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志杰經(jīng)方治療頸肩僵痛、咳血等醫(yī)案

1、頸肩僵痛案

趙某,女,46歲。

初診時間:2000年3月1日

病史簡要:頸肩部僵硬二月余,劇烈疼痛十五天。

刻診:頸項連及肩背部強硬,劇烈疼痛,活動受限,臥床不能自理,痛不欲生。伴胸悶、氣短、心悸,心煩喜嘔,頭暈口苦,口干喜冷飲。雙手微顫,周身乏力,汗出惡風(fēng),失眠,大便干硬,尿黃。曾在當(dāng)?shù)剜l(xiāng)衛(wèi)生院,按心肌炎,冠心病治療無效,又于某醫(yī)院專家門診疑為甲狀腺炎,患者表示懷疑,未進(jìn)行治療。后經(jīng)人介紹,來我處求診。

舌苔脈象:脈弦,微數(shù),寸浮尺弱。舌絳紅,苔膩微黃。

六綱辨證:少陽陽明并病

處方:柴胡80 黃芩30  芍藥30  半夏40  生姜50  枳殼40 大黃20 大棗12枚

人參30 葛根4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p>

3、“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p>

4、“傷寒中風(fēng),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p>

5、“傷寒十余日,熱結(jié)在里,復(fù)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p>

6、“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fā)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zhuǎn)屬陽明。不更衣,內(nèi)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從上面六條條文依據(jù)看,該患者已經(jīng)具備了少陽陽明并病大柴胡湯證的運用指征。

頸項強痛,汗出惡風(fēng),頭暈口苦、口干,胸悶、氣短、心悸,心煩喜嘔,具備了少陽病小柴胡湯證的指征。

從口干喜冷飲、煩躁失眠,大便干硬,尿黃的癥狀看,又具備了津液損傷之“胃中干”的陽明里實證。頸項肩背強硬,手顫,又是發(fā)痙的一種表現(xiàn),原因在于熱傷津液,肌肉失養(yǎng)。脈弦,微數(shù),寸浮尺弱,是上焦不通,下焦津虧之兆。舌絳紅,苔膩微黃,是實熱挾水飲的表現(xiàn)。因此,辨為少陽陽明并病,以大柴胡湯為主,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水飲得降,陽明里實得解。加人參大補津液,葛根清熱生津而解痙攣。

二診:2000年3月7日

患者電話告知,兩付藥后,疼痛緩解大半,大便得通,心煩失眠等消失,繼服四付后,諸癥消失痊愈。

總按:

該病具備了少陽病諸癥以及陽明里實的煩躁口渴,大便干硬之主癥。同時因為汗出損傷津液,導(dǎo)致痙攣手顫等痙證出現(xiàn),因此,在運用少陽陽明兩解的大柴胡湯的基礎(chǔ)上,加人參葛根,補其傷損之津液,痙證得除。該患者夾帶的些許水飲,屬于中上焦的濕熱,口渴飲冷是主要的造成原因,也是少陽病的一個主要病機,方中半夏便是對治之藥,可以降化水飲。

方證相符,因此數(shù)劑病已。

2、咳血案

陳某,男,47歲

初診時間:2009年1月11日

病史簡要:患者素嗜煙酒,半月前自覺咽干,咳嗽,咳泡沫樣痰,呼吸灼熱。自服百合固金丸不解。于三天前,咳嗽加重,痰中帶血。

刻診:頭暈?zāi)垦?,耳鳴。晨起口干苦,胸脅滿悶煩躁,發(fā)熱汗出,咽中窒塞,發(fā)熱汗出,口渴喜冷飲,大便溏,小便黃赤。

舌苔脈象:舌干絳,苔黃厚膩,脈弦滑偏數(shù)。

六綱辨證:少陽陽明太陰合病

處方:人參30 柴胡80 黃芩30 旱半夏4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棗12枚 黃連30 葛根40 前胡40 五味子40 阿膠2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3、“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p>

該患者,具備少陽病小柴胡湯證指征,同時兼有陽明里熱的煩躁、口干渴、發(fā)熱汗出,便溏,尿黃,舌絳紅,苔黃膩,又具備了陽明里熱的水熱下利和上逆咳喘的葛根芩連湯證指征。

