩橄欖 “乘風(fēng)叩橄欖”,是流傳于潮汕各地的俗語,也是潮汕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實事。作為俗語,它嘲弄那些乘機撈一把的不良現(xiàn)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為。作為史實,它曾發(fā)生于盛產(chǎn)橄欖的地方。
  “乘風(fēng)”的“風(fēng)”,指的是臺風(fēng)。“叩橄欖”則是偷盜的行為。橄欖,是潮汕的土特產(chǎn)。潮汕橄欖品種繁多,馳名海內(nèi)外的名優(yōu)橄欖,有潮澄饒交界一帶的烏種橄欖、潮陽金玉蘆塘的三棱橄欖和揭西鳳湖橄欖等。由于橄欖用途廣,價值高,歷來果農(nóng)喜歡種植它,“鼠賊仔”也蓄意偷竊它。
  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謠:“南溪阿媽多,無好仔弟擔(dān)阿媽去賣。”橄欖與“阿媽”音近似,“阿媽”即橄欖。而擔(dān)阿媽去賣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無好仔弟”指的處那些愉“叩橄欖”的“鼠賊仔”。
  當(dāng)?shù)厝苏f,收獲橄欖從來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欖摘落甕。”這農(nóng)諺指明兩點:一說收獲橄欖季節(jié)是霜降;二說收獲橄欖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欖還要有相當(dāng)?shù)募夹g(shù)。一般是用1條竹藤制成的軟性長梯,每梯格約1米,最長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樹冠邊,順梯爬上去后,用腳夾住梯格,手抓樹枝,采摘橄欖,放進身后勾籃。摘取時最怕有風(fēng),更怕大風(fēng),因風(fēng)吹樹枝搖,操作人有危險,同時風(fēng)吹樹搖橄欖掉,掉下來的橄欖易損傷,不能久藏。只有“鼠賊仔”才“乘風(fēng)叩橄欖”。因為臺風(fēng)到來,果園無人摘橄欖,“鼠賊仔”就乘此機會,用竹竿或石頭偷“叩”橄欖。這樣,風(fēng)刮加偷“叩”,橄欖落滿地,“鼠賊仔”偷走一部分,還剩下很多,風(fēng)后園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風(fēng)吹落,還是被人偷叩。“鼠賊仔”自以為這是其得意之作。但時日久長,終被發(fā)覺。這“乘風(fēng)叩橄欖”就成了廣為流傳的俗語。如今,人們對于那些層層加碼的亂收費等不正之風(fēng),也比如為“乘風(fēng)叩橄欖”。


5、唔對凱伯個數(shù)路

  世上一切事物總有一個理。“唔對凱伯個數(shù)路”是說事物數(shù)目不符或方法不對。
從前潮汕某地有一位名叫“凱伯”的老者,他家境貧寒,只生一子,未能供他讀書,只好送到南洋(即今東南亞一帶)謀生。過了數(shù)年,其子開始積了一點錢,就寄了一百元回來贍養(yǎng)父親,并附上一封家信,信上沒有一字,只畫著四條狗,八只鱉。送款人看到信上沒有標(biāo)明具體數(shù)目,就偷了二元,只還給凱伯九十八元。凱伯一看到信,馬上就把送款人抓住,大聲喝問:“你偷了我二元錢。”送款人抵賴說:“信上又沒有寫明數(shù)目,你有什么證據(jù)說我偷錢!”凱伯指著信上的圖說:“四狗三十六,八鱉六十四(潮汕方言中,‘狗’與‘九’、‘鱉’與‘八’諧音),兩數(shù)相加,正好是百元正。你還敢抵賴?”送款人無話可說,只得如數(shù)奉還,從此俗語“唔對凱伯個數(shù)路”便流傳在潮汕一帶。


6、庵埠老爺大細(xì)目

 “老爺”即神爺?shù)乃追Q。俗語:庵埠老爺大細(xì)目“指對人對事不公正,偏心眼。 從前有兩個乞丐,都是一條腿“大腳胴”,即患有“象皮腿”之病。他們四處求乞,夜宿宮廟。有一次,乞丐甲在庵埠的仙溪神廟里過夜,半夜時分,恍惚間見“老爺”走下來對他說:“弟子一只靴,剝?nèi)サ醮髲d。”天亮醒來,正要抬起病腿,忽覺病腿消腫,奇跡般地痊愈。他馬上把喜訊前往告知乞丐乙。 乞丐乙見乞丐甲健步走來,本覺驚奇,一聽真相,大為歡喜。晚上也來到那個神廟睡覺,希望“老爺”又顯靈,不過這次神爺說的話卻是:只靴吊在大廳中,弟子剝?nèi)惓呻p。”乙驚醒后,覺得下肢沉重,一摸才知原來那條好腿也患了病。從此拖著兩只浮腫的大腳胴到處行乞。逢人便罵“庵埠老爺大細(xì)目”。久則久之,就作為一句俗語在潮汕一帶流傳開了。


7、半夜出陣日

 “半夜出陣日”這個俗語指的是十分意外的喜事突然降臨。典出澄海出門村的唐伯元。 唐伯元是甲戌科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民間傳說:唐伯元原是天上的文曲星。就在唐吏部出世那夜,他家門口的水井滾沸了,人們都認(rèn)為這是吉祥的象征。果然,凌晨過后,漆黑的夜空忽然間彩云朵朵,紅光閃閃,宛如晝夜,村人都十分驚訝:“半夜出陣日啦!‘這時唐家產(chǎn)下一個嬰孩,過一會兒,彩霞紅光便自動消失了。從此,潮汕便有了這個俗語。

8、多錢多功德

 潮汕俗語“多錢多功德”意思是指花的錢財多,得到的實惠也就多。
 明朝萬歷年間,潮州楓溪出了一個才子,叫做吳殿邦。此人博學(xué)多才,能詩善文,尤工書法。

 早年,吳殿邦在考中進士之前,在家鄉(xiāng)賣文鬻字為生。他的字,都有一定定價。例如一副對聯(lián),收潤筆費六兩銀子,一分一毫也不能少,誰也不例外,有一次,一個尼庵里的住持找到吳殿邦,要求吳殿邦給尼庵寫一副對聯(lián),但只給了四兩銀子。吳殿邦微微一笑,接過銀子便揮筆寫道:“一條筆直,兩片齊開。”圍觀的人都嘩然大笑。這對子實在太粗俗了,這住持羞得不得了。要求吳殿邦重新寫一對,吳殿邦說:“俗話說‘多錢多功德’,師父難道不明白?”這住持有辦法,只好再掏出二兩銀子補足。吳殿邦也就提筆續(xù)寫道:“一條筆直天界路,兩片齊開慈悲門”,成了一對禪味十足的佳對。

9、假力洗茶渣

 潮汕俗語“假力洗茶渣”,用另一句潮汕俗語解釋,指的是“力唔是勢輸過惰”,也就是指不該干的事情你去干了,結(jié)果是吃力不討好。 潮汕工夫茶遐邇馳名,茶具小巧玲瓏,十分精致。據(jù)說沖茶用的茶壺,茶漬越厚,沖出的茶越有味,這茶壺價值越高。 當(dāng)時,潮汕有一戶人家,有飲茶之風(fēng)。家中的茶壺已經(jīng)傳了三代,這茶壺看起來膩膩的,壺內(nèi)的茶漬也已經(jīng)織積了粘乎乎的一層。這茶壺,將一些白開水倒進去,也能篩出來清冽香醇的茶。所以,這一家人將它看成傳家寶。 這一年,這家人娶進了一個媳婦。媳婦過門的第三天便開始料理家務(wù)。這一天。家翁出門。這媳婦一看,家翁平日里喝茶的茶影視業(yè)竟如的臟。于是,便把一整套茶具一古腦地搬出來清洗。等到家翁回來,一看,真是哭笑不得,便說:“你真是假力洗茶渣。”新媳婦丈二金剛一一摸不著頭腦,不知家翁責(zé)備她是何事。后來“假力洗茶渣”便流傳開來,成了一句俗語。

10、十嘴九腳倉

 俗語“十嘴九腳倉”用于諷喻人多話多,不懂裝懂,愛亂發(fā)議論。“腳倉”即屁股。胡說八道常被比喻為“放屁”,因而,吐不出象牙來的臟嘴也被比喻為屁股。
 從前有一戶人家建了新房,請來一位很有名氣的畫家畫一幅壁畫。畫家事情很多,整天很忙,來到房主家后就要動筆。這戶人家有十口人,除一個小孩外,都聚集到這里,七嘴八舌,吱吱喳喳地發(fā)表各自意見。有的要畫這,有的要畫那,繼之又因意見不符而互相爭吵,各不相讓。扯了大半天,誰都不讓誰,毫無結(jié)果,最后只好由畫家來決定。本來畫興正濃的畫家經(jīng)這陣折騰,十分惱火,更痛惜寶貴時間無端被浪費。于是不吭聲,拿起畫筆一揮,很快就畫了十只雞,每只雞都各具姿勢,唯妙唯肖,栩栩如生。畫家正要收筆,一位小孩忽然嚷道:“咦,怎么十個雞嘴巴,只有九個屁股呢?”大家才注意到原來一只雞藏在石頭后面,只露出雞頭在外面。畫家接過小孩的話,笑咪咪地說:“這就叫‘十嘴九腳倉’嘛!”原來,這是畫家繞著彎子在諷刺房主一家哩。

11、齒痛正知齒痛人

從前,澄海縣有一位縣官太太坐轎出遠門探親。時逢炎熱天氣,轎夫抬著這貴婦人走了半天,又饑又渴,很想歇息充饑。但縣官太太有急事,不但不同意停轎,還催轎夫加快步伐趕路。
轎夫忍饑不得,再三懇求。太太聽了,心中疑惑,便問道:“肚子餓是怎么一回事?你們說給我聽聽。”甲轎夫忙說:“肚子餓就是肚中無物,腳酸手軟,連走都走不動。”乙轎夫爭著說:“肚子餓就像挑擔(dān)上山,越挑越重,直到走不動。所以,必須讓我們歇息一下,吃點東西,才能繼續(xù)走路。”太太不解道:“我活了數(shù)十年,沒聽說過肚子餓就會腳酸手軟,也沒聽過挑東西會越挑越重,你們不用哄騙我,要多賺工錢,我可再給點,還是快點趕路吧!”任轎夫左說右說,太太就是不理解。這時甲轎夫猛然間想起太太左臉腮腫大很多,沒準(zhǔn)兒是鬧牙痛,便靈機一動對她說:“太太,肚子餓比鬧牙痛還要難受,求您允許停轎,讓我們吃飽飯再走吧。”太太聽了,恍然大悟道:“哎喲,你們怎不早說呢?原來肚子餓比牙痛還難受,怎能忍得?你們快快停轎,吃飯去吧!”后來這句話就演繹為只有自己經(jīng)歷了苦楚,才能理解別人同樣的苦況,同病才能相憐的意思。


