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黃龍湯藥方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藥方精選網》和多名老中醫(yī)經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黃龍湯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
組成;大黃12克 芒硝9克(包) 枳實9克 厚樸12克 甘草3克 人參6克 當歸9克 桔梗3克
1.老年氣血虛者,去芒硝。
現代常用于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老年性腸梗阻等病, 見有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者。 1。燥結腸胃 2.粘連性腸梗阻 1.婦產科腹部手術后 2.胃癌手術后早期
功用] 瀉熱通便,補氣養(yǎng)血。
[主治] 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自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秘結,脘腹脹滿, 硬痛拒按,身熱口渴,神倦少氣,譫語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 虛。 本方為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之證而設,臨床運用以大便秘結,或 自利清水,脘腹脹滿,神倦少氣,舌苔焦黃,脈虛為證治要點
黃 龍 湯 (《傷寒六書》卷3)
[組成] 大黃(12g) 芒硝(9g) 枳實(9g) 厚樸(12g) 甘草(3g) 人參
(6g) 當歸(9g)(原書未著用量)
[用法] 水二盅,姜三片,棗子二枚,煎之后,再人桔梗煎一撮,熱沸為度(現代
用法:上藥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芒硝溶服)。
[功用] 瀉熱通便,補氣養(yǎng)血。
[主治] 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證。自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秘結,脘腹脹滿,
硬痛拒按,身熱口渴,神倦少氣,譫語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
[病機分析] 本方原治熱結旁流,后世用治溫疫病應下失下,邪實而又氣血兩虛,
或素體氣血虧損,患里熱腑實之證?!端貑枺迮K別論》云:“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
以通為用。傷寒之邪化熱傳里,或溫熱病邪,邪熱傳里,里熱熾盛,化燥傷津,邪熱與
腸中糟粕互結,氣機不利,腑氣不通,故見大便秘結,脘腹脹滿,硬痛拒按;里熱熾
盛,故身熱;熱盛傷津,故口渴;舌苔焦黃或焦黑,乃里熱腑實之征。下利清水,色純
青,乃胃腸欲排出燥屎的一種假象,所以必臭穢難聞,伴腹部脹滿,硬痛拒按等象,即
所謂“熱結旁流”之證。素體氣血兩虛,又患里熱腑實之證,或因里熱腑實,當下失
下,氣血兩傷,故見神倦少氣,脈虛;余如神昏譫語,肢厥,循衣撮空等,為熱結于
里,上擾神明,正氣欲脫之危重證候。
[配伍意義] 綜觀本方治證,其病機乃里熱腑實而兼氣血兩虛,證屬邪實正虛。此
時,不攻則不能去其實,不補則無以救其虛。.故治宜瀉熱通便,補氣養(yǎng)血,攻補兼施。
方用大黃、芒硝、枳實、厚樸(即大承氣湯)瀉熱通便,蕩滌胃腸實熱積滯以攻邪;人
參、當歸補氣養(yǎng)血,扶正以利祛邪,使之不下傷正,為方中的主要部分。肺與大腸相表
里,胃腸熱結,阻滯不通,則肺氣亦不得順利宣降,欲通胃腸則開上焦肺氣,故用法中
加桔梗開宣肺氣,宣通腸腑,有助于里實下行。且大承氣湯性降下瀉,桔梗性宣上行,
兩相配伍,一升一降,使氣機升降復常,寓“欲降先升”之妙;生姜、大棗和胃調中,
扶其胃氣;甘草調和諸藥,均為輔助部分。合而成方,共成瀉熱通便,補氣養(yǎng)血,扶正
攻下之劑,洵為邪正合治之良方。由于邪不去則正難安,扶正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攻邪的
作用,故雖為扶正攻下之劑,而側重點仍在于攻:
方名“黃龍”者,是喻本方之功效,取龍能興云致雨以潤燥土之意而命名。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為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之證而設,臨床運用以大便秘結,或
自利清水,脘腹脹滿,神倦少氣,舌苔焦黃,脈虛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原書注云:“老年氣血虛者,去芒硝”。示人以顧護正氣,減緩瀉下之力。