水熱上逆重者,則咽中窒塞,胸悶咳逆。熱傷上焦太陰血分,則見咳血。因此,辨為少陽陽明太陰合病。其夾帶的水熱,與口渴飲冷有關(guān)。

方用小柴胡湯合葛根芩連湯,少陽陽明兩解。按藥癥,加前胡、五味子、阿膠

藥癥如下:

前胡,辛苦。寒?!秳e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jié)氣,風(fēng)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專入陽明病位,寒能清熱,辛能散邪而氣得旁流,苦能降逆下氣,療胸咽之窒塞不通。

五味子,酸溫。《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該藥入少陰、太陰、厥陰病位,降水飲,斂沖逆,止咳喘。性溫,又是諸寒藥之反佐。

阿膠,甘平?!?a class="channel_keylink"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治心腹內(nèi)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該藥入陽明、少陰、太陰、厥陰病位,可養(yǎng)血止血,滋枯潤燥,可解上焦熱燥之津血損傷。

二診:2010年1月17日

刻診:咳血消失。尚微咳,痰稠微黃,口微苦,尿黃,其余癥狀已正常。

舌苔脈象:舌淡紅,苔白膩,脈緩微弦。

六綱辨證:少陽陽明并病

處方:人參30 柴胡80 黃芩30 旱半夏4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棗12枚 黃連30 葛根40 前胡40 五味子40 阿膠2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諸癥基本消失,尚存余邪,效不更方,原方六付繼服。

三診:2010年1月23日

今日患者來告,諸癥消失痊愈。

總按:

病在少陽,則上焦不通,津虧熱燥,中下焦水飲上逆。病在陽明里熱,多食冷飲,則濕熱盛而上逆、下利。上焦熱盛則上逆血絡(luò),是以咳逆咳血諸癥出現(xiàn)。以在里之血歸太陰,故辨為少陽陽明太陰合病。以小柴胡湯開通上焦,清熱生津而降飲逆,葛根芩連湯,清陽明水熱下利而生津液,前胡、五味子、阿膠,對癥治療,共奏清熱生津,化飲止利,養(yǎng)血止血,降逆止咳之效。

3、痞積案

佟某,女,50歲

初診時間:2009年1月2日

病史簡要:心下及兩脅下痞硬、脹滿半年,逐漸消瘦。B超顯示,幽門水腫?;颊邞峙聶z查結(jié)果為惡性病,因此肝脾及結(jié)腸未查。

刻診:面色萎黃,身體消瘦,二目有神。心下痞硬,壓痛,兩脅下痞硬,左下腹結(jié)硬,頭暈、口干不苦,飲水不多,時發(fā)熱,無畏寒,周身無汗,痠疼不適,膝關(guān)節(jié)時而涼痛,嚴(yán)重影響睡眠。食欲亢進(jìn),多食則脹悶不舒,上攻兩脅,自覺胃中時而寒涼如冰,大小便無異常。

舌苔脈象:舌紅,舌尖赤紅。苔白膩,中間微黃。脈寸關(guān)浮滑有力,尺脈沉弦。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屬厥陰

處方:大黃30 生附子30 細(xì)辛30 旱半夏40 黃芩30 干姜30 炙甘草40

黃連10 大棗12枚 白術(shù)40 枳殼4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fù)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jié)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p>

2、“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腹時自痛,胸下結(jié)堅,下之益甚。”

3、“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fēng)?!?/p>

4、“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宜溫藥下之,以大黃附子湯。”

患者心下痞硬壓痛,連及兩脅,伴胃中寒涼感,為胃中虛,伴有陽明里熱,即能食,舌紅尖赤,時發(fā)熱,舌中苔微黃。當(dāng)屬痞證的水熱互結(jié),寒熱并在,符合甘草瀉心湯證病機。

腹脹、胸下結(jié)堅,胃中涼,口干不多飲屬于太陰病里虛寒的水飲結(jié)聚病機,加重則會形成“臟結(jié)”。無汗,時發(fā)熱,身痛而雙膝時發(fā)涼痛,難以入眠,左脅下之腹部結(jié)硬,雙尺沉弦,有少陰虛寒而水飲凝聚指征。