12、惜落順勢

 “惜落順勢”這一句俗語是指疼愛下輩人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而孝敬上輩人,卻是很少人能夠八面做到。
 據(jù)說,過去韓江邊有一個專賣豆粿的老漢。老漢做的豆粿,十分好吃,很有名聲。遠近的人都跑到他這里吃豆粿。不少人吃完后,意猶未止,掏出錢再買一盤,叨念道:“確實好吃,再買一點回家給孩子們嘗嘗。”這老漢,聽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本身就是因為兒子不肖,才要自己日夜操勞。他想看看到底有沒有人是買給父母吃的?但從來一個都沒遇到。
 這天,一個饑腸轆轆的人來到了老漢的豆粿攤,吃了一盤之后,又再買了一盤,說:“好吃!買一盤給母親吃。”老漢心頭一熱,問:“阿兄,有沒有兒女?”這過客說:“兒子尚小,日子還長,今后吃的機會多著呢。母親操勞一生,買一點小吃孝順,不過份。”老漢一聽,馬上聲明不收這過客一分錢。過客好些不理解。老漢說:“我在這里賣了半輩子豆粿,買回家的都說要買給兒女吃,還沒見過買給父母吃的。這盤豆粿,我白送了。”這過客才恍然大悟,對老漢說:“惜落順勢,人這常情。”

13、平安當(dāng)大賺

  潮汕俗語“平安當(dāng)大賺”是指一個人如果身體健康、家里平安,那么他就得到極好的本錢,不用破財,也就等于賺錢了。
  從前有一個人整天早出晚歸,辛勤工作,靠自己微薄的收入養(yǎng)活全家。他即無權(quán)勢又不能賺大錢,生活十分節(jié)儉,買不起大魚大肉,也喝不了酒,所以整天埋怨命運不好,生活難過。
  一天,他到街上買米,遇到過去一老友的妻子提著一大包東西,愁眉苦臉,面黃肌瘦。他知道這個朋友開著鋪子,做著大生意,頗為富裕。最近還聽說他又賺了一大筆錢呢,為何他的妻子這般模樣?于是上前問候。原來他朋友確實生意很好,但他們的兩個孩子都患了重病,整年都要尋醫(yī)問藥,光是買藥就花了不少的錢,又把本來健康的妻子也累得病了。她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你看又買了這一大包藥,藥費太貴了,他爸賺的錢都抵不上買藥。” 這個人聽了,心里想:“我雖賺不了大錢,但家中父母雙全,妻子兒女健康,買得上米,吃得飽飯,整天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真是平安當(dāng)大賺啊!”自此知足常樂,心情也隨之暢快。
  “平安當(dāng)大賺”這一俗語反映了潮汕人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


14、荊州借久成已業(yè)

  潮汕俗語“荊州借久成已業(yè)”是指那些借用了別人的東西后賴著不還,甚至占為已有的行為。

  據(jù)《三國志》所載,荊州原是劉表轄地,劉琮帶著荊州歸降曹操。赤壁之戰(zhàn)后,孫劉聯(lián)軍從曹軍手中奪得。于是對荊州的所有權(quán)各執(zhí)一詞。孫權(quán)認(rèn)為荊州是他們的戰(zhàn)利品,起初只是借給劉備,現(xiàn)在劉備既然占據(jù)川中,成了氣候,就得把荊州還給他們。而劉備則認(rèn)為荊州本來是劉表的,無所謂借與不借的問題,不肯還給東吳。潮汕民間俗語的“荊州借久成已業(yè)”,就是從這歷史故事演繹而成的。

15、好耳聽石二

  “好耳聽石二”常用來形容人聽錯了話,領(lǐng)會錯了意思。關(guān)于這個俗語,還有一個故事。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兩個小偷悄悄地翻過庵堂的高墻,爬到屋頂上,想要到尼姑的廂房里行竊。他們分好了工,年紀(jì)較大的在外頭把風(fēng)接應(yīng),年紀(jì)較輕的鉆進房里。這進四周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這個小偷邊走邊摸索,摸了很久,才發(fā)覺前面是尊佛像,心中一驚,原來弄錯了地點,這里不是廂房,而是佛堂。便自言自語地說:“糟了,是佛!”房頂上的小偷年紀(jì)大了一點,耳朵有點背,再加上做賊心虛,慌里慌張,聽不清楚,以為是摸到秫(糯米)。就低聲問:“是秫?”下面的小偷本來就生氣,聽上面的這么回應(yīng),沒好氣地回答說:“好耳!”上面的賊正希望下面的賊多拿一點,一聽十分高興,連連說:“石二,每人六斗。”

  后來,這兩個小偷都老了,不再行竊了,便把這個笑話給抖出來。于是,民間便有了“好耳聽石二”這慣用語。


16、觀音生雅一塊敗

  潮汕俗語“觀音生雅一塊敗”是用來指美中不足。觀音“敗”在哪里?眾所周知,南海觀音的塑像總是刻畫得美輪美奐。然而,細(xì)心觀察一下,觀音菩薩竟長著一雙大腳丫。在崇尚“三寸金蓮”的社會里,這雙大腳當(dāng)然不盡人意了,因而是“一敗”。
  這里頭還有個俗典。據(jù)說觀音菩薩原來是個男身,大慈大悲。他為了解救民間一切苦厄,經(jīng)常去云游四方。有一次,他走著走著,忽然聽到一間民宅里傳來了聲聲痛苦的呻吟聲。仔細(xì)一聽,原來是一個孕婦難產(chǎn),而家中親人又不在身邊。這孕婦邊哭喊著邊祈禱觀音菩薩前來解救她的厄難。菩薩一聽,這孕婦卻也心誠。只是待要進去,自已又是男身,多有不便。左思右想,頓生一計,搖身一變,化作一位俊俏的接生婆模樣。只是匆忙之間,腳板子忘了變化,便走了進去。
  在菩薩幫助下,產(chǎn)婦順利產(chǎn)下一男嬰。那產(chǎn)婦對菩薩感恩戴德,但菩薩被產(chǎn)婦身上穢氣一沖,再也變不回原來的樣子。所以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女人身、男人腳。
  潮汕人也從這個傳說演繹成了這句俗語。

17、有人沉船,有人出米

 俗語“有人沉船,有人出米”指的是有一些人遭了殃,而有的人卻因此而發(fā)財;有的虧損,而有的因此而得益。
 傳說何野云死后,被任命為榕江水神,他決心除霸懲強,救濟貧民,管好榕江。何野云首先觀察了榕江地形,安頓水族,任命獅、象把守榕江江口,又命大象鎮(zhèn)守雙溪嘴,把榕江整理得有條不紊。
 不久,人們就發(fā)覺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財主、豪紳的船只常常在雙溪嘴沉沒,而關(guān)埠石井村前石井巖三峰古寺卻每日都從石縫里流出大米來。因而就有了“雙溪嘴沉船,石井巖出米”之說。原來,凡是過往的船只,何野云都要調(diào)查一番,凡運載的是不義之財者都沒收。特別是掠奪敲榨農(nóng)民而得來的大米,帆船運載到雙溪嘴,何野云就令鎮(zhèn)守的神出鬼沒龜將其翻沉,并將大米儲積起來,每日計算著從石縫流出,以賑濟瀕臨死亡的貧苦村民。久而久之,人們就把一些人遭殃,一些人發(fā)財;有人虧敗,有人得益的事,稱為“有人沉船,有人出米”,并作為一句俗諺而流傳下來。

18、斑魚騙食蟻

  斑魚,學(xué)名鱧魚,屬淡水魚。體表有像蛇、斑馬一樣的斑紋,故名斑魚。頭像蛇頭,圓臺形,也像戰(zhàn)斗機的機頭。“肥”者體表微暗黃色,“瘦”者深青黑色。

  斑魚有時跳到淺灘,不動,裝死。螞蟻見之,以為死魚,于是呼朋喚友,廣告同類,成群結(jié)隊,浩浩蕩蕩前來分食“死魚”。斑魚待到身上的蟻多,便“復(fù)活”跳入水中,身上的蟻則浮于水面,終為斑魚所食。農(nóng)民見此景,稱曰:“斑魚騙食蟻”。
現(xiàn)代科學(xué)證明,蟻含氨基酸多,斑魚常吃,故肉質(zhì)鮮美,營養(yǎng)豐富。

  這則潮汕俗語通常用來指那些借小利作為誘餌來坑人騙人的惡劣行為,也鞭撻那些見利忘義者的可悲下場。清朝李汝珍所謂:“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鏡花緣》),是之謂也。

19、下寨阿兄免說

   俗語“下寨阿兄免說(不用說)”,意指想當(dāng)然,生搬硬套,自作聰明。
在潮汕一帶,很多地方是聚族而居,即同村落的人都是同一宗族的,并常以該宗族的姓作為該村落的名稱。如高姓聚居的地方稱為高寨,郭姓聚居的地方稱為郭寨。久而久之,人們一般只要聽他說是哪寨的人,就知道那人是姓什么了。

   一天,幾個外出經(jīng)商的商人恰好聚在一小客棧里喝酒,彼此都不認(rèn)識,但一談起生意經(jīng)就都十分投機,一見如故。他們約好以后彼此聯(lián)系,互相幫忙做生意。其中一人自我介紹說:“小弟是郭寨人,姓郭。”另一個又介紹說:“鄙人是林寨人,姓林。”……最后一個介紹說:“小弟是下寨人……”只說出村名,話還未說完,其中一個老兄便自作聰明地?fù)屵^話頭說:“郭寨的人姓郭,林寨的人姓林,高寨的人姓高,下寨阿兄免說。”言下之意下寨人必定姓“下”。下寨人一聽此話,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因為下寨人根本就不姓“下”,且“下”明顯含有侮辱之意。

   后來,“下寨阿兄免說”就成了在潮汕一帶流傳的俗語,用于勸誡那些生搬硬套,自作聰明的人。

論理你著叫我做阿伯

   “論理你著叫我做阿伯”這一句俗語用來批評那些不懂人情、缺少禮貌的人。它來源于民間一個諧趣故事。

   從前,有一天,揭陽官溪都有個年近花甲的老伯正頭戴竹笠,在水田中撥草。這時,后面?zhèn)鱽硪宦暟l(fā)問:“喂,阿兄,此處離仙窖渡還有多遠。”老伯側(cè)頭一看,原來隴上站著一個后生人向他借問。這后生人年約二十左右。老伯有心跟他開個玩笑。便說:“你是在問我嗎?至仙窖渡還有五六千步。”后生人一聽,十分奇怪,到底五、六千步有多遠?就粗聲粗氣地說道:“什么五、六千步,人家都論里嘛!”老伯一聽,正中下懷,便站直身子,頷首一笑,高聲說道:“你要論理嗎?論理你著(該)著我做阿伯!”后生人一聽,滿臉通紅,十分慚愧。

