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話:顧隨先生的書,是少有的我一直想看下去的書。他對詩詞的鑒賞,非常地精到。尤其是顧先生,他是有感情的,有態(tài)度,很有性格。他評價詩歌,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他最看重的是詩人的精神,積極地入世精神,大擔(dān)當(dāng),最喜歡哪種勇于面對任何困境的行動派,贊賞這樣的英雄詩人。如曹孟德。他也贊賞那些擁有炙熱感情的、真誠的人。如陶淵明,如老杜。如辛棄疾。他看不上那些沉迷在自我世界的詩人,自怨自艾的詩人,精致唯美的詩人,消極避世的詩人,即便是詩仙李白,在他心里欣賞其詩才,但看不上其出世的精神,也看不上其經(jīng)世的才干。終歸,談詩詞,詩的表達,詩的語言,詩的感覺,是和詩人的精神是同等重要的,恰如一陰一陽。且看幾段摘錄。
文學(xué)所追求的即矛盾的調(diào)和,是一,是復(fù)雜的單純。說此是一也成,一以貫之;說是佛家的禪也成、道家的玄也成??偸牵谖膶W(xué)上、哲學(xué)上矛盾的調(diào)和乃是很緊要的一點。既有便非無,既無便非有;既無,他何能作如是想?有這么一個小故事:某人欲作辟佛倫,入夜沉思不寐。其妻曰:“有何為?”曰:“為辟佛,大蓋世原無佛?!逼淦拊唬骸霸瓱o佛,何用辟?”某人恍然大悟,乃信佛?!葻o,憑理說還是有(無是事而有是理)。
周清真(周邦彥)在北宋詞中地位甚為重要,北宋詞結(jié)束于周,南宋詞發(fā)源于周。宋人詞史中有兩大作家不在此作風(fēng)內(nèi),一蘇東坡,一辛稼軒。蘇東坡在周前,自不似周,且周亦不曾受東坡影響,二人水米無交,互不相干。稼軒亦寫長調(diào),然亦不繼承誰。稼軒在南宋不曾受人影響,但是呢,影響了別人。劉過,陸游,劉克莊等。
天下凡某人學(xué)某人,多只是學(xué)得其皮毛,故于學(xué)時不可一意只知模仿,不知修正。文學(xué)上不許模仿,只許創(chuàng)作,止于受影響。受影響于模仿不同,模仿是有心的,亦步亦趨;影響是自然的,無心的,潛移默化的——此為中國教育說。
尼采所說超人,是人,而他做的事了不得。中國道家所說的“超人”,是超脫人世,超脫人世離我們太遠了。有這樣一個故事:某僧行腳,遇一羅漢,度化之行水面。僧曰:早知你如此,我用斧將你雙腳剁下去。僧之話真是大善知識。在詩中,余喜陶淵明、杜工部,便因為他是我們一伙的。太白便不成,他是出世。屈原是天才,真高,雖寫的騰云駕霧,作風(fēng)是神的,而情感是人的。但是究竟有時覺得離得太遠,不及稼軒離得近。
在中國詞史上,所有人的作品可以用四字?jǐn)U之——無可奈何。稼軒乃詞中霸手、飛將,但說到無可奈何,還是傳統(tǒng)的?!霸嚢鸦ú窔w期,才簪又重數(shù)”,憂、懼,無可奈何。
回到《祝英臺近·晚春》,此是稼軒代表作,至少是代表作之一。余初讀時喜歡后三句,“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此少年人傷感;其后略經(jīng)世故,知道世事艱難,二三十歲喜歡“怕上層樓,十日九風(fēng)雨”;四十多歲以后才懂得“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shù)”三句是最美的。
辛有英雄的手段,有詩人的感覺,二者難得兼而有之。這一點,辛很似曹孟德,不用說心腸、正義、慈悲,但他有詩人的力、詩人的誠、詩人的感覺。在中國詩史上,蓋只有曹、辛二人如此。詩人多無英雄手段,而英雄可有詩人情感。曹和辛于此二者蓋能兼之。老杜不成。老杜也不免詩人之情勝過英雄手段,便因他老杜只是“光桿兒”詩人。稼軒是承認(rèn)現(xiàn)實而又想辦法干的人,同時還是詩人。一個英雄太承認(rèn)鐵的事實,太要想辦法,往往不能產(chǎn)生詩的美;一個詩人能有詩的美,又往往逃避現(xiàn)實。只有稼軒,不但承認(rèn)鐵的事實,沒有辦法去想辦法,實在沒辦法也認(rèn)了;而且還要以詩的語言表達出來。稼軒有其詩情,詩感。中國詩,最俊美的是詩的感覺,即便沒有偉大高深的意義,但美。如“雨雪霏霏”,若“楊柳依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