因此辨為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屬厥陰,選甘草瀉心湯合大黃附子湯,按藥癥加白術(shù)枳殼

白術(shù),辛甘溫。《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治風(fēng)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專入太陰病位,能去周身風(fēng)濕痹痛,去水飲,加入方中,有理中湯之意,可以溫滲中焦太陰虛寒水飲。

枳殼,酸苦而寒?!?a class="channel_keylink"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大風(fēng)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熱結(jié),止利。長肌肉,利五臟,益氣。

該藥入陽明、厥陰病位,可以去寒熱結(jié)聚,消胸腹痞滿氣脹,攻沖兩脅。

二診:2009年1月8日

刻診:藥后便溏,矢氣頻頻。心下痞硬脹滿顯著緩解,兩脅硬滿稍有減輕,左下腹部結(jié)硬消失。頭暈依舊,周身時有不舒,睡眠恢復(fù)正常。

舌苔脈象:舌尖紅赤消失,苔薄白而垢濁,尺脈微弦,兩關(guān)浮滑。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屬厥陰

處方:大黃30 生附子30 細(xì)辛30 旱半夏40 黃芩30 干姜30 炙甘草40

黃連10 大棗12枚 白術(shù)40 枳殼4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三診:2009年1月14日

刻診:面色已見紅潤,心下硬滿消失大半,大便硬,兩脅硬滿如初,時而向上攻沖。頭暈、口干不欲飲。

舌苔脈象:舌干絳,苔薄膩暗黃,脈如上。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合病,屬厥陰。

處方:大黃30 生附子30 細(xì)辛30 旱半夏40 黃芩30 干姜30 炙甘草40

黃連10 大棗12枚 柴胡40 白芍40 枳殼40 人參20 麥門冬9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p>

按語:

患者頭暈?zāi)垦?,口干,兩脅硬滿不緩解,是兼有少陽病小柴胡湯證指征,前診疏忽,未予重視。今取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合入,解除少陽陽明之氣滯攻沖,合方之后,加人參,補津液,又暗含小柴胡湯之配伍方義。加麥門冬,意在養(yǎng)胃氣,通胃絡(luò),藥癥相符,增強療效。

麥門冬,甘涼?!?a class="channel_keylink"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治心腹結(jié)氣傷飽,胃絡(luò)脈絕,羸瘦短氣。

四診:2009年1月20日

諸癥基本平復(fù),告知其可以停藥,注意飲食起居調(diào)養(yǎng)。

總按:

久積必有寒實,屬太陰少陰虛寒水飲結(jié)聚,尺脈雙弦,如書中所說,“雙弦為寒”,結(jié)于下焦。少陽不利,則熱與水飲結(jié)于脅下。加之陽明里熱,寒熱錯雜,交結(jié)于心下成痞。因此,諸癥紛雜,歸入屬厥陰綱疾病。治療上的組方,也是寒熱并用,溫清并舉,固護(hù)津液。寒積逐漸溫化,并然病勢向陽明和少陽回轉(zhuǎn),因此后期見到津虧不足的便秘,口干,舌絳紅,苔暗黃等。

大黃附子湯,對于攻除寒積,療效顯著。因此以其為主,最終沒有更改。而麥門冬,后世諸家,皆以為是滋陰、清熱、潤肺之藥,實際上,它是入陽明和厥陰病位,通胃中脈絡(luò),養(yǎng)胃中津虧,去邪氣結(jié)聚的要藥。

4、閉經(jīng)案

張某,女,29歲

初診時間:2000年3月20日

病史簡要:經(jīng)期郁怒而閉經(jīng),達(dá)兩月余。此前月經(jīng)期常有少腹脹滿,排經(jīng)不利,下紫色血塊。

刻診:唇萎口干,微渴,時發(fā)潮熱汗出,自覺少腹脹滿,按之微痛,睡眠多夢,大便微硬,小便正常。

舌苔脈象:舌暗紅,苔薄黃。脈沉實,雙尺弦。

六綱辨證:陽明太陰(血)合病,屬陽明

處方:大黃20 桃仁20 蟅蟲20 水蛭3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師曰∶產(chǎn)婦腹痛,法當(dāng)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jīng)水不利。(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2、病者如熱狀,煩滿,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dāng)下之。(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3、傷寒有熱,少腹?jié)M,應(yīng)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dāng)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dāng)丸。(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