20、坑水變酒嫌無糟

  俗語“坑水變酒嫌無糟”(糟,指酒糟)諷喻人心不知足,貪得無厭,猶北方話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傳說明代洪武初年,揭陽地美都大湖村村口有個大娘開了一間小食店。大娘雖然手腳利索勤快,可生活卻十分清苦。
  一天晌午,一個頭戴斗笠,身披破襖的邋遢老頭,來到離小食店不遠處的一塊大石頭上坐下,敲起漁鼓,唱了起來,唱累了就喝坑水。大娘覺得這老頭子十分可憐,便舀了一碗粥給他喝。老頭喝完后笑著說:“好!好!好人必有好報!”隨后便脫下了破襖來捉虱子,送進口中嗑。自此,這怪老頭兩三天便來一次,每次大娘都送一點粥給他。有一次,老頭問大娘要不要賣酒?大娘說這我也想過,只是沒有本錢可造酒來賣。老頭一聽,叫大娘取來一個大水缸,自己到后面山坑引來清水,流進水缸里就變成了酒。從此,大娘就賣起酒來??铀炝鞑煌?,家境也隨著漸漸寬裕起來。
隨著家境的好轉(zhuǎn),這大娘也就不象從前那么勤快了,竟買奴使婢起來。有一天,村里有人來向她買酒糟養(yǎng)豬,而她卻無糟可賣,便埋怨老頭單給水酒,不給酒糟。要是兩件都有,就可多賺錢。
  第二年春天,老頭又眾這里經(jīng)過。大娘一見,急忙走過去拉住他,要他再給酒糟。老頭笑著說:“好!你要糟就糟。”說完便向后山坑走去。大娘等了很久還不見他回來,就派人到后山去看,只見石旁邊堆著一堆酒糟,并留有一行字:“婆心比天高,坑水變酒嫌無糟。”下邊落款“虱母仙”,才知那老頭原來是虱母仙。從此之后,大娘的酒缸里流進的不是水酒,而是原先的坑水。“坑水變酒嫌無糟”作為一句俗語在揭陽縣一帶流傳至今。

21、見破(識透)老嬸把嘴

  從前,有一個窮漢子窮得家中無米下鍋,已餓得肚子咕吐叫。這天看到鄰居老嬸的一只半大不小的雞在地上啄食,并走進了他家。這窮漢子肚餓難耐,便偷偷把小雞藏起來,準(zhǔn)備晚上殺了,一飽口福。到了下午,只聽鄰居老嬸在外面大叫大喊,逢人就問,說她有一只五六斤重的大雞被人偷了,搞得全村人心惶惶,大家都忙著找回自家的雞,并為老嬸可惜:“沒良心不得好死的賊。”可是,呆在家里的那個偷雞人卻越聽越生氣,明明是一只不足一斤的小雞,硬說成五六斤重的大公雞。一氣之下,他干脆抓著那小雞走了出來當(dāng)眾質(zhì)問老太婆:“看,明明你丟的是一只小雞,怎么說有五六斤重?真是見破老嬸你這把嘴!”老嬸雖得小雞,卻也大失了臉面。

  這句俗語經(jīng)進演繹,已被用來對那些危言聳聽、夸大事實者的遣責(zé)和諷刺。

22、俏過王莽

  澄海人經(jīng)常用“俏過王莽”這一句俗語來形容一個人蠻不講理,橫行霸道。“俏”是假借字,在口語中意為得勢恃強。

  王莽是西漢時期漢帝的外戚,權(quán)力很大。漢平帝年間,平帝立王莽的女兒為皇后。王莽的長子王宇勸說王莽將權(quán)力移交出來,王莽不聽。后來王宇與皇帝的另一外戚通信,被王莽發(fā)覺,即被殺死,又誅殺衛(wèi)氏家族。后來,他又用毒酒毒死平帝,自立為帝。

  王莽自稱皇帝后,強迫漢帝太皇太后交出玉璽。太后不交,王莽便以死威脅,使太后不得不交出來。

  王莽稱帝,立即廢除漢室太廟,建交王氏九廟。又將漢朝的侯王都削職為民,把劉氏親戚的權(quán)力全部剝奪。后來聽信讒言殺死了自己的兄長王子光夫婦。王莽有個孫子,叫王宗。有一次,自已畫了一張身著皇帝服裝的畫像,被王莽知道了,王宗被嚇得自殺了事。王莽的妻子死后,太子圖謀殺死五莽,事情泄露了出去,太子也自殺了。

  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quán),王莽無情無義,六親不認(rèn),濫殺無辜。潮汕人談吐喜歡借古喻今,故有此語流行。

23、鬼簿尋無

  有一個落神婆(巫婆),在老爺宮前吹噓老爺(菩薩)如何靈驗,說誰對老爺不恭敬誰就要遭到他的懲罰。有個后生哥當(dāng)眾跳出來,說他敢在老爺頭上動土。落神婆說:“那你一定要遭到報應(yīng)的。”
  那天夜里,后生哥蒙著頭光著屁股披著棕蓑衣,帶著鐵錘跳上神龕前案上,他倒立著骨背靠著老爺,棕蓑衣貼著老爺?shù)谋亲雍脱劬Γü少N著老爺?shù)淖彀?,悶得老爺無法反抗。他這才轉(zhuǎn)身對準(zhǔn)老爺?shù)奶祆`蓋,用力就是一錘!老爺痛得叫不出聲。這后生哥才跳下來,以手著地倒立走出廟外。事后這老爺把案子告到閻羅王那里,要閻羅王將這個大不敬的人抓到陰間問罪。閻羅王問其特征,老爺說:“這個人長手短腳,嘴巴又大又臭,堵得我透不過氣來;胡子又長又硬,扎得我睜不開眼。”
  閻羅王立刻命令判官查找那個人。誰知尋遍鬼簿,都查不到有此特征的人。于是“鬼簿尋無”便成了一句俗語,用來表示某些行動乖張,世上少見的人。

24、門閂頭動蕩

  祖宗忌辰,潮汕俗稱“門閂頭動蕩”(動音讀?。4苏Z頗費解。究其來由,民間有兩種說法。
  其一,祭拜祖先,須打開大門,當(dāng)然必須動門閂。潮汕歷史上偏多戰(zhàn)亂。據(jù)說,明代年間,沿海賊寇陷城,百姓關(guān)門閉戶,少壯紛紛逃亡。一日,有一居民家中做忌,偷偷開門祭拜,又不敢大門洞開,只悄悄動了門閂,將門半掩。見者會意,只說“門閂頭動蕩”。
  其二,和百里奚的故事有關(guān)。百里奚是春秋時期虞國人,昔日家貧,外出求仕,其妻殺老母雞餞行,一時找不到柴薪,只好以“扊扅”門閂烹雞。后來,白里奚落魄為奴役,秦穆公聞其賢,以五張黑色公羊皮將他贖身到秦國。三是多年后,百里奚為秦相,其妻漂泊至秦,入相府為洗衣婦。一日,唱《扊扅歌》:“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百里奚聞而認(rèn)妻。百里奚的故事很有名,明代傳奇《扊扅記》寫此事。廣東漢劇有《百里奚認(rèn)妻》,潮劇也有此劇目,潮汕人對此十分熟悉,尤其對那個用門閂煮雞的細(xì)節(jié)印象尤深。而家中做忌,恰好有佳肴可品嘗,令平素過清淡日子的百姓們聯(lián)想起舞臺上那個用門閂煮雞的獨特情節(jié),與“門閂頭動蕩”的故事一樣,俗稱“有好食”。上述兩種說法,第一種較可信。第二種說法較曲折。

25、無用姿娘勤三頓

  澄海流行一句俗語:“無用姿娘勤三頓”,用來嘲諷那些生性懶惰,卻又弄虛作假,掩飾自己毛病的人。
  過去,潮汕濱海某村有一個青年,勤勞樸實,娶了一個老婆,卻是個好吃懶做的貨色。
  這青年早出晚歸,賺錢維持生計,而妻子在家,卻是東游西逛,啥事也不干。鄰居們非議紛紛,說這女人年紀(jì)輕輕的,也不會做些針線活,紡些紗來幫襯幫襯家里。這后生覺得有理,就對妻子說了。
  這年輕妻子也就從娘家搬來了一架紡紗車,每日里估計丈夫要回來的時候,就坐在紡紗機前紡起紗來。丈夫回來,看到妻子忙著紡紗,心里感到十分高興,便不顧勞累,親自下廚做飯。并且再三關(guān)照妻子:千萬別累著,要多歇歇。等丈夫出門,這妻子立刻跑回房里睡大覺。
  終于有一天,妻子的這個秘密被隔壁的大娘知道了。因為每當(dāng)快到三餐時,這家的紡紗機就響起來。而丈夫出了門,就悄無聲息了。大娘把這秘密告訴了鄉(xiāng)里人,鄉(xiāng)里人都知道了,竊笑不已。
  后來妻子因暴食過度,死了。這后生想為妻子辦喪事,可家中無余錢。想起妻子紡的紗從來沒賣,想要把紗賣了。但找遍整個房子,都沒找到一個紗團。隔壁大娘跑過來把真相說出。后生十分生氣,拆開紡紗機上掛著的紗團,把妻子的尸身裹了。罵道:“真是無用姿娘勤三頓!”用席子草草將其埋葬了事。


26、生阿弟,賣阿兄

  “生阿弟,賣阿兄”這一句俗語現(xiàn)在人們用來形容捉襟見肘,經(jīng)濟拮據(jù)的狼狽相。它來源于過去潮州的一種民間陋俗。
  過去潮州的宗法習(xí)俗,重男輕女,只有生下男孩,才算添丁。并且必須舉行熱鬧非常的“上燈”活動。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家人就可以挑起一對大紅燈掛在祠堂的燈架上,象征家中添了丁。在元宵燈節(jié)期間,每天晚上,抱著孩子到祠堂前接受鄉(xiāng)下的祝賀。除了掛燈外,還要在祠堂前懸掛八屏大花燈,或搭戲臺,做“紙影戲”,讓村里的人觀賞、娛樂。
  “上燈”的人稱為“燈頭”。“上燈”的大小活動由他們推舉司事主持,一切費用由他們平均攤派。元宵過后,還要把花燈屏一一贈送給予鄉(xiāng)下親戚。更有甚者,還得在祠堂做丁酒,設(shè)宴請客。宴客時用好幾張方桌連起來,客人圍在兩旁飲宴,形同劃龍船,叫“龍船席”。還有一種叫“走馬席”的,無論親疏內(nèi)外,甚至互不認(rèn)識的人都可以進來吃,吃完就走。然后又重新上菜,迎接另一批客人。
  有錢的人把“上燈”看作一件樂事,認(rèn)為花的是體面錢而引以為榮。然而,對于窮苦人來說,這是一件難以承擔(dān)的花費,但又無法擺脫這陋俗,所在地以,有時不得不忍痛將大孩子賣了。故有“生阿弟,賣阿兄”之說。