3.現代常用于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老年性腸梗阻等病,
見有里熱腑實,而又氣血不足者。
[源流發(fā)展] 本方為明.陶華《傷寒六書》方,推其來源,系由《傷寒論》大承氣
湯衍化而來,以大承氣湯加人參、當歸、甘草、生姜、大棗、桔梗等組成。此方原治
“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譫語,發(fā)渴,身熱”,即熱結旁流證,為急下存陰之計,后世
醫(yī)家用治溫疫應下失下,正虛邪實之證,對本方的臨床應用有了發(fā)展。對于陰液耗傷甚
者,吳瑭另創(chuàng)新加黃龍湯,即在本方中去枳、樸之苦溫,以防燥津之弊,加麥冬、玄
參、生地黃、海參等滋陰生津之品,增液通便,意在急救將竭之陰。用治陽明溫病,熱
結失下,氣陰大傷,正虛不能運藥以致下之不通,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疲少
氣,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等熱結較輕而陰虧較重者。
[方論選錄]
1.汪琥:“即前三一承氣湯中,加人參、當歸也,以病人氣血虛,故加此二味藥,
方后再加桔梗者,以其能引大黃等藥,上至胸中至高之分而成功,此潔古法也。”(《傷
寒論辨證廣注》卷6)
2.張璐:“湯取黃龍命名,專攻中央燥土,土既燥竭,雖三承氣萃集一方,不得參、
歸鼓舞胃氣,烏能興云致雨?或者以為困虛用參,殊不知參在群行劑中,則迅掃之威愈
猛,安望其有補益之力歟?”(《張氏醫(yī)適》卷16)
3.楊璇:“此補瀉兼施之方也?!撊藷峤Y于里,攻之不行,乃腸胃枯涸之故,
故陶氏加參、歸、地于大承氣湯中,以助氣血,建背城之功,與小柴胡湯、桂枝新加湯
用人參佐表藥,輔正匡邪之義同?!?《傷寒溫疫條辨》卷4) 、 、
4.王泰林:“體質氣血虛人,而得陽明胃實之癥,或因病誤治致虛,而燥屎猶未去
者,不下則邪氣壅實而死,下之又恐正氣益虛而即脫。此方攻補兼施,、庶幾不犯虛虛之
禍。曰黃龍者,大黃得人參為佐,則能神其功用,如龍得云助,.升騰上下,莫能測其變
化也。”(《王旭高醫(yī)書六種.退思集類方歌注》)
5.何秀山:“此方為失下證,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虛極熱盛;不下必死者立法。
故用大承氣湯急下以存陰,又用參、歸、草、棗氣血雙補以扶正,此為氣血兩虧,邪正
合治之良方?!?《重訂通俗傷寒論》)
[評議] 關于本方的方源,汪氏認為即三一承氣湯加人參、當歸,考三一承氣湯為
劉完素方,出自《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6,實系大、小、調胃三承氣湯的復方,但用
量較輕,用治“傷寒、雜病,內外所傷,日數遠近,煩渴譫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
澀,大便結滯”等證。此外,張氏對本方配伍人參的意義,強調扶正以祛邪,而不著眼
于補益;王氏對虛實夾雜之證,應用攻補兼施之法的論述,均很有見地。
[驗案舉例] . . ,
1。燥結腸胃 《時病論》:古黔吳某,晚餐之后,貪涼而睡,睡來頭痛畏寒,壯熱
無汗,氣口脈緊,舌苔邊白中黃。豐曰:此陰暑兼食之證也。即以藿香正氣散去白術加
香薷治之,服一煎未有進退。又更一醫(yī),遂駁陰暑之謬,’暑本屆陽,何謂為陰?見病人
身熱如火,遂用白虎湯加蘆根、連翹等藥。初服一帖,似得小效,繼服一帖,即譫語神
昏,頻欲作嘔,舌苔灰黑。醫(yī)謂邪人心包,照前方再加犀角、黃連、紫雪等品,服下全
無應驗,仍求豐診。其脈右盛于左,形力并強,此邪尚在氣分,猶為逆?zhèn)餍陌?,視其?br>苔,灰黑而厚,依然身熱昏譫嘔逆等證。竊思其邪必被寒涼之藥所阻,非溫宜透法,不
克望其轉機。當用杏仁、薤白、豆卷、藿香、神曲、蔻仁、香薷、枳殼,加益元散合為
一劑,服頭煎熱勢益劇,次煎通身有汗,則壯熱漸退盡矣。來邀復診,神未清明,譫語
仍有,舌苔未退,更覺焦干,右脈仍強,愈按愈實。豐曰:汗出熱退,理當脈靜津回,
神氣清爽,今不然者,定有燥結留于腸胃。思表邪退盡,攻下無妨,用黃龍湯以芒硝改
元明粉,以人參換西洋參,服下半日許,遂得更衣,諸恙忽退,繼用蘇土養(yǎng)陰之法,日漸全可。 、 ,
2.粘連性腸梗阻 《江西中醫(yī)藥》 (1985,1:13):某男,42歲,農民。、患者于
1970年曾行“胃全切除術”,今因進食紅薯葉后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2天,于
1983年9月18日人院。X線腹部透視,診為粘連性腸梗阻,經用大承氣湯治療后病情
依然,次日患者精神委靡,面色不華,眼窩下陷,臥床呻吟不已,舌淡微胖,苔黃白相
兼而厚膩,脈象細弦,重按無力。改投黃龍湯:大黃(后下)lOg,芒硝(另沖)lOg,
厚樸15g,枳實15g,黨參25g,當歸lOg,桔梗lOg,甘草5g,白芍15g,頭二煎混合
取汁500ml。服后諸癥頓消,守方稍加出入,調治2天出院。 .