該患素有經(jīng)行不暢之瘀血癥狀,于經(jīng)期郁怒,導(dǎo)致陽明氣機郁滯,瘀血加重而閉阻。唇萎口干,自覺少腹脹滿,按之微痛,睡眠多夢,小便正常,是系列之瘀血癥狀。時發(fā)潮熱汗出,大便微硬,有陽明里實證候。舌暗紅,苔薄黃。脈沉實,雙尺弦,為陽明里實兼血瘀之表現(xiàn)。以血歸太陰,陽明里實,氣機郁滯,導(dǎo)致太陰之血瘀結(jié)而不通。符合下瘀血湯證指征。

故此,選用下瘀血湯為主,加水蛭30克,加大破瘀力度。

水蛭,咸平。《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

二診:2000年3月27日

刻診:服藥五天時,月經(jīng)來潮,量極少,色紫暗,大便一日兩次,尚成形,余證明顯緩解,舌脈同前。方已對證,囑續(xù)服原方六付。

處方:大黃20 桃仁20 蟅蟲20 水蛭3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三診:2000年4月2日

刻診:月經(jīng)來潮,下黯黑血塊若干,腹中暢快溫暖,睡眠恢復(fù),舌脈基本正常。

總按:

《傷寒論》講的是常規(guī)的辨證,也就是癥候群的分屬歸納,辨求方證。而《金匱要略》,則是講的臨床“抓主癥”的問題。主癥,就是患者最明顯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癥狀。一切紛繁復(fù)雜的癥狀,都要以“主癥”為中心,進(jìn)行六綱五證等疾病本質(zhì)辨別,抓住重點,有執(zhí)簡馭繁之功,是一種高級的辨證“竅門”。

該患者以閉經(jīng)為主,是五證當(dāng)中的滯證,屬于瘀血證。血瘀的指征呢,大概上分幾條:1、舌質(zhì)青黯,或者有瘀斑。2、口干唇破,口唇紫紺??诟煽诳?,漱口而不欲飲。3、睡夢紛紜,有疼痛者,痛如針刺。4、腹不滿脹而自云滿脹難忍。5,脈弦、緊、重者脈遲(不通造成的)。這些啊,都是淤血的暗征,提示有瘀血存在。明征好看,便血、尿血,閉經(jīng),局部淤腫等等,都能直接見到。

瘀血閉經(jīng),是該患的主癥,久瘀必要化熱,因同時兼有陽明的里實表現(xiàn),就要通腑攻下配合,破逐實邪。該病本該辨為陽明病的里實血瘀證。因為在衛(wèi)氣營血的歸屬上,在內(nèi)者為血,歸太陰,在外者為營,歸少陰的法則,因此,辨為陽明太陰(血)合病,屬陽明。也就是說,內(nèi)熱瘀血,“屬”陽明,內(nèi)寒瘀血“屬”太陰。瘀血在肌表的,外熱“屬”太陽或者陽明,外寒的,“屬”少陰,這是個屬病的關(guān)系概念。(詳見《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下瘀血湯,是個十分不錯的方。這個方子,也是承氣湯的類方,和抵當(dāng)湯接近。治療陽明血瘀里實的。包括很多婦女閉經(jīng)的,都可以用它治療,也可以變成湯劑使用。喝的時候,兌入蜂蜜。不用做成丸劑再煎湯。古代,可能是為了投藥方便,才做成丸劑。預(yù)先做好,用時煎湯。看來這個藥是個固定的成藥,針對人群很廣。

大黃,咸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diào)中化食,安和五臟。

大黃,是大將軍,我說,是大元帥更合適。和那些峻烈毒藥相比,它是很平和的。惹急眼了,它霸道,平時,很厚道,微用,可以補脾胃,助消化,排毒,微量常服,健康長壽。毒藥的特性,都在它身上體現(xiàn)了。什么特性?多用攻逐,少用養(yǎng)身。腸清則長生,耐毒無病,這是至理名言。