27、老程三下斧頭花

  潮汕俗語“老程三下斧頭花”是形容一個人做事情開局很有一股蠻勁,但缺乏后勁和韌勁。
  這典故出自唐朝名將程咬金身上。演義和戲曲中寫到這程咬金,說他有一身好力氣,使一把大板斧,作戰(zhàn)時候,許多人都敵不過他的三板斧。所以,都有以為他有神力。
有一次,隋將宇文成都帶兵去攻打瓦崗寨。這宇文成都是當(dāng)時天下第二條好漢,力大無窮。當(dāng)他帶兵來到的時候,程咬金不得不提斧迎戰(zhàn)。第一斧,宇文成都被震得虎口生痛;第二斧,宇文成都的虎口被震裂;第三斧,兩臂發(fā)麻。宇文成都正想撤馬回營,程咬金的第四斧有氣無力的,方知道程咬金力量只集中在三板斧上。
  這是個全國性的熟語,但程咬金這個人物潮人也很喜愛,故這熟語也很早在潮汕生根,俗語的說法也按潮語特點給以改造。

28、死命拾著活豬屎

  俗語“死命拾著活豬屎”指僥幸獲得錢財,或意外得到成功的意思。
  這句俗語來源于榕江邊。相傳榕江邊某鄉(xiāng)有一個富家子弟,從小游手好閑,花天酒地,小事不做,大事做不成,家境漸漸敗落。父母去世后,他仍不思勞作,就這樣坐吃山空。眼看日子不好過了,只好每日里拾一些豬糞出售,掙點小錢度日。本是富家少爺,現(xiàn)在卻做起這么下賤的事,實在有失臉面。于是他常常在天未亮就出去拾豬糞,趁天亮前把豬糞賣出去,自以為這樣就沒人知道了。
   某天半夜,他醒來以為天快亮了,就提了豬糞籃出門,邊走邊盯著地上,看到地上有黑塊就撿進糞籃中。心想:“今天真是好運氣,豬糞這么多。”不多時就撿了滿滿兩大籃。他趕到江邊一看,收購草木灰、糞肥的人還在熟睡著,他只好蹲在那里等著收購,不覺就睡過去了。等他睜開眼時,天已放亮,很多人正站在他周圍看著他笑,一擔(dān)豬糞少了一大半。原來夜里看不清楚,把蛤蟆誤當(dāng)為豬屎撿進了糞籃里。他羞恥萬分,無地自容,向著榕江就要跳下去。身邊人忙上前勸著:“不可輕生呵!”他嘆道:“我只有死命一條,有何留戀。”一個人打趣著:“不對,不對,死命怎么會拾著活豬屎?”人們哄然大笑,遂流傳下這句俗語來。后來語意也有了轉(zhuǎn)移。

29、戲鑼無響 錢免還

  “戲鑼無響 錢免還”,這一句潮汕俗語,說的是有約定的事,甲方若沒有踐約,乙方就不用負(fù)責(zé)任了。
  檳江北河流經(jīng)漁湖半島東偶水葫蘆縮腰處,水域成灣,盛產(chǎn)鮮美的鱭魚。歷史上在這里有一個股份制的漁區(qū),置大網(wǎng)船一只,八名漁工作業(yè),每年2至6月為魚汛期,獵魚甚豐。因?qū)俟煞葜?,每年?biāo)得者便有捕魚權(quán)。為優(yōu)惠村民,自漁區(qū)開創(chuàng)就俗成一例,汛斯村民到船買魚,可不付現(xiàn)錢,記上賬。等至八九月漁主請潮劇酬神,叫演“網(wǎng)船戲”。戲鑼一響,買魚欠賬者錢就必須還清,誰也不得違例。這是昔年俗成的民規(guī)。一年,標(biāo)主是一個“名色有限”的人,為懲罰他,村中一個刁鉆的窮紳遂心存—計。自漁區(qū)開業(yè),他便3天兩次到船上買魚,每次是三是二,都統(tǒng)統(tǒng)記在賬上。鱭魚汛過后,九月里漁主請戲擇日準(zhǔn)備演出收魚錢。誰知午后戲剛上臺,鑼還未響,縣里就來了4名“政警”,氣勢洶洶爬上臺說要收“戲厘”(稅),開的是天價,便與戲班吵起來,并故意扭打。漁東主來了也沒辦法。結(jié)果戲“而掉”演不成。買魚的人就統(tǒng)統(tǒng)不肯還錢了。原來此計是那窮紳設(shè)的,政警是從縣里叫來的。自此,這一地區(qū)凡是有約而沒有履行的,就用“戲鑼無響錢免還”來作為“情理”了。

30、欲娶雅牡蘇六娘

  潮汕有句俗語:“欲食好魚金針鯧,欲娶雅牡蘇六娘。”這句俗語源于潮劇《蘇六娘》。
  明代潮州荔浦有一戶人家,姓蘇,家道殷實。蘇員外單生一女,取名六娘,生得美貌無比。自小寄讀于西臚舅父家,與表兄郭繼春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終于日久生情,私訂終身。 后來由于蘇員外與饒平一戶人家發(fā)生訴訟糾紛,得饒平縣秀才楊子良文筆相助,方打贏了官司。蘇員外為報答揚子良恩德,將女兒許配于他。這樣,六娘與繼春的愛情遂經(jīng)受了波折。六娘是個賢慧女子,對待愛情也十分忠貞。當(dāng)繼春相思病重時,她毅然割股醫(yī)治、安慰繼春,使繼春病危而得愈。后來在楊家逼婚甚急的關(guān)頭竟以身殉情。明本的潮劇《蘇六娘》還根據(jù)民間傳說,寫蘇六娘死后因不甘心于陰陽隔別而返魂,與繼春終成眷屬。
  蘇六娘的故事,幾百年來在潮汕民間廣為流傳。她美好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所以“欲娶雅牡蘇六娘”這鄉(xiāng)諺也流傳了幾百年。

31、繡球擲給呂蒙正

  繡球擲給呂蒙正,這俗語來自潮劇《彩樓記》。

  千金小姐劉翠屏用彩樓拋球的方式選擇佳婿。彩樓下前往應(yīng)選的少年,有王孫公子、富商子弟、風(fēng)流艷少……,這些她都不中意,卻偏偏看上了一個寒酸書生呂蒙正,終因觸怒了父親而被逐出家門。在風(fēng)雪破窖里,夫妻相濡以沫,呂蒙正勵志苦讀,終于青云平步,得中高第。

  潮汕老百姓對這個故事可說是家喻戶曉;婦人們對劉翠屏的擇婿標(biāo)準(zhǔn)和眼力咸表贊佩。“繡球擲給呂蒙正”一語,遂成為婦女們在選擇對象問題上的箴言或褒語,意指選擇配偶時要注重人品才學(xué),不能光看錢財家產(chǎn)。

32、秀才蝦米死曲曲

  俗語“秀才蝦米死曲曲”形容辦事不順心,沒希望,或者死路一條。

  從前有一個書童跟隨秀才上省城考舉人,半路住在客棧里。恰好客棧沒有蚊帳,秀才又最怕蚊子,忙吩咐書童掛蚊帳。書童找來鐵釘,但墻壁十分堅硬,怎么使勁都釘不進去。于是他對著秀才大聲嚷道:“秀才,釘不著,釘不著。”這秀才十分迷信,一聽 此話很不吉利,因為潮汕方言中釘鐵釘?shù)?#8220;釘”字和中舉人的 “中”字同音。于是便命書童一定要釘上去。書童見秀才生氣了,只好使勁再釘。沒想到欲速則不達,力氣一偏,釘子就脫手掉在地上。書童一急又嚷道:“秀才,落地,落地了。”秀才驚慌失措。書童在地上找回鐵釘,但見鐵釘已彎成蝦米模樣,便彎著食指對秀才說:“秀才,蝦米死曲曲。”秀才大怒,掄起手對著書童一巴掌,打得書童不明不白。秀才晚上睡覺,老是想著“中不著”“落第”,還有“死曲曲”,越想越不吉利,便回家了。

  從此就有了這個俗語。

33、放屎畫大豬

  俗語“放屎畫大豬”意指異想天開,靠幻想過日子。
  從前,某村有一個好吃懶做的人,整天只圖享受,卻不想干活,常常在家里呆著異想天開。鄰居辛辛苦苦養(yǎng)了一頭豬,年底賣了一筆錢,他十分羨慕,但又怕臟不肯養(yǎng)豬。一次上廁時,他用小竹枝在地上畫了一頭小豬,心里又想,小豬還要養(yǎng)大,太麻煩了,畫大點更好,于是就畫了頭大點的豬。又想到大豬才能賣得更多的錢,決心畫一頭很大很大的豬。于是,忘了身在何處,把小竹枝一揮就畫起大豬來。沒想到向后一退,一腳踏空,掉進了茅坑里。于是,就有了“放屎畫大豬”的俗語。

34、清明念修山 做忌粉神主

  這句俗語指的是“臨急抱佛腳”、“臨渴掘井”的意思。意思相近的俗語還有“臨嫁正來穿耳”等。

  在潮汕一帶,清明節(jié)時要上山掃墓,紀(jì)念祖先,其中一重要項目就是修墳。

  相傳有一大戶人家,雖有兄弟數(shù)人,但有的僑居海外,有的長年在外經(jīng)商,難得在家團聚,一起上山掃墓,祭拜父母。有一年,鄉(xiāng)里遭洪水,祖墓也未幸免,有一處被沖壞了。這年清明節(jié)兄弟們看了損壞情況,當(dāng)場決定選擇吉日重修祖墓。但分手后各人都業(yè)務(wù)繁忙,時間一月又一月過去了,修祖墓的事一直擱置著。到了第二年清明,又商議好修墓,但又沒完成。這樣年復(fù)一年,總是沒有動工。于是鄰居都笑著說:“你們兄弟總是到了清明才念修山。”這話又與人們在祖先忌辰時才想起為“神主”牌位油漆一新的事聯(lián)系起來,編成了這樣一句俗語:“清明念修山,做忌粉神主。”用來譏諷那些平時不行動,臨事才著急的糊涂蟲。


35、秀才無穿褲

  明朝潮州秀才夏雨來,是條有名的訟棍,每次打官司,總是挖空心思想要打贏。有一次,一家衣店的老板得罪了他,夏雨來決心要報復(fù)一下。
  這天,夏雨來故意只穿長衫不穿褲子。到這家衣店說要買褲子。店主就拿了幾條褲子讓他去試穿。不一會,夏雨來就把褲子還給店主,說是全部都不合身。店主一數(shù),少了一條。一看夏雨來身上,長衫里面露出一條嶄新的褲子,分明是剛才拿給他的。便扭住他不放,而夏雨來則一口咬定這褲子是他自己的,斥責(zé)店主誣良為盜,要跟他見官。
  這樣吵吵鬧鬧來到公堂??h官問明事由,便叫衙役檢查夏雨來是否套穿褲子。經(jīng)檢查,夏雨來身上委實只有一條褲子。夏雨來裝出一付十分委屈的樣子對縣官說:“老爺,這是我自己的褲子。這店主說我偷他的褲子,豈不是說我秀才出門無穿褲嘛。”過去,中了秀才可不得了,是天子的門生,是斯文人??h太爺一聽,覺得有理。于是,驚堂木一拍:“大膽刁民,竟然利欲熏心,誣陷天子門生,該當(dāng)何罪?”于是,罰店主金花彩紅,紋銀若干賠償夏雨來,并向夏雨來道歉。店主賠了夫人又折兵,有苦難言。
  后來,“秀才無穿褲”便變成嘲諷讀書人衣冠不整的一句諧德語。

