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
終南山,自古出隱士,西安市南。
過,拜訪之意。
斛斯山人,隱士。
暮從,太陽下山了,天地慢慢暗淡,我們想,怎么不早點(diǎn)下山,天黑了不危險嗎?
碧山,青山,春夏之際,顯示了時間。
山月,果不其然啊,到家還是天黑了,不過山月隨人歸,浪漫。對于欣賞月夜茶會的詩人來說,山頭的月亮是詩人的好伙伴,只陪伴詩人一個呢!可見詩人的內(nèi)在氣場。月亮有一種明亮而柔和的美,在夜幕下不就是“巧笑倩兮,素以為絢兮”嗎?
卻顧,就那么不經(jīng)然回頭看了看。看了看所來的路。人總是在不經(jīng)然的回頭,回顧,原來還有這光景啊??傆悬c(diǎn)余情未了。那么李白看到了什么呢?
蒼蒼,月夜下,天空蒼茫一片??!寂靜,遼闊。
橫,橫躺。夜幕下顯朦朧的翠,幽暗的翠,橫躺在天地間。天地是有情的,是可以互動的。
相攜,上山的時候沒看到,下山的時候遇到了。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fèi)工夫。用心恰恰無,用心恰恰用。恰恰無心時,恰恰有心用。
及,有一種即興感,沒有約好的那種。又有一種急切感,大約是被酒蟲勾著吧。
田家,農(nóng)家。也就是山人的家。
童稚,小孩子。童真無邪氣象,讓人一見就開心。
開荊扉,農(nóng)家就是那種籬笆門,大概圍著一個小院,這個時候也就在晚飯前后。
綠竹入幽徑,果然是有個大院子啊,種上了竹子,這點(diǎn)我還是有點(diǎn)懷疑的,院子里不大好種竹子的,夏天晚上招蚊子,春天竹筍都能長到屋子里,竹根在地底穿行可厲害了。
青蘿拂行衣,院子里也到處長著青蘿也就是松蘿,就像爬山虎一樣,長的很多,時不時地碰著了。這就是隱士的庭院,這還是月夜,若是白日,又將是一種光景了。
歡言得所憩,路上偶遇,還沒來得及坐下來好好聊,這回到家,那就迫不及待啦。真像是簡單知心人了。和世外之人聊天就送輕松,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隨性而為,也就得到休息。
美酒聊共揮,這從山上一路下來,肚子空空,聊得差不多,酒菜也備好了。于是,就開始了暢飲暢聊,有酒助興,言語之不足,不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起舉杯碰杯,你來我往,不亦樂乎,豪啊。
長歌吟松風(fēng),這喝得差不多了,有些微醺,又有著醉意,此時月夜,風(fēng)吹動山林之聲如同波浪,一波一波的。呼呼啦,沙沙沙。不禁對酒當(dāng)歌,聽風(fēng)敞懷,唱松風(fēng)曲。
曲盡河星稀,一曲唱完,再看那月夜,夜明星稀,內(nèi)心干凈明澈,好像星星們也一同沉醉。
我醉君復(fù)樂,醉了醉了醉了,沉浸在這美好的境遇里,山人的琴聲應(yīng)時響起。
陶然共忘機(jī),陶醉在其中,忘了俗世的各種算計,各種事情。
接下來就要學(xué)習(xí)李白的系列詩歌了,李白游于道家的,是暢游于自然的,是即興的感性的。這可以說是對溫柔敦厚的詩教的一種補(bǔ)充,把干枯的生命激活開來。
這首詩寫于李白第二次來長安,應(yīng)招而來,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時;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時。
來之前,還寫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真是孩子氣?。∵@樣的人,在官場是待不久的。官場多失意,詩域無人比。這就是李白。
詩人對宇宙人生,既能入乎其內(nèi),又能入乎其外,方得高致。而李白在入乎其內(nèi)上有所不能,涉世不深,多在美酒,美人,山水,天地里暢游,總覺得有些虛。不若陶淵明那樣踏實(shí),有力量。
但李白是天才,說大話都說的有氣勢,能撥動人的詩情,但不平實(shí),非中和之道,惜哉。