蟅蟲,就是地鱉蟲,咸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去血瘀閉結(jié)啊。

桃仁,苦溫微辛,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還是破血閉瘀血的。

為了加大破瘀力度,我們加了一味水蛭。

辛咸除“滯”,佐以甘苦。蜜,是甘平,補虛的。大家看看,這個配伍,是不是體現(xiàn)了“滯證”的治療配伍法則?這個方子,吃完,一般會有輕度的腹瀉,或者比較重些的呢,可以減量服用。對證了,一般四五天就可以打下瘀血,都是紫黑色的血塊,之后就恢復(fù)了。有虛寒夾雜的,可以加干姜、附子。干姜、制附子,可以各用20-30克。

5、皮下瘀血案

盧某,男,50歲

初診時間:2002年5月10日

病史簡要:晨起后,發(fā)現(xiàn)左側(cè)大腿后側(cè)中部,出現(xiàn)手掌大小范圍之黯紅色針尖樣出血點。素愛冬泳。

刻診:出血部位無皮膚感覺異常,頸部微酸,微有惡風(fēng)樣不舒服感覺,余無異常。

舌苔脈象:舌淡紅,苔薄白,六脈浮緩。

六綱辨證:太陽少陰(營)合病,屬太陽。

處方:桂枝30 芍藥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棗12枚

二付, 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臨睡前服藥后,喝熱粥一碗,蓋被,微發(fā)汗。

按語: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wèi)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復(fù)發(fā)其汗,榮衛(wèi)和則愈。宜桂枝湯。

3、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dāng)以汗解,宜桂枝湯。

該患者,皮膚出血點,可以視為在表之證,微惡風(fēng),頸項微酸,符合太陽病項強之微證,脈浮緩,符合太陽中風(fēng)脈。屬太陽病中風(fēng)證,營衛(wèi)不和,少陰之營氣外郁肌表。因此,給予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散營氣之血痹。符合“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dāng)以汗解,宜桂枝湯”之條文本義。

二診:2002年5月11日

刻診:患者今日一付藥服完,晨起出血部位完全恢復(fù)正常,欣喜來告,問第二付藥是否續(xù)服,告知可以續(xù)服,不必發(fā)汗。

總按:

該患者當(dāng)時來診時,除了局部出血的皮膚無異常感覺外,言說一切正常。舌象也正常,脈象浮緩,也接近正常,覺得很奇怪,有無證可辨的感覺。思之再三,覺得病灶在肌表,就要按照表證去理解,況且脈浮緩,一下子想起了太陽中風(fēng)證來,“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脈緩者,名為中風(fēng)?!币虼耍R上問他,是否頸項強痛、惡風(fēng)、汗出等?;颊哒f,你要是不問,我還真沒太注意,這兩天,確實是有些象要感冒的樣子,身上有些微微的怕風(fēng),脖子也有些酸,以為是工作勞累造成的。排汗沒事,還算正常。又問平時嗜好,說堅持20余年冬泳。當(dāng)時就認(rèn)為,這是太陽中風(fēng)的微證。血在臟腑之外,歸于少陰營分,今營衛(wèi)不和,

與其近日冬泳,營衛(wèi)受劇烈刺激有關(guān),因為突然入水驟冷,則營氣被郁,回家后,又房間溫暖,造成冷熱巨大反差,而營衛(wèi)失調(diào),津血同源,內(nèi)郁的營血因此外達(dá)肌表,也是一種汗出排邪的象義。正與“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dāng)以汗解”條文符合,果斷的運用桂枝湯予以治療,求得營衛(wèi)和諧。況且,桂枝湯中的芍藥,也有去血痹血瘀的功能,芍藥:苦酸涼?!?a class="channel_keylink"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方藥符合病機要求,病證輕微,一付而愈。

以上5個病案,為經(jīng)方醫(yī)案記錄的標(biāo)準(zhǔn)模式,提供經(jīng)方界參考。從6案開始為實錄講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xué)課程錄(24)——陽明里熱夾瘀之大黃蟄蟲丸等方證
血證--------- 名醫(yī)珍言錄
王彥權(quán)醫(yī)案六則
但欲漱水不欲咽是有瘀血嗎?
咳血挾痰與咳痰挾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