36、水滾目汁流

  “水滾”即水開了。“目汁流”即流眼淚。“水滾目汁流”是指對于一些本人沒能力承受的事,不要強自為之,否則將承受不了。這一句俗語是從一個北方女婿喝工夫茶的故事流傳下來的。

  從前有個北方人做了潮州人的女婿,他沒喝過工夫茶。有一次,他要到岳父家做客,妻子告訴他:“家里人請喝茶時,會連說幾聲:‘食,食!’但你不能把三杯茶全喝了,要一杯一杯地喝。”北方女婿認(rèn)真地聽了,并記在心里。到了岳父家,家里人很熱情,剛坐下來就泡起工夫茶。家里人每沖一次茶,北方女婿就喝一杯,且每次都喝一杯,弄得別人以為他口渴,每次都讓他喝。原來他把妻子的話理解成每遍茶都要喝一杯。家里人不停地沖,喝得這北方人叫苦不迭,加上肚子又餓得慌,到了最后,竟頭冒虛汗,看到水又開了,他連聲說:“水又開了,水又開了。”急得流出眼淚來。于是,便被當(dāng)?shù)厝水?dāng)成笑話傳開了,從這個故事又產(chǎn)生了“水滾目汁流”這句俗語。


37、燒(相)輔無半厘,拗蔗浣糖枝

  燒(相)輔無半厘,拗蔗浣糖枝,這是潮汕農(nóng)村流傳至今的一句老俗語,用于比喻“樂食懶做”的人。它源自于潮汕古時的制糖業(yè)。
  舊時,潮汕的糖寮,一般設(shè)在田野的旱地上,用竹竿作骨架,用竹蓬和草席蓋頂、圍邊,只留一個出入口,形似“蒙古包”,是個圓狀的大蓬棚。棚內(nèi)設(shè)備有榨蔗和煮糖兩部分。在制成糖漿時,老師傅即用蔗枝撈出一點糖漿,視其成熟程度,調(diào)節(jié)火候。那沾著糖漿的蔗枝,就叫糖枝。這本來是制糖過程中的副產(chǎn)物。后來,它卻成了農(nóng)村里頑童們鐘愛的東西。一到糖寮開工,他們就跑去看熱鬧,一邊玩耍,一邊競相取蔗到糖鍋里浣糖枝,弄得糖寮主人和制糖師傅很不滿意,訓(xùn)斥他們“燒輔無半厘,拗蔗浣糖枝。”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廣為運用于批評任何不勞而獲,“樂食懶做”的人。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發(fā)展,舊時那種土糖寮和孩子們到糖寮浣糖枝的現(xiàn)象已不復(fù)存在,但由其所形成的這句老俗語,卻依然有很強的生命力,歷久不衰,流傳下來。特別是歷經(jīng)舊時代的農(nóng)村老年人,一見那些“出嘴不出力”、“做無食有”,或幫忙做點事,就想撈到很多好處的人,就有感觸,常常脫口而出,說這種人“燒輔無半厘,拗蔗浣糖枝。

38、黃尾相耽誤

    潮汕民間每逢因某些誤會或?qū)κ挛锏腻e誤理解,而招來不好的后果而
  后悔時,常要這么說:“唉,真是‘黃尾相耽誤’!”原來,這句俗語出
  自一個民間傳說。

    遠古時,世上的人個個都長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如果有一朝誰的尾巴
  顏色枯黃,那就是這個人將要死亡的征兆。那時有一個老兄,一天到地里
  做工,尾巴被揩滿黃土。他回到家里,轉(zhuǎn)頭一看,不覺嚇了一跳:“壞了,
  尾巴已經(jīng)枯黃了!”料想自己的生命已快結(jié)束了。于是,他把家中的家畜
  盡量宰殺吃個痛快,也不下地干活。過了些時,眼看家中的一切都吃光花
  光了,可人還是好端端地活著。他悔恨之余,一氣把尾巴砍下。從此以后,
  人類的尾巴便逐漸消失了,只剩下一橛硬硬的尻骨留在屁股上端。

39、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潮汕有句謠諺:“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形容的是到了廣東而沒來潮州,只是徒費時間;到了潮州而不到湘子橋,也是白走了一趟。
 “湘橋春漲”是潮州八景之一。這里景色迷人。東面是峰巒起伏、郁郁蒼蒼的筆架山;西面是金碧輝煌的宮廷式城樓;北面望見七層的鳳凰塔。在橋上遠眺江面,急流滔滔,白帆點點,萬鷗翔集,如詩似畫。春訊時期,橋畔煙霧迷蒙,波濤拍岸,飛花濺玉,白浪翻卷。這就是“湘橋春漲”的畫面。
 據(jù)記載:舊湘子橋興建于南寧年間,由于江心流急,橋墩立不起來,中間只好用小舟排渡。到了明朝,用十八只梭船,連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作浮橋。清代朝州知府張自謙還命人鑄了兩頭鐵牛,安置在橋上,后來一頭被水沖走。所以又有謠諺說:“十八梭船廿四洲,兩只鉎牛一只溜。”

40、錢食跡在

 “錢食跡在”這句俗語意為劣跡難滅,它來自“潮州怪物”夏雨來。有一年,海陽縣新來了一位縣太爺。他的老婆十分迷信,早晚要到城隍廟進香。為了少讓老婆走彎路,就叫人在縣衙后墻開了個后門。按古例,縣衙是不能開后門的。開了后門就等于宣布招邪納賄,這是要按律問罪的。這件事被夏雨來聞知了,就來找縣太爺說:“晚生窮極,特來請?zhí)珷攷兔杉拢旱谝?,借給十元開賭攤;第二,找個地方開賭攤。我看這公堂上闊闊綽綽的,正好設(shè)局。”縣太爺一聽,登時七竅生煙,拍著桌上說:“如果是生活難度,借錢買米、做生意,這還有一說。你卻是借錢開賭攤,還要設(shè)在公堂上,真是豈有此理?”夏雨來說:“縣尊不必生氣,試問縣衙可開后門,這賭攤怎么不可開在公堂上呢?”太爺被這一問,反而慌了手腳。夏雨來說:“太爺如不幫忙,恕晚生也不幫忙太爺了。”太爺被纏得沒有辦法,加倍借給了錢,一共二十元,只是央求他不要聲張,賭攤也不要開到公堂上。太爺雖然出錢,畢竟內(nèi)心不大踏實,總擔(dān)心出現(xiàn)第二、第三個夏雨來,便叫人把后門堵塞了。
 縣太爺將后門堵塞后,就想警告夏雨來。他出了個帖子請夏雨來吃飯。桌上只擺著潮州小食“膠羅錢”(糯米糍粑)。太爺?shù)囊馑际且屜挠陙矶茫耗愠粤宋业?#8220;錢”。夏雨來也是個鬼精靈,一看便明白太爺?shù)囊馑迹e箸將“膠羅錢”吃了,笑著說:“太爺,錢食跡在。”并且指著縣衙后門的方向,意思是說:我吃了你的“錢”,你開的后門雖然堵塞了,但那個門跡還在呀!
 縣太爺知道對付這個人不容易,只得笑臉應(yīng)付:“是呀,是呀,錢食跡在。食了就好,食了就好!”

41、昭祥不會照樣

 從前揭陽縣城西門外某村有一個叫姚尤頭的,是個很孝順的人,平時細(xì)心周到地服侍老母,遠近聞名。后來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痛,請人來為母親做“功德”。姚尤頭和妻子陳昭祥在一旁悉心傾聽法師誦經(jīng)。無奈誦經(jīng)人識字不多,眼睛又老花,很多字眼都念錯了。當(dāng)念到孝子和孝媳的名字時高聲唱道:“陽世報恩,孝子搖龍斗。”姚尤頭一聽,以為叫他翻筋斗表孝心,于是翻了一個筋斗。剛坐起又聽誦經(jīng)人大聲念道:“孝媳陳照樣。”妻子一聽慌了,忙說:“昭祥不孝,不會照樣。”姚尤斗趕緊恭敬地說:“娘啊,昭祥身上有孕,不會照樣,我來代翻一個就是。”說著又翻了一個筋斗。“搖龍斗”與潮汕口語“翻輦斗”(翻筋斗)諧音;而“照樣”是跟他一樣的意思。因“師公(法師)”讀錯字而有了這個笑話,又因這個笑語而有了“昭祥不會照樣”這句俗語。后人從“不會照樣”引申出不能跟某人一樣的意思。


42、沉東京,存南澳

  這句俗語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一方獲益,一方受害。它來源于一個關(guān)于地貌變化的民間傳說。
  在閩粵交界的南海上,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半島,稱為“東京”,形狀如同鼎鍋蓋。這東京半島的南面就是南澳島,南澳島的形狀如同酒盅。相傳這鼎蓋和酒盅,是天上玉皇大帝賜給東京半島的男島神和南澳小島女島神的珍寶,由這兩位神祗隨身攜帶。
  一天,南澳女島神登山游玩。好遠望無邊的南海,近觀足下如盅的小島,心中不禁產(chǎn)生一絲顧慮:這小島雖然美麗,然而這酒盅置于海中,怎經(jīng)得起波濤的沖擊?將來恐怕有沉沒的危險,這將如何是好?她想了又想,認(rèn)為要免此厄運,只有用酒盅換取鼎蓋。
  一天,女島神宴請東京男島神。酒席間,南澳女神借盅為題,數(shù)說酒盅的雅致和妙用,酒盅對男人才是最大的用場,而鼎蓋對于女人的用途才大,提出互換寶貝的要求。東京男神這時候已經(jīng)有點醉醺醺的,又見到這盅的確別致,用于飲酒最好。于是,便乘著酒意與她交換了寶貝。
  東京島神回半島之后,被島人提醒,才知道自己受騙,上了當(dāng),當(dāng)下嚇醒了酒,立刻帶著酒盅重新回南澳島,要換回鼎蓋。這時南澳島神立即將鼎蓋拋下海中,漂浮逃走。東京島神也跟著拋下酒盅準(zhǔn)備追趕,但酒盅一拋下,立刻灌滿了海水沉沒了。
  東京半島就這樣沉陷了。南澳島神經(jīng)這次受驚,也顫抖不已,所以南澳島常發(fā)生地震。


