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始人夏瑞芳
商務印書館成立于1897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xiàn)代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
商務印書館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yè)務,1897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創(chuàng)辦人為夏瑞芳、鮑咸恩、鮑成昌、高鳳池等。初為合伙經(jīng)營的小型印刷工場。1901年改為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增至五萬元,張元濟入股,并主持編譯工作。1903年建立印刷所、編譯所和發(fā)行所,改為中日合辦,資本各十萬元,引進日本先進印刷技術。翌年編印《最新國文教科書》,數(shù)月間風行全國。此后,陸續(xù)編印修身、算術、史地、英語等教科書,興辦師范講習班、附屬小學、養(yǎng)正幼稚園及函授學校,還出版各種中外文工具書、刊物和學術著作。1907年在上海閘北寶山路建成印刷總廠和編譯所新址。1909年將編譯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參考書籍的圖書館定名為涵芬樓,后改名為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1914年初清退日股,資本增至一百五十萬元,職工達七百五十人,成為國內最大的集編輯、印刷、發(fā)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y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中,總務處、編譯所、印刷總廠和東方圖書館等被日軍焚毀。隨后,企業(yè)得到部分恢復??谷諔?zhàn)爭前夕,在長沙建設印刷廠,往香港和西南地區(qū)疏散存書和機器。抗戰(zhàn)爆發(fā)后,總管理處遷到長沙,后移至重慶,抗戰(zhàn)勝利后遷回上海。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五十三年間,除了以編印教科書為主要業(yè)務外,還陸續(xù)出版了《辭源》、《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醫(yī)學大辭典》等大型工具書,《東方雜志》、《小說月報》等重要刊物,整理影印了《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續(xù)古逸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還出版了嚴復、林紓等人翻譯的著名外國小說和學術著作。全盛時期在北京、香港設有印刷分廠,先后在全國各地和新加坡、吉隆坡等八十三個地方設立分館,在國內外頗負盛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商務印書館遷址北京。1958年以后,根據(jù)國家出版方針的規(guī)定調整了出版范圍?,F(xiàn)主要編譯出版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編纂出版中外語文工具書以及研究著作、教材、普及讀物等,出版《中國語文》、《方言》、《英語世界》等期刊,在讀者中有良好影響和聲譽。一個世紀以來,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單位”,是“全國優(yōu)秀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設有25個部門,控股一個合資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在職員工260人。
商務印書館年均出版圖書、音像制品等700余種。100多年來,共出版各類書刊4萬余種。代表性出版物有《辭源》《現(xiàn)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故訓匯纂》、《四庫全書》(影印文津閣本)、“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400種)“世界名人傳記”(40種)“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100種)“商務印書館文庫”(50種)及《英語世界》、《中國學術》雜志等。有不少品牌書刊相繼榮獲國家圖書獎、國家辭書獎和國家期刊獎。
商務印書館俯視圖
民國時期上海商務印書館被日軍轟炸
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所工會第一屆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
商務印書館工會的《復工條件》和沈雁冰
商務印書館《選印宛別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