按語:本案經用大承氣湯后,病情依然,且患者出現精神委靡,面色不華,.眼窩下
陷,舌淡胖,脈細弦無力等氣血耗傷之虛候,在此虛實并存的情況下,改投攻補兼施之
黃龍湯,符合《素問.三部九候論》“實則瀉之,虛則補之”之旨,加白芍者,增其補血斂陰,緩急止痛之力。 ’
[臨床報道] ,
1.婦產科腹部手術后 以本方化裁,藥用枳實lOg,厚樸lOg,大黃(后下)lOg,
麥冬lOg,當歸lOg,黨參lOg。水煎服。剖腹產術后,加益母草,促進子宮收縮;有
感染者,加蒲公英、金銀花等,以清熱解毒,抗感染。84例服藥組8小時內排氣68例
(占80%),而84例非服藥組僅28例(占33%),故黃龍湯可促進腸蠕動,加速肛門排氣。
2.胃癌手術后早期 通過對21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氮平衡指標、體重及部分內臟
蛋白質參數的觀察,發(fā)現黃龍湯腸道營養(yǎng)支持組負氮平衡及體重顯著較對照組下降為低
(P<O。01),黃龍湯組手術前后內臟蛋白質變化也較對照組小。表明手術后早期使用黃
龍湯進行腸道營養(yǎng)支持,能有效地減輕負氮平衡,刺激蛋白質合成,有利于傷口愈合,
且費用低廉。
[附方] 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卷2) 細生地五錢(15g) 生甘草二錢(6g)
人參一錢五分(4.5g)另煎 生大黃三錢(9g) 芒硝一錢(3g) 玄參五錢(15g) 麥冬連心
五錢(15g) 當歸一錢五分(4.5g) 海參兩條(2條) 姜汁六匙(6匙)水八杯,煮取三
杯。先用一杯,沖參汁五分,姜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
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既得便,止
后服,酌服益胃湯(沙參、麥冬、細生地、玉竹、冰糖)一劑。余參或可加入。功用:泄熱
通便,滋陰益氣。主治: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疲少氣,口
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本方與黃龍湯均為攻補兼施之劑,治熱結里實而正氣內虛者。黃龍湯用大承氣湯攻
下熱結,配伍人參、甘草、當歸等益氣養(yǎng)血之品,攻下之力較峻,主治熱結較甚而氣血
不足者;本方則以調胃承氣湯緩下熱結,配伍玄參、麥冬、生地黃、海參滋陰增液,人
參、當歸益氣養(yǎng)血,攻下之力較緩,而滋陰增液之力較強,主治熱結里實,而正氣不
足,尤以陰液虧損較甚者。正如吳瑭所言:“此處方(指新加黃龍湯)以無可處之地,勉
盡人力,不肯稍有遺憾之法也。舊方(指黃龍湯)用大承氣加參、草、當歸,須知正氣
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陰陽俱憊,尤重陰液消亡,不得再用枳、樸傷氣而耗液。故改用
調胃承氣,取甘草之緩急,合人參補正;微點姜汁,宣通胃氣,代枳、樸之用,合人參
最宣胃氣;加麥、地、玄參保津液之難保,而又去血結之積聚。姜汁為宣氣分之用,當
歸為宣血中氣分之用。再加海參者,海參咸能化堅,甘能補正。按海參之液,數倍于其
身,其能補液可知,且蠕動之物,能走絡中血分,病久者必人絡,故以之為使也”(《溫病條辨》卷2)。
附方;新加黃龍湯
細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參4.5克 生大黃9克 芒硝3克 玄參15克 麥冬15克 當歸4.5克 海參2條 姜汁6匙
1.老年氣血虛者,去芒硝。
功用:泄熱 通便,滋陰益氣。主治: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疲少氣,口 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附方] 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卷2) 細生地五錢(15g) 生甘草二錢(6g)
人參一錢五分(4.5g)另煎 生大黃三錢(9g) 芒硝一錢(3g) 玄參五錢(15g) 麥冬連心
五錢(15g) 當歸一錢五分(4.5g) 海參兩條(2條) 姜汁六匙(6匙)水八杯,煮取三
杯。先用一杯,沖參汁五分,姜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
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既得便,止
后服,酌服益胃湯(沙參、麥冬、細生地、玉竹、冰糖)一劑。余參或可加入。功用:泄熱
通便,滋陰益氣。主治: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疲少氣,口
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