43、乞食身 皇帝嘴

  傳說,饒平錢塘宮有一座神廟,廟中神像塑得英俊瀟灑,栩栩如生。有一天,一對姑嫂來到神廟許愿。小姑看了神像,頓生愛慕,不覺神思恍惚,心中暗自祈禱:將來夫婿若有這等相貌,便也心甘意愿了。一念至此,心中羞愧,兩頰泛著紅暈,更是嬌媚迷人。這神爺本具靈性,不覺動了凡心。自此之后,神爺夜夜來與小姑作陪,小姑在夢中與神爺風(fēng)情萬種。不久,小姑便懷了孕,并產(chǎn)下一男嬰。她自知這是神種,但因來得不明不白,自然招來閑言碎語。小姑有口難辯,便把嬰孩放在一只竹籮里,還給廟中神爺,自己自盡了。
  這孩子是神種,自然不是凡胎,據(jù)說長大了會有帝王命骨。由于是在籮中長大的,所以人們都叫他為“籮穩(wěn)”。有一次,籮穩(wěn)受到一個姓萬的孩子的欺負(fù),十分生氣,便對天立誓說:“他日我若能出人頭地,一定要殺死萬家人,方消我心頭之恨。”籮穩(wěn)說這話的時候,恰好被城隍爺聽見,城隍爺以為籮穩(wěn)要殺一萬家人,急忙稟報玉皇大帝。玉帝一聽,覺得這籮穩(wěn)太狂妄,將來若真當(dāng)了帝王,那還得了。于是,便決定免去籮穩(wěn)的帝王筋骨。他派太上老君帶上一副乞丐骨,去把籮穩(wěn)的帝王骨換下來。 那年端午節(jié),籮穩(wěn)一早和村里的孩子們到溪邊去觀看龍舟賽會,一直看到晌午,回到家吃了幾碗飯,倒頭便睡。這時,太上老君立即把他身上的帝王筋骨抽出,并且換上了他帶來的乞丐筋骨。正要換上喉嚨的時候,賽龍舟重新起鼓?;j穩(wěn)一聽鼓聲,一骨碌地爬起身來。太上老君來不及換上喉嚨骨和腔骨,只好作罷。
  后來,籮穩(wěn)長大了,果然淪為乞丐,但是因為他的喉嚨骨和腔骨沒換,所發(fā)說話句句應(yīng)驗。這就是潮汕俗語“乞食身,皇帝嘴”的由來。
  這句話產(chǎn)意義歷經(jīng)演繹,后專用于指責(zé)那些身處貧寒而又講究吃喝的人。


44、阿奶死,踏破廳,阿爺死,無人行

“阿奶死,踏破廳,阿爺死,無人行”這句俗語形象地道出了勢利者的人情觀。這里所描述的一則潮汕掌故,傳說就是這句俗諺的典故。

晚清時,潮州總兵方耀,為人勢利,十分會巴結(jié)人,常常千方百計地討好當(dāng)時“欽賜總督銜”、任“節(jié)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wù)大臣”的朝官丁日昌。丁日昌在榕城定居,方耀經(jīng)常登門拜訪。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某日,方耀往廣州辦事,已走到半路,忽有人稟報:“丁日昌夫人病逝。”方耀立即命人準(zhǔn)備銀兩,返回潮州,換了衣服就要親自到榕城吊唁。正要出門時,又接到丁府家人正式來報:“丁日昌大人逝世。”方耀一聽,方知死的是丁日昌本人,暗想:“既是丁日昌已死,去了對自己的地位又有什么用處呢?”于是又換了裝束,自顧往廣州而去,只是派人送去禮儀而已。時人嘆道:真是“阿奶死,踏破廳,阿爺死,無人行”呀!

45、早出日頭唔晴天

潮汕群眾中經(jīng)常流傳著“早出日頭唔晴天”這條天氣諺語。意思是說:早晨,當(dāng)我們看到太陽較早出現(xiàn)時,天氣便要變壞;如果看到太陽較遲出現(xiàn),便是晴天。這句諺語經(jīng)過多年的觀測和驗證,證明它是符合氣象科學(xué)的原理。
眾所周知,太陽一年四季的出沒是有一定的時刻,沒有今天早出,明天慢出的可能。人們所說的“日出早”和“日出晏”,是指肉眼看到太陽的遲早而言。
為什么人們?nèi)庋蹠吹教?#8220;出早”和“出晏”呢?當(dāng)天氣晴朗時,萬里藍天,風(fēng)靜云消。夜間,由于天空沒有云層阻擋,使地面白天從太陽得到的輻射熱能大量向空中發(fā)散,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高空得到從地面輻射來的熱量補充,所以反比地面溫暖,這在氣象學(xué)上便稱為“氣溫遞增”現(xiàn)象。這樣一來,較輕的暖空氣處于上空,較重的冷空氣沉于地面附近。在這種情況下,大氣甚為穩(wěn)定,所有霧滿塵埃,也處于地面附近,不能上升。當(dāng)太陽剛從地平線冒出頭來,此時地面附近溫度較低,霧滴塵埃凝集最濃,日頭便給這層霧塵掩蔽,所以當(dāng)太陽剛爬上地平線時,人們卻難以看見它的臉龐。等到太陽逐漸升高,地面受曬已熱,密集在地面附近的霧滴塵埃俱已消失,才能窺見太陽的真面目。所以太陽較遲出現(xiàn),天氣必然晴朗。反而,當(dāng)天氣變壞時,天氣極不穩(wěn)定,空中風(fēng)力較大,霧滴塵埃便不能聚集于低空。這樣,太陽剛拋頭露面,人們很快便可看到它的英姿,故此太陽較早出現(xiàn),就是惡劣天氣的征兆。這條諺語在春夏兩季觀察,更為靈驗。

46、堵著正切要

 “堵著”意為碰彩,有機遇。“堵著正切要”意指機遇最為重要。
 從前,某縣太爺坐轎時聽到兩個轎夫正邊走邊爭論。前面的轎夫說:“人就是要有別人來關(guān)照,才能長進;如果沒別人關(guān)照,俺永遠是抬轎的。”后面的轎夫卻說:“也不盡然,堵著正切要。”
 坐在轎中的縣官,就是因為受人提攜,才當(dāng)上縣太爺?shù)?,由此他覺得前面的轎夫說得有理?;氐娇h衙里,縣太爺有意要幫助走在前面的轎夫,吩咐手下人把他找來,給安排一個差事。幾天后,縣太爺在縣衙里遇到轎夫,居然是走在后面的那一個,不黨十分奇怪,便問:“你何以在此當(dāng)差?”轎夫只好如實說:“前日公差找我們兩人,說您要找抬轎時走在前面的轎夫。但那轎夫聽了嚇了一跳,以為太爺您要怪罪什么,禍?zhǔn)屡R頭,就借故說肚痛,不敢來。我就只好隨公差來了。哪知一來就給我派了差事。”縣太爺聽了,若有所悟地說:“還真是堵著正切要呢!”從此,“堵著正切要”就在潮汕一帶流傳下來。

47、過去無店鋪

 “過去”在這里是再往前走的意思。“店鋪”指的是旅行者宿歇的客棧。整句的原意是:旅行者們,這里正是可以安下身業(yè)的旅店,再往前走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其比喻義是告訴人們作事要抓往眼騰騰的機會,猶如北方話說:“過了這村,沒有那店。” 古代的陸路交通主要是依靠官道。在官道的各個路段設(shè)有驛站,經(jīng)供官府人員宿歇。但民用的驛站,在潮州口語中通稱為官鋪。通常是每十里左右設(shè)有一“鋪”,故十里路潮語慣稱為一鋪路。今天仍有不少以鋪為名地方,如鐵鋪、鳥藪鋪、馬厝鋪……等。當(dāng)旅客跋涉趕路至日暮時,總是要尋找宿歇的場所。所以計算路程與安排宿就必須恰當(dāng)處理,有時遇上僻遠地方就不是十里就有店鋪可安歇,若只顧趕路,有時就會“過去無店鋪”了。

48、破鼓好救月

潮汕俗語“破鼓好救月”,意思是說廢物有時也可派上用場,勸誡人們不要輕易暴殄天物。 這句俗語的起源在于們們對月食這一自然現(xiàn)象缺乏科學(xué)的知識。古時每當(dāng)月食的時候,人們總感到神秘兮兮,剛才是星月燦爛,突然之間,星月無光,天體漆黑。于是人們便認(rèn)為,這是一只天狗把整個月亮吞下去了。為了拯救月亮,于是月食的時侯,人們便相約敲鑼打鼓,大聲吶喊,借以“嚇”天狗。“破鼓好救月”之說,就是由此而來的。

49、捅破棚窗紙

 潮汕俗語“捅棚窗紙”是指揭開事物的真相。其意義與“拆穿西洋鏡”相近。 昔年的潮汕皮影戲俗稱紙影戲或“皮猴”。是一種流傳相當(dāng)廣泛的廣場戲。原先的皮影戲是利用粉光投影的。戲棚前面糊著白紙,稱為棚窗。演員操縱、唱戲、奏樂均在棚窗內(nèi)面。棚外的觀眾,也就只能聞其聲,而不見其人了。 據(jù)說,從前有一位富家公子,在看潮州皮影戲時,被一個旦角的甜美嗓音迷住了。站在棚前,只覺得這唱腔清麗婉轉(zhuǎn),沁人肺腑,動人心弦。心想那唱旦解的演員,一定長得如花似玉,美貌可人。從此,每天都到這戲棚下跟棚,盡想著棚里頭的那位“佳人”??墒强匆部床磺?,弄得不思飲食,意害豐收了相思病。藥石無效,日見消瘦。家里的人都十分擔(dān)憂。家里有個老傭人,問清了公子的病根后,笑著說:“心病還須心藥治,我也許有辦法。”于是便把公子帶到戲棚下看戲。當(dāng)來到戲棚的時候,老傭人走近臺前,故意把棚窗紙弄破。公子往里一瞧,唱戲的意然全都是一色的男子,其中唱旦角的居然是一個皺巴巴的老頭子。公子看了,覺得自己荒唐,心中的結(jié)頓然解開,這病遂不治而愈。自此之后,“捅破棚窗紙”這俗語就流傳下來。


50、擔(dān)草入城門

 俗語“擔(dān)草入城門”形容狼吞虎咽,飲食失態(tài)的樣子。
 清同治十年秋,潮州總兵方耀主持重修三都書院。竣工之日,舉行隆重慶典,并宴請鄉(xiāng)紳富豪、騷人墨客。他們都趕來祝賀,對方耀多加捧場,極盡頌揚之能事。有一個姓林的巨賈,身寬體胖,平時恃強凌弱,霸道商場,但肚子里卻無半點墨汁,只喜歡大吃大喝。坐在席間,本來他只顧喝酒吃菜,當(dāng)一塊肥肉剛?cè)M口中的時候,他看到別人都在向方耀祝酒,也就舉起酒杯,搖搖晃晃地走上前來,裝出成竹在胸的樣子來吟對子,但剛吟出一句“堪褒贊,揚鞭出州府……”就不知道如何續(xù)下去了。方耀見他這副窘態(tài),想要取笑他。恰好看到窗外遠處城門口,一群挑著山草到城里賣的村民把城門擠得水泄不通,就接口挪揄道:“最緊張,擔(dān)草入城門。”一時引得滿堂大笑。從此,就留下了“擔(dān)草入城門”這個慣用語。

51、狗母蛇假龍

 潮汕俗語“狗母蛇假龍”,是諷刺那些喜歡賣弄小聰明的人。“狗母蛇”、小晰蝎。
 傳說,古時候達濠島北面葛州張前一帶都是大海,與現(xiàn)在的汕頭海連成一片。那時候,那里棲宿著一群狗母蛇。為首是一條大如小山的狗母蛇王,它牙齒尖銳,四足有爪,尾巴很長,并且生性兇狠。他自稱是龍種,時常在海面上興風(fēng)作浪,損害過往船舶,并經(jīng)常登岸糟埸田園,吞食牲畜,為害一方。
 這邊海濱有一個沙洲,因為是烏鴉聚集的地方,人們就稱他為烏鴉洲。洲上有一個土地神廟,叫“鴉洲宮”。這位土地伯公眼看惡蛇肆虐,人民遭殃,自覺失職。一日,他親自找狗母蛇王,想與之說理,勸它不要為非作歹,荼毒生靈。誰知那橫蠻的狗母蛇王卻大言不漸地說:“我是龍,不是蛇,你看我有足,又有長長的尾巴,蛇哪有呢?是龍便是萬物之尊,誰也管不了我,何況你——小小的土地。你若多嘴,不識抬舉,到時休怪我不客氣。”一番話說得老土地?zé)o言以答,自知年老力微,絕非它的對手,便也無可奈何地走回廟來。路上抬頭見前面的一座大山,想起這大山上住著一位山神。這位山神有神威,又有法術(shù),且有正義感,說不定他可以出面制服這孽蟲。于是便拄著拐杖,登上高山找到山神,說明了原委,央他出力除害。那山神見說,便一口應(yīng)允。伴隨土地來到山下,找到狗母蛇王。那狗母蛇王一見土地又來了,十分惱火,張口沖向土地。那山神立即一拳打了過去,打中了狗母蛇王的腹部。狗母蛇王受了傷,正想逃入大海,但一時慌不擇路,向海旁的一座山崗猛竄,便把那山崗撞開一個洞。然后,直向媽嶼外大海逃竄。但因傷勢太重,游至將近南澳的海面上,便背朝天死了,它的尸首便變成一座小嶼。鴉洲宮土地見大害已除,十分高興,正想與山神回宮,但一轉(zhuǎn)念,雖然狗母蛇王已死,但其種族尚多,若待其成長,人畜又不得安寧了。便想了一個辦法,馬上召集所有狗母蛇的子孫前來聽訓(xùn),對它們約法三章:其一,全族類今后只會老,不會口;其二,不準(zhǔn)傷害人畜;其三,經(jīng)人們揭發(fā),立即滿族誅殺。那山神也說:“從今后起,我將伸一拳永示于此高山上(即今拳頭母石山),讓你們時時刻刻作為警示。若敢再不馴服聽命,定教你們都粉身碎骨。”這時的蛇子孫見為首的尚且不敵,早已膽戰(zhàn)心驚,誰敢違命!從此葛洲鄉(xiāng)的南面山峰便聳立著一塊拳頭關(guān)的大石。狗母蛇的蛇子蛇孫也便世世代代只長不過尺,且從此很馴良,不碰到人,便忙向草叢或小土穴逃竄,再不會傷人。

52、府城人請客

 潮汕俗語“府城人請客”嘲諷了那些只有許諾,沒有兌現(xiàn)的行為。
潮洲,又稱府城。過去府城有一位老史,吝嗇成性,但又經(jīng)常故作慷慨。每當(dāng)家中來客人,他總有極力挽留,但又不肯“出血”,只是陪著客人坐著??腿讼敫孓o,他又極其熱情地說:“還早呢,還早呢,在這吃頓飯吧!” 說完又不動彈,既不見飯也不見菜。往往客人總是耐不住饑火,最終告辭而走。
 有一天,這位老史的一位鄉(xiāng)下親戚來了。由于路程遙遠,而且見這老兄又極其熱情,所以這天中午就留了下來。日過晌午,才見這府城人對著客人伸出五個指頭。慢吞吞說:“中午我們?nèi)ベI一只白斬雞。”說完便按下一根指頭。“一碟青菜”,這下沒按指頭;“一盤鵝肉”,又按下一根指頭:“一碟雜菜”,沒按指頭;“一碗豬肝湯”,又按下一根指頭。說得鄉(xiāng)下親戚連聲說:“甭麻煩,甭麻煩,隨便吃點就行。”等到上菜,只有一碟青菜和一碟雜菜。
 鄉(xiāng)下親戚吃在口里,火在心中。原來他按下手指的那些菜都是開了空頭支票的?;氐洁l(xiāng)下,惱火地逢人便說:“真是府城人請客,白白地餓了半晌。”于是,這句話便流傳開了。

53、看伊怎呢死

 潮汕俗語“看伊怎呢(怎樣)死”是一句詛咒為非作歹的惡人的氣話。語氣與“且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相似。據(jù)說,它是出自一則民間傳說。
 一日,陰府閻王覺得身邊的牛頭、馬面忠心耿耿,不辭辛苦,整天奔波。于是把他們叫到跟前說:“牛頭、馬面,你們長年勞累,現(xiàn)在該讓你們到陽世享受一陣子榮華富貴了。”牛頭、馬面聽了很高興。又聽閻王說:“你們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來,我會盡量滿足你們的。”馬面當(dāng)即跪下道:“陽世重地們錢財,請大王把我投生到王候家、有福有祿,那才可享受一生呢。”閻王點頭答應(yīng)。牛頭一聽馬面的話,十分反感。兩人一塊兒長這么大,沒想到馬面為著名利,竟會如此厚顏無恥,心中暗罵。又聽閻王發(fā)問:“牛頭,你又有何求?”牛頭抬頭答道:“小的本來就是做牛做馬的料子、不管做人做畜,只要對有有利我就做,只求壽比馬面長。”馬面在一旁不解問為什么,牛頭沒好氣地說:“我欲看你怎呢死!”

54、孬過金章婆

 潮汕人罵一些心腸惡毒的女人,總是用“孬過金章婆”這一個慣用語。它的典故 出自潮劇《金花牧羊》說的是,有一戶中等人家,家中兄妹兩人:兄長金章,忠厚老實,已經(jīng)娶妻。妻子人稱金章婆,為人歹毒,勢利自私。妹妹金花,長得如花似玉,為人善良。金花的嫂子,一心要將姑娘嫁給村中富戶,以攀高枝。沒料到金花卻愛上了村中勤讀詩書的秀才劉永,并定下百年之好。金章婆十分惱火。
 這一年是大比之年,劉永赴京趕考,金花十里長亭相送,依依難舍。金花擔(dān)心劉永路上無人照料,劉永擔(dān)心金花在家,寂寞不堪。便干脆一同上京。途中,劉永夫婦遭到強盜搶劫,夫妻被沖散。金花為避免歹徒侮辱,跳河自盡。被一漁翁救起,送回原籍。金花被送回家后,金章婆大喜過望,百般勸說金花改嫁。金花不從。金章婆惱羞成怒,逼令金花上山放羊。金章雖然同情妹妹,但又懼內(nèi),只有暗中接濟而已。凄風(fēng)苦雨,金花為了牧羊,趕早摸黑,備受折磨。金章婆稍不如意,不是打就是罵,經(jīng)常搶走金花的飯碗,動輒要將她趕出家門。金花只有終日以淚洗面。如此苦熬了三年。
 有一天,金花到出上牧羊。一只小羊羔摔到懸崖下死了,金花膽顫心驚,不敢回家。夜里在河邊哭哭啼啼,被一個正要前去迎接新任七省巡按的小驛丞發(fā)現(xiàn)了,問明原因,便將金花收留。
 這七省巡按不是別人,正是當(dāng)年失散的劉永。劉永當(dāng)年被沖散后獨自上京赴試,得中榜首,即被封入翰林院,三年后任七省巡按。劉永感妻情義,特趕回家鄉(xiāng)祭祀妻子亡靈。
 當(dāng)驛丞代讀劉永祭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祭文內(nèi)容與金花所述一模一樣,于是請出金花。劉永大喜過望,夫妻團聚,其喜洋洋,自當(dāng)不提。
 劉永衣錦還鄉(xiāng),金章婆想起以前虐待金花,羞愧難當(dāng)。金花不記前嫌。寬厚對待嫂嫂,合家團聚。


55、老娼打拳唔就勢

 俗語“老娼(對老婦的貶稱)打拳唔就勢”形容做事沒有按部就班,卻歪打正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前潮州有一老婦人,以為人挨礱(推磨碾米)為生,練就超人的臂力。有一天,老婦到街上買東西,忘記把張紙墊鞋底,看到墻上一張嶄新的招貼紙,就隨手撕下。沒想到街邊小巷上閃出內(nèi)處彪形大漢把好攔信。只聽領(lǐng)頭的大漢說:“你膽子好大,收揭我的‘比武榜文’,準(zhǔn)備好比試一下吧!”原來他們是一群走江湖比武賣藝賺錢的人,誰揭了他們貼的‘比武榜文’,就得與他們比武,羸者有賞,敗者賠錢。老婦至此才明白自己不知還覺闖了禍,但事已至此,也只有應(yīng)會就是??墒撬譀]練過拳,只好使出她“挨礱”的本事,拉開弓馬,用最大的力氣,將他們一個個拖來推去。他們見都沒見過如此打法,使不出拳路,反應(yīng)不過來,一個個被推得東歪西倒,亂作一團。那頭兒暗自叫苦:“這老娼打拳唔就勢,即不象南拳,又不象北腿,不對拳路,不知使的是哪家套式。”只好認(rèn)輸。
 這樣,“老娼打拳唔就勢”這句俗語就傳下來了。

56、免用扶 水漲船自浮

 這個諺語常用來嘲諷拍馬屁的人。扶,即“扶卵脬”,猶北方話說拍馬屁、托大腿。關(guān)于這句俗語,流傳著一個民間傳說。
 明末,揭陽縣漁湖都出了一個翰林院學(xué)士黃奇遇。黃奇遇本是貧苦人家出身,又少年喪父,家境貧寒,常常斷糧挨餓。但他人窮志不窮,勒緊衣帶,發(fā)奮讀書。相傳他到了赴京考試的時候,家中沒有錢可作盤纏,只得紅著臉向鄉(xiāng)里士紳、富豪求借。富家人怎把他放在眼里,求了幾處都遭到拒絕,甚至嘲笑他,到處碰壁。而同情他的窮人兄弟又愛莫能助。后來幸而有塘埔屠戶黃賜夫婦解囊相助,才湊足費用。到了京城,一舉考中進士,授翰林學(xué)士。衣錦還鄉(xiāng)之日,官船還未到碼頭,就望見昔日冷臉相迎、避之不及的鄉(xiāng)紳、富豪都恭恭敬敬地在碼頭迎侯。那時恰好退潮,官船擱淺,靠不了碼頭。鄉(xiāng)紳富豪們大獻殷勤,急忙脫下鞋靴,卷起褲筒,下河扶推官船。黃奇遇看穿這些人的勢利眼,回想當(dāng)年為借盤纏而遭白眼,深感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于是朝著他們擺擺手說:“免用扶,水漲船自浮。”這就是這俗語的由來。它既保留了對勢利者的諷刺,也含著對那些自用多情者的辭謝。

57、稱心到在唱連啰曲

  在潮汕一帶,人們常用“稱心到在唱連啰曲”來形容人們高興時嘴里哼著無字小曲兒,洋洋自得的樣子。

  “連啰曲”是戲曲中的和聲,也稱作“打和”。這種幫聲的習(xí)慣在宋元南戲中就有。潮籍著名學(xué)者饒宗頤先生認(rèn)為這一類和聲“是從《悉談?wù)隆返?#8216;魯流盧樓’而來,演變?yōu)樘迫恕段汲乔返?#8216;刺里離賴’。原出于佛家《涅盤經(jīng)》文字品”(《明本潮州戲文五種·說略》)。今福建莆仙戲還保存唱啰哩連的習(xí)慣。他們認(rèn)為它是為了怕舞臺上瀆犯了神明,為了保臺上大家平安而唱的。

  總之它沒有什么具體內(nèi)容,是一種“無字歌”,因而人們就以“唱連啰曲”一語來形容稱心得意時的隨口哼唱。


58、放掉乞食籃拍乞食

  “放掉乞食籃拍乞食”這句俗語在潮汕地區(qū)的流傳十分廣泛,用來嘲諷那些從貧賤變?yōu)楦毁F后,立即翻臉不認(rèn)人的人。
  從前有一對結(jié)拜兄弟,流浪江湖,討飯為生,宿同床,吃同碗,情似親生手足。后來兩人相議各奔前程,尋找自己的生路。分手時,兩人相約道:“有朝一日能夠得到富貴,千萬不可相忘。” 若干年后,兩乞丐中的一位,利用討來的余資,積累成一點小本錢,并且利用其走南闖北的機會,搞一點小本經(jīng)營,發(fā)了點小財。于是,便定居下來,建起了高大的房屋,開起了鋪面,經(jīng)營生意,終成一個大富戶。
  另一位乞丐,歷年流離顛沛,終無所獲。弄得形容憔悴,顏色枯槁。然而,他仍然記掛著當(dāng)年的那一位盟友,四處尋找。
  這一年,那一位早已成了大富戶的乞丐做生日,宴請鄉(xiāng)紳群富,賓客滿門。而窮乞丐恰好在這個時候找上門來。這位成了大富戶的乞丐兄弟,早已將這位朋友忘到爪畦島上。這時忽然見到當(dāng)年這位朋友找上門來,衣衫襤褸,給自己帶來莫大恥辱。于是翻臉不認(rèn)人,喝令仆人將他趕出家門。那位乞丐朋友氣憤極了,在門口大罵:“真是放掉乞食籃拍乞食。”并將那暴發(fā)戶的乞丐身份抖露出來。從此,便有了“放掉乞食籃拍乞食”這句俗語。


59、大頭蚶,開嘴就生蟲

  “大頭蚶,開嘴就生蟲”意思是指一個人不說話則已,一說話就是不吉利、不中聽。

  蚶是一種海生貝類,一旦開了口了,就說明已經(jīng)蔫死了。死了的蚶會發(fā)出一股腐惡的臭氣,甚且長出蟲蛆。

  過去,潮汕地區(qū)有一個人,名叫阿蚶。這個人沒文化,終日“死”呀“絕”呀掛在口上,即使是人家的紅白事,也不懂得注意。

  有一次,一個鄉(xiāng)親家里死了父親,請阿蚶過去幫忙。阿蚶一看,大呼大叱地說:“昨天還看到他好好的,今天就死到曲曲。”死者的親屬都面露慍色,礙于情面和場合,不便發(fā)作。事后,有人提醒阿蚶,那樣說話實在不該,阿蚶還大大咧咧地說:“不那樣說怎么說?”

  又有一次,有一個親戚家里生了一個男孩,合家歡喜。滿月時請阿蚶去喝滿月酒。進席前,有相知者提醒阿蚶,說今天是喜宴,要多說好話,實在不行,就閉口不說。阿蚶答應(yīng)了,席間果然憋住不吭聲。散席時,主人家正慶幸阿蚶今日不開口說話。只見阿蚶走上前來告辭:“今日你們?nèi)覛g喜,我吃飯都不敢張嘴。今后,你們家里小孩若有三長兩短,不要埋怨我。”人們一聽,都說:“你這個大頭蚶,開嘴就生蟲。”此后,這句話便成了流行于潮汕地區(qū)的俗語。


60、二個“恭喜”扛一個“亦好”

  這是一句有關(guān)生男生女的評價的諧謔俗語。它來源于一則潮汕民間笑話。
  從前有一對青年夫婦常常吵架。丈夫夫權(quán)思想很重,在家總是要擺大丈夫架子,妻子也不示弱,總覺得在家里辛苦勞作,還要處處讓著丈夫,很不服氣。有一天她對丈夫說:“我時時服侍你,你也該幫幫我啊,女人的地位不是總排在男人后面的,古人說:‘女主內(nèi),男主外’,這‘女主內(nèi)’就放在首位呀!”丈夫那天也心平氣和,聽了妻子的話,笑著說:“古人雖這么說,但古人也說:‘男尊女卑’,男子不但排在前頭,而且尊貴。”妻子回口說:“女人排在前的還多呢。‘陰陽’、‘雌雄’都是女在前,男在后。”丈夫聽了很不服氣:“你別說得太多了。”他指著妻子懷孕八月的肚子說:“你可要給我生個男孩,你看俺潮汕,人家如生了男孩,親朋好友都上門道賀:‘恭喜!恭喜’,那才光彩呢。倘若生了女孩,就只是說:‘亦好!亦好”。這話剛說完,就聽到門口鼓樂喧天,抬過一頂花轎,妻子靈機一動,指著花轎對丈夫說:“看??!二個‘恭喜’正扛著一個‘亦好’呢。”丈夫一時答不上話來。
  后來,這句話便在當(dāng)?shù)貍鏖_了,成了一句俗語。它雖近戲謔,卻頗有積極意義。

61、陳世美討無咸菜

 這是潮州城鄉(xiāng)家喻戶曉的一句俗語。它道出了戲劇觀眾總是同情戲中的善良人物,痛恨邪惡反面人物的社會心理。
 舊社會的潮劇,生旦的角色都由童伶扮演。童伶是賣身的契約藝奴,生活十分凄苦。一些經(jīng)濟窘迫的戲班,三餐粥飯既吃不飽,連下飯的雜菜也得自己沿門去乞討。
 有一次,某戲班到某村演戲,戲名是《陳世美》。戲演得很真切,臺下觀眾都為秦香蓮的被休棄流下同情的眼淚;對于陳世美的無情絕義則給予唾罵和忿恨。翌日的近午時分,幾個童伶一同到村里乞討咸茶送午飯。好心的阿姆阿嫂,都一一給了童伶?zhèn)?,特別是那個昨晚演秦香蓮的給得最多。最后剩下一個童伶未給,當(dāng)他伸著碗子的時候,一個阿姆睜眼一看,竟認(rèn)出他就是昨夜演陳世美的立時把手中的咸菜收回說:“你是陳世美!你心腸這么梟惡,咸菜就是不給你!”那童伶委屈地解釋:“老姆啊,那是做戲做戲嘛。”老姆這時雖也明白那是假戲真做,但一時感情還是扭不過來,堅持不給,那童伶只得自嘆倒霉……

62、欲死還疼支辮

 俗語“欲死還疼支辮”指人做事不識大小輕重,不能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要害,常常撿芝麻而丟西瓜。 清朝時,潮州府有一個人,他頭發(fā)粗硬、烏黑,扎成的辮子又長又黑,十分引人注目,人稱“烏辮”。他本人也以這辮子為榮,到處炫耀。“烏辮”從不學(xué)無術(shù),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專干偷雞摸狗之事,后來終因搶奪錢財殺人而被官府判處死罪。行刑之日,刑場上擠滿了圍觀的人。“烏辮”盯著自己的辮子,覺得死不足惜,只可惜糟塌了這辮子。當(dāng)快要行刑時,他急忙對劊子手說:“我這條長辮又黑又大,非常好看。請你們斬我時,千萬不要把辮子斬斷。” 從那以后,潮州各地就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欲死還疼支辮”,用來嘲笑那些不識輕重的蠢人。


63、識字掠無蟛蜞

  “識字掠無蟛蜞”是廣泛流行于潮汕地區(qū)的一句俗語。意思是指循規(guī)蹈矩、照書行事者反而干不好事情。

  “識”字音讀“北”,義為識別。

  康熙年間,清政府為了對付鄭成功的復(fù)明活動,遏止海上武裝力量與沿海民眾的聯(lián)合,實行了消極的靖邊政策——海禁。當(dāng)時潮汕沿海居被內(nèi)遷五十里。整個韓江三角洲的饒平、澄海、潮州人民,皆在遷徙之列。沿海地帶,劃地筑堤為界,限期迫遷,邊民越界出海捕撈者殺。告示出后,識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濱謀生;有些不識字的深夜照樣越界,捕了魚蝦蟛蜞,賣了錢,勉強度日。這樣,識字的反倒吃虧。于是,這句話就這樣傳開了。


64、銅銀換紙靴

  “銅銀換紙靴”意為用假錢買假貨,是對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的現(xiàn)象的嘲諷。形容人們做事或交易上你虞我詐、制假售假、互相哄騙的俗語“銅銀換紙靴,你走我也驚”便從一則典故而來。
  清末民初時,潮州有人私下制造假幣,把銅鍍上一層薄薄的銀制成假銀元在市面上交易。某人得到一些假銀元,但又膽小怕事,幾次都不敢使用。一天,他下定決心要用假銀元買東西。他到了街上,看到地上擺著靴子,問明價錢,付款拿了便走。沒想到這靴子也是假貨,別看靴子表面很標(biāo)致,但實是用紙糊成的,成本很低。賣靴人看到他離去,生怕他辨出假貨回來算帳,收起攤子就走。彼此回家后方覺自已都上了當(dāng),不覺苦笑。這件事傳出后,人們都笑著說:“銅銀換紙靴,你走我也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合集】中國常見俗語、諺語大全和解釋
潮汕人“拜老爺”相關(guān)的俗語,你知道多少呢?
潮州人的口頭禪,潮州俗語背后的故事,你聽過嗎
潮汕方言俗語大整理,潮汕人的語言智慧,不要讓它們失...
【微民俗】潮汕人必讀:潮汕俗語典故十二則由來
潮州方言